西方发展经济学理论综述_发展经济学论文

西方发展经济学理论综述_发展经济学论文

西方发展经济学理论进展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进展论文,经济学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发展经济学的贫困

西方发展经济学自战后在西方发达国家萌生之后,经过30多年的发展,逐步走向了成熟。然而进入70年代后期,它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波折。其主要原因是:

1.片面的研究倾向削弱了其理论地位。在80年代之前西方发展经济学家们中的一部分比较偏重于案例分析,缺乏综合的比较、归纳整理和理论抽象;另一部分人则虽然研究了一些经济组织和经济政策问题,但却将研究方向变成了政策学研究,偏离了理论研究的初衷。这两种错误倾向削弱了发展经济学独立学科的地位。

2.发展中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实践动摇了其理论地位。受传统发展经济学的影响,许多在战后摆脱了殖民主义统治的发展中国家选择了一种在政府高度保护下注重进口替代的工业发展战略并因此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其经济后果却是:大规模国有化运动抑制了私人经济的积极性,政府的高度保护政策削弱了农业的发展,工业也因此缺乏强劲的出口能力,中间货品和资本货物大量输入引起国际收支大量逆差、外汇短缺、外债激增,庞大的政府机构侵占了大量财政收入且管理能力下降,以至出现了社会动荡。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及时实现了从进口替代战略向出口导向战略的转变,从而抓住了世界贸易迅速增长的机会并分享了它带来的利益。

3.新古典主义复兴思潮盛行排斥了其理论地位。西方经济学中的新古典主义自60年代末形成以后,一方面发展了较为成熟的思想体系和分析工具,另一方面又获得了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成功经验的理论实践支持,因而进展很快,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便几乎渗透到了所有的发展研究领域,并逐渐成为西方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流派,这迫使人们普遍认为发展经济学作为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个派生部分,是对其经济理论的纯粹推广和应用。因而不能被视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对“殖民主义倾向”的指责否认了其理论地位。随着70年代世界经济形势的恶化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矛盾冲突的加剧,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从民族国家自身的利益出发,对主要由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家把持的发展经济学理论研究予以严厉的抨击,批评它具有“殖民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倾向”。其主要理由有:发达国家的发展研究与跨国公司的对外扩张同步并为之服务;它所采取和提出的概念、模型及研究方式都不适合于解释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极不相同的环境和条件;发达国家的发展研究维护和强化了现存的国际主义体系等等。鉴于此,这些学者们提出了发展经济学是否还应继续存在的问题。

1981年,作为发展经济学奠基人之一的艾伯特·希赫曼公开宣称发展经济学衰落了;1985年,迪帕克·拉尔则号召人们将其彻底埋葬。西方发展经济学是否果真如其所言不复存在了呢?

二、发展经济学的发展

发展经济学并没有衰亡。发展经济学家们在正确地分析来自各方的指责的基础上经过对自身发展的深刻反思,对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进行了调整和创新,使之以新面目再次引起了西方经济学家的关注。与前两个阶段的发展经济学相比,这一阶段的发展经济学(笔者在本文中称其为“新发展经济学”)在研究定位、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方面,“发展”的意味更丰富了。

1.研究定位。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对发展经济学“殖民主义倾向”的批评,发展经济学家们调整了研究定位,更加注重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经济发展问题,建立理论框架。但对“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环境和条件极不相同因而发展经济学对其无能为力”的观点,新发展经济学认为这是矫枉过正。因为在大量实证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从与政策制定相关的角度来看,发展中国家的确问题各异,但从深入的角度看,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发展问题的本质却大致相同。这样就证明了发展经济学在现有基础上有继续存在的必要性。可见,新发展经济学在研究定位上较以前确实有所“发展”了。

2.研究内容。发展经济学家在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历进行普遍考察的基础上,从六个方面概括了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宏观经济特征,进而明确了八大研究主题。这些主题的提出显然为发展经济学研究定位的调整提供了足够的依据。

