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溶法从鱼类加工废弃物中回收蛋白质(英文)

自溶法从鱼类加工废弃物中回收蛋白质(英文)

一、自溶法回收鱼类加工废弃物中蛋白质成分(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姚雨杉[1](2020)在《鱿鱼加工副产物酶解、发酵工艺的优化和抗高血压肽的制备》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开发安全、无副作用的食物源抗高血压肽及实现鱿鱼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本文以鱿鱼加工副产物为原料,分别采用中性蛋白酶酶解和纳豆芽孢杆菌液态发酵两种工艺制备抗高血压肽,并对其体外ACE抑制活性、肾素抑制活性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如下:(1)采用国家标准成分测定方法检测鱿鱼加工副产物中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氨基酸等,以测定其营养成分并对其氨基酸进行营养评价。结果显示,鱿鱼加工副产物粗蛋白质、粗脂肪及粗灰分的干重含量分别为63.18%、12.94%、8.29%;共检出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55.74%,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含量的41.68%,谷氨酸含量最高(7.93%),疏水性氨基酸含量较高(22.78%),主要的限制氨基酸是蛋氨酸和胱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85.23。结果表明,高蛋白的鱿鱼加工副产物可以作为制备抗高血压肽的优质来源。(2)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Ⅰ(ACE)抑制活性、多肽含量为主要指标,进行鱿鱼加工副产物水解蛋白酶的筛选,利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进一步优化酶解工艺,分别建立ACE抑制活性、多肽含量与酶解温度、水解时间、p H和加酶量的二次回归模型,通过方差分析和验证实验,得出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鱿鱼加工副产物水解物ACE抑制活性和多肽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最佳的水解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2.4℃,酶解时间5.7 h,p H 7.1,加酶量为8151 U·g-1,在此条件下其ACE抑制率和多肽含量分别可达84.26%、229.09 mg·g-1。(3)采用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发酵鱿鱼加工副产物,以ACE抑制率和多肽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和液料比等工艺参数进行研究,并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工艺条件,建立二次多项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回归模型能较好地反应各因素水平与响应值之间的关系,各因素对ACE抑制率和多肽含量的影响顺序均为发酵温度>接种量>液料比>发酵时间,纳豆芽孢杆菌发酵鱿鱼加工副产物制备ACE抑制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37.5 h、发酵温度42.1℃、接种量6.0%、液料比22.7。在上述发酵条件下制备的冻干品ACE抑制率达到82.22%、多肽含量高达208.18 mg·g-1。(4)通过膜分离技术将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酶解(E)、发酵(F)水解物分离成5种不同分子质量大小的多肽组分(<1 k D、1~3 k D、3~5 k D、5~10 k D和>10 k D);评价水解物和各个多肽组分的ACE、肾素抑制活性,并通过胃肠道模拟消化探究活性最佳组分的稳定性。结果表明:<1 k D的组分(酶解法得到的<1 k D组分记为E-1,发酵产物<1 k D组分记为F-1)具有最大的ACE抑制活性(E-1的抑制率为87.48±1.76%,F-1的抑制率为86.50±1.84%)和肾素抑制活性(E-1的抑制率为69.72±1.16%,F-1的抑制率为81.09±1.23%);E-1组分的ACE及肾素的IC50值分别为1.34±0.12 mg·m L-1、1.47±0.06 mg·m L-1;F-1组分的ACE及肾素的IC50值分别为1.01±0.08 mg·m L-1、1.15±0.09 mg·m L-1;组分经人工胃液120 min+人工肠液120 min消化后,E-1组分最终ACE抑制率降至35.15±1.31%、肾素抑制率降至43.17±1.42%,F-1组分最终ACE抑制率降至48.24±1.18%、肾素抑制率降至49.37±1.16%。总体来说F-1组分的抗高血压体外活性和稳定性更强。结果表明,鱿鱼加工副产物蛋白的酶解、发酵水解物及其<1k D的膜分离组分可能作为功能性成分用于降血压相关的功能食品和保健品的开发。本文研究结果为鱿鱼加工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和食物源抗高血压肽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雨萌[2](2020)在《低共熔溶剂预处理豆渣制备纤维素纳米纤丝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自然界中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日益枯竭,目前高值化开发利用生物可持续资源迫在眉睫。天然纤维素是自然界最丰富的、可持续且分布最广泛的生物资源,主要存在于不同类别的各种动植物以及菌落中。纤维素纳米纤丝(Cellulose Nanofibrils,CNFs)是一种具有纳米级特性及良好的机械强度的天然纤维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长期的研究中人们重点关注利用木材纤维资源制备CNF及其性能的研究,而对利用农业废弃物制备CNF的系统化研究较少。农业废弃物来源广泛、成本低廉,但其纤维组成和结构与木材纤维原料有很大区别,因此如何从原料结构出发,得出清洁、绿色、高效的制备技术及其反应机理,不仅有利于农业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也为CNF技术的发展扩宽了思路。本论文以农业废弃物豆渣为研究对象,采用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DES)预处理原料,并结合轻机械解离制备豆渣CNF。首先,合成了五种不同的DES体系,探究了五种DES体系对豆渣纤维素提取得率、纤维素超微结构、纤维素结晶度和化学结构的影响,揭示了 DES预处理分离纤维素的机理,确定了适宜的DES预处理体系。其次,探究了不同的机械处理方式对豆渣CNF制备效果的影响。通过对比常规的高压均质处理,探究了高速搅拌、超声处理和高速搅拌-超声处理对豆渣CNF尺度的调控,得出了节能的轻机械处理方式,从而揭示DES预处理可降低机械解离强度的机理。再次,通过研究豆渣原料的酸、碱以及酶处理等前处理对DES预处理对豆渣CNF得率、结晶度、表面形貌和化学结构,以及CNF膜的透光性、表面形貌以及机械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制备不同性能豆渣CNF的调控技术。最后,探究了 DES的回用次数对体系预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及豆渣CNF对PVA/CNF复合薄膜材料性能的影响。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氯化胆碱-草酸(ChCl-O)、氯化胆碱-柠檬酸(ChCl-C)、氨基磺酸-尿素(Sula-U)、氯化胆碱-甘油(ChCl-G)和氯化胆碱-尿素(ChCl-U)这五种DES体系的合成,研究了 DES体系对豆渣进行预处理效果。通过对比五种DES体系对豆渣纤维素的提取得率、纤维的形态表征、结晶指数以及豆渣纤维的组分分析,这5种DES对纤维素都有溶解效果,但是ChCl-O对纤维素的分离效果最好,可有效去除原料中的脂肪和蛋白质,综纤维素含量为95.81%,且得到α-纤维素高达92.6%。通过Design-Expert软件分析和实验数据及FTIR和SEM分析得出最佳DES预处理技术为ChCl-O体系,其中:草酸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分别是48%、45min和100℃时,豆渣CNF得率为26.64%。明确了 ChCl-O DES体系对豆渣纤维素的溶解机理,为进一步的实验进展提供了理论依据。(2)通过高压均质、超声处理、高速搅拌和高速搅拌-超声处理等不同弱机械解离,研究了机械解离对豆渣纤维素进行CNF制备的尺寸调控的影响。通过SEM图谱以及Nano Measurer分析软件的辅助,确立了不同机械处理制备的CNF尺寸分布的参数。通过高速搅拌的弱机械解离方式可以制备CNF平均直径为27 nm,且尺寸形貌均优于高压均质处理和超声处理,得到的CNF尺寸稳定而均一,揭示了 DES预处理可降低机械解离强度的机理。为低能耗、简便快捷的制备纳米纤维素提供了新的思路。(3)研究了对原料进行不同的酸、碱、酶前处理后对DES处理制备豆渣纤维的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ES-H2O、DES-NaOH、P-DES和F-DES这四种前期的不同处理对后期的DES处理后制备的豆渣CNF得到较高的结晶度以及较强的机械强度。采用DES-H2O处理进行高速搅拌后制备的CNF效果最好,更有利于后期的豆渣CNF应用;F-DES和P-DES处理后的抗水性较好;而D-S-1、D-S-3和Na-S-DES处理后的薄膜透光度较高,分别为 98.63%,98.21%和 94.31%。(4)研究了 DES溶剂循环使用次数对回收效率和豆渣纤维素提取得率的影响。DES溶剂循环使用3次仍可直接使用,回收率大于93%,此时,提取纤维素得率为24.03%;循环5次后,回收率下降为87%。研究了处理温度对制备PVA/CNF复合薄膜的性能影响。在高温160℃条件下,PVA/CNF薄膜的结晶度最高,高达70.64%,同时,PVA/CNF薄膜的透光率达到98.45%。

