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与思考_高考论文

2009年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及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论文,化学试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9年是新课程高考的第三年,包括2007年首批参加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山东、广东、海南和宁夏4省区,2008年参加新课程高考的江苏省,2009年首次参加新课程高考的天津、浙江、福建、安徽、辽宁5省市,总共10个实验区(上海市为国务院批准的教育改革综合试点地区,本文不作探讨)的新课改高中毕业生参加了新课程高考。虽然以上10个实验区使用的新课程高考方案各具特色,但通过分析与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高考方案具有很多共性,所选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一、新课程高考化学卷的结构特点

今年第三次参加新课程高考的宁夏、山东、海南、广东四省区的化学试卷依然保持了前两年的结构特点,宁夏、山东试行理综考试,广东、海南试行化学单科考试。四省区化学学科分值按宁夏、山东、海南和广东(以下顺序相同)依次为100分、78分、100分和150分。试卷结构都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必做)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四省区第Ⅰ卷选择题分值占化学学科总分比例分别为42%、35.9%、36%和42%。宁夏、山东、海南三省区的化学选择题为单选题,广东卷分为单选题和不定项选择题。在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四省区都把必修1、必修2和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作为必考内容,必做题分别为3题、3题、5题和7题,所占分值比例分别为43%、53.8%、44%和51.3%;选做题是从《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三个模块或其中两个模块中任选一题做答,所占分值比例分别为15%、10.3%、20%和6.7%。在选做题部分别具一格的是海南卷,它的每一模块选做题又分为3道选择题和1道非选择题,这加大了试题容量,强化了试题高区分度的选拔功能。今年以上四省区化学卷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报考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4个模块”的要求相吻合。

今年第二次参加新课程高考的江苏省,依然试行单科考试,试题总分为120分;试卷结构与去年相同,包括选择题(必做)和非选择题(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与广东卷相同,分为单选题和不定项选择题,分值占总分的40%。江苏省与首批参加新课程高考的四省区在化学学科必考内容上不同的是:必考模块为4个模块,即为必修1、必修2、选修3(《有机化学基础》)和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比《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大纲)的规定(《化学1》《化学2》和《化学反应原理》3.个模块为必考内容)多了一个模块,并把《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两个选修模块设置为选考模块,这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报考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4个模块”的要求不吻合,但符合“报考化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6个模块”的要求。

今年首次参加新课程高考的天津、浙江、福建、安徽、辽宁五省市,都是试行理综考试,其中辽宁卷与宁夏卷相同,都采用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试题,其他四省市都是自主命题。福建理综卷的化学试题结构与宁夏、山东、海南等省区的化学试卷结构相似,试题总分为100分,分第Ⅰ卷选择题(必做)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分必做题和选做题);第1卷为7道单选题,分值占学科总分的42%;第Ⅱ卷的必做题有3道,分值占学科总分的45%,选做题是从《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两个模块中任选一题做答,分值占学科总分的13%。安徽、浙江、天津三省市的高考化学试题与其他省区的化学试卷结构有很大差异(详见表1)。具体而言,三省市的化学试题总分都为100分,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都为单选题,分值按安徽、浙江、天津(以下顺序相同)依次为42分、42分和36分;非选择题分别为58分、58分和64分。不过,虽然三省市的化学考试内容包括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安徽省的必修模块为《化学1》《化学2》,选修模块为《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前三个单元、《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单元;浙江省的必修模块为《化学1》《化学2》,选修模块为《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化学》;天津市的必修模块为《化学1》《化学2》,选修模块为《化学与生活》《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而且与江苏卷一样涉及5个模块,但都没有设置选做题,这与新课程设置模式的要求不一致,也不符合新课程设置选修模块的理念,这也是今年的新课程高考与往年新课程高考的一大区别。

表1 2009年十省(市、区)新课程高考化学卷的结构比较

二、新课程高考化学卷的试题特点

1.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兼顾考查知识的覆盖面与往年相比,2009年参加新课程高考的十省(市、区)化学卷仍然注重考查高中化学的主干知识,命题组主要围绕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电化学知识、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比较、阿伏加德罗定律、物质的量的计算、化学平衡、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化学实验、有机化学知识等核心内容进行试题命制,有的试卷还考查了富有新课程模块特色的溶度积常数、化学平衡常数、焓变与自发反应、核磁共振谱等内容。试卷紧扣学科主干知识,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科能力。并且在十省(市、区)的化学试卷中,相当一部分化学试题不是就一个知识点来考查,而是多知识点、多层面、多角度和多方位地考查,这不仅检测了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检查了学生化学知识的宽广度以及化学思维的敏捷性。此外,十省(市、区)高考化学卷考查的知识覆盖面较广,必做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均匀地分散在化学1、化学2以及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三个模块中。(详见表2)

