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标不治本,恐怖难除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治标不治本论文,恐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9·11”袭击发生后的三年中,国际合作反恐在不同层面、领域、主体之间展开。在 此过程中,人们对于恐怖主义的认识越来越深,斗争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国际社会的共 同努力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国际联合反恐也面临很多困境,特别是美国所主导的反恐 战争,未能抑制住日益猖獗的恐怖主义活动。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所主 导的反恐合作愈益偏离了其应有的方向:打击对象越来越多,地域越来越广,而理由却 越来越站不住脚,反恐已成为美国维护其霸权地位的旗号,呈现出强烈的帝国式扩张色 彩。这是当前国际合作反恐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治标不治本:国际合作反恐开始转向
恐怖主义活动的猖獗是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面临的重要威胁。“9·11”袭击加深了世 界对于恐怖主义危害的认识,同时也推动了国际社会合作反恐的共同行动。各国认识到 ,恐怖主义是世界公害,必须联手对其进行打击,反恐已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年多来,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基地”组织1/3的高层人员被捕或遭到击毙 ,近3000名恐怖分子被捕,600余个同恐怖活动有关的账户被冻结,国际联合反恐取得 了一定成效。但是,当前的国际反恐存在着重大缺陷,这是一场治标不治本的战争。
1.严重依赖军事手段,以消灭个人或摧毁恐怖组织网络为目标,忽视了消除产生恐怖 主义的根源
从“9·11”以来,反恐斗争中最显著的莫过于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战争推翻了塔 利班政权,基本瓦解了本·拉登的“基地”组织。它反映了美国的战略思路,即使用军 事手段,摧毁恐怖主义网络,颠覆它所认定的支持恐怖主义的政权。这种政策在短期内 或许有效,能够压制住恐怖主义的气焰,但从长期效果来看,却无法消除恐怖主义的根 源。这是因为,消除恐怖主义绝对不能以肉体毁灭或政权更替为目标。当前国际恐怖主 义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些根本性的矛盾无法得到缓解,迫使一些弱势群体选 择了极端的抗争方式。这些矛盾主要包括西方文明同伊斯兰文明的矛盾、美国霸权同阿 拉伯世界的矛盾、贫富差距造成的矛盾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矛盾对立中的 弱势一方往往无法找到有效的、合法的手段提出要求,而强势一方非但不主动缓解这种 对立,反而试图采用强硬手段消除对立,变本加厉,激化矛盾。这种对立发展到极致, 就成为我们所看到的发生在美国、沙特、印尼、西班牙、伊拉克等地的各式各样的恐怖 活动和武装斗争。同样,美国所倚重的军事手段不仅未能缓减矛盾对立的强度,而且在 深层次上激发了更多的人走上恐怖暴力抗争的道路,使得原本就动荡不安的国际社会更 容易失去控制。
2.借反恐行动实现自身战略图谋
造成当前恐怖主义猖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美国等国在进行国际联合反恐的过程 中,利用反恐的合法外衣,借机拓展自己的战略空间。本来,国际联合反恐需要更多的 国家进行协调与合作,同心同德,以更高层次的公共利益为目标,将个别国家的利益放 在人类整体利益的框架中来考虑。如果参与国能够更好地朝着共同目标努力,恐怖主义 活动的空间也就会相应地缩小。但是,一些国家在面对全人类的共同威胁时,更多地是 假借反恐名义,实质上推行自身的战略计划,着眼的也是充满冷战旧思维色彩的狭隘国 家利益。
“9·11”袭击发生之后,美国调整了对外政策。美国确定的反恐战略目标主要有:击 败恐怖主义分子及其组织,杜绝对恐怖主义分子的赞助、支持和庇护,减少恐怖主义分 子企图利用的基础条件,保卫国内外的美国公民和利益(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美欧研究中心.反恐背景下的美国全球战略.时事出版社,2004:447~460)。这些目标 涉及到个人、恐怖组织和一些国家,为美国借机实施其长期规划的战略蓝图创造了机会 。为此,美国扩大了打击目标的范围,提出了“邪恶轴心”概念,将防止大规模杀伤性 武器作为反恐的重要目标。2003年3月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借助反恐名义实行的 最大战略扩张。布什政府虽然声称伊拉克支持恐怖主义活动并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但实际上是为了重新塑造对美有利的中东格局。美国的真实意图在于以伊拉克战争为契 机,推进美国的全球战略部署,在伊斯兰世界推行美国的民主制度。这种反恐战争已远 远超出了应有的界限。