朱琳[3](2019)在《淡水鱼加工副产物酶解液的美拉德反应工艺及产物抗氧化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美拉德反应是氨基化合物(蛋白质、肽或氨基酸)与羰基化合物(还原糖类)之间的反应,当两者一起加热时,能生成棕褐色色素并产生风味物质和大量具有抗氧化性的物质,具有产色、产香、降低异味和产生抗氧化性的作用。如果将淡水鱼加工副产物加酶水解后添加还原糖,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美拉德反应,有望不经过脱色脱腥过程即可生产出具有一定色泽和香味且具有抗氧化性的风味物质,从而高效利用其中的蛋白质。此外,通过美拉德反应制备的风味物质属于天然风味物质范畴,具有比化学合成风味物质更加健康、安全的特点,符合人们对于天然、健康的食品消费趋势和需求。本文以淡水鱼加工副产物为原料,对其酶解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美拉德反应对酶解液的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淡水鱼加工副产物的酶解工艺以淡水鱼加工副产物鱼骨与鱼头为实验材料经过预处理后,以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为试验用酶,分别在其最适条件下进行酶解,选出最适蛋白酶。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确定最适蛋白酶的最适温度、pH、酶添加量和酶解时间,通过响应面法Box-Behnken进行优化,依据Design-Expert8.06综合分析,淡水鱼加工副产物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49.4℃,pH值为7.27,酶添加量为2545U/g,酶解时间为3h,此时水解度最大为22.91%。(2)美拉德反应工艺研究及抗氧化活性的分析以最佳酶解工艺得到的酶解液与不同还原糖进行美拉德反应,收集美拉德反应产物,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类黑精聚合物浓度A420nm为指标,探究还原糖种类和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初始pH值以及反应时间对美拉德反应的影响,运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酶解液美拉德反应工艺进行优化。经响应面分析得出美拉德反应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为111℃,酶解pH值为5.80,还原糖添加量为3%,反应时间为3h,此条件下美拉德反应产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6.86%,A420nm为0.243。此时美拉德反应产物既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同时控制了褐变程度具有良好的色泽和风味。(3)美拉德反应对酶解液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对淡水鱼加工副产物酶解液的美拉德反应产物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检测,样品中测得14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分别醇类、酯类、酸类、酮类、杂环类、烃类、醛类、酚类、苯环类、酚类、醚类、胺类和其他一些未分类的化合物。美拉德反应后呋喃类和吡嗪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增加,醛类化合物中苯甲醛含量增加,表明美拉德反应可以在改善淡水鱼糜加工副产物酶解物的气味并产生独特风味。

白冬[4](2018)在《深海鲣鱼鱼油提取、精制与抗氧化活性研究》文中提出鲣鱼(Katsuwonus pelamis),俗称炸弹鱼,属于金枪鱼科(Thunnidae),其产量占金枪鱼渔业的40%之多。鲣鱼蛋白质含量高且丰富;胆固醇和脂肪含量低,DHA和EP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尤其是n-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鱼油加工很好的资源,但鲣鱼精深加工技术匮乏,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若对作为鲣鱼深加工所产生的副产物进行综合利用,既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又可增加经济效益,因此鲣鱼具有进一步开发研究的物质基础。本课题首先对鲣鱼的鱼头、内脏、鱼肉分别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比较并选择更适合鲣鱼鱼油产品开发的原料;其次利用蛋白酶酶解鲣鱼内脏提取粗鱼油,选取最优蛋白酶以及提取工艺参数;再次对粗鱼油精制,进行脱胶、脱酸、脱色、脱腥工艺研究,分析选取最佳精制工艺参数;最后探讨鲣鱼鱼油对D-半乳糖诱导的亚急性衰老小鼠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以期为鲣鱼鱼油抗氧化、抗衰老能力提供新的理论数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鲣鱼鱼肉中粗蛋白含量高达24.56%,粗脂肪含量为13.8%,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内脏中粗脂肪含量为5.13%,高于鱼头和鱼肉;鲣鱼各部位均含有18种常见氨基酸,且含量丰富,氨基酸总量(468.9496.26 mg/g)均高于FAO/WHO的规定标准(360 mg/g),E/T(38.62%40.77%)和E/N(62.94%68.82%)比值基本符合FAO/WHO推荐的蛋白质营养评价标准,鱼肉的AAS值均大于100;鲣鱼各部位均检测出21种脂肪酸,鱼头中脂肪酸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SFA>PUFA>MUFA,内脏和鱼肉中的排序为PUFA>SFA>MUFA。鲣鱼各部位n-6系和n-3系PUFA比值为0.0850.114远低于标准规定(4.0),内脏中PUFA最高为40.17%,尤其EPA和DHA含量丰富;鲣鱼各部分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食用鲣鱼有益于人体所需矿物元素的摄入。2、以鱼油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选择胰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风味蛋白酶五种蛋白酶酶解鲣鱼内脏,其中碱性蛋白酶的鱼油提取率效果最佳,选择酶添加量、pH值和液固比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优化实验,实验结果数据表明,鲣鱼内脏鱼油提取的最佳条件为pH值8.41,酶解时间5.5h,酶解温度为55℃,液固比为1:1,酶添加量为2.13%,在此条件下鱼油提取率的为58.49%。3、磷酸脱胶工艺最佳参数为:磷酸添加量1%,浓度为60%,脱胶温度为65℃;NaOH脱酸工艺最佳参数:NaOH添加量为0.9%,NaOH浓度为10%,脱酸温度为70℃;脱色脱腥工艺吸附剂最佳复配比例为活性炭:凹凸棒土=1.25:1。鲣鱼内脏鱼油经过精制后,鱼油总提取率为40.79%,酸价为1.12 mg/g,过氧化值为2.52 mmol/kg,有轻微腥味,色泽明亮呈淡黄色,澄清透亮。4、D-半乳糖小鼠连续摄入鲣鱼鱼油6周后,实验结果显示小鼠体内抗氧化酶(GSH-Px、T-SOD以及CAT)活性得到显着提升,MDA含量明显下降,与阴性组相比差异有显着性,且效果与鲣鱼鱼油摄入含量成正比。同时,观察肝脏切片HE染色结果可知,相比于阴性组,鲣鱼鱼油制剂组肝细胞大小与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肝小叶结构无异常,肝窦无扩张,肝索排列结构正常,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染色结果相似,可缓解衰老过程中肝脏的损伤,并且高剂量组的效果最为明显,效果较佳。

董爱华[5](2019)在《啤酒废酵母水解物的生产工艺优化及其在仔猪生产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含有各种氨基酸、小肽、糖和其它营养因子的酿酒酵母细胞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随着中国啤酒酿造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废啤酒酵母泥的年产量不断增加。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对废啤酒酵母进行科学加工,可以生产出适合多个行业和领域的酵母产品。啤酒酵母水解产物,含有氨基酸、核酸、维生素、糖、脂类等,对各种动物有机体至关重要,其营养价值与鱼粉类似,是极为难得的有潜力的新型蛋白质资源,对我国的饲料业和养殖业的可持续、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啤酒酿造过程中产生的废啤酒酵母泥为线索,详细综述了啤酒酵母发展历程、营养价值和利用方法,及目前常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各种破壁方法及其优缺点。论文首先对啤酒废酵母细胞壁破壁条件进行了研究,探究了不同的温度、底物浓度、pH及破壁时间对酵母细胞壁破壁率的影响,得出啤酒废酵母细胞的最佳自溶破壁条件为:温度50℃,底物浓度10%,pH 6.0,作用时间30.0 h。论文同时还研究了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这3种酶在不同的时间、浓度、pH条件下对酵母细胞水解效率的影响,探究酵母水解酶促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蛋白酶量为0.50%(w/v),pH为7.0,水解时间30.0 h;胰蛋白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蛋白酶量为0.30%(w/v),pH为6.0,水解时间40.0 h;中性蛋白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蛋白酶量为0.30%(w/v),pH为6.0,水解时间40.0 h。考虑到酶水解和传统的破碎工艺条件,当添加木瓜蛋白酶,酶量为0.50%(w/v),pH为7.0,水解时间30.0 h时效果最佳。在研究啤酒酵母水解产物的基础上,首次探讨了在饲粮中添加啤酒酵母水解物对保育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性能及免疫性能的影响,为其在我国养猪业中的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实践参考。结果表明,在保育仔猪日粮中添加10 kg/t的啤酒酵母水解物能够显着降低料重比,降低5.40%(P<0.05),同时有效改善仔猪的生长性能。添加啤酒酵母水解物对仔猪血清中GSH-PX、T-AOC及T-SOD等抗氧化性能无显着影响,但是饲粮中添加啤酒酵母水解物能显着提高仔猪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G的含量,对提高仔猪机体免疫力有积极的效果。

