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安全管理精细化策略研究论文_袁波

电厂安全管理精细化策略研究论文_袁波

(贵州金元茶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省毕节市 551800)

摘要:电厂生产过程中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安全问题较多,为了保证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对提高,积极引入精细化策略,将安全工作贯穿到电厂建设、运行的各个方面。下面文章就从电厂安全管理问题出发,探讨安全管理精细化管理对策,希望通过文章的论述能够为电厂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电厂安全;安全管理;精细化;电厂设备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发电厂的设备逐渐被广泛的应用,这就要求电气设备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较长的使用年限。在电气设备的使用准确度上需要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力度,使电气企业能够正常的运行。在确保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方面需要结合以下几点:一些经常使用的电气设备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有些长期不用的设备也要检查,找专业的认识维护设备,使用设备的人员负责设备的检查和维修。

1电厂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

电厂的日常运行和发展离不开管理人员对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具体把控,并在此基础上对基层操作人员的工作行为做出规范要求,在保证人员人身安全的同时,减少由于误操作对机械设备和电力生产线造成的损害和不良影响。如果电厂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就很可能会导致电力供应出现不可预期的问题,轻者出现断电、停电现象,重者会导致大面积供电瘫痪,甚至因此引发恶性事故,所以将电厂安全管理向精细化方面转变可以较大程度地改善现场工作中隐藏的各种安全问题,通过更加细节更加严格的排查与规范措施,将会有效地保证每一个工作环节都处于安全保护之下,如此一来,就既保证了人员安全,又提高了电厂的经济效益,使电厂真正成为社会的保障事业,且能健康的向前发展。

2电厂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电气设备管理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现代化的逐步实现,很多先进的设备投入到发电厂中,发电厂在设备的选购上有一定的压力。如果发电厂在选购设备时出现失误,那么就会造成电气设备的管理出现漏洞,导致发电厂无法正常运行。目前我国很多发电厂在管理制度上存在着缺陷和弊端,例如管理制度不科学,信息管理不全面,数据采集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数据的分析不合理,信息的储存不符合实际等。

2.2员工不安全行为

员工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只能借助一些正确观念的引导,用以改变原来的错误观点,从而形成正确的行为观念与习惯。将被动式的安全理念慢慢转化为主动的安全诉求。文化的培育与德行的培育是一样的,需要内建于心,外化于行,最后的表现为对安全的主动追求,而这就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所在。

2.3技术改造安全问题

对于发电厂而言,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安全隐患比较多,根据安全事件的具体表现可以划分为高空坠落、高出落物、火灾隐患、触电事故以及机械打击等。对于上述类型而言,也是环保改造项目中比较突出的问题。环保改造项目主要涉及到脱销、脱硫以及除尘等类型,普遍而言,技术改造项目的施工特征具备施工条件差、施工工期短、施工量庞大、专业性强以及专业分工繁杂等特征。因为在原本设备基础上实行改造,所以施工的空间相对比较小,不利于许多工作的开展。另外,发电厂的设备具备分层布置的特征,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交叉施工,在高出施工人员在出现安全隐患时,很容易导致坠落与落物,从而对低处的施工人员形成危害,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安装施工过程中发生机械打击事故的可能性较高,可能会发生碰撞、砸伤等风险。

3电厂安全管理精细化的有效对策

3.1安全管理精细化制度的建设

为了充分发挥精细化管理的特点,电厂安全管理在制度转变过程中需要更加具有针对性地调整制度内容,精细化制度需要切实了解电厂生产所需以及相关的管理任务,一切以实际出发,建立切实有效的精细化管理制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来说,精细化管理制度要求更加细节更加明确的分工,所以在制度建设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深入挖掘工作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并通过数据和信息的收集使精细化制度内容更加准确和完善。安全管理精细化的执行离不开员工的未雨绸缪,通过对各个环节的评估与预测可以较为准确地掌握潜在的危险,并加以改进和防范。另外也需要针对事故完成应急预案的制定,尽量减少损失。

3.2增加电厂内电气设备的操作人、领导负责人的安全管理意识

目前电气设备的利用价值逐渐提高,我国对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十分重视,由此可见,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和人员的安全意识很重要。首先,完善和健全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出现事故找相关的负责人,完善操作人员岗前培训制度,明确操作人员的责任。给每一位操作人员颁发操作规程,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监督和管理,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其次,培养员工养成认真的工作态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严格的按照操作规定操作,对那些不按照规定操作,导致设备不能够正常运行的人员给予严厉的处罚。电气设备操作人员应该定期接受专业知识考核,组织知识竞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督促员工不断的学习与进步,进而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安全责任意识,出现事故能够稳妥的处理和解决,降低危险的发生几率,提高电气运行的安全性。

3.3加强安全风险防范过程监管

对于电厂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风险,立足实际情况寻求合理的安全风险防范措施,贯穿于生产各个环节。为了保证工作质量,需要加强安全风险防范全过程的监管,对实际工作监管、检查、指导和考核,有效改进其中的问题,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更为关键的是,借助计算机全面监管和控制,维护系统和应用安全,尽可能降低系统安全隐患,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加强工程师站安全风险防控,在保证系统安全运行的同时,实现对电厂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

3.4提高技术改造水平

技术改造项目安全管理制度无论再全面、方法再好,其重点都是在于是否可以落实到具体。在缺少制度或缺少执行力的同时,都无法有效的保障技术改造项目安全性。对此,发电厂方面需要高度重视并持续开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础原则,认真的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严格落实防火防爆、防毒防盗、防污染等安全管理工作,例如在进场施工过程中必须佩戴安全帽,在高空施工过程中必须佩戴安全带,做好安全保护措施。对于不同技术改造项目,需要将安全知识、安全制度、操作规程等纳入到技术改造项目内容当中,促使要求、规范等可以有效的干预工作人员的行为。

3.5对电厂生产系统和设备的检查

精细化安全管理执行过程中必须要强调生产系统的日常检查,特别是对于一些机械设备而言,由于长时间的服役很可能发生内部构件的损坏。为此,就需要制定合理的检查方案,检修作业人员应将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等方式列入工作计划中。此外,还需要加强员工的检查意识,并培养他们的操作检查水平,尽可能及时排查出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发电厂要想将安全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就需要加强技术的先进性,利用先进的技术降低事故发生率,将施工现场安全施工指数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电厂安全管理精细化策略的应用是目前电厂发展的必然途径,通过更加精细化的任务管理要求,可以确保电厂的生产更加符合社会发展所需,通过精益求精的生产理念,令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开展电力生产工作,并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稳定电力,最终促进电厂向更加科学的现代化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金振华.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创新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8(06).

[2]王涛.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问题及防治措施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10).

[3]李强.电厂电力系统安全运行调试技术研究[J].四川水泥,2018(07):105.

[4]骆晶晶.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走心”[J].就业与保障,2018(24):61-63.

论文作者:袁波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  ;  ;  ;  ;  ;  ;  ;  

电厂安全管理精细化策略研究论文_袁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