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广西花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为例,针对城镇用地、农业生产用地、自然保护区用地与风景名胜区关系不清的现状,通过对影响花山风景区范围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构建特大型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划定的定量化研究思路与方法,通过定量化研究,探讨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
关键词:花山;定量化;特大型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
引言
风景名胜区的范围划定是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风景区管理部门对风景区管理、保护与利用的基本依据。特大型风景名胜区是指风景区面积达到500km2以上,面积比较大,景观资源比较丰富的风景区,一般情况下会有县城、小城镇、村庄位于其中,风景内的居民数量占比相对比较大,另外也有农场等企事业单位,风景区范围调整划定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本文以花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为例,在《花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94版总规)所划定的范围基础上,通过对影响风景区范围的各项因素定量化研究,探讨花山风景名胜区范围的调整。
1.花山风景名胜区概况
花山风景名胜区是1988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面积3001平方公里,地跨崇左市所辖的江州区、凭祥市、大新县、龙州县和宁明县, 包括了23个乡镇,153个行政村,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一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属于特大型风景名胜区。 景区内共有104个景点和12处外围景点,平均一个景点占地约26平方公里,花山的风景资源是喀斯特岩溶地貌条件下形成的典型景观类型,即景点的形成依托于大面积的环境塑造与烘托,是以广阔的田园为基底,喀斯特峰丛、河网、瀑布等形态构成的开敞性景观系统。
2.花山风景区范围调整的必要性
2.1对原范围进行必要调整和修正是编制新规划的基础
目前94版总规已经到期,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需对原规划进行修编,94版总规在范围的划定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文字和图纸表述有出入
94版总规对风景区的范围有文字和图纸表达。文字指出“风景区的总面积3001平方公里,包含崇左、宁明、大新、龙州四县部分地区和凭祥市市域,共23个乡,153个行政村”。风景名胜区总规图纸上也清楚标识了范围线。94版总规,在图纸范围表达时,与文字有一定出入,譬如在图纸上凭祥市只有友谊镇和凭祥镇属于风景区范围,而不是文字表述的“全部市域范围”。
(2)纸质图纸与数字化后总面积有出入
94版总规受当时制图技术的限制,风景区范围图纸是手工绘制,而且图纸比例非常小,而新版总规要用矢量化地形图(1:5万),在数字化原范围时,由于缺少精准的坐标定位,导致绘制边界范围为3206平方公里,与范围存在误差。因此,在新一轮规划开展之前,结合各方面条件和要求,科学合理进行分析,重新制定明确的风景区范围线是编制新规划的基础。
2.2明确城镇空间增长边界需要重新划定风景区范围
94版总规在范围描述时,明确指出“风景区范围内的崇左、宁明、龙州县县城和凭祥市,是这一广阔地区的经济社会活动中心。考虑到这三县县城和一市区风景资源平淡,并以利于保护风景和发展地方经济的需要,不宜把他们划入风景区。因此这三县城和一市,虽在风景区范围内,但其人口和城镇用地不算风景区之内。”。94版指出城镇建设用地不再风景区范围内,但是没有明确划分两者之间的界限。根据94版总规,花山风景名胜区范围内有崇左、凭祥、大新、宁明等4县城(中心城区),规划建成区范围、城市规划区范围与风景名胜区范围相互重叠,为了协调城市建设与风景区保护之间的矛盾,明确城镇的空间增长边界需要进行风景区范围的调整。
2.3减少农业用地,保障农业生产需要调整风景区范围线
风景区内人口众多,据统计约有57.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25万人,农业人口32.3万人。风景区内涉及193个行政村或乡镇社区,除此之外还有国有农业企业,如龙北农场、宁明华侨农场和天西华侨农场。风景区内耕地总面积约80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5%。
大规模的农业生产与风景区保护有一定的冲突。农业生产时,农作物随市场和季节的变换不断的改变,其形成的景观特质不稳定,且人工痕迹较重,不属于风景区保护的范畴。大量的农业人口和农业用地存在风景区内给风景区管理造成很大困难。一是居民社会调控方面,需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这大大地削弱了景区管理部门的保护力度;二是风景区管理部门对人口和土地的管理与当地政府的管理职能相重叠,导致多重管理。
因此,减少风景区农业用地的面积,有利于减轻风景区管理的难度,保障当地居民的农业生产活动,尽量避免或减少与当地政府管理职能的重叠。
2.4协调与自然保护区的关系需要调整风景区范围线
在风景区范围内共有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为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弄岗自然保护区、恩城自然保护区和一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下雷自然保护区。除弄岗自然保护区完全包含在风景区内外,其他三个自然保护区与风景区有交叉。四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为860平方公里,在风景区范围内面积为481平方公里,占风景区总面积的16.03%。自然保护区与风景区交叉导致一些管理职能的重复以及管理职责界定不清,当地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也要求尽量将自然保护区从风景区中分离。
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第七条规定,“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规划应当相协调”。新一轮规划应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保证景源完整的前提下,有条件的调出能够调出的自然保护区是有益的。一方面与风景名胜区条例的精神不违背;另一方面明确范围职责,减少管理过程和手续,提高管理效率。
3.基于定量化的范围调整思路与方法构建
3.1边界调整的原则
