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使得房屋建筑行业的步伐也逐渐加快,在施工工程中选择正确合理地基处理技术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其不仅关系着房屋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更关系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研究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技术应用
引言
地基基础是工程建筑的重要构成部分,地基基础的施工技术及质量关系着整个工程建设的安全稳定性。假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那么对工程建设后房屋的稳定性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因为地基质量问题引起建筑物失稳造成灾难性后果,危及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何有效地控制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对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地基处理的必要性
房屋建筑地基质量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基的透水性、剪切特性、压缩特性、膨胀性及动力特征,具体情况如下:
1、改善透水性。地下水会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运动,对地基造成一定的压力,水分渗入后,对于地基有较强的浸泡作用,降低了其强度,应实施相应措施进行改善。
2、优化剪切特性。房屋地基的抗剪强度及特性直接影响到地基受到土层的压力后的稳定性,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土层的压力,强化地基的抗压强性能,避免由于剪切破坏带来的压力对地基的稳定性产生威胁。
3、提高压缩特性。压缩性决定了地基基土的沉降情况,要达到减少沉降的目标,需要实施必要的措施提高地基的模量。
4、消除膨胀性如果地基的性质属于湿陷性土,或者膨胀性土,容易出现下沉、倒塌、倾斜等问题,应采取措施降低其膨胀性,改善其他性能,提高建筑结构及其上部建筑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
5、改变动力特征。地震时液化的散状砂土会直接影响到基地的承载力及强度,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将其转化为土,并避免其进一步发展,出现液化现象。综上所述,对于房屋建筑地基的处理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房屋建筑地基处理的技术
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要依据其地下环境的实际情况而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从而加固地基,保障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在这些地基处理的技术方法中,有很多是通过改善地基土,以提高地基抗剪切的强度,降低地基压缩性和增强地基土透水性,最终使房屋建筑的地基土满足加固地基的要求。
1、地基基础的勘察技术
不管是任何工程建设,对于建筑地基基础进行勘察是其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环节。其中,地基基础勘察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收集建筑工程设计的总平面图,分析建筑物建筑地形及平面图坐标,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规模、构造及基础的形式来分析建筑的荷载力,根据荷载力来确定地基的埋置深度及地基允许变形范围。(2)建筑物地基基础勘察后,对建筑物地基基础的地质类型、分布情况及工程特性进行查明,继而分析评价地基的稳定性能和均匀性,找出施工中可能会出现的因地质情况,如软土层、砂石层地质等对施工造成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行之有效的整治处理方案。(3)对于单栋高层的建筑物,一般勘探点要设置四个以上,并且勘探点要均匀地分布在勘探现场;对于密集型的高层建筑群,其中每栋建筑物至少要设置一个关键的勘探点。(4)详实地勘探深度进行勘察。从基础的地面算起,勘探深度主要控制在地基的受力层上,地基的地面宽度不得小于五米,同时设置地下室或者裙房的抗浮桩和锚杆,确保勘探孔的深度符合抗拔承载力的评价要求。(5)在进行地基土取样测试时,要根据地层结构和地基土的均匀性来合理确定勘探点数量;如果地基土质性质不均与,可采取原位测试的方式进行取样测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强夯法和碎石桩法的综合运用技术
强夯法和碎石桩法综合运用技术的原理是地基在施工前,先在填土层处理碎石桩体,尤其是将地基土进行排水固结与挤密处理,然后再以强大夯点撞击碎石桩体,使碎石由桩径直接进入到护土层,从而在房屋建筑地基上部形成由碎石与地基土构成的密实复合地基,进而增强房屋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建设施工人员在运用此技术的时候,要把握好强夯法的运用方法和技巧,选择合适的夯击强度、次数和深度,使夯击效果法与预期效果和施工要求相一致。因此,施工人员在开始夯击基本土之前,要结合土层厚度与缺陷,做好周密准确的计算,并依据基土性质选择夯击次数。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通常采用的方法为先对基土夯击3遍左右,然后依据夯击过程中土层超静空隙的水压力消散时间确定夯击时间间隔,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夯击质量和效果。
3、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与粉喷桩
该处理方式是充分利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与粉喷桩的固结能力,联合天然的地基土共同构建了复合地基,其优势在于能够强化粉喷桩的侧限约束能力,并充分发挥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承载力良好的优点。上部地基土利用粉喷桩,变形能力得到优化,提高了土体的抗剪强度,有效的避免了原本已经固结的土体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插入后造成的破坏。另外,在利用碎石桩与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相结合,或者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与粉喷桩相结合处理基地时,均需要保障桩身在浇灌时严格操作,避免出现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不足的问题,保障其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4、地下水的控制技术
地下水是影响地基基础施工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为了控制好因地下水位过高而破坏地基影响施工可通过管井降水法来处理。(1)承压的含水层渗透系数通常是自上而下呈递增变化,降幅相同,降水井越深,单井出水量也越大。但是如果井深超标则会消弱出水量对水位降幅的正面影响,一般情况下管井的井深要比基坑挖深深六米左右。(2)地基含水层的土质一般分为粉质粘土、粉土及粉砂交互层,土质渗透性差,影响管井出水。所以管井井深要穿透含水层至基岩底部。通过地基底部的砂层、卵石层等提高渗透系数,形成完整井,便于出水。(3)假如建筑开挖基坑较大并符合基坑内甚至管井的条件,可在基坑内设置管井排水,可有效地减少管井数量和对基坑周边环境的影响。基坑开挖面积较小的情况,可考虑基坑内外设置管井的方式,通过控制降幅来减少对周边环境影响。
5、新型填土方式
(1)粉煤灰吹填法
现代房屋建筑对于质量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新型技术及建筑材料的研究更加深入,该类技术及材料也被广泛的应用于地基处理的工作中。粉煤灰即是其中的一种,其优点在于透水性良好,利用其进行吹填,能够有效控制施工成本,缩短工期,并强化吹填土的固结状态。在使用粉煤灰进行吹填时,为了使施工的均匀性更好,土体达到更好的固结效果,粉煤灰与淤泥的比例应先进行试验,得到科学的数据后,才能进行具体的施工。
(2)灰土挤密法
如果房屋建筑的地基属于湿陷性黄土或者软基地基,可以选择灰土挤密法对地基进行处理。其实采用孔内深层强夯法将地基进行夯实,启动螺旋钻机,与分层进行的方式将灰土注入孔内。在夯实成桩的过程中,需要多次锤击桩,扩大桩径,灰土与桩间部分土联合构成复合地基,从而改变该类地基的打孔结构,降低其湿陷性,达到控制地基土的变形量,并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结束语
总之,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方法多样,施工单位只有结合施工环境的情况,做好技术准备,采用恰当的施工方法,才能真正的做好地基处理,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进而降低工程成本。
参考文献:
[1]赵贵见.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7(2):136-137.
[2]崔劲松.试论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7(20):171-172.
[3]王德军.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门窗,2017(1):76-76.
论文作者:闫尊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地基论文; 碎石论文; 管井论文; 土层论文; 基坑论文; 技术论文; 房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