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语法视域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以2019年北京世园会会徽为例
□ 刘元增
摘要: 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视觉语法为理论基础,以北京2019年世园会会徽为例,对其进行社会符号学视域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探讨图像、文字、颜色等多种模态符号是如何共同实现表意功能的,以期对识读日益丰富的多模态话语有所启发。
关键词: 视觉语法;多模态;会徽;符号
一、引言
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本身就具有多模态特点,各种社会符号综合作用,从而建构了意义。人类交际自古以来就是语言结合眼神、手势、表情、姿态、距离等副语言因素共同完成的,而书面话语则是文字结合图表、图形、色彩等符号模式展示出来的。随着科技高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得到不断应用,人们的交际方式呈现出智能化、实时化、可视化、多模态化的特点。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不但要听其言,还要观其“形”,语言外的因素在信息传递、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尝试运用克里斯和勒文的视觉语法理论,以北京2019年世园会会徽为例,对其进行社会符号学视域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探讨图像、颜色、文字如何有机统一,共同建构意义,所用手段和方法等,阐释世园会会徽的潜在意义和文化内涵。
二、社会符号学视域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关于多模态的定义,可以认为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模态同时表达意义。多模态话语是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张德禄,2009)。
1、选题新颖,具有开拓性或创新性,属于国内或行业的前沿课题,特别是涉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如 “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专项等)的论文;
反应堆平均温度控制系统包括了两个控制通道,即温度控制通道和功率失配控制通道.反应堆参考平均温度和测量平均温度间的误差是反应堆平均温度控制系统的主控量,功率失配通道作为控制系统的前馈通道.由于ACP100S采用直流蒸汽发生器,经过分析,将OTSG总的给水流量作为表征二回路负荷的信号.该信号和反应堆核功率信号进行比较,所得差值附加到温度误差信号上.
多模态符号可以对社会现象进行意义建构,社会是多模态的综合体,建构意义需要整合多种资源。比如,视觉图像、手势和声音等往往和语言一起完成意义的动态建构(辛志英,2008)。多模态话语定义是一种融合了多种交流模态,可以传递信息的语篇(克里斯、勒文,1996)。他们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在社会符号学视角下创建发展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认为视觉图像也可以和语言符号一样利用一定理论和方法进行意义的分析和解构,遵循一定的规则和规律来产生意义。于是克里斯和勒文创立了视觉语法理论,它以“韩礼德提出的语言的社会符号性和意义潜势为前提”(张敬源,2012)。语言的语法赋予了语言制造意义的潜势,而视觉语法则赋予了图像、颜色等符号制造意义的潜势。视觉语法发端于韩礼德的语言的元功能思想,即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对应提出了视觉语法的重要概念,即再现、互动和构图意义,为图像类分析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2019年北京世园会会徽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互动意义对应人际意义。互动意义研究图像制作者、图像表征物及图像欣赏者的相互关系,并对欣赏者的态度进行引导。接触、社会距离、态度、情态是实现互动意义的四个要素。
建设场地地震效应是勘察工作的重要任务,根据《岩土勘察规范》[1](GB 50021—2001)第5.7.1条的规定,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地区,应进行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的岩土工程勘察,并应根据国家批准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和有关的规范,提出勘察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多模态话语的再现意义与功能语法的概念意义相对应。再现意义分叙事和概念再现。言语和心理、动作、反应过程构成叙事再现。分析、分类、象征过程构成概念再现。在图像中,如果图中的元素构成斜线,通常是强烈的对角线,就会形成一个矢量。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可以通过矢量区分,动作者发出矢量,矢量只存在于叙事再现过程中。
从构成模态来说,世园会会徽由图像、颜色、文字等模态组成。图像位于会徽上方,呈现出花朵的样式,共由五种颜色构成。EXPO 2019位于会徽中部,BEIJING 位于会徽最底部,文字部分都是大写格式,呈深蓝色。下面从视觉语法理论出发,对会徽进行多模态分析,解析会徽的深层含义。
(一)会徽再现意义
会徽释义:花瓣三色,寓意和平;六片乃六合,象征世界和谐相处。青花是青山,橙花是果实,红花是花海,蓝字表河海。花心是长城,又像繁华高城。花蕊寓长城,既有外在气质,又具内在国学内涵,将中国元素与世界表达结合一体。会徽呈现出了雍容华贵、端庄大气、淡定从容的大国风范。
象征过程研究参与者的本体或象征义,在只有一个参与者时,被称为象征暗示,有两个以上参与者时是象征属性。从会徽图案来看,六片花瓣从哲学上来说喻意“六合”,即天地宇宙和四面八方,象征着世界和平、和谐共处。不同颜色有不同的象征意义:蓝色处于最顶端,象征着蓝天;绿色则象征着植被覆盖的大地;红色象征中国人民的热情,欢迎世界各地的游客到来;黄色象征丰收的果实,期待此次世园会能够让各国宾朋满有收获。中间花蕊是长城的形象,而长城是中国的象征,举办此次世园会,中国位于世界舞台的中央,定会吸引世界目光,中国对园艺和环保的概念和建议越来越受到世界的重视,中国声音逐渐成为世界共识。