表2 2009年新课程高考化学广东卷、海南卷、福建卷试题在各模块的分布

2.注重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

化学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并且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实际上,关注社会,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也是高中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大纲的“考核目标与要求”中明确指出“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2009年的九套课改实验区化学卷均能充分体现上述命题指导思想,出现了大量与STSE相联系的题目,选材大量来自实际情景,内容涉及了医药、环保、材料、能源、化工、现代技术、绿色化学等领域。这些试题的考查,不仅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社会以及环境间的相互联系,使他们学会从化学视角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例如,广东卷27道试题中有14道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直接联系:我国的稀土资源(第1题),有关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第2题),“钡餐”“太阳能”“自来水消毒剂”“水陆两用公共汽车”等社会生活知识(第5题),有关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第8题),出土的锡青铜文物的表面物(第10题),与人体气味有关的化学知识(第13题),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第14题),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加热分解后所得气体产物和固体产物的探究(第21题),工业生产硼砂产生的固体废料中镁的回收流程(第22题),磷单质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第23题),一种重要的功能陶瓷原料——超细氧化铝(第24题),叠氮化合物的应用(第25题),光催化制氢(第26题),铜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应用(第27题)。又如,今年首次参加新课程高考的天津市,理综卷10道化学试题有5道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主要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知识(第1题),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与的结合生成后与CO结合中毒的化学知识(第5题),蛇床子果实中的草药成分和冰片的相关化学知识(第8题),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和溴的工艺流程(第9题),氢氧燃料电池的相关知识(第10题)等内容;其他省的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如江苏卷第1、5、10、12、15~22题,安徽卷第8、12、14、26、27、28题,海南卷第14、15、18、19题,这些试题都紧扣了社会实际。

3.突出考查学生获取、理解和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大纲对化学能力要求的三大要点之“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能力”中明确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获取有关信息,并与已有知识块进行整合、重组,从而进一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2009年九套新课程高考化学卷的信息呈现强调多样化,主要有文字叙述、关系曲线、化学方程式、流程图、装置图等形式。我们以第三次参加新课程高考的广东卷和首次实施新课程高考的天津卷为例(详见表3):广东卷中基于新信息来考查学生能力的试题有15道,比2008年多了3道,信息呈现形式为文字叙述、关系曲线、化学方程式、流程图、数据表、有机物结构简式和空间结构模型图等;天津卷中基于新信息来考查学生能力的试题有5道,占化学试题总数的50%,信息呈现形式为文字表达、化学方程式、流程图、装置图、关系曲线等。毫无疑问,信息呈现形式的多样性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而且这些呈现形式都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普遍采用的,它能有效提高学生多途径获取有效信息以及理解和整合这些信息的能力。

表3 2009年新课程高考化学广东卷与天津卷所给信息情况统计

4.多角度考查实验内容,突出考查化学实验探究能力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特征,化学实验是化学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且新课程考试大纲化学部分从高中生应该具有的化学实验技能和实验习惯、综合的实验探究方法和能力等维度提出了高考化学实验考查的内容与能力要求。2009年新课程高考九套化学卷十分重视化学实验的考查,各试卷的实验题分值比例都很大,如广东卷与实验相关的试题分值为64分,占试题总分的42.7%;江苏卷与实验相关的试题分值为68分,占试题总分的56.7%;天津卷与实验相关的试题分值为38分,占试题总分的38%。

(1)对基础实验操作的考查

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技巧,是规范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功,它在每年的高考试卷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在高考化学试题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考查中,通常包括常见仪器的辨认及其使用、基本的实验操作、对正确操作的认识和对错误操作的辨认等内容,如广东卷第19题、江苏卷第6题、浙江卷第13题的实验操作正误判断;广东卷第19题的装置气密性检查、导管插入水中的作用、制备氮化钙的操作步骤等实验内容;江苏卷第15题、16题、21题(选考《实验化学》)涉及溶解、除杂、过滤、蒸发结晶和蒸馏等实验操作;安徽卷第27题涉及过滤、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宁夏(辽宁)卷第26题涉及仪器的连接、洗气装置选用等操作。这些传统的实验试题在新课程高考中依然被保留,体现了实验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对学生的重要性。

(2)对新增化学实验内容的考查

在化学实验要求方面,新课程考试大纲与非新课程考试大纲相比,增加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示”“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等内容,而且这些新增考试内容在九套新课程高考化学卷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2]如广东卷第24(2)题要求考生完成对“配制100ml pH为2、浓度约为溶液”的配制过程;江苏卷第18(2)题对“饮用水中含量的测定实验”和“浙江卷第28(4)题分析残留物中铁元素含量的测定”运用的是定量研究方法——氧化还原滴定;浙江卷第27题“关于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的实验”,渗透了控制实验条件(即实验变量)的方法应用以及第29(2)题的“核磁共振谱”的应用。

(3)对化学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

探究式学习不仅是学生学习化学时经常采用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具有导向作用的新课程高考化学试卷,自然而然会把化学实验探究的考查作为评价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大纲在“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中要求考生能“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并在“化学实验基础”中进一步要求考生“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并“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等”。十省(市、区)新课程高考化学卷中的实验探究考查题,通过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学生作出猜想与假设,并针对这些猜想与假设开展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活动,如广东卷第21题以“某小组将无水三草酸合铁酸钾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对所得气体产物和固体产物进行实验和探究”为目的,要求学生作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研究并得出结论,从而较为完整地展示“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此外,这九套高考化学卷在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还将组成科学探究能力的八大要素进行单个要素或多个要素组合的考查,如浙江卷第27题考查学生的实验方案设计,并对学生依据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进行考查;福建卷第12题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广东卷第20题要求学生对实验数据和关系曲线运用归纳、推理等方法,得出实验结论并作出科学解释。