美国的行为给以色列、日本等国起了非常恶劣的“示范”作用,也导致美国同一些盟 国关系的疏远,同法、德等国的矛盾一度激化。可想而知,美国别有用心的反恐政策, 使“9·11”之后形成的国际反恐联盟形同虚设,而主要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也遭到严 重破坏。现在的反恐斗争,相当程度上已经演变为美国主导的战略扩张,这理所当然激 起其他国家对美国的怀疑和戒心。国际联合反恐在这样的内耗下,其功效可想而知。
3.反恐“双重标准”导致“以恐反恐”
当今恐怖主义面目多变,形式多样。而传统国家制度和国际法规存在一些“盲区”, 尚无法完全监控和打击恐怖主义活动。因此,打击恐怖主义没有可以全盘照搬的成功经 验。各国在打击恐怖主义的行动中既有共识,也有分歧。一些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发,有 意利用这种分歧推行“双重标准”,甚至不惜“以恐反恐”,使得国际合作的分歧越来 越突出,反恐合作面临破裂危险。
在反恐战争中,美国宣扬自由、民主和人权是根除恐怖主义的灵丹妙药,并据此批评 其他国家,特别是指责一些阿拉伯国家不完善的民主制度导致了恐怖主义的泛滥。但是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军队在伊拉克监狱实施了令人发指的暴行。除此以外, 美国誓言要惩治一切针对美国的恐怖暴力活动,却在巴以问题上明显偏袒以色列,对其 破坏中东和平进程的行为听之任之;指控伊拉克违法联合国决议,却对以色列不遵守联 合国协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此,“阿拉伯世界和伊斯兰国家尤其会认为美国的立场 是西方双重标准的又一例证,也是把巴以问题和伊拉克问题本末倒置的实例。”(注:[ 美]克莱德·普雷斯托维茨.流氓国家——谁在与世界作对.新华出版社,2004:215)对 于其他一些恐怖主义活动,美国将其看成能够借助的力量,名义上表示反对,实际上放 任自流。这充分表明,美国在反恐斗争中仍然采用“双重标准”,即以是否对美国国家 利益有利作为衡量美国政策取向的根本标准。“双重标准”的危害,在于否定了正义与 非正义的质的现实性,使得这场正义与邪恶、善与恶、进步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的斗争 失去了是非标准,引发了对强者强加于人的行为的普遍不满,一些组织和个人容易在愤 怒和抗争中走向极端。“双重标准”诱发的分歧,导致国际反恐联盟中的分化,影响了 联合反恐的凝聚力。
在三年多的反恐进程中,“双重标准”日益走上了“以恐反恐”的道路。美国等西方 国家反对恐怖主义的手段超出了合理范畴,奉行“以恐反恐”政策。美国希望借助自己 强大的军事暴力手段,随心所欲地消除异己势力。这种意图藐视现存的国际法和国际机 制,是新时期的一种“国家恐怖主义”,其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中造成的人道主义灾难, 对于两国人民来说不啻于遭受了十几次、几十次“9·11”袭击!这种政策导致了恐怖活 动的新的反扑,2003年5月伊拉克战争结束后,国际恐怖主义活动进入另一个高峰期。2 003年恐怖事件增加到了412件,较前年增加了233起,造成了1800余人死亡,5400余人 受伤。这种局面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美国主导的国际合作反恐战略的一种反抗。 当前的国际反恐未能将解决恐怖主义诞生滋长的根源作为根本目标,根本无法消除恐怖 主义思想的蔓延,反而扩大了恐怖主义的社会基础。
美国的反恐思路没有出路
作为一种国际联合协作行动,国际反恐应有一个有效的、能得到广大国家支持的基本 指导原则。在目前的反恐行动中,大部分国家都将注意力集中于国内的恐怖活动以及同 周边国家的合作上,美国是仅有的将反恐行动扩展到全球范围的国家。这也使得美国在 整个国际联合反恐中据有最显著的地位。美国的这一地位,决定了其指导原则直接影响 国际合作反恐的前途。通过对其表象和实质进行分析,不难发现美国反恐方针主要体现 在三个方面。
1.将军事打击作为直接的战略手段
“9·11”袭击之后,弥漫在美国的复仇情绪降低了美国对外使用武力的门槛。除阿富 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两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外,美国还积极同其他国家合作,以多种方式 ,在全球范围展开了针对恐怖活动的武力行动。借助反恐的合法外衣,美国“可以在任 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任何形式的惩戒行动”。为此,小布什政府将“先发制人”合法 化和公开化,其反恐政策更具攻击性。
2.将自己认定的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列为打击对象,在实行政权更迭后,扶植亲美政 权
