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党建理论与加强党的建设的研究与实践_党建论文

毛泽东党建理论与加强党的建设的研究与实践_党建论文

学习和实践毛泽东建党学说加强党的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说论文,加强党的建设论文,毛泽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已经过去五十年了。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也是党的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不仅是党和革命力量得到很大的发展,并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基础的时期;而且是毛泽东思想全面发展而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的时期。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而毛泽东建党学说,则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的时候,重温毛泽东建党学说,在努力贯彻邓小平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基本路线的同时,大力加强党的建设,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的理论是有中国特色的革命理论,毛泽东建党学说,也是有中国特色的建党学说。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则,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以农业为主、农民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里,成功地解决了建设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这一大难题,创立了一整套的建党理论。这个理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尽管目前世界已经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尽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近年来发生了重大变化;尽管我国的经济建设已进一步发展到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新时期;但毛泽东的建党学说,仍然是我们加强党的建设的指路明灯。

毛泽东建党学说,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即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这是毛泽东建党学说第一的和最基本的原则。

毛泽东历来强调必须首先从思想上建党,他指出,党员不但要从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思想建党的基本内容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去教育党员,武装党员;用无产阶级思想去克服党员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人生观。

为什么必须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呢?这是根据我国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党内具体情况而提出来的。旧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农业大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性、战斗性很强,但是人数很少,文化很低。而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却是“汪洋大海”一样包围着无产阶级。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是劳动者具有强烈的革命要求;另一方面它又是私有者,具有自私和落后的一面。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当我们党的主体和工作重点从城市转到农村时,在农村在长期分散的游击战争环境中发展党的组织,不能不主要地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先进分子中吸收党员。大批农民、小资产阶级革命分子参加我们党,这对党和革命事业是非常有利的。但是,这样一来,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作风,就不可避免地被带进党来,并引起了党内各种矛盾,甚至会影响到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这些矛盾,归根到底是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主要方法,就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去教育党员,用无产阶级思想去克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保证党的任务的胜利完成和党的领导作用的正确发挥。毛泽东在著名的古田会议上就明确地说过:“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这个名言,至今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所以,这几年来,要进行党基本路线教育,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要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要学习邓小平文选等等。没有思想教育这个“首位”,不仅不能使党组织和党员做到同党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一致,而且在党员个人来说也将会从对马克思主义的动摇到失去共产主义的信心,最后导致离开党的队伍。而从党组织来说也会产生不团结,各行其是、四分五裂而陷于瘫痪、瓦解。欧洲有一些党被赶下台或被解散,没有注意党的思想建设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在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方面,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创造了整风这一种形式,即在一定的时间内,组织党员有领导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党的文件,联系本地区、本单位以及本人的思想、工作实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从而增强党的团结和战斗力。毛泽东提出的整风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既是整风方针,又是处理党内矛盾的方针。经过延安整风,全党团结一致,思想一致。在党中央领导下,很快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接着又夺取了全国解改战争的胜利。正因为毛泽东等创造了一整套思想建党的原则、理论、方针、方法,所以不但保证了党的队伍从抗战开始时的三万多人发展到抗战胜利时九十万多人,而且使广大党员解决了思想上入党的问题,使党保持了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使党的革命事业,不断胜利前进。

党的建设,必须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起来,这是毛泽东建党学说中又一个基本原则。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指出:“党的建设过程,党的布尔塞维克化的过程,是这样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着,是这样同党对于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之正确处理或不正确处理密切地联系着的。”也就是说,在抗日战争时期,正是我们党制订出正确的政治路线:“广泛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民主主义中国”,正确处理统一战线问题即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包括仍表示愿意抗日的蒋介石国民党),又采取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建设敌后根据地,发展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力量,开展人民的游击战争),人民力量就壮大起来,日本侵略者也打倒了,我们党也壮大发展,进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胜利,建设新中国。

