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杰
云南开发规划设计院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在我国园林行业的发展过程当中,由于整个行业对于民族的园林文化在自信心上产生了一定的问题,最终导致了折衷主义的出现,其对于我国园林的现代化转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相关研究发现,历史上基本上所有国家园林设计的发展过程当中都经历了折衷主义,中国园林行业折衷主义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从业者本身对于风景园林发展的趋势、历史以及其意义没有形成全面、系统而且完整的整体认识。而我们要想更好的发展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园林首先应该坚持客观的态度来对待折衷主义。
关键词:折衷主义;园林设计;中国园林;民族;
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发展一直都在西方文化的强烈压制之下。而在此阶段,我国的园林发展历程本身就是典型的折衷主义的体现。如果仔细的进行分析,即便是进入经济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园林发展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所谓折衷主义的影响。在中国之所以会产生园林发展的折衷主义,其并不是偶然的,折衷主义所产生的基本原因同样是值得我们进行反思的。
1.盲目的崇拜西方园林的设计方法以及自然观
在人类对于自然进行逐步的认识以及改造的过程当中,我们对于自身本身的自然观念,最终决定了我们对待自然的方法论。在西方的理念当中认为人与自然是对立的,必须要对于自然斗争直至征服自然。西方人信奉上帝,而且西方人认为自己是从上帝身上获得了征服并且去驾驭自然的权力。西方在园林设计过程当中,纳入了所谓的人工化的秩序以及规则,但是,在整个自然界当中,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欧式几何图形,其本身就是一种对于自然地形的破坏以及无视,而也正是由于此种理念的出现才有了通过推土机来将原本的自然地貌铲平提供了施工的图纸。
自古中国人更加信奉道家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一直是中国人所推崇的,传统的园林设计不会被几何图形俘获,更没有将对称、中轴线等相关的理论所影响,但是依然有很多优秀的园林祖品保存至今。但是我们也深知,受到地形控制的城市空间本身,在开展室外空间设计的过程当中,针对构筑物以及建筑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必须要进行充分的考量。但是,在大型的公园设施当中我们完全没有必要采取这样的方式。折衷主义本身是两种设计方法论、园林形式的整体杂交,而且其本质上也是树种自然观念混合的产物。而在如何对于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念进行传承上面,我们如果折衷甚至是妥协只能是一种弱者的表现。
2.对于风景园林的发展没有足够的认识
折衷主义在中国以及西方的园林发展过程当中都是不可避免的。在历史上,西方的园林经过折衷主义之后,又开始重新的走上正确的道路,对于本民族的园林进行了重新的发展。在爱国主义情怀以及情感、民族主义运动的整体影响之下,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园林风格,也就是所谓的国家主义的园林,从此西方国家开始针对折衷主义下的园林进行必要的发展以及修整,在此阶段法国的园设计工作人员将“英中式的园林”当作洪水猛兽一样进行了驱逐,并且最终弄重新将勒诺特尔式的园林作为国家园林设计的国家风格。英国、德国以及荷兰等国家也开始在本民族文化的而影响之下开始逐步的将折衷主义的园林进行抛弃,转而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园林设计。由此,我们可知,园林设计的折衷主义本身只是一个阶段,并不会一直的发展下去。
3.我们对于风景园林世界的发展还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
我们首先需要搞清楚,所谓的全球化发展并不是“求同”,历史文明之间的整体差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是被逐步的消解,而且要更加突出不同的文化之间的整体“文化属性”。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来说,其本身并不是所谓的经济实力的强大,而且本国在文化上面的整体崛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进入21世纪之后人文社会科学发面会成为中国的世纪,中国有足够的潜力以及丰厚的底蕴。”经过数千年的积累,中国有足够的能力进行文化的输出。曾经的欧洲园林在折衷主义发展阶段曾经受过这样的批判“我们的园林发展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形式。我们没有将时代的发展很好的而体现在我们的住宅上面,同时也没有将我们的时代发展在其他的地方留下,最终我们什么都没有留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任由折衷主义往下发展,最终我们中国的园林有可能会出现“我们什么都没有留下的”的残酷现实。由此,我们必须要深知,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4.对于风景园林文化本身的意义没有全面的认识
几乎中国所有的研究学者都认为,我们要想更好的发展中国的园林设计,必须首先对于本民族的风情、风速遗产以及风景等相关的因素开展深入的研究以及挖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挖掘并且构建出属于整个国家的真正的民族认同感,才能够更好的将本身抽象而且空泛的民族情感往个人的情感上面进行必要的转化。例如,位于意大利的利台地园本身就是整个意大利国土地貌的一个缩影。由此,我们可知,园林以及风景本身又是一种国土的身份或者民族整体形象的客观反映。
5.结语以及反思
通过对于整个历史进行回眸,各个国家在自身的发展过程当中都会通过自然山水来更好的捍卫本民族的文化以及民族主义。英国以及法国在“规则以及不规则园林”的讨论过程当中,因果人针对他国的园林理论进行了极为猛烈的抨击,这样的表现更好的确立了本民族的文化。美国人在19世纪的时候,内心依然是非常自卑的,此时的美国人通过对于山川原野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及探索,最终创立了国家公园,正是由于国家公园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凝聚了本民族的民族意识。在西方风景园林理论的侵蚀之下,日本的徐哲志贺重昂则通过《日本风景论》的创作来对于中国以及欧美的风景进行贬低,并且树立了日本本地风景所谓的“王者之风”。在开展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当中,不断提倡本民族文化的价值,本身也是一种对于本民族文化具有高度自信的客观体现。
通过系统的分析发现,园林本身是一种文化,其本身更是民族以及国土身份的象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针对自然山水园林景观的理解更加的外化而且表征,中国的传统园林发展具有超过3000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在哲思昂贵面更加的深邃,在整体的形式上面更加的独特,而且整体文化更加的纯粹,由此最后弄过的园林在整个设计园林之林当中始终具有一席之地,如果从生态文明的视角观察,其意义更是远超善于抓住一点就创造理论体系和风格派别的各种西方主义。
我国曾经一度流行用西方的园林价值理论评判中国园林,其中也出现过把中国传统园林几乎视为一无是处的现象。这几年,随着西方现代文化体系的弱点逐渐暴露和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再度崛起,中国园林的许多优点在业界再次获得高度的肯定。在这种情势下,对于一些不能进入双方文化的深处的人,最容易的办法就是从抽象的公平出发,汲取双方的“优点”,形成了折衷主义泛滥的状况。
其实中国人最反对极端主义,主张中庸。庸,用也。《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也就是说,正确的中庸,是依条件而择之的;无条件的绝对的中庸,是错误的。这就是中庸与折衷主义的本质区别。
参考文献
[1] 蒙小英,王向荣.几何式与自然主义的并存:1920—1970年间的挪威园林[J].中国园林,2011(5):40-44.
[2] 高杨.西方园林艺术对近现代杭州公园的影响[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2.
[3] 冯艳,田芃,田朝阳.中国传统园林的分形几何美学:对西方的欧式几何美学的反叛[J].华中建筑,2016(1):11-15.
[4] 陈晓燕.中国近代折衷主义建筑文化浅探[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9(3):78-80.
[5] 黄继刚.“风景”背后的景观:风景叙事及其文化生产[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2014,4(5):105-109.
论文作者:郭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5
标签:折衷主义论文; 园林论文; 中国论文; 园林设计论文; 文化论文; 民族论文; 自然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