在打击恐怖主义过程中,美国借机将一些长期敌对国家列入黑名单。古巴、伊朗、伊 拉克、利比亚、朝鲜、苏丹和叙利亚等七国已被确定为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美国强调 ,“国家支持恐怖主义妨碍了美国和国际社会打击恐怖主义的努力。这些国家为恐怖主 义组织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基地。如果没有这些支持国,恐怖主义组织将更难以获得资金 、武器、物资以及策划和开展活动的安全地带。”(注:美国国务院.2003年全球恐怖主 义形势.http://www.state.gov/s/ct/rls/pgtrpt/2003/c12108.htm)为此,美国将反恐 、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同这些国家的当前政权联系起来,并通过军事手段、外交压力 、经济制裁等手段推行其政策。美国威胁说,“没有意愿反恐的国家是那些支持恐怖主 义分子或向其积极提供庇护的国家。继续支持恐怖主义组织的国家将要为其行动承担后 果。”(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欧研究中心.反恐背景下的美国全球战略.时事 出版社,2004:453)
3.强调意识形态斗争,在世界范围内大力输出美国的价值观,推行民主化战略
美国的反恐战略报告明确表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我们斗争的最终目标——我们根 本的民主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欧研究中心.反恐背景 下的美国全球战略.时事出版社,2004:441)美国借助反恐斗争推广其价值观和民主制 度,始终是其重要指导方针,同时也是其重要目标。美国相信,民主是消除敌对的根本 保证,如果世界上的国家都实现了民主,自然就不会有战争和动荡。为此,美国在对伊 战争之后,力图建立一个符合美国政治价值观的新政权。同时,美国将民主化战略的对 象锁定在中东地区。2004年初,布什提出了“大中东民主计划”,核心内容就是对中东 国家施压,要求各国政府在国内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扩大民主基础。美国相信,在中东 建立美国式民主是可行的,同时也最符合美国利益,能够体现出美国作为世界民主灯塔 的光辉和成就。
美国的上述意图是违背当代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潮流的。即便是民主制度的发展,也 有多种模式,无论是经典的民主模式,还是现代的民主模式,都是特定条件的产物,强 行以一种模式取代或改造别的模式,除了加剧国际间的冲突与动荡之外,不会有别的结 果。近期伊拉克局势的恶化表明按照美国的思路去改造中东,只能制造分裂、动乱和仇 恨。
根除恐怖主义贵在治本
美国的反恐战略方针存在着重大缺陷,不但不能真正消除恐怖主义威胁,反而进一步 动摇了国际社会的稳定,引发了更多的安全问题。恐怖主义的出现和蔓延是一个有着复 杂历史和社会背景的现象,它的解决所要求的,不仅仅是国际社会共同的努力,还需要 更多的耐心和智慧,需要在“治本”上作出巨大努力。
1.要结合新时期的历史特征凝聚共识,制定反恐政策和国家战略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再次成为国际政 治格局中最强大的力量,它们所设想的世界新秩序,是要对所谓的落后地区进行改造, 实行仁慈的霸权统治。因此,对于一些欠发达国家和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美国的政策 更趋强硬。从“无赖国家”到“邪恶轴心”,从阿以冲突到台湾问题,美国的政策充满 了冷战式的思维特征。特别是“新帝国论”认为,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民主国家, 有责任、有义务向“野蛮人”宣战。这种事业的“正义性”,使得任何手段都被“合法 化”了。如今,借助其唯一超级大国的实力,美国在建立新世界秩序的道路上愈益崇尚 武力手段,忽视一些国家和民族的正当权益,明目张胆地谋求其自身利益。然而,更多 的国家和民族所关心的是自身的独立和发展,追求的是和平与繁荣,恐怖主义固然造成 了巨大威胁,但美国忽视历史和现实,借反恐之名,进行战略扩张,填补地缘真空,以 削弱其他国家对美国的抵抗,这样的反恐政策根本不是真心实意地关注全人类的重大问 题,而是掩盖是非,混淆视听。此外,联合反恐需要双边和多边合作,需要世界各国共 同研究制定反恐战略,在这一过程中,美国应尊重其他国家的要求,最大程度地实现国 际联合反恐的民主化。因此,要真正反对恐怖主义,首先要反对霸权政策,同时审时度 势地修正外交和安全政策,将焦点聚集在促进民族和国家间的和平上来,缓和矛盾与冲 突,通过创造国际社会的稳定,促进各国各民族的发展,从而在深层次上消除恐怖主义 的温床。
2.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加强各种文明间的对话、交流、沟通与合作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文明社会。尽管西方文明毋庸置疑地占有主导地位,但任 何一种文明都是多样文明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而促成的。但是,“9·11”事件反映出 的美国和伊斯兰世界的矛盾,并不仅仅是伊斯兰世界仇视美国文明那么简单,它揭示的 是强势文明对于其他文明存在的合理性的质疑,以及由此引发的排斥和敌视。美国反恐 政策的一个核心观念就是要普及西方文明,实行“普世主义”,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穆 斯林对美国的反感。2003年6月3日,佩尤大众与传媒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