道理非常明显,要建设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必须制订出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并在实践这条政治路线的同时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而党的建设加强下,党的战斗力提高了,又反过来保证党的正确路线的贯彻执行。如我们党在大革命的前期和中期,确定了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结成革命统一战线,发动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的正确路线,我们党的力量大发展了,革命事业也取得很大胜利。到了后期,由于陈独秀推行了右倾投降主义的政治路线,放弃了对统一战线、武装斗争以及工农运动的领导权,在蒋介石、汪精卫两个集团相继叛变的情况下,没有能够组织有效的反抗,导致大革命的失败,党的力量受到极大的摧残。再如十年内战时期,由于王明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政治路线,否认联合,只要斗争;否认撤退,只要进攻;否认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极端重要性,只要在中心城市发动毫无胜利希望的总罢工、总暴动。结果,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革命根据地丧失百分之九十,红军由三十万人减少至三万人,国民党统治区的革命力量几乎损失百分之一百。只是到了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否定了王明的政治路线,重新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路线,才顺利完成长征,建立和巩固了陕北革命根据地,迎来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大高潮,促使党和革命事业的胜利发展,到抗战胜利时,革命根据地发展到十几块,拥有人口一亿多,军队发展到120万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怎样才能把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联系起来呢?

1.要对党员进行正确政治路线的教育,使每个党员深刻认识党的正确政治路线是党的事业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也是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体现,必须认真贯彻执行。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也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相反,违背了党的政治路线,不执行贯彻党的政治路线,也就是损害了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和党的性质不相容的。

2.要教育党员,既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总路线和总政策),又要贯彻执行党的具体工作路线和具体政策。忘记了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就会迷失方向,走上失败的道路;同样忘记了党的具体工作路线和具体政策,也会导致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受到歪曲和损害,而走向失败的危险。

3.要教育党员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不容许任何党组织和党员个人,提出、宣传和执行同党中央的总路线、总政策不一致的路线和政策。不然,象前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那样在苏共党章上明确写下容许党的各级组织以及党员个人提出、宣传和执行不同于党中央的路线和政策,结果,苏共很快就分裂了,解体了。这也是戈氏宣传其“民主、人道的社会主义”(实质是资本主义)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必然结果。

党的建设,还必须有一条正确的组织路线。组织路线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它为政治路线的贯彻,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

正确的组织路线主要是实行正确的干部政策和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的问题。

1.在干部政策和干部路线方面,毛泽东认为党的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是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决定因素。他根据多年革命实践和党的历史左、右倾错误的教训,吸取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经验,制订了一条马克思主义的干部路线:首先,在选拨干部时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重在表现”的原则;在使用干部时提出“指导干部”、“提高干部”、“检查干部”、“照顾干部”和“团结干部”(容许人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五条原则。这些原则,都是党的组织路线的重要内容,我们党70多年来,在大部分时间里(除了在错误的政治路线下的部分时间)都是执行了的。所以才有革命事业的胜利和建设事业的成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又进一步发展了这条干部路线,提出“废除干部终身制”,提出对干部的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要求其中革命化是第一位的、起核心作用的,即是说一切干部、首先是革命的,也就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保证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权,掌握在真正马克思主义者手里。这是又一条颖扑不破的真理,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百多年来惊心动魄的血淋淋的教训,凡是真正的共产党人都应牢牢紧记。

