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华侨城卡乐技术有限公司,518118
摘要:随着过山车类产品的普及,通过传统方法摸索过山车的关键技术已经难以满足需求,基于adams软件的虚拟样机技术,可以大量节约研究成本,缩短研究周期,同时又能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这对于研发我国自主产品,打破国外产品对市场的垄断,由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过山车类产品;adams;虚拟样机;仿真模拟
随着大型游乐园产业在国内的蓬勃发展,极具刺激性、可玩性的过山车类产品,越来越受到广大青年游客的欢迎,如何在更高速、更刺激的产品运行情况下,仍能保证高度的安全性,是过山车研发工作的关键所在。
相比较国外成熟的过山车开发经验,我国国内的过山车设计起步较晚,但是随着动力学仿真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使得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模拟仿真成为可能,给了我们赶超国外先进产品的必要机会,因为虚拟样机技术不仅可以大量节约研究成本,缩短研究周期,同时又能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所以对过山车的虚拟样机仿真技术的研究,势在必行。
下面通过某一公司设计的过山车为例,介绍了如何建立相应虚拟样机,并开展后续研究的方法。
已知条件:该过山车产品从上客站台驶出后,经出发区稳定运行参数,驶入加速区,在加速区内,过山车受到持续的推力作用,提供车体以足够的动能,使其冲上高坡区,然后在后面的滑行区完成经典的过山车高速俯冲、回转过程,经牵引区控速后,进入下客区,完成一次工作循环。
需解决问题:1、过山车经加速区加速后,需要能冲上其后的高坡区,并且能依靠惯性顺利返回至牵引区,需求现有推力数值能否满足需求。2、求得过山车在高速滑行区域内,车体的速度、加速度,关键轮系处的支反力。
1、建立样机模型
1.1、轨道建模
我们首先建立需求的轨道CAD模型,然后通过ansys软件分析模型,取得轨道的点位坐标,代入adams样条曲线中,设为固定部件,即可获取轨道模型。
后续的分析,只需考虑车体与轨道的动力学关系即可,立柱、轨枕板等对我们的分析帮助不大,可以全部忽略,此过程中需要我们注意,从CAD模型中获取的点坐标一定要足够密集,才能保证后续adams中样条曲线光滑、贴近真实模型,不然会影响到我们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1.2、车体建模
我们采集实际车体数据,确定模型长宽数值及轮系距离。
根据采集数值,第一步建立四个球体,模拟轮系,在球体和轨道曲线之间建立点线约束,第二步建立两个连杆,分别连接左侧轮系和右侧轮系,第三步建立中间连杆,连接左右连杆,这一步尤为重要,错误的约束关系将直接影响后续运行,会导致模型卡死在拐弯处,或者轨道曲线不流畅处,在此,我们采用一端建立球副,一端建立滑动副的方式,第四步建立车体模型,与中间连杆固定约束,并根据实际需求调整重量。
因为车体经过出发区,以恒定速度进入加速区,所以我们将车体移动到加速区起始点处,添加车体初速度,以减少模拟过程。
2、添加载荷
分析车体在运行过程中,主要承受四个外力左右,第一个是重力,第二个是加速区推力,第三个是轮系与轨道间的摩擦力,第四个是外部风阻力。
第一个重力可由系统直接添加。
第二个首先根据推力产生加速度和加速区距离长度的关系,计算出推力作用时间是3.5s,由此建立推力的IF函数:IF(time-3.6:F,F,0),并加载在车体上。
第三个摩擦力可用PCTV函数模拟,取摩擦系数等于0.15,则摩擦力PCTV函数:0.015*(abs(ptcv( . PTCV, MARKER))+abs(ptcv( . PTCV, MARKER))),其中点线副、marker点名称根据四个球体实际情况分别填写。
第四个风阻力跟速度和迎风面面积有关,由于该项目为室内项目,暂不考虑外部风速影响,根据空气阻力公式F=0.5*C*ρ*S*V2,计算出迎风面面积后,建立风阻力函数0.5*0.1*1.2*3*VM( MARKER)*VM( MARKER),marker点名称根据车体实际情况分别填写
至此,完成虚拟样机模型准备工作。
3、求解分析
设置终止时间28秒,分析步数100,点击分析按钮,进行算例分析。
待计算完毕,验证车体是否顺利返回牵引区,证明设定推力满足功能要求,接下来进行详细的运动数值分析。
取车体上任一marker点,测量三向加速度及合加速度值,分析结果得出,过山车X向最大加速度为20.1mm/s2,Y向最大加速度为17.1mm/s2,Z向最大加速度为15.5mm/s2,最大合加速度为20.5mm/s2,经整合对比,以上数值均满足GB8408《大型游乐设施安全规范》对于加速度的相关要求(本文为示范介绍,按照GB8408要求,加速度采集点应该为座椅上方600mm处,为满足此要求,应加设相应位置marker点,以采集准确数据)。
右后轮支反力三向分力及合力图
取右后轮的点线副约束测量支反力的三向分力及合力图(仅以一轮系为例,其余同理,比较后取结果数值较大处为关键轮系进行后续计算)。
支反力的获取,可以为后续车体强度的校核创造条件,因为不属于动力学范畴,限于篇幅,本文不再赘述。
至此,解决所有预设问题,完成完整仿真工作。
结语:
本文介绍了采用adams虚拟样机技术解决具体案例的过程,展现了其在过山车研究领域的实用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推广。
论文作者:张鹏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过山车论文; 车体论文; 样机论文; 加速度论文; 推力论文; 模型论文; 轨道论文; 《科技新时代》2018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