高秀君[6](2015)在《虾加工废弃物的食药用真菌转化及产物ACE抑制活性》文中指出随着全球虾产量的增加,虾加工业迅速发展,虾加工废弃物的产量亦逐年增加,进行合理回收利用,减轻、防止沿海近岸环境污染成为亟待解决问题。应用生物技术实现虾加工废弃物的高附加值、综合回收利用成为今后发展的方向。本研究用食药用真菌以液体发酵的方式转化虾加工废弃物,并用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酶活模型检测了转化产物的抗高血压活性;依次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最陡爬坡实验和响应面设计对转化条件进行了优化;而后用醇沉、大孔树脂吸附、萃取、凝胶柱层析、硅胶薄层层析等方法对有效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用液质联用法(LC-MS/MS)、气质联用法(GC/MS)对有效成分进行结构鉴定,并以化学合成的方法获得转化产物中丰度较高的两种二肽化合物(Cys-Cys和Cys-Arg)。最后以固相合成法获得了纯化的Cys-Cys和Cys-Arg、验证了二者具有较高ACE抑制活性,并用分子模拟对接的方法探讨了所得ACE抑制二肽抑制的作用机制。主要结果如下:建立了RP-HPLC法检测马尿酸(Hip)产量的色谱条件:流动相乙腈水溶液(30:70,含0.2%的冰醋酸),流速1.0 mL/min的恒度洗脱,检测波长228 nm,柱温30℃。在该色谱条件下,Hip含量检测线性范围广、精密度和重现性好,最低检测限为5 ng,可不经萃取直接检测反应体系中的Hip。确定ACE抑制试验中样品与ACE的作用时间为5 min,反应体系为50μL的反应体系中,ACE和HHL的终浓度分别为50 mU和4.61 mmol/L。18株食药用真菌中,香肉齿菌、乳牛肝菌、粘盖牛肝菌、褐绒盖牛肝菌和鸡油菌于PDA液体培养基中的菌丝生长速度、水提物产量及其水提物ACE抑制活性较高,被用来转化虾加工废弃物,筛选适宜的转化菌株。转化结果表明,转化后褐绒盖牛肝菌菌丝体水提物产量达8.63±0.19 g/L,其ACE抑制IC50值为0.40±0.00 mg/mL(显着低于其他菌株P<0.05或0.01);鸡油菌菌丝体水提物产量达10.72±0.34 g/L,其ACE抑制IC50值为0.84±0.01 mg/mL(显着低于白牛肝菌和粘盖牛肝菌,P<0.05或0.01),是较适宜的虾加工废弃物的转化菌株。故选择褐绒盖牛肝菌和鸡油菌菌株进行转化条件优化。通过PB设计试验发现,料液比、麸面含量、冰醋酸含量为褐绒盖牛肝菌转化虾加工废弃物菌丝体产量的显着影响因素,三者回归系数百分比为92.56%;料液比、冰醋酸含量为褐绒盖牛肝菌转化虾加工废弃物菌丝体水提物ACE抑制活性的显着影响因素,二者回归系数百分比为89.31%。料液比、冰醋酸含量为鸡油菌转化虾加工废弃物菌丝体产量的显着影响因素,二者回归系数百分比为90.22%;料液比、冰醋酸含量为鸡油菌转化虾加工废弃物菌丝体水提物ACE抑制活性的显着影响因素,二者回归系数百分比为93.33%。其中料液比对响应值均为正效应,冰醋酸含量均为负效应。通过响应面设计试验发现,褐绒盖牛肝菌转化虾加工废弃物最优液体发酵条件(兼顾产量与活性)为料液比12.42%,麸面含量7.96%,冰醋酸加入量1.12%;对最优转化条件的验证实验结果与转化条件数学模型预测值差异无显着性(P>0.05),在此条件下菌丝体产量为30.24±0.21 g/L,较优化前提高38.21%;菌丝体水提物ACE抑制IC50为0.21±0.02 mg/m L显着低于优化前(P<0.05)。鸡油菌转化虾加工废弃物最优液体发酵条件(兼顾产量和ACE抑制活性)为料液比11.29%,冰醋酸加入量1.25%;对该转化条件的验证实验结果与发酵条件数学模型预测值差异无显着性(P>0.05),在此条件下菌丝体产量为27.01±1.01 g/L较优化前提高17.63%;菌丝体水提物ACE抑制IC50为0.39±0.07 mg/mL,显着低于优化前(P<0.05)。褐绒盖牛肝菌最优发酵条件下转化虾加工废弃物得菌丝体水提物产量为13.93 g/L,较优化前提高了44.60%;鸡油菌最优发酵条件下转化虾加工废弃物得菌丝体水提物产量为14.25 g/L,较优化前提高了32.95%。在各自的最优转化条件下,无论转化产物的产量还是ACE抑制活性,褐绒盖牛肝菌均优于鸡油菌,因此本研究选取褐绒盖牛肝菌在其最优转化条件下进行大量发酵,以对转化产物中的ACE抑制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和活性验证。ACEI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结果表明,非极性组分经硅胶薄层层析,得到的活性组分(IC50=0.12±0.00 mg/mL)经GC/MS检测并与标准库匹配,其主要成分有两类,匹配度最高者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N丙基-2-羟基-1-氧代-1H-氮杂卓、乙酰琥珀酸羟基二丁酯。极性组分经凝胶柱层析后,得到的活性组分为肽类混合物(IC50=0.14±0.00 mg/mL),用LC-MS/MS进行检测,得其中丰度较高的两种分子分别为二肽Cys-Cys和Cys-Arg。对合成的二肽Cys-Cys和Cys-Arg的抗高血压活性验证结果表明Cys-Cys的ACE抑制活性显着高于Cys-Arg,二者的IC50值分别为4.37±0.07μmol/L和475.95±0.11μmol/L。分子对接结果表明,Cys-Cys,Cys-Phe and Cys-Arg均可深入ACE活性中心的腔隙中。其ACE抑制活性的差异可用分子对接的结果解释。ACE与二肽抑制剂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有氢键、过近接触和二肽的羧基氧与Zn2+间的配位键。本研究以褐绒盖牛肝菌转化虾加工废弃物,首次发现并验证了转化产物中的二肽Cys-Cys和Cys-Arg具有ACE抑制活性,具有作为抗高血压药物的潜在价值,并探讨了Cys-Cys和Cys-Arg的ACE抑制机制。研究结果为实现虾加工废弃物的高附加值充分资源化和研发新型、高效的天然抗高血压药物提供依据。

陈虹玲[7](2015)在《鲍鱼脏器油脂提取及成分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水产品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是目前水产加工的重要课题之一,特别是鲍鱼加工中被废弃的副产物。本课题以鲍鱼脏器为试验原料,采用有机溶剂法、有机溶剂辅助酶法等工艺提取鲍鱼脏器中的油脂,研究并确定其最佳的提取工艺;然后通过脱胶、脱酸、脱色和脱臭四个工序对所得的粗油脂进行精炼,通过测定感官与理化指标来鉴定油脂的品质;最后采用GC/MS检测精制油脂成分组成,并通过比较分析确定其脂肪酸的相对含量。通过对鲍鱼脏器中的油脂等活性物质研究,为今后的多元化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还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本研究包括:1、在有机溶剂振荡萃取法提取油脂的研究中,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提取时间为30 min、提取温度为30°C、提取剂的添加量为90 mL、料液比为1:1.5、振荡频率为250次/min的条件下,油脂的提取率为最高,达17.02%;在有机溶剂辅助酶法提取油脂的研究中,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酶解料液比为1:1、酶解温度为55℃、酶加量为1.5%、酶解时间为4 h、酶解pH为7的条件下,油脂的提取率为最高,达18.44%;通过对鲍鱼油脂提取工艺的改进研究及鲍鱼油脂的成分分析与比较,最终确定了鲍鱼脏器中油脂的最佳提取工艺。2、通过对粗油脂的精炼研究,结果表明粗油脂含有大量的磷脂、蛋白质、重金属、色素等杂质;通过对油脂的感官指标与理化指标的测定,确定了粗油脂与精炼后油脂的品质,其中精炼处理后,油脂的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包括酸值、过氧化值和碘值)均达到SC/T 3502-2000标准所规定的一级精制鱼油的要求。3、通过GC/MS分析和NIST08.L质谱图库的检索,结果表明油脂中的脂肪酸含量高、组成齐全,并确定工艺改进前和工艺改进后的精致油脂分别有18、20种脂肪酸。其中AA的相对含量可高达10%左右、EPA的相对含量可高达12%左右,还检测出了少量的亚油酸、γ-亚麻酸、α-亚麻酸和DPA,并且PUFA皆是ω-3和ω-6 PUFA为主,二者均是人体必需多不饱和脂肪酸。

杨涛[8](2014)在《海地瓜自溶与外源酶协同制备活性肽的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海参是棘皮动物门海参纲动物的总称。在日常生活中,海参一词多代指海参刺参科,这类海参营养价值极高,且肉质软糯,深受人们的青睐。海地瓜是海参尻参科中的一种,由于其肉质粗厚且不易烹饪,一致被人们所忽视。近年来随着对海地瓜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海地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同时还发现海地瓜在受到某些外界条件刺激时也会发生自溶现象。海地瓜自溶为进一步提高其自身利用价值与海地瓜深加工带来了诸多不便,若能对海地瓜自溶进行研究,同时对海地瓜自溶加以利用,完全可以将海地瓜自溶变为一种优势。因此本研究课题首先对海地瓜体壁自溶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优化出最适自溶条件;在此基础上再对海地瓜自溶与外源酶协同制备活性肽的工艺进行研究,为海地瓜自溶利用与制备海地瓜活性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经海地瓜自溶与外源酶协同制备的海地瓜活性肽具有更高的营养与药用价值,为海地瓜的高值化利用奠定基础。(1)海地瓜体壁的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富含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同时海地瓜体壁还含种类齐全、含量丰富的矿质元素。在自溶过程中,考察海地瓜体壁主要化学成分的溶出情况,综合而论将可溶性寡肽作为海地瓜体壁自溶的评定指标。(2)研究表明海地瓜体壁的自溶与微生物无关;25℃或45℃的环境下,死海地瓜放置不能超过30h;海地瓜体壁自溶4h鲜度变化较小。(3)海地瓜体壁自溶过程中各因素对海地瓜可溶性寡肽含量的影响依次是:pH>温度>底物浓度>NaCl浓度。最适的海地瓜体壁自溶条件为:pH6.2、温度43℃、底物浓度38%与NaCl浓度26mg/mL,自溶4h,在最适自溶条件下海地瓜体壁的可溶性寡肽含量为12.25mg/g。(4)在单因素实验结论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出最优的水解工艺:底物浓度35%,酶用量0.112mkat/g与温度45℃,水解4h。对水解产物采用截留分子量为10000的超滤膜A进行纯化。对超滤的透过液采用纳滤膜B进行浓缩与除盐。(5)海地瓜活性肽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海地瓜活性肽具有广泛的食品添加性;海地瓜活性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章茜琳[9](2013)在《鲣鱼的冷冻保藏品质变化与控制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目前中西太平洋的鲣鱼捕捞业竞争激烈,欧美、日本等国家技术成熟,我国自加入围网捕捞作业以来发展迅速,但相比其他国家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贮藏保鲜技术对鲣鱼在生产利用上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对围网捕捞后鲣鱼在冻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进行研究,比较了不同温度对其品质的影响,不同冰衣镀液对品质的控制效果和鲣鱼在不同温度下冻藏后蒸煮品质的差异。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研究了不同冻藏温度(-18℃、-25℃、-33℃)对鲣鱼鲜度品质在冻藏期间的变化,温度对其品质影响有一定差异性,温度越低其菌落总数、TVBN、组胺增长较缓,pH变化不明显,普通肉和暗色肉的TVBN和组胺有显着差异,pH在普通肉和暗色肉之间差异不大。(2)应用一级动力学和阿伦尼乌斯方程建立了鲣鱼冷冻保藏期间鲜度品质变化的预测模型,得到TVBN、组胺的反应活化能分别为3625.5 J/mol、2867.5 J/mol。(3)研究了蛋白质、脂肪、色泽在冻藏期间的变化,鲣鱼普通肉蛋白质品质优于暗色肉,具体表现为持水力高、肌原纤维抽提率高、肌原纤维易碎度低、剪切力高、肌红蛋白氧化程度低等。温度对鲣鱼脂肪氧化在冻藏期的影响差异性显着(p<0.05),-33 ℃鲣鱼的肌红蛋白氧化与其他两个温度相比有显着性差异。在冻藏期间持水力和肌原纤维蛋白抽提率变化趋势不明显,易碎度和剪切力的变化趋势表现为负相关。普通肉与暗色肉的白度在冻藏期间呈上升的趋势。(4)比较了不同冰衣镀液对冻藏期间鲣鱼品质变化的影响,实验组中D-异抗坏血酸钠与褐藻胶的复配冰衣对鲣鱼品质变化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分别对鲜度品质、脂肪氧化、肌红蛋白氧化、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特性发挥了最优的效果(p<0.05)。单独添加冰衣改良剂褐藻胶对品质控制有一定作用,特别在脂肪氧化的控制上表现为优于复合盐与其复配组合。(5)研究了不同冻藏温度对鲣鱼蒸煮品质的影响,冻藏温度对蒸煮后鲣鱼鱼肉的蛋白质变性有显着影响。通过对鲣鱼蒸煮前后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特征气味分析发现,蒸煮后醛类、醇类等腥味呈味物质减少,并且-33℃冻藏的样品中腥味物质相对含量最少,带有天然鱼香的烃类物质相对含量较多,-18℃与-25℃冻藏的两组样品则相反。鱼肉质构分析的结果表明,冻藏温度越低则蒸煮后鲣鱼鱼肉硬度、黏性、咀嚼性、剪切力越大,而弹性、内聚性、恢复性的差异性不显着。色差分析发现不同温度下蒸煮后鱼肉颜色差异显着,表现为较低冻藏温度则白度较低、红度较高。