2.关于民主集中制问题,民主集中制是我党的最基本的组织原则,也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特性的集中表现的一个方面。无产阶级是大公无私的,它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它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集团或一部分人的私利。无产阶级之所以要建立共产党,是要立党为公,要在全世界消灭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实现人人平等、自由、幸福的共产主义社会。因此,它在政治上必然要求实现人人平等,人人享有充分的民主、自由。它在自己阶级的政党内部,也是一样,实行高度的民主,不容许个人独裁专断,不容许一部分人压迫、控制另外一部分人。当然,无产阶级是非常有组织、有纪律的阶级。为了整个阶级都统一的行动,必须有统一的指挥。这就须要集中。毛泽东指出:我们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即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和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没有集中指导,就是绝对民主化,是平均主义或分散主义,各行其是,最终就是分裂、败亡。没有民主基础,就是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就是独断专制,终于就是脱离群众、众叛亲离,成了孤家寡人,也逃不脱失败与灭亡的命运。总之,民主集中是辩证的,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的,又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毛泽东还提出了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几条规定:党员个人服从组织;党的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党的组织内少数服从多数;党的各级组织服从党中央。这几条后来都记载在党章中,成为党的重要组织纪律。此外,毛泽东还提出党的委员会要实行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制度;提出了在我们党内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识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只可惜在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初期中期,毛泽东在事业胜利面前骄傲起来,逐步陷入自以为是当中,滋长了个人专断的不良作风,不仅不虚心倾听别人意见,反而把提出不同意见(往往是正确的意见)的人当成机会主义来反,破坏了党的民主集中制,最后导致“文化大革命”这场大灾难的产生和施虐十年之久的历史悲剧。好在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人,在打倒“四人帮”后拨乱反正,通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把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恢复过来,这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

党的建设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党的作风建设,即是要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党的作风是党的世界观和党的阶级本质的具体表现。党风问题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极端重要的问题。早在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革命斗争和党的建设实践中总结和概括出我们党应该树立、保持和发扬的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即实事求是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毛泽东把这三大作风,提到作为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的高度来看待,这对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来说是具有十分重大意义的。

为什么说这三大作风是我们党的世界观和无产阶级特性的具体表现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党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具体行动上,即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时候,必须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也就是必须实事求是,必须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走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然将会一事无成;通常,人们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出现或大或小的差错,这就需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纠正错误、弥补过失,这才能保证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保证党的事业不断走向胜利。

从上述的原理出发,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到,党风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处理好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也是如何保持党性的纯洁问题。我们党是立党为公的,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如果党没有实事求是的作风,又脱离群众,出了错误,损害了人民利益也不作批评与自我批评,放任自流,这样的党还能够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唯一宗旨吗?还能够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吗?所以,从党的性质来看,我们党必须树立、保持和发扬三大优良作风,同时,坚决反对主观唯心主义,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等等。毛泽东说:“只要我们党的路线是对的,作风是好的,老百姓就会拥护我们,跟着我们走,革命就会胜利。”这也是早已为实践检验和证明了的真理。

毛泽东不仅总结概括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而且在全国解放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鉴于我们党很快就成为执政党,将面临治理和建设新国家的许多新问题,非常鲜明又非常郑重地提出对全党的告诫。希望全党同志“务必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时刻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袭,反对贪污腐化、享乐主义。解放后,又一再提出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问题,提倡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倡导“向雷锋同志学习”等等,以及一系列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具体措施。这一切,都对我们党的作风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在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同时,也把毛泽东建党学说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是邓小平强调了把党的建设同党的基本路线结合起来,使我们党建设成为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坚强核心,这是当前我们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除此以外,邓小平和第二代党的领导核心成员们一道,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如: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用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全党的思想行动;发展党内民主,健全民主集中制和党内监督机制,恢复了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规定了干部必须遵守的十条和十二条;作出了密切联系群众的决定;废除干部终身制和提出干部“四化”的要求;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实行党政分开;提出从严治党,纯洁党的组织;加强廉政建设,反对腐败现象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对毛泽东建党学说的发展,对当前以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党的建设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重温了毛泽东建党学说的一些基本原理,觉得很受教育和鼓舞,我们的党是大有希望的,我们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是大有希望的。作为一个已经退出具体工作岗位的共产党员,处在当前的时代,我觉得还需要“不断学习,加强锻炼,经受考验,保持晚节”。这是我重新学习毛泽东建党学说的体会。

标签:;  ;  ;  ;  ;  

毛泽东党建理论与加强党的建设的研究与实践_党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