(1)对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特征的概括。

1)商品和资产交易的开放性。具体表现为:第一,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无法左右其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初级产品的价格由世界市场决定,尽管有些发展中国家专门从事某种出口商品的生产且对当地经济活动影响很大,却很少能在世界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此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开放度(以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率来衡量)很高。因此外生决定的贸易条件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第二,与发达国家相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并未采用弹性汇率制,汇率是由官方决定的,且有各种形式的手段予以调整,由此导致了自由外汇市场和官方外汇市场的并行。这使得发展中国家汇率体制二元性特征十分突出。第三,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资本进口者。巨额债务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已接近国际净债务人地位,一些经历了大规模资本流动的国家拥有的债务已使其远远超过国际净债务人地位,而且巨额外债通常是由政府以特许方式从双边或多边的捐赠者手中获得而非由私人企业从信贷市场上获得,这直接关系到巨额外债在这些国家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第四,完全的资本自由流动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不现实的。相反,倒是资本管制十分盛行。

2)供给行为的特征。从长期供给行为来看,在发展中国家,非金融公有企业是重要的经济主体,公共资本在总资本储备中所占份额要大于发达国家,因此其规模和效率在总生产函数中地位十分重要。在这一既定前提下,政府支出的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

从短期供给行为来看,第一,中间物品的进口占发展中国家进口总额的比重较大,一般为50%,有些国家甚至超过了70%,因而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国内生产价值和国内附加价值的差别要大于发达国家。作为进口中间物品的成本,汇率对一国的短期供给效果影响很大,此外外汇配给和外汇取得的难易也直接影响一国的短期供给。第二,利率和信贷获取的难易作为营运资本(working capital)的成本也影响着短期供给。第三,短期工资的确定行为是决定短期供给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市场上,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管制如最低工资、指数化规定、就业保护措施(包括就业权保障、限制劳动力自由流动等),这使名义工资刚性仍存,但有实例证明实际工资弹性程度较高。

3)金融市场的特征是金融制度发育不全和金融管制。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被单一制度所主宰,债券和普通股的二级市场或者规模很小或者几乎不存在,储蓄者获得金融资产的途径因而十分有限。

商业银行部门被严格管制(包括保持高额储备、规定利率上限、不同部门信贷配额等),信贷配给由法律强加,而不像发达国家那样由信息不对称产生。这种严格管制人为地缩小了商业银行系统的规模。尽管发展中国家储蓄者可获得金融资产的范围有限,这些国家的货币化程度(以银行资产占GDP的比率来衡量)还是要低于发达国家,与金融管制相对的是非正式金融部门的存在且与官方金融部门并存,因而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传递机制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作用迥异。

4)政府预算的特征。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府通过各种非金融公共部门(包括各级政府、非金融公有企业及专业代理机构)和它所拥有的金融制度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了普遍的作用,尤其是公共部门企业的业绩经常是决定财政政策的核心因素。

在财政收入方面,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吸收总产出的部分要少于发达国家的政府;其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总额的比重要高于发达国家;受税收征管能力低下和政治因素影响,直接税在发展中国家较之在发达国家作用更为有限;在发展中国家直接税税收收入中,对国内产品、劳务和外贸征税的比重大致相当,而发达国家则是收入税占比重很大,对外贸征税几乎是被忽略的;在直接税中,发展中国家对个人征税要大于对公司征税,发达国家却恰恰相反;在发展中国家贸易税主要是进口税而非出口税;由于受税收征管能力和政治因素制约,而且许可发行内债的范围有限,导致了发展中国家对金属货币铸造税的强烈的依赖,并进而造成高于发达国家水平的通货膨胀。

在财政支出方面,发展中国家用于一般的公共服务、国防、教育和其它经济服务方面的支出多于发达国家,而用于健康和社会保障的支出则少于发达国家。

5)私人行为的特征。主要是因为金融制度的缺陷,也部分地因为上述一些特征,使发展中国家的私人决策规则与发达国家明显不同。例如信贷和外汇配给就对私人消费、投资、资产需求、出口供给和进口需求产生直接影响。

6)政制不稳定。大体而言,发展中国家的财政赤字和通胀率都要高于发达国家,这与其政策不确定性有关。这一点在拉美一些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政权的更迭导致政策的多变,加上国际贸易和金融条件改变带来的外部冲击,往往会诱发资本大规模外流、汇率危机和私人投资崩溃。

