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5.1-2015.12间收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设置为中医组,为其提供中医护理干预,根据不同的证型进行辨证施护;同期选取2014.1-2014.12间收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对照研究,设置为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症状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变化。
结果 护理后,中医组证候诊断不成立,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中医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价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中医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中医;护理;冠心病;生活质量;影响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主要因冠状动脉狭窄、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肌功能障碍。据统计冠心病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而我国因冠心病死亡的人数正位居世界第二,形式相当严峻[1]。有学者研究称[2],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提高冠心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5.1-2015.12间共接收98例冠心病患者,纳入中医组,其中男女患者比例为55:43,年龄范围48~76岁,中位年龄62.0岁。同期选取2014.1-2014.12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98例冠心病患者,纳入对照组,其中男女患者比例为52:46,年龄范围50~77岁,中位年龄63.5岁。所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患者均知情同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流程进行操作。中医组在上述治疗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辩证施护,主要有:(1)气阴两虚证:临床表现为心悸气短、胸部隐痛、头晕、口干、苔薄、脉细或结代。此类患者护士应指导其以休息为主,减少活动量,避免诱发心绞痛,同时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发挥情志调护,消除其不良情绪,饮食上可给予益气养阴,调补脾胃的中草药,如红枣、山药、百合等,选用中药保元汤合甘麦大枣汤服用,注意保暖。辩证使用中成药,参麦注射液40-8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2)痰浊壅塞证:临床表现为胸闷憋气,乏力,体型肥胖,痰多,苔浊腻或白滑。此类患者应指导其进食清淡、温凉性的食物,如进食薏仁粥、扁豆等来湿化痰液;同时护理人员应定时为患者进行拍背、翻身等操作,常与其沟通,倾听主诉,使患者保持情志舒畅。(3)气滞血瘀证:临床表现为胸闷刺痛,固定不移,呈放射性,时发时止,舌紫暗,脉沉涩。护理人员应对其加强情志调摄,使肝气调达而气顺瘀消,热服中药当归四逆汤。饮食可给予桃仁粥、丹参或红糖煎汤代茶以利活血化瘀、温阳补气。(4)寒凝心脉证:表现为骤然心绞痛,畏寒,下肢浮肿,唇甲淡白或青紫,脉沉细。调节患者所在病室内的温湿度,冬季温度约在20~22℃,或将患者安置在向阳房间,保持病室温暖,空气新鲜;加强巡视,若患者出汗较多应立即更换浸湿衣物,注意保暖;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如桂圆、山药、人参、鸡蛋等,多食新鲜水果;出现下肢水肿者,可抬高其下肢,避免长时间站立,注意观察尿量及体重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一旦面色、脉搏等出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中医证候积分,证候诊断说明: 证候诊断得分≥7分为证候诊断成立,7-14分为轻度;15-22分为中度;≥23分为重度。应用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NHP)包括精力、睡眠情感、社会生活、躯体活动,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调查[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后,中医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生活质量评分普遍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干预后中医证候积分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n=98,分)
3 讨论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正逐步上升,也因此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由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和心肌梗塞是该病的主要致死原因,以往的护理模式存在多种弊端,操作时目的性不强[4]。而祖国医学认为[5],冠心病属“胸痹”“心痛”的范畴,其病机主要与外邪内侵、情志不畅、年老衰弱有关,导致气滞血瘀,痰浊闭阻,使心脉痹而致病。冠心病是一个本虚标实之证。我们从中医学角度着手展开护理,在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给予对症护理,结合食疗、情志调理、阴阳气机调和等实施整体辨证护理。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中医护理干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有明显降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生活质量评分得到提高。由此可见,中医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病情与生活质量的积极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冠心病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不同的证候特点,采取相应的中医护理措施,促使患者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宁余音,钟美容,邓秋兰等.链式中医护理模式促进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康复的随机对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9):3281-3284.
[2] 江琳,崔屹,张雅丽等.冠心病患者中医延伸护理服务内容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6,31(5):5-7.
[3] 孙明丽,赵紫玉.中医个体化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医嘱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0):143-144,146.
[4] 宁余音,钟美容,韦丽华等.中医护理方案对预防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4):1839-1842.
[5]陈佩仪. 王俊杰 杨晓玮等.中医护理学基础 2014,(8 )70-71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罗华 1970.03.06出生. 副主任护师 四川大学护理学毕业 擅长心血管内科护理 绵阳市中医医院门诊部 621000
论文作者:罗华,邓小琼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1
标签:患者论文; 冠心病论文; 中医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表现为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