三、对新课程高考化学卷的几点思考

1.关于选考模块的设置

基于“从学生未来的发展出发,努力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理念,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高中化学课程设置模式发生了本质性变化。新课改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其中必修课包括两个模块,选修课包括六个模块。选修模块的设置是我国新课改的一大亮点,具有如下三个优点:①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②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③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2]在进行新课程高考之前,有学者非常担忧“选修模块是否纳入高考以及如何纳入高考”等问题。[3]但从过去两年的新课程高考来看,这些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解决。为了体现化学课程标准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参加新课程高考的实验区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要求,制定了与本地情况相适应的新课程化学考试说明,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重要性也在各区高考试卷中得到了非常明显的体现。然而,在2009年的新课程高考中,“选修模块如何纳入高考”这一问题再次出现。宁夏、海南、广东、山东和江苏五省区的高考化学卷设置了必做题和选做题;首次参加新课程高考的福建和辽宁二省也在理综卷化学部分设置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安徽、浙江、天津三省市的考试内容虽然包括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但它们的高考化学试题并没有区分必做和选做,依然采用了传统的试卷模式。这也可能会导致三省市的高中学科教学仍然沿袭以往的“必修”(含必修与选修)这种单一课程结构。这种传统的考试模式不仅会剥夺学生对选修课程的自主权,同时也可能会破坏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课程结构,违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使学生“实现有个性化的发展”的初衷。[4]

2.关于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科学探究能力是内隐的,一般无法直接观察,只能通过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外显行为表现出来。在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进行检测时,命题组可以设计一些真实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的探究心理以行为的方式外显化,并通过学生外显行为的观察来判断其科学探究水平,这就是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考查。[5]我们认为,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最好形式是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中。但在我国目前的大规模教育考试中,这种考查方式的实施还存在诸多困难,纸笔测验仍是力图体现这种考查要求的最主要形式。已经参加新课程高考的十个实验区都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上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有的试卷还设计了有针对性的试题,这也是新课程高考的一大亮点,但在“考查力度”“考查方式”等主题上,各实验区却有着不同的思考,尚无法达成共识。

第一,各课改实验区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力度不一。仔细分析九套新课程高考化学卷后我们发现:有些试题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意识还需要加强,如辽宁(宁夏)卷的第26题虽然是一道考查探究能力的实验题,但试题情景比较陈旧,基本上是传统的实验,涉及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数据的处理等;有些试卷还未能设计这方面的相关试题,如山东卷和天津卷;有些试卷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非常突出,科学探究的意味很浓,如第三次进行新课程高考的广东卷,第19题、第20题和第21题都专为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而命制,首次参加新课程高考的安徽卷和浙江卷设计了一道大题来考查(分别为第28题和第27题),福建卷设计了一道选择题和一道大题(第12题和第25题)来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上四个课改实验区科学探究能力考查的分值分别为34分、17分、15分和23分,各占化学学科试题总分的22.7%、17%、15%和23%。从科学探究考查的力度来看,广东卷、安徽卷、浙江卷和福建卷的试题编制是科学合理的。

第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一般而言,科学探究有8个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结论与解释、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教师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也主要围绕这8个要素进行。从十个课改实验区高考化学卷的科学探究试题来看,有些试卷考查了学生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如广东卷第21题、安徽卷第28题,两题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研究、进行数据处理、作出合理解释并得出结论等方式,力图完整展示“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有些试卷则考查了科探究能力组成要素中的单个或多个要素,如福建卷第12题、浙江卷第27题、广东卷第20题。

我们还发现,科学探究能力的首要因素——提出问题能力——却没有在新课程高考化学卷中得到明显的体现。因此,在进一步的探索中,我们可以尝试以能更完整反映科学探究过程的命题来考查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还可借鉴新课程中考中有关科学探究能力的命题思路。

第三,科学探究能力是否只能通过实验考查还有待商榷。实验探究是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基于新课程高考的导向作用,各课改实验区都通过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表现来考查其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学者曾根据国外已有的探究能力模型及其评价目标,将我国新课程高考中考查的探究能力分解为四项:实验方案设计、按规定完成实验操作(用语言描述操作步骤)、实验数据处理与解释、实验方案评价。[6]但我们认为,并非仅仅运用化学实验才是进行探究学习。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但并非唯一手段,学生的化学学习活动可以而且必须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因此,凡是需要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而不是靠机械记忆得出结论的题目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考查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如需要考生经过资料分析、找出证据和得出结论等过程才能完成的题目都应该属于科学探究能力的检测题。从这个方面来说,探究可以是基于实验的,也可以是基于资料的。[7]

标签:;  ;  ;  ;  ;  

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与思考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