宋军[10](2013)在《从草鱼内脏制取饲用多肽粉的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采用热水自溶法从草鱼内脏中获取了鱼油和具有抗氧化性活性的水解物。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响应面法优化最优水解条件,并测定了最优条件下所得的水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优化提油工艺条件为水解温度为59℃,水解时间74min,加水量56mL/100g样品。响应面回归模型预测该条件下的提油率为71.60%,而试验测定值为(68.34±0.89)%,与预测值基本吻合。以未进行热水自溶水解的匀浆液作为比较,每10mg干物质的水解液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更强,达到(18.68±1.80)%。使用以上最佳工艺参数水解1884g草鱼内脏,可制备鱼油448g,残渣138g,固形物含量为10.86%的水解液2017mL。残渣经石油醚萃取后,粗脂肪含量下降为17%。对浓缩后的水解液进行了热风干燥和喷雾干燥工艺的研究。整个热风干燥过程主要是内部水分控制的降速干燥过程。热风干燥数学模型符合Page方程:MR=exp(-(0.01371+0.0003234T-0.02672h)t0.7599),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值与模拟值的拟合度较好。喷雾干燥工艺参数:进风温度170~190℃,出风温度80~90℃,固形物含量25%~35%,进料速率15~20mL/min。分别对热风干燥后多肽粉和喷雾干燥后多肽粉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热风干燥物的还原能力为(0.958±0.014)/1.0mg/mL、羟自由基清除率为(54.48±0.69)%/40mg/mL,喷雾干燥多肽粉的还原能力为(0.360±0.013)/1.0mg/mL、羟自由基清除率为(52.07±1.33)%/40mg/mL,均低于热风干燥物。与鱼粉国家标准相比较,两者的脂肪含量均低于10%,蛋白质含量都达到60%以上,完全符合饲用一级鱼粉国家标准(GB/T19164-2003)。利用色差计对多肽粉进行了色差分析,热风干燥物L*值为21.43、b*值2.12,呈暗褐色,喷雾干燥多肽粉L*值为59.53、b*值23.96,为浅黄色,喷雾干燥多肽粉的色泽更好。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对冷冻干燥多肽液进行了吸附性能的研究。对3种非极性的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量、解吸率进行了分析,并结合3种树脂吸附后溶液中氨基氮含量、还原能力和羟自由清除率变化,得出D201-C大孔吸附树脂对多肽吸附性能优于D101和D4020。对D201-C大孔吸附树脂对多肽的静态吸附动力学的研究表明,在吸附的开始阶段,1h吸附量达到27.25mg/g,之后吸附速率减慢。剩余溶液中氨基氮含量在0~2h内,由0.702mg/mL下降到0.619mg/mL,之后趋于平缓,即在2h基本达到吸附平衡。

二、自溶法回收鱼类加工废弃物中蛋白质成分(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溶法回收鱼类加工废弃物中蛋白质成分(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鱿鱼加工副产物酶解、发酵工艺的优化和抗高血压肽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研究背景
    1.2 海洋生物活性肽的研究概况
        1.2.1 海洋活性肽的现状简述
        1.2.2 海洋生物活性肽的分类
    1.3 鱿鱼简介及其应用现状
        1.3.1 鱿鱼简介
        1.3.2 鱿鱼的营养价值
        1.3.3 鱿鱼制品的加工现状
    1.4 鱿鱼加工副产物的加工利用
        1.4.1 鱿鱼加工副产物简介
        1.4.2 鱿鱼加工副产物国内外研究进展
    1.5 高血压及抗高血压活性肽
        1.5.1 高血压及其危害
        1.5.2 抗高血压肽及其作用机制
        1.5.3 ACE抑制肽的活性检测
        1.5.4 抗高血压肽的制备
        1.5.5 抗高血压肽的分离纯化
    1.6 主要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1.6.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鱿鱼加工副产物前处理及其基本性质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试剂
        2.2.3 实验仪器及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鱿鱼加工副产物预处理
        2.3.2 水分含量测定
        2.3.3 蛋白含量测定
        2.3.4 灰分含量测定
        2.3.5 脂肪含量测定
        2.3.6 氨基酸成分的测定
        2.3.7 氨基酸营养评价
    2.4 数据处理
    2.5 实验结果与分析
        2.5.1 基本成分分析
        2.5.2 氨基酸成分分析
        2.5.3 氨基酸营养评价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酶解鱿鱼加工副产物制备ACE抑制肽的工艺优化
    3.1 引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试剂
        3.2.3 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原料脱脂处理
        3.3.2 样品ACE抑制率的测定
        3.3.3 多肽标准曲线的制作
        3.3.4 样品多肽含量的测定
        3.3.5 最适水解用酶的筛选
        3.3.6 数据处理
        3.3.7 CCD响应面法优化实验设计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多肽浓度标准曲线绘制
        3.4.2 蛋白酶水解效果对比
        3.4.3 响应面试验设计及结果
        3.4.4 建立ACE抑制率的回归模型及显着性检验
        3.4.5 以ACE抑制率为响应值的响应面分析结果
        3.4.6 建立多肽含量的回归模型及着性检验
        3.4.7 以多肽含量为响应值的响应面分析结果
        3.4.8 最优中性蛋白酶酶解工艺条件及试验模型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纳豆菌发酵鱿鱼加工副产物制备ACE抑制肽的工艺优化
    4.1 引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试剂
        4.2.3 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纳豆芽孢杆菌种子悬液的制备
        4.3.2 ACE抑制肽的制备工艺
        4.3.3 鱿鱼加工副产物以纳豆菌发酵的单因素试验
        4.3.4 测定方法
        4.3.5 数据处理
    4.4 结果与分析
        4.4.1 纳豆菌生长曲线
        4.4.2 单因素实验结果及分析
        4.4.3 响应面法优化实验设计
        4.4.4 响应面试验设计及结果
        4.4.5 建立ACE抑制率的回归模型及显着性检验
        4.4.6 以ACE抑制率为响应值的响应面分析结果
        4.4.7 建立多肽含量的回归模型及着性检验
        4.4.8 以多肽含量为响应值的响应面分析结果
        4.4.9 最优发酵工艺条件及试验模型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超滤法分离鱿鱼加工副产物活性多肽及其他性质的研究
    5.1 引言
    5.2 仪器与材料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试剂
        5.2.3 实验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超滤
        5.3.2 ACE抑制活性
        5.3.3 肾素抑制活性
        5.3.4 IC50值的测定
        5.3.5 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
    5.4 数据处理
    5.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5.1 超滤后各组分ACE和肾素抑制活性
        5.5.2 E-1、F-1 组分体外ACE与肾素抑制的IC50值
        5.5.3 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对E-1、F-1组分抗高血压活性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创新点
    三、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低共熔溶剂预处理豆渣制备纤维素纳米纤丝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纤维原料
        1.2.1木质纤维原料
        1.2.2 大豆豆渣
