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心内二科 455000
摘要:目的 总结急性冠脉综合征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护理要点,以提高护理质量及成效。方法 对 4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行急诊PCI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的护理。结果 47 例患者行急诊PCI术治疗,术中出现心室颤动2例;术后出现前臂皮下有瘀斑3例;在抗凝过程中出现牙龈出血1例,出现肉眼血尿1例。通过严密的观察和及时处理,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术前加强观察护理和沟通,术后与医生紧密配合,及早发现,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进展性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冠心病的危重形式,起病急、病情重,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如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病死率高。近年来,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使ACS的治疗成功率明显增加,并发症明显减少。目前,急诊PCI已成为ACS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现将我院心内科行急诊PCI的47例ACS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 年10月至 2014年2月到我院心内科抢救并符合ACS 诊断标准的ACS患者,其中男28例,女 19例,年龄 35~71岁,符合急诊PCI适应证。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如心衰、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
1.2 方法 介入途径为桡动脉穿刺,若桡动脉穿刺失败,改为股动脉穿刺。冠脉造影确定缺血相关血管后,行直接PCI 治疗。
2 结果
47 例患者行急诊PCI术治疗,术中出现心室颤动2例;术后出现前臂皮下有瘀斑3例;在抗凝过程中出现牙龈出血1例,出现肉眼血尿1例。通过严密的观察和及时处理,患者均治愈出院。
3 观察与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ACS患者由于突发疾病和持续胸痛不适,加之患不了解检查治疗过程,担心疾病预后和手术能否成功,而出现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等,这些心理因素可导致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影响疾病的进程,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和家属讲解介入治疗的过程、效果及注意事项。消除不良情绪,增强信心。另外医护人员抢救工作应熟练、有条不紊,保持安静,以减少患者的心理刺激[1]。
3.1.2 术前准备 接诊患者后,立即让患者卧床休息,给予心电、血压监护,氧气吸入,询问过敏史,进导管室前排空大小便。在左上肢静脉应用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协助完善各项常规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心脏彩超、急查血常规、血型、血生化、出凝血时间等。遵医嘱,给予应用术前药物。备齐抢救器材及抢救药物,严密监护下,将患者护送至导管室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3.2 术后护理
3.2.1 一般护理:返回病房后,给予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减少家属探视,注意保暖等。
3.2.2 局部穿刺的护理:术后穿刺点需加压包扎,由于动脉及伴行静脉受压,术肢远端常存在不同程度的麻木、肿胀,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并严密观察术肢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2.1 桡动脉的护理:密切观察穿刺处桡动脉的搏动情况,皮肤温度、颜色、有无肿胀及手指的活动度等,并进行双手对比,以判断穿刺处有无渗血、出血等。如出现手部肿胀发紫,指端麻木,提示包扎过紧,影响手部静脉回流,应及时报告医生将包扎适当放松;穿刺部位出现血肿提示包扎过松或没有压迫穿刺点,需重新加压包扎。保持术侧手腕部伸直制动6h,其他部位,如肩、肘及指关节可以适度活动,以避免血栓的形成。尽量避免在术侧手臂进行血压监测、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及进行静脉输液、采血等操作,以免影响手部血运的观察。
3.2.2.2 股动脉的护理:股动脉穿刺者穿刺下肢制动,术后采取平卧位,术后4~6h 拔出鞘管,拔鞘管后压迫股动脉穿刺点10~20min,自制强力绷带加压包扎24h。制动过程中需要被动活动下肢,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同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血肿形成,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2]。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给予处理。拔出鞘管过程中,容易引发血管迷走反射,故应仔细观察患者的心律、心率、血压、呼吸的变化,如果发现患者颜面苍白、出汗,心率下降、血压下降,协助医生迅速处理。本组患者无一例发生迷走神经反射。
3.2.3 持续心电监护:持续心电监护对预防和发现心律失常及急性心肌缺血至关重要,24h监护,加强巡视。
3.2.3.1 心律失常:严重的心律失常是急诊PCI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严密观察心电图心率及心律的变化及血压改变,观察心电监护有无频发室早,室速等,备好抢救物品和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手术后的24h内,加强巡视病房,不断询问患者主诉。
3.2.3.2 急性心肌缺血:发生原因可能与导管刺激引起的冠状动脉痉挛,或急性血栓的形成有关[3]。当患者出现胸闷或胸痛,伴出汗、心慌等不适,心电图示ST段下移或抬高,提示急性心肌缺血,立即报告医生,并指导患者放松、缓慢深呼吸,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并吸氧治疗。
3.2.4 抗凝治疗的护理:ACS患者体内呈高应激反应状态,血液为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而导致支架内急性或迟发型血栓形成,故术后的抗凝治疗甚为重要。抗凝过量,又有出血风险。因此,应按医嘱准确给药,严格掌握剂量和时间。加强巡视,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全身出血倾向,如皮肤黏膜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咯血、呕血、便血、血尿等。并观察和问询患者神志、血压、有无头痛、腹痛、腹胀等,及早发现出血先兆。本组有3例患者前臂皮下有瘀斑,术后24小时予热敷等对症处理,瘀斑减轻。1例在抗凝过程中出现牙龈出血,1例出现肉眼血尿,报告医生,给予减少药物剂量后治愈。未发生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3.2.5 术后活动的护理:卧床休息,发病后第一天内应绝对卧床休息。谢绝探访,保持平静的环境和心态。患者的梳洗、进食、翻身、大小便等活动应在帮助下进行,以减少患者的心脏负荷。心梗患者若无并发症,第四天可做床上活动,如洗漱、吃饭等。第五天如病情稳定可离床站立,二便自理,室内行走,可循序渐进增加活动,活动时间不超过30min。对有并发症患者,卧床时间应适当延长。
3.2.6 术后饮食的护理:如果心功能尚可,鼓励患者多饮水,也可遵医嘱静脉补液,使术后4小时尿量达到800ml,以促进造影剂的排泄。术后即可进食高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以利康复;避免食牛奶、鸡蛋等产气食物。适量进食蔬菜、水果,以保持大便通畅。
3.2.6 心理护理:突然发病及手术治疗对患者是严重的心理应激源,直接影响病人的正常心理活动,可使心率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并由此对手术后的康复产生影响,因此耐心的心理护理很重要。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讲解病房的环境、术后的注意事项;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危机,并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向患者解释、放松其心情;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动作应轻柔、迅速,有条不紊,给患者一种信任感;必要时报告医生后,给予镇静药物,解除其恐惧、紧张心理;同时应指导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过程,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小结
目前急诊PCI已经成为ACS的首选方法,护理工作贯穿PCI的术前和术后。当接诊行急诊PCI治疗的ACS患者时,应反应迅速,分工明确,术前准备及时到位,将患者从入院到血管开通时间控制在90min以内,挽救缺血心肌[4];术后的护理过程中,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症状、体征、心电、穿刺部位情况和身心状况。从而确保急诊PCI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减少心肌缺血和手术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武艳.心肌梗塞急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护理配合[J].当代护士,2007(5):33-34.
[2]唐清荣,张会妮,王安杏.心血管介入术后股动脉鞘管拔出前后及相关并发症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0,31(18):2941-2942.
[3]何水云,袁王卉,袁熊娜.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 术的护理体会[J].护理研究,2012,19(17):117-119.
[4]郝静敏.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33(5):2438.
论文作者:张鹏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0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急诊论文; 并发症论文; 静脉论文; 动脉论文; 桡动脉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