11月23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围绕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需要,在营造优良投资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推进人力资源领域先行先试等方面,加大改革授权,加大开放力度,给予政策扶持,体现特色定位,提出了53项切口小、见效快的工作措施,着力打通有关工作的堵点、难点,推动自贸试验区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接触是假意图像与欣赏者有目光交流。图像中分为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体,有生命的物体可以构成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分别具有提供和索取功能;而无生命的物体则只能构成间接接触,也只具有索取功能。会徽图像中的形象是没有生命的物体,花的形象与观看者构成间接接触,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邀请,索取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和参与,向世界发出保护环境、共建家园的倡议。
(11)女人的鞋是双布鞋,有点残破,那红色,搁久了的血,都变成褐色了。孩子穿的呢,反到很光鲜,就像她把好的全给了他。(李碧华《霸王别姬》)
由此,世园会会徽并没有动作者和矢量出现,会徽图像只呈现出概念意义。分类和分析过程与功能语法中的关系过程极为相似,着重研究了参与者是以何种关系相互联系起来的。分类过程的参与者分为两种:从属者和被从属者。同样,分析过程中也有两类参与者:表整体和表部分的承载者具备的特征。
(二)会徽互动意义
2019年4月28日,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延庆召开。大会主题是“绿色生活,美好家园”,会期162 天。会徽取名“长城之花”,外围是六片花瓣,中心是长城形象,意味着长城脚下办盛会,世界各国来相会。
花朵图案也构成了分析过程,花朵是个整体,而花瓣和花蕊是其组成部分,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六片花瓣两两相叠,有序配搭,花蕊位于花朵中央,共同构建了花朵雍容华贵的整体外在形象。
简单来说,分类过程研究的是上下级或同级之间的关系,而分析过程研究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张敬源,2012)。很显然,花朵图案没有体现上下级关系,而是显示出同级关系,即花瓣和花蕊以及红、黄、绿、蓝、白五种颜色共同构成了和平花的形象。它们大小比例相当,近距相等,属于隐秘性分类。
社会距离决定了图像参与者和观看者之间的亲疏关系,进而展示了一种社会关系。这种亲疏关系主要是通过镜头取景的框架大小得到体现(张敬源,2012)。从会徽图像来看,框架取景很小,图像和观看者的关系是社会近距离,体现了图像和人们的紧密的社会关系,从深层次反映出世园会与观众的亲密关系以及中国与世界互融互通的紧密关系。
通过视角可以体现图像观看者对参与者的态度。视角又可分为水平视角和垂直角度,水平有直视和斜视,垂直有仰视、俯视和平视。会徽图像是平视视角,体现出图像参与者和观看者平等的关系,既寓意国家、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又反映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
情态主要强调图像世界反映现实的真实度。情态系统分为情态取向(主观、客观)、情态标记(色彩、深度、照明、细节、社会因素)、情态值(高、中、低)、情态编码(科学技术性、感官性、抽象性、自然主义)四项内容。本文主要从情态标记和情态值对会徽进行分析。从会徽颜色来看,主色调是红色,高饱和度,红色是中国颜色的代表,是高情态值,红色代表热情,具有向上、升腾的意蕴。
(三)会徽构图意义
构图意义对应语篇意义。构图意义包括取景、信息值和显著性。元素在构图中的位置实现信息值。图像整体中的特殊元素的角色发挥,取决于它的位置是在图片空间的上方还是下方、中间还是边缘、左边还是右边。根据视觉语法,不同位置具有不同信息值。置于上方的因素,是“理想的”,是信息的理想化或概括性实质;置于下方的因素,是“真实的”,即实际的信息。中间的则是“中介的”(李战子,2003)。
北京世园会会徽呈上下结构,由上至下依次是花朵、EXPO 2019、BEIJING。由此,我们可将三种元素的信息值分析出来,居上的花朵是“理想的”,它代表了理想的、美好的、包容的办会理念,契合“绿色生活,美好家园”的大会主题。而中间的元素是EXPO 2019,即为“中介的”,EXPO 是世界博览会,通过世园会的举办,有利于世界各国加深对中国文化和园艺的了解,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展现世界其他国家缤纷多彩的文化特色,以园艺为媒介,提升人们尊重自然、融入自然的意识,并牢固树立绿色、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理念,共同建设多姿多彩的美好家园。而位于下边的元素是BEIJING,是“现实的”元素,北京是世园会承办城市,从申办到筹备、建设、开展一步一步将计划和规划变为现实,让我们在现实中欣赏到了自然之美和文化多元。
四、结语
本文首先介绍了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理论,借鉴和运用克里斯和勒文的视觉语法框架对2019年北京世园会会徽进行了多模态话语分析,分别从会徽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进行多模态阐释,探讨了图像、颜色、文字等符号在多模态话语中如何相辅相成,以此说明不仅文字具有意义,图像和颜色等符号也可以建构话语意义,具有多功能性。希望本文对会徽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模式,能够对相关多模态话语资源的分析解读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Gunther Kress,Theo van Leeuwen.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M].Routledge,1996.
2.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HODDER ARNOLD,1994.
3.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05):1-8+80.
4.辛志英.话语分析的新发展——多模态话语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08(05):208-211.
5.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01):24-30.
6.张敬源,贾培培.关于视觉语法的几点思考[J].当代外语研究,2012(03):38-42+160.
(作者系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研究生)
标签:视觉语法论文; 多模态论文; 会徽论文; 符号论文;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