    1.3 纳米纤维素
        1.3.1 纳米纤维素的分类
        1.3.2 木质纤维原料纳米纤维素的制备
        1.3.3 豆渣纤维纳米纤维素的制备
    1.4 纤维素的常规预处理方法
        1.4.1 木质纤维原料的预处理方法
        1.4.2 豆渣纤维的预处理
    1.5 低共熔溶剂
        1.5.1 低共熔溶剂概述
        1.5.2 低共熔溶剂在生物质预处理和转化中的研究
        1.5.3 低共熔溶剂预处理纤维原料的研究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目的和内容
        1.6.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1.6.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2 低共熔溶剂预处理提取豆渣纤维素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
        2.2.1 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2.2.2 低共熔溶剂的合成
        2.2.3 低共熔溶剂预处理豆渣纤维素及CNF的制备
        2.2.4 表征与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DES预处理对豆渣纤维组分的影响
        2.3.2 DES预处理对豆渣纤维素官能团的影响
        2.3.3 DES预处理对豆渣纤维素结晶结构的影响
        2.3.4 DES预处理对豆渣纤维表面形貌的影响
        2.3.5 DES预处理工艺优化
    2.4 本章小结
3 机械解离制备纤维素纳米纤丝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
        3.2.1 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3.2.2 不同机械解离对制备CNF的影响
        3.2.3 表征与分析方法
    3.3 结果讨论
        3.3.1 高压均质对CNF形貌和直径分布的影响
        3.3.2 超声处理对CNF形貌和直径分布的影响
        3.3.3 高速搅拌-超声处理对CNF形貌和直径分布的影响
        3.3.4 高速搅拌对CNF形貌和直径分布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酸、碱、酶前处理对DES处理效果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
        4.2.1 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4.2.2 原料的不同处理方式
        4.2.3 表征与分析方法
    4.3 结果讨论
        4.3.1 不同前处理对豆渣CNF官能团的影响
        4.3.2 不同前处理对豆渣CNF结晶结构的影响
        4.3.3 不同前处理对豆渣CNF表面形貌的影响
        4.3.4 不同前处理对豆渣纤维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4.3.5 不同前处理对豆渣纤维薄膜透光度及接触角的影响
        4.3.6 不同前处理对豆渣CNF热稳定性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处理液的回收利用及纳米纤维素复合膜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
        5.2.1 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5.2.2 处理液的回收及豆渣CNF的应用
        5.2.3 表征与分析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DES溶液对DES预处理豆渣纤维素官能团的影响
        5.3.2 回用次数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
        5.3.3 CNF复合膜对CNF官能团及结晶结构的影响
        5.3.4 豆渣CNF对复合膜表面形貌的影响
        5.3.5 温度对复合膜接触角性能的影响
        5.3.6 紫外透光率对复合膜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本论文创新点
    6.3 展望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3)淡水鱼加工副产物酶解液的美拉德反应工艺及产物抗氧化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淡水鱼副产物加工利用现状
        1.1.1 鱼头、鱼骨的综合利用
        1.1.2 鱼皮、鱼鳞的综合利用
        1.1.3 鱼内脏的综合利用
    1.2 鱼蛋白水解的研究动态
        1.2.1 国内外酶解鱼蛋白的研究现状
    1.3 美拉德反应
        1.3.1 美拉德反应的阶段
        1.3.2 美拉德反应产物的抗氧化机理
        1.3.3 美拉德反应的影响因素
        1.3.4 美拉德反应的应用现状
    1.4 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测定——全二维气相色谱法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淡水鱼加工副产物的酶解工艺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原材料
        2.1.2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 方法
        2.2.1 原材料处理
        2.2.2 酶解工艺流程
        2.2.3 水解度测定方法
        2.2.4 蛋白酶的选择
        2.2.5 酶解单因素试验
        2.2.6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酶解工艺
        2.2.7 数据分析及作图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酶种类的选择
        2.3.2 风味蛋白酶酶解工艺的单因素实验
        2.3.3 风味蛋白酶酶解淡水鱼加工副产物的工艺优化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美拉德反应工艺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1 材料
        3.1.2 实验仪器与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美拉德反应工艺流程
        3.2.2 测定方法
        3.2.3 美拉德反应中还原糖种类的选择
        3.2.4 美拉德反应的单因素试验
        3.2.5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酶解液美拉德反应
        3.2.6 数据分析及作图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糖种类的选择
        3.3.2 美拉德反应的单因素实验
        3.3.3 酶解液美拉德反应的响应面优化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酶解液美拉德反应产物的风味成分分析
    4.1 材料与仪器
        4.1.1 材料
        4.1.2 实验仪器与试剂
    4.2 试验方法
        4.2.1 样品处理
        4.2.2 检测方法
    4.3 数据分析及作图
    4.4 酶解液美拉德反应挥发性风味物质测定结果
        4.4.1 全二维气相色谱对美拉德反应液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分离效果
        4.4.2 不同反应时间下美拉德反应产物挥发性成分OPLS-DA分析
        4.4.3 酶解液美拉德反应产物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成分分析
        4.4.4 美拉德反应对酶解液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4.5 结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致谢

(4)深海鲣鱼鱼油提取、精制与抗氧化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鲣鱼简介及其加工利用研究现状
        1.1.1 鲣鱼简介
        1.1.2 鲣鱼副产物加工利用现状
    1.2 鱼油提取与精制工艺研究
        1.2.1 鱼油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1.2.2 鱼油精制工艺研究进展
    1.3 鱼油营养价值与功能
        1.3.1 促进视觉系统的发育
        1.3.2 增强神经系统延缓衰老
        1.3.3 降血脂防治心血管疾病
        1.3.4 减少炎症
    1.4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深海鲣鱼各部位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2.1 前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试剂
        2.2.3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原料预处理
        2.3.2 基本营养成分测定
        2.3.3 蛋白质氨基酸成分测定
        2.3.4 氨基酸评分
        2.3.5 脂肪酸组成分析
        2.3.6 矿物质元素含量的测定
    2.4 结果与分析
        2.4.1 鲣鱼各部位基本营养成分分析
        2.4.2 鲣鱼各部位氨基酸组成分析与评价
        2.4.3 鲣鱼各部位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测定分析
        2.4.4 鲣鱼各部位矿物质元素含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深海鲣鱼鱼油提取工艺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试剂
        3.2.3 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原料预处理
        3.3.2 鱼油提取工艺流程
        3.3.3 鱼油提取率
        3.3.4 最适酶的选择