for the People & the press)发布了一个研究报告。该报告以2003年4月28日至5月15 日对21个国家近16000人的调查为基础指出,从2002年到2003年,穆斯林世界对美国的 敌意呈显著上升势头:2002年夏,61%的印度尼西亚人对美国持有好感;到2003年5月, 这个比例下降到15%;同一时期,土耳其的这一比例从30%下降到15%,约旦从25%下降到 1%;甚至一些长期对美国较为顺从的阿拉伯政府,也对美国强力介入伊斯兰文明持反对 态度。同时,包括埃及、沙特阿拉伯、约旦、叙利亚、科威特在内的绝大部分阿拉伯国 家都拒绝了布什的“大中东民主计划”。造成这一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等国 忽略了不同文明间的差异性,认为西方文明具有绝对的普世性。因此,要消除恐怖主义 ,必须改变既定的世界观,要充分尊重世界发展的文明多样性和各民族的独特性,在承 认差异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与合作,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其他国家和民族头上。
3.努力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稳定
许多学者早已指出,日益增大的贫富差距是诱发恐怖主义的重要因素。全球化发展进 程从两个层面造就了贫富差距。首先,从国内方面来看,全球化浪潮加速了产业结构调 整和经济转型,但这个过程也造就了较大的贫富差距,如果不对此加以有效控制,贫困 人口必将增多,从而必然引发更多的社会动荡,作为弱势群体,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 必然会选择一些极端手段,这就为国内恐怖活动提供了滋长的温床。从国际范围来看, 全球化拉大了一些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曾在2002 年指出,就最不发达国家整体而言,极端贫困的普遍性日益增加,约48%的人口在1965 ~1969年期间每天的生活费不到1美元,而在1995~1999年期间,这一比例已经是51%。 在过去30年里,最不发达国家生活在极端贫困中的人数增加了一倍,从20世纪60年代后 半期的1.38亿增加到90年代后半期的3.07亿。世界银行2000年度发展报告显示,世界各 国之间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世界上最富有的20个国家人均收入,比最贫穷的20个国家 高出37倍,两者之间的差距,比40年前增加了1倍。世界银行2004年公布的2003年世界
GDP排名显示,全球贫富差距十分明显,原七国集团国家的人口占世界的11%,但GDP却占 世界的65%,世界其他地区的人口占世界的89%,但GDP仅为35%。
在许多不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发达国家的掠夺以及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被 看作是导致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加上发达国家对于解决世界贫困问题的冷漠,越发使 得一些人将矛头指向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这也构成了恐怖与反恐怖斗争中的南北矛盾 。所以,在反对恐怖主义之时,世界各国还必须致力于解决全球扶贫问题。军事手段能 够从肉体上消灭敌人,而缩小贫困差距、谋求共同发展则能够从思想上驱除恐怖主义的 源头,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的稳定,同时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与沟 通。
在“9·11”以来的三年时间里,国际社会经历了许多动荡。美国主导的反恐斗争虽然 轰轰烈烈,来势汹汹,但恐怖主义的活动也更加猖獗。打开各种媒体,可以看到世界各 地的恐怖活动频频不断。事实证明,美国的反恐方法或许能够成为抑制急症所需的猛药 ,但却无法作为调养生息的良药。单纯依靠军事手段,决不能彻底解决恐怖问题。国际 反恐任重而道远,这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军事 等多个领域采取一致行动。要有效消除恐怖主义,“国际社会应当正视当前反恐合作中 存在的诸多分歧,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才能取得更多共识,进一步推动反 恐斗争的发展”。(注:熊光楷.“9·11”以来国际反恐形势及特点.国际战略研究,20 04(3):7)
对于整个国际社会来讲,这三年所经历的种种曲折,应该成为未来前进的经验,只有 通过对历史的总结和回顾,才能提高我们对局势的认知和把握,才能发挥出人类社会前 进所必需的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