风景名胜区的范围是依法开展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的管理范围线,是实现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的重要依据,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无论是划定边界还是调整边界都应遵循以下原则:景源特征及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历史文化与社会的连续性,地域单元的相对独立性,保护、利用、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2调整研究的单元与研究区域
考虑到风景区保护、利用、管理的可行性,以用地权属为基本评价研究单元,主要以行政村为基本研究对象。以94版总规确定的风景区范围为基础,凡是完全或部分用地属于94版总规风景区范围的基本单元都列入研究区域,共有193个评价单元,研究面积约4100平方公里。
3.3范围调整的思路与方法
(1)影响因子的选取
根据资源保护的完整性,利用的持续性,管理的有效性,环境的协调性,生物物种的保全性,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景源、地貌特征、耕地特征、人口密度是影响风景区范围的四大因素。
景源:是构成风景环境的基本要素,根据94版总规,花山风景名胜区内共有102处景源,这些景源是花山风景名胜区产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因此,景源影响分析是花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评价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貌特征:是花山风景名胜区的主要特征之一。花山风景名胜区主要是以岩溶地貌形成的奇峰异石和蜿蜒左江为基础,勾勒出一幅平地峰起、群峰争奇、岩崖绝壁、怪石嶙峋、雄奇瑰瀑、水秀山青的壮丽山水画卷。因此,地貌是花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评价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耕地特征:风景区内集中的耕地不是风景区要保护的对象,同时耕地是农业生产的保障。耕地占基本单位比例越大,说明基本单位的风景价值越低,而农业生产的价值越高。通过对基本单位的耕地占比分析,可以认识各基本评价单位的景观价值的高低。
人口密度:通过人口密度调控,找到适合风景区建设的区域,排除人口密集区。既保护了风景区,又为居民生活和发展预留空间。
(2)定量化研究
分项评价:对研究范围内的基本单元从四个评价因子分别进行评价,并打分赋值。根据各因子的重要性,给予权重,最后通过叠加计算出综合评价结果。
(3)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方案调整
根据综合评价结果,结合城镇规划,划定城镇空间增长边界,调出城镇发展用地中的风景价值不高的用地。为保护耕地,保护农业生产,将风景区耕地集中区的风景价值不高的用地调出风景区。协调自然保护区与风景区的关系,有条件的调整景区内的自然保护区。
4.各项因子分项评价及综合评价
4.1景源价值评价
为了科学、合理的对景源进行影响评价,根据基本单元最高景源等级对其进行赋分,将评价单元分为5个等级,并赋予相应的分值(见表)。
表:各等级景源评价单元评分表
4.2地貌价值评价
花山风景名胜区内的主要地貌特征为山地,因此,按照每评价单元山地所占百分比,将花山风景名胜区内的评价单元分为5个等级,并赋予相应的分值(见表)。
表:地貌影响因子评分表
4.3耕地评价
按照每评价单元耕地所占百分比,将花山风景名胜区内的评价单元分为5个等级,并赋予相应的分值(见表)。
表:耕地评分分级一览表
4.4人口密度评价
根据风景区规范,风景区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平方公里就需要进行居民社会调控。据调查,我国54个风景名胜区人口平均密度为264人/平方公里。参考以上数据,根据风景区人口分布情况,评价按人口密度将基本单位分成5级,并赋予相应的分值(见表)。
表:人口密度评价分级标准一览表
4.5综合评价
4.5.1权重的确定
通过以上分析,景源、地貌、耕地、人口密度四项因子是花山风景名胜区风景价值评价的主要影响因子,但是四项影响因子对风景的影响程度有差异。为了科学、合理划分其影响程度,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权重赋值,其赋值情况见下表:
表:影响因子权重表
4.5.2综合评价结果
在权重的修正基础上对四项因子进行叠加,将花山风景名胜区内评价单元分为5个级别,其分类情况见下表:
表:综合评价结果表
5.范围调整方案
94版总规的范围没有明确城镇用地、农业生产用地,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与风景资源的保护存在矛盾。范围调整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依次调出城镇用地、农业生产用地中风景价值不高用地。同时为协调与自然保护区关系,避免多部门多头管理,调出部分自然保护区用地。在前面基础上,综合考虑风景区的景观特征,同时为了方便风景区的保护、管理和利用,以村庄边界、山脊、河流等地标对风景区范围进行修正,最后得出综合方案。经调整,调出总面积456km2,风景区总面积2645km2。
6.结语
定量化研究对影响风景区范围的因素进行了系统化研究,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全面地选取了风景区范围的主要影响因子,通过赋予权重,对其进行叠加,使得风景区范围划定在一定程度上有理有据有节。中国幅员辽阔,特大型风景区种类多样,风景区范围调整(划定)面临的具体问题不尽相同,但是定量化研究主要解决了风景区范围调整的以下问题,第一,选取了影响花山风景区范围的主要因素,并将其纳入评价因子之中;第二,以人们目前所掌握的知识对其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级,并赋予相应的分值,通过叠加得出其综合评价结果;第三,根据范围调整的必要性,分别调出相应风景价值过低的风景区用地。
参考文献:
[1] 风景名胜区条例[Z].2006-12-01
[2] 花山风景胜区总体规划[Z].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1994
[3] 孙宏生. 黄帝陵风景名胜区范围界定及其方法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4] 唐进群. 风景名胜区毗邻城镇地带范围界定的探讨[J].城市规划,2011.
[5] 董世永,罗丹珩.风景名胜区范围界定方法初探——以重庆市大足石刻风景区为例 [J].重庆建筑,2006.
[6] 魏鹏涛,风景名胜区包围下的城市空间增长边界探讨——以花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J].规划师,2012.
论文作者:魏鹏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8
标签:风景区论文; 风景名胜论文; 山风论文; 自然保护区论文; 评价论文; 名胜论文; 耕地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