        3.3.5 碱性蛋白质单因素实验
        3.3.6 碱性蛋白酶酶解响应面优化实验
    3.4 结果与分析
        3.4.1 酶种类的选择
        3.4.2 酶解时间对鱼油提取率的影响
        3.4.3 酶解温度对鱼油提取率的影响
        3.4.4 酶添加量对鱼油提取率的影响
        3.4.5 酶解pH值对鱼油提取率的影响
        3.4.6 液固比对鱼油提取率的影响
        3.4.7 碱性蛋白酶响应面优化实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深海鲣鱼鱼油精制工艺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试剂
        4.2.3 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鱼油回收率计算
        4.3.2 过氧化值的测定
        4.3.3 酸价的测定
        4.3.4 鱼油的脱胶实验
        4.3.5 鱼油的脱酸实验
        4.3.6 鱼油的脱色脱腥实验
        4.3.7 感官评分标准
    4.4 结果与分析
        4.4.1 鱼油脱胶实验结果
        4.4.2 鱼油脱酸实验结果
        4.4.3 鱼油的脱色脱腥实验
        4.4.4 精制鱼油理化特性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深海鲣鱼鱼油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抗氧化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与仪器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试剂
        5.2.3 仪器与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小鼠分组
        5.3.2 小鼠给药
        5.3.3 灌胃方法
        5.3.4 组织处理及准备
        5.3.5 肝脾指数的测定
        5.3.6 生化指标的测定
        5.3.7 肝脏切片及HE染色
        5.3.8 数据处理
    5.4 结果与分析
        5.4.1 小鼠肝指数和脾指数
        5.4.2 小鼠肝脏生化指标
        5.4.3 小鼠血液生化指标
        5.4.4 小鼠肝脏组织切片观察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1.1 深海鲣鱼各部位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6.1.2 深海鲣鱼内脏鱼油提取工艺研究
        6.1.3 深海鲣鱼鱼油精制工艺研究
        6.1.4 深海鲣鱼鱼油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抗氧化研究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5)啤酒废酵母水解物的生产工艺优化及其在仔猪生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及中文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啤酒酵母
        1.2.1 啤酒酵母的分类
        1.2.2 啤酒酵母的理化性质
        1.2.3 啤酒酵母的营养价值
    1.3 与啤酒酵母细胞有关的产品
    1.4 啤酒酵母的应用
    1.5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啤酒酵母水解物的制备
    2.1 引言
    2.2 啤酒酵母水解物
    2.3 啤酒酵母水解物的生产工艺
        2.3.1 除杂
        2.3.2 压榨
        2.3.3 水洗、脱苦
        2.3.4 调浆
        2.3.5 破壁
        2.3.6 浓缩、烘干
    2.4 现有的各种破壁方法及原理
        2.4.1 破坏啤酒酵母细胞壁葡聚糖层
        2.4.2 破坏酵母细胞壁的蛋白质层
        2.4.3 物理破坏细胞壁结构的方法
    2.5 本章总结
第三章 啤酒酵母细胞壁破壁条件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工艺流程
        3.3.2 破壁率及提取率计算
        3.3.3 预处理
        3.3.4 促溶剂的添加
        3.3.5 啤酒废酵母自溶条件的确定
    3.4 结果与讨论
        3.4.1 不同温度对啤酒酵母自溶破壁的影响
        3.4.2 不同酵母悬浮液底物浓度对啤酒酵母自溶破壁的影响
        3.4.3 不同pH对啤酒酵母自溶破壁的影响
        3.4.4 不同时间对啤酒酵母自溶破壁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制备啤酒酵母水解物的酶解工艺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工艺流程
        4.3.2 啤酒酵母泥除杂过滤脱苦
        4.3.3 酶促工艺条件的优化
        4.3.4 酶促优化工艺条件与传统工艺(盐溶)条件的对比
        4.3.5 测定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酶促工艺的优化
        4.4.2 酶解工艺条件与传统破壁工艺条件的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啤酒酵母水解物在仔猪中的应用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设计
        5.2.3 实验饲粮
    5.3 测定指标及方法
        5.3.1 仔猪生长性能
        5.3.2 抗氧化指标
        5.3.3 免疫指标
    5.4 数据处理及分析
    5.5 结果与分析
        5.5.1 日粮中添加啤酒酵母水解物对保育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5.5.2 日粮中添加啤酒酵母水解物对保育仔猪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5.5.3 日粮中添加啤酒酵母水解物对保育仔猪免疫指标的影响
    5.6 讨论
    5.7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主要结论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虾加工废弃物的食药用真菌转化及产物ACE抑制活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虾副产品及其回收再利用现状
        1.2.1 制成肥料、生物农药和饲料
        1.2.2 提取活性物质与营养成分
        1.2.3 发酵处理
    1.3 ACE与ACEI及其作用机理
        1.3.1 ACE的生理功能及结构特征
        1.3.2 ACEI及其作用机制
        1.3.3 ACEI的活性检测方法
    1.4 食药用真菌与废弃物处理及其ACEI
        1.4.1 食药用真菌与固体废弃物处理
        1.4.2 食药用真菌的ACE抑制活性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本课题的技术路线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主要仪器设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2 主要试剂及溶液
        2.2.1 主要试剂
        2.2.2 主要溶液的配制
    2.3 培养基及配制
        2.3.1 种子及菌种初步筛选培养基
        2.3.2 转化液体培养基
    2.4 实验方法
        2.4.1 虾加工废弃物的成分分析
        2.4.2 发酵条件
        2.4.3 ACEI的提取与分离
        2.4.4 ACE抑制活性的测定方法
        2.4.5 ACEI的分离纯化
        2.4.6 ACEI的分子结构鉴定
        2.4.7 ACEI的合成与活性验证
        2.4.8 ACE与ACE抑制二肽模拟对接
        2.4.9 数据整理与分析
第3章 ACE抑制活性测定方法的建立
    3.1 引言
    3.2 色谱条件的选择
        3.2.1 确定Hip的特征吸收峰
        3.2.2 流动相的选择
        3.2.3 检测方法的检测效能分析
    3.3 ACE抑制试验体系的确定
        3.3.1 Hip萃取与未萃取检测对比分析
        3.3.2 ACE和抑制剂作用时间的确定
        3.3.3 ACE抑制试验反应体系的确定
    3.4 ACE抑制活性的测定方法的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转化菌株的筛选
    4.1 引言
    4.2 虾加工废弃物基本成分分析
    4.3 转化菌株的初步筛选
        4.3.1 菌丝体及水提物产量
        4.3.2 发酵产物水提物ACE抑制活性
    4.4 转化菌种的优选
        4.4.1 各菌种在转化培养基中的生长
        4.4.2 各菌种的菌丝产量
        4.4.3 转化产物产量及其ACE抑制活性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食药用真菌转化条件优化
    5.1 引言
    5.2 褐绒盖牛肝菌转化条件优化
        5.2.1 显着影响因素的筛选
        5.2.2 最大响应区域的确定
        5.2.3 最优转化条件的确定
        5.2.4 最优转化条件的验证
    5.3 鸡油菌转化条件优化
        5.3.1 PB设计筛选显着影响因素
        5.3.2 最陡爬坡实验确定响应区域
        5.3.3 响应面设计确定最优转化条件
        5.3.4 转化条件模型的验证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ACEI的结构鉴定及活性验证
    6.1 引言
    6.2 ACEI的提取分离
        6.2.1 醇沉法富集ACEI
        6.2.2 超滤法富集ACEI
        6.2.3 大孔树脂吸附法富集ACEI
        6.2.4 氯仿萃取法富集ACEI
        6.2.5 组分A凝胶柱层析分离
        6.2.6 组分B的硅胶层析分离
    6.3 ACEI的结构鉴定
        6.3.1 组分B1的GC/MS分析
        6.3.2 组分A1的HPLC-MS/MS分析
    6.4 ACEI的活性验证
        6.4.1 Cys-Cys,Cys-Arg和Cys-Phe的化学合成