(2)对发展中国家研究主题的归纳。

1)汇率管理。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开放程度普遍较高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发挥汇率这一开放经济稳定器的作用、各种名义汇率规则会产生哪些不同的经济后果成为当今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

2)抑制高通胀。过去二十年里发展中国家发生了比发达国家更为普遍的通胀,并由此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抑制通胀的方法。如主要依靠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随外部情况调整的汇率政策来抑制通胀的主流经济学方案;有依靠紧缩总需求并辅之以汇率冻结和各种形式的工资和价格管制来抑制通胀的反主流经济学方案。对之如何评价是发展经济学重要研究主题之一。

3)资本流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70年代晚期和80年代早期的拉美国家都经历了大规模、突发性的资本外流,这使得宏观经济管理更加复杂。这种资本外流的起因、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及对策选择都是很长时期内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主题之一。

4)债务危机。对债台高筑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债务危机可能是80年代最主要的宏观经济问题了。经济学家们在债务危机的成因、对国内的影响及相应对策方面已产生了不少研究成果。最近,人们更多地把注意力转向了布雷迪计划(Brady Plan)[1]在解决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问题方面的作用。

5)非正式市场的宏观经济作用。在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劳务、金融资产市场上,受管制的正式市场和不受管制的非正式市场并存,这种状况对于宏观经济会产生哪些影响是发展经济学的又一重要研究主题。其中包括该如何使用作为实际汇率调节不当的指示器的自由汇率;在传递财政、货币政策改变所带来的宏观经济后果时自由汇率和管制利率的作用以及官方汇率和利率对经济活动的实际影响等。

6)贸易和金融改革。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紧随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之后开始了大范围的贸易和金融制度改革,以此来加强金融中介对国内储蓄的导向作用,鼓励外向型国民经济发展。结构改革本身以及对“东亚奇迹”的解释尚未达成共识,它们与宏观经济稳定的关系也是重要研究主题之一。

7)劳动市场的作用。劳动市场的作用已引起发展经济学家更多的注意(特别是在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时)。发展经济学家已开始了有关发展中国家不同类型的劳动市场结构在政策冲击的传递机制中发挥作用问题的研究。其中包括分割劳动市场存在的问题、政府对劳动市场管制的问题以及短期内劳动力自由流动性差的问题等。

8)改善宏观经济的政治努力。几乎所有国家的经济生活中都有政治因素不同程度的渗透。最新研究表明在试图理解许多宏观经济现象如通胀惯性、政策工具组合和政策改革方案持久性方面考虑政治因素的重要性。决策者的政治目标和经济政策的相互作用对于正在进行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上述研究主题并不为哪一个具体发展中国家所独有,它们曾存在于不同的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并因此引起了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关注。而这些问题在发达国家及其经济学家中间并未引起同等的重视。就此而言,新发展经济学研究构筑了更切合实际的理论框架,向体系化的目标前进了一步,这正是发展经济学在研究内容方面有所“发展”的重要体现。

3.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方面,新发展经济学家们一方面改进了结构分析、实证分析和使用规范模型语言的传统分析方法。例如:结合经济发展实践对原先提出的主要是根据逻辑推理推出的若干假设和假说进行实证检验,并纠正了过去单纯注重个案研究的片面的研究倾向,注重理论总结;没有套用发达国家现成的经济模型,而是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实际特征进行了修正,使之更适合于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

另一方面,又将短期分析和开放经济分析这些被原先的发展经济学家所忽略的分析方法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之上,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发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三、发展经济学的未来

新发展经济学一方面密切了与标准经济学的联系,走上了与之相互影响、交融发展的轨道。例如新发展经济学改变了“穷人的行为是非理性的”这一早期观点,认为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的行为特征并无二致,穷人对经济刺激和经济机会历来就有非常灵敏的反应,行为准则同样是“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在自身的演变过程中注重开展系统研究,在微观实证基础上深化理论,并且融合了发展经济学各流派的优势,从而为其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注释:

[1]布雷迪计划是由美国前财政部长尼古拉斯·布雷迪在1989年3月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通过以商业合同形式举债来替代原先的债务,以此来改变发展中国家的外债获取途径和使用方式,从而缓解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的一种方案。

标签:;  ;  ;  ;  ;  ;  ;  ;  

西方发展经济学理论综述_发展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