        6.4.2 Cys-Cys、Cys-Arg和Cys-Phe的ACE抑制活性
    6.5 ACE抑制二肽的作用机制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鲍鱼脏器油脂提取及成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鲍鱼的简介及其加工现状
        1.1 鲍鱼的基本构造及其营养价值
        1.1.1 鲍鱼的基本构造
        1.1.2 鲍鱼的营养价值
        1.2 鲍鱼制品的加工现状
        1.3 鲍鱼副产物的研究进展
        1.3.1 鲍鱼壳的研究利用现状
        1.3.2 鲍鱼脏器的研究现状
    2 鱼油的研究状况
        2.1 鱼油的营养价值与功能
        2.2 鱼油的来源与应用
        2.3 鱼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3 油脂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3.1 压榨法
        3.2 蒸煮法
        3.3 淡碱水解法
        3.4 酶解法
        3.5 有机溶剂法
        3.6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4 油脂的精炼及其成分研究状况
        4.1 油脂的精炼工艺的研究状况
        4.1.1 脱胶
        4.1.2 脱酸
        4.1.3 脱色
        4.1.4 脱臭
        4.2 油脂成分的检测方法
        4.2.1 油脂的衍生化
        4.2.2 气相色谱仪-质谱仪联用技术
    5 本论文的立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5.1 立题意义
        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鲍鱼脏器油脂的提取工艺研究
    1 前言
    2 试验材料与设备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试剂
        2.3 试验设备
    3 试验方法
        3.1 鲍鱼脏器的预处理
        3.2 有机溶剂提取油脂工艺的优化
        3.2.1 最佳有机溶剂的筛选
        3.2.2 单因素试验设计
        3.2.3 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
        3.3 有机溶剂辅助酶法提取油脂最佳工艺参数的确定
        3.3.1 最佳酶的筛选
        3.3.2 最佳酶解单因素的试验设计
        3.3.3 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
    4 结果与分析
        4.1 有机溶剂提取油脂的研究结果
        4.1.1 不同有机溶剂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结果
        4.1.2 单因素试验的研究结果
        4.1.3 正交试验优化结果与分析
        4.2 有机溶剂辅助酶法提取油脂的研究结果
        4.2.1 不同酶种类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结果
        4.2.2 单因素试验的研究结果
        4.2.3 正交试验优化结果与分析
    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鲍鱼脏器油脂提取工艺的改进及成分分析
    1 前言
    2 试验材料与设备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试剂
        2.3 试验设备
    3 试验方法
        3.1 鲍鱼脏器油脂的提取工艺改进研究
        3.1.1 工艺流程
        3.1.2 操作步骤及要点
        3.2 油脂的精炼
        3.2.1油脂的脱胶
        3.2.2 油脂的脱酸
        3.2.3 油脂的脱色
        3.2.4 油脂的脱臭
        3.3 油脂的感官指标及理化指标测定
        3.3.1 油脂的气味判定
        3.3.2 油脂的外观判定
        3.3.3 油脂的酸值测定
        3.3.4 油脂的碘值测定
        3.3.5 油脂的过氧化值测定
        3.4 油脂的成分测定
        3.4.1 油脂的甲酯化
        3.4.2 GC/MS分析条件
    4 结果与分析
        4.1 油脂提取工艺改进的结果分析
        4.2 油脂的精炼结果与分析
        4.3 油脂的感官指标测定结果与分析
        4.4 油脂的理化指标测定结果与分析
        4.5 油脂的成分测定结果与分析
    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海地瓜自溶与外源酶协同制备活性肽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序言
    1.1 海地瓜概述
        1.1.1 海地瓜简介
        1.1.2 海地瓜研究进展
    1.2 水产品自溶研究进展
        1.2.1 水产品自溶的影响因素
        1.2.2 水产品自溶过程的生化变化
        1.2.3 水产品自溶机理
        1.2.4 自溶技术在水产品上的应用
    1.3 活性肽研究进展
        1.3.1 活性肽的制备
        1.3.2 活性肽的活性研究
        1.3.3 活性肽的分离纯化
    1.4 本研究课题的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海地瓜体壁自溶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2.1 序言
    2.2 试剂与仪器
        2.2.1 主要实验试剂
        2.2.2 主要实验仪器
    2.3 试验方法
        2.3.1 检测方法
        2.3.2 海地瓜自溶样品的制备
        2.3.3 可溶性寡肽的检测
        2.3.4 对自溶过程中总糖与还原糖的检测
        2.3.5 数据分析
    2.4 结论与讨论
        2.4.1 常规营养物质测定结果
        2.4.2 矿物元素的检测结果
        2.4.3 海地瓜体壁的氨基酸组成及其含量
        2.4.4 海地瓜体壁自溶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溶出情况
        2.4.5 海地瓜体壁自溶过程中 pH 对主要化学成分溶出的影响
        2.4.6 海地瓜体壁自溶过程中温度对主要化学成分溶出的影响
        2.4.7 海地瓜体壁自溶过程中 NaCl 对主要化学成分溶出的影响
        2.4.8 海地瓜体壁自溶过程中底物浓度对主要化学成分溶出的影响
    2.5 小结
第三章 海地瓜体壁自溶过程中鲜度变化的研究
    3.1 引言
    3.2 试剂与仪器
        3.2.1 主要实验试剂
        3.2.2 主要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海地瓜体壁自溶样品的制备
        3.3.2 自溶样品 pH 的测定
        3.3.3 自溶样品微生物的测定
        3.3.4 自溶样品 TVB-N 的测定
    3.4 结论与分析
        3.4.1 pH 在海地瓜体壁自溶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3.4.2 TVC 在海地瓜体壁自溶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3.4.3 TVB-N 在海地瓜体壁自溶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3.5 小结
第四章 海地瓜体壁自溶的控制研究
    4.1 引言
    4.2 试剂与仪器
        4.2.1 主要实验试剂
        4.2.2 主要实验仪器
    4.3 试验方法
        4.3.1 材料预处理
        4.3.2 海地瓜体壁自溶
        4.3.3 可溶性寡肽的检测
        4.3.4 响应面分析法研究海地瓜体壁自溶因素的交互影响
    4.4 结论与分析
        4.4.1 海地瓜体壁自溶因素与水平的确定
        4.4.2 海地瓜体壁自溶的响应面实验结果
        4.4.3 海地瓜体壁自溶因素的响应面结果分析
    4.5 结论
第五章 海地瓜自溶与外源酶协同制备活性肽
    5.1 引言
    5.2 试剂与仪器
        5.2.1 主要化学试剂
        5.2.2 主要实验仪器
    5.3 试验方法
        5.3.1 优化海地瓜自溶与外源酶协同水解海地瓜体壁工艺研究
        5.3.2 海地瓜体壁水解产物的除杂与浓缩
    5.4 结论与分析
        5.4.1 外源酶种类的选择
        5.4.2 底物浓度对海地瓜体壁水解度的影响
        5.4.3 酶用量对海地瓜体壁水解度的影响
        5.4.4 pH 对海地瓜体壁水解度的影响
        5.4.5 温度对海地瓜体壁水解度的影响
        5.4.6 响应面法对水解工艺的优化
        5.4.7 海地瓜体壁水解产物的纯化
        5.4.8 海地瓜体壁水解产物的浓缩与除盐
    5.5 小结
第六章 海地瓜活性肽理化性质的检测
    6.1 试剂与仪器
        6.1.1 主要实验试剂
        6.1.2 主要实验仪器
    6.2 试验方法
        6.2.1 海地瓜活性肽成分分析
        6.2.2 海地瓜活性肽粘度的测定
        6.2.3 海地瓜活性肽吸油性测定
        6.2.4 海地瓜活性肽对 DPPH 自由基清除率测定
        6.2.5 海地瓜活性肽清除羟自由基能力测定
        6.2.6 海地瓜活性肽清除超自由基能力测定
    6.3 结论与分析
        6.3.1 海地瓜活性肽成分分析
        6.3.2 海地瓜活性肽黏度分析
        6.3.3 海地瓜活性肽吸油性分析
        6.3.4 海地瓜活性肽对 DPPH 自由基清除率
        6.3.5 海地瓜活性肽对羟自由基清除率
        6.3.6 海地瓜活性肽对超氧自由基清除率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鲣鱼的冷冻保藏品质变化与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鲣鱼及其利用价值
        1.1.1 鲣鱼简介
        1.1.2 鲣鱼利用价值
    1.2 水产品冻藏技术及品质变化
        1.2.1 冻藏水产品品质变化
        1.2.2 冻藏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鲣鱼冷冻保藏期间鲜度品质变化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实验原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1.4 样品处理
        2.1.5 菌落总数的测定
        2.1.6 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
        2.1.7 组胺的测定
        2.1.8 pH的测定
        2.1.9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讨论
        2.2.1 菌落总数的变化
        2.2.2 TVBN的变化
        2.2.3 组胺含量的变化
        2.2.4 pH的变化
        2.2.5 鲣鱼冷冻保藏期间品质变化预测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鲣鱼冷冻保藏期间蛋白质与脂肪品质变化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1.1 实验原料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设备
        3.1.4 样品处理
        3.1.5 持水力的测定
        3.1.6 肌原纤维抽提率的测定
        3.1.7 肌原纤维易碎度的测定
        3.1.8 剪切力的测定
        3.1.9 肌红蛋白氧化的测定
        3.1.10 TBA的测定
        3.1.11 白度的测定
        3.1.12 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持水力的变化
        3.2.2 肌原纤维抽提率的变化
        3.2.3 肌原纤维易碎度的变化
        3.2.4 剪切力的变化
        3.2.5 肌红蛋白氧化的变化
        3.2.6 TBA的变化
        3.2.7 白度的变化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鲣鱼冷冻保藏期间品质控制研究
    4.1 材料和方法
        4.1.1 实验原料
        4.1.2 主要试剂
        4.1.3 主要仪器设备
        4.1.4 样品处理
        4.1.5 菌落总数的测定
        4.1.6 TVBN的测定
        4.1.7 POV的测定
        4.1.8 TBA的测定
        4.1.9 肌红蛋白氧化的测定
        4.1.10 色差的测定
        4.1.11 肌原纤维易碎度的测定
        4.1.12 剪切力的测定
        4.1.13 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讨论
        4.2.1 不同冰衣对鲣鱼冷冻保藏期间菌落总数的影响
        4.2.2 不同冰衣对鲣鱼冷冻保藏期间TVBN的影响
        4.2.3 不同冰衣对鲣鱼冷冻保藏期间POV的影响
        4.2.4 不同冰衣对鲣鱼冷冻保藏期间TBA的影响
        4.2.5 不同冰衣对鲣鱼冷冻保藏期间肌红蛋白氧化的影响
        4.2.6 不同冰衣对鲣鱼冷冻保藏期间白度的影响
        4.2.7 不同冰衣对鲣鱼冷冻保藏期间肌原纤维易碎度的影响
        4.2.8 不同冰衣对鲣鱼冷冻保藏期间剪切力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冻藏温度对鲣鱼普通肉蒸煮品质的影响
    5.1 材料和方法
        5.1.1 实验原料
        5.1.2 主要试剂
        5.1.3 主要仪器设备
        5.1.4 样品处理
        5.1.5 DSC的测定
        5.1.6 气味的测定
        5.1.7 质构的测定
        5.1.8 颜色的测定
        5.1.9 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讨论
        5.2.1 不同冻藏温度对鲣鱼普通肉蒸煮前后DSC的影响
        5.2.2 不同冻藏温度对鲣鱼普通肉蒸煮前后气味的影响
        5.2.3 不同冻藏温度对鲣鱼普通肉蒸煮后质构和颜色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10)从草鱼内脏制取饲用多肽粉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鱼内脏加工利用
        1.1.1 鱼内脏组成
        1.1.2 鱼内脏综合利用现状
    1.2 鱼油的提取工艺
    1.3 抗氧化肽
        1.3.1 抗氧化能力的评价
        1.3.2 抗氧化肽的制备方法
        1.3.3 抗氧化肽的分离纯化及结构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热水自溶法水解草鱼内脏的工艺优化
    2.1 引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主要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热水自溶法水解草鱼内脏提油工艺流程
        2.3.2 RSM 优化热水自溶法提油工艺条件
        2.3.3 草鱼内脏、残渣基本成分及油脂的理化指标测定
        2.3.4 游离氨基氮测定
        2.3.5 水解液中多肽得率测定
        2.3.6 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2.3.7 还原能力测定
    2.4 结果与分析
        2.4.1 鱼内脏热水自溶水解工艺参数的单因素实验
        2.4.2 水解工艺参数的响应面优化
        2.4.3 鱼油的理化性质
        2.4.4 草鱼内脏热水自溶过程中蛋白质的水解
        2.4.5 草鱼内脏热水自溶水解液的羟自由基清除率
        2.4.6 草鱼内脏热水自溶水解液的还原能力
        2.4.7 水解物与匀浆液的抗氧化活性比较
        2.4.8 草鱼内脏和残渣的成分分析
        2.4.9 TVB-N 的变化
        2.4.10 生产能力
    2.5 结论
第3章 抗氧化活性饲用多肽粉的干燥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1 材料
        3.2.2 主要仪器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电热鼓风干燥工艺流程
        3.3.2 喷雾干燥工艺流程
        3.3.3 试验指标计算方法
        3.3.4 羟自由清除能力测定
        3.3.5 还原能力测定
        3.3.6 饲用多肽粉基本成分测定
        3.3.7 色差的测定
        3.3.8 氮溶解指数 NSI 的测定
        3.3.9 三氯乙酸氮溶解指数(TCA-NSI)的测定
        3.3.10 氮溶解指数的计算公式
        3.3.11 游离氨基氮测定
    3.4 结果与分析
        3.4.1 热风干燥特性及数学模型
        3.4.2 喷雾干燥工艺参数的确定
        3.4.3 饲用多肽粉的还原能力
        3.4.4 饲用多肽粉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
        3.4.5 饲用多肽粉的游离氨基氮含量
        3.4.6 不同干燥方法对饲用多肽粉色泽的影响
        3.4.7 多肽粉的基本成分
        3.4.8 喷雾干燥粉氮溶解指数 NSI
        3.4.9 三氯乙酸氮溶解指数(TCA-NSI)
    3.5 结论
第4章 大孔吸附树脂对多肽粉的初步分离
    4.1 引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材料
        4.2.2 主要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冷冻干燥
        4.3.2 吸附树脂的筛选
        4.3.3 大孔吸附树脂用量的确定
        4.3.4 静态吸附动力学试验
        4.3.5 蛋白浓度测定
        4.3.6 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4.3.7 还原能力测定
        4.3.8 游离氨基氮测定
        4.3.9 色差测定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冷冻干燥粉的抗氧化活性
        4.4.2 冷冻干燥粉的游离氨基氮
        4.4.3 色差分析
        4.4.4 大孔吸附树脂的筛选
        4.4.5 吸附后溶液中游离氨基氮和抗氧化活性变化
        4.4.6 D-201 树脂用量的确定
        4.4.7 D-201 树脂静态吸附动力学
    4.5 结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自溶法回收鱼类加工废弃物中蛋白质成分(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鱿鱼加工副产物酶解、发酵工艺的优化和抗高血压肽的制备[D]. 姚雨杉.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低共熔溶剂预处理豆渣制备纤维素纳米纤丝的研究[D]. 王雨萌. 陕西科技大学, 2020(02)
  • [3]淡水鱼加工副产物酶解液的美拉德反应工艺及产物抗氧化性分析[D]. 朱琳.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9(02)
  • [4]深海鲣鱼鱼油提取、精制与抗氧化活性研究[D]. 白冬. 浙江海洋大学, 2018(08)
  • [5]啤酒废酵母水解物的生产工艺优化及其在仔猪生产中的应用[D]. 董爱华.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6]虾加工废弃物的食药用真菌转化及产物ACE抑制活性[D]. 高秀君.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01)
  • [7]鲍鱼脏器油脂提取及成分分析[D]. 陈虹玲. 福建农林大学, 2015(01)
  • [8]海地瓜自溶与外源酶协同制备活性肽的工艺研究[D]. 杨涛. 湖北工业大学, 2014(09)
  • [9]鲣鱼的冷冻保藏品质变化与控制技术研究[D]. 章茜琳. 浙江工业大学, 2013(04)
  • [10]从草鱼内脏制取饲用多肽粉的工艺研究[D]. 宋军. 湘潭大学, 2013(03)

标签:;  ;  ;  

自溶法从鱼类加工废弃物中回收蛋白质(英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