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卷中语言连续性问题的规律_高考论文

高考语文试卷中语言连贯题的规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连贯论文,规律论文,语文试卷论文,语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深入分析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语言连贯题,并引出规律,不仅能为学生做好此类题打开思路,而且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文表述能力乃至写作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将近些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语言连贯题作了深入的分析,总结出如下五条规律:

第一条规律:上下文的陈述对象一致。

如90年高考语文试卷的第6题, 题干是:“被铁道部评为部级先进单位的××次特快列车乘务组,除主动热情服务外,处的正确答案:“A.还从每节车厢内推选出一至两位乘客代表;B.还由每节车厢民主推一至两位乘客代表;C.还让每节车厢推选一至二人当乘客代表;D.还在每节车厢中推选出一至二名乘客作代表。”答案应是C项,为什么呢? 因为上文的陈述对象是“乘务组”,C项承前省略了陈述对象,补充出来也是“乘务组”,上下文的陈述对象是一致的,因而它们是连贯的。而A、B、D 三项由于与上文陈述对象不一致,它们与上文也就不连贯。

再如92年高考语文试卷的第6题,上下文是:“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起来,____从床下拽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答案是B 项:“但后来还是让妈妈给找到了”,它是“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其原因B项的省略主语是“小明”,与上文陈述对象一致, 其他几项则不然。

第二条规律:上下文表述的内容一致。

如87年高考语文试卷的第八题,题干提供的上文是:“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呢?”并要求从以下四项选肢中选取一项与上文衔接:“A.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很不恰当的;B.如果我们缺乏战略眼光,在实际工作中就可能作出错误的回答;C.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D.只要认真想一想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就会说:“‘不可以’”。答案应该是B句,为什么呢?因为上文虽然用了“是否”、“要不要”两个选择 性的设问句,但其需要回答的内容是隐含着的;B 句用了假设关系的句式,对上文提出的问题没有从正面作答,但其答案的内容也是隐含着的,而且上下文隐含的内容是一致的(即用战略眼光看,爱好文科的学生不可忽视理科的学习,还要学好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因而它们是衔接的、连贯的。而A、C、D三句,都作了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但上文是选择性设问,肯定或否定其表达的内容反而是含混的,因而它们与上文是不衔接、不连贯的。

第三条规律:上下文的情境一致。

如88年高考语文试卷的第6题:“____崖壁下有几处坟地, 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题干要求从以下四句话中选出一句作为填入画线处与下文衔接的句子:“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象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岸;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答案应是B句,为什么呢?因为下文所写的情境是荒凉、破败、沉寂的, 作为上文的B句,其情境也应是阴冷、衰败、荒凉的,上下文的情境才能一致 。根据这一考虑,只有B句与下文衔接。而A、C、D三句的情境则或雄壮绚烂,或光泽闪烁,或飘逸灵动,与下文也就衔接不上,连贯不上了。

第四条规律:上下文的内容有一定逻辑顺序。

如91年高考语文试卷的第11题:“自从‘五四’以来,翻译介绍先进国家的文化成果就成了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题干要求从如下四句中选出填入方框处能与上文衔接的最恰当的一句:“A.这些翻译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B.翻译作品日见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C.翻译作品日见其多,这些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D.这些翻译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答案应是C句,为什么呢?因为上文的内容只谈中国人民有翻译、介绍先进国家文化成果的要求,没有谈及翻译工作的情况,而C 句的内容正是说明翻译工作的情况及其作用的,它与上文的内容有着先后的逻辑顺序,因而是与上文衔接最好的一句。A、D两句由于没有谈及翻译工作的情况,意思来得突兀,所以与上文的内容也就不衔接、不连贯。B句的内容虽与上文衔接,却又是一个病句。

第五条规律:如上文有关词语有所强调,则下文一般应以这些词语为陈述对象。

如95年高考语文试卷的第6题,题干要求比较两组句子, 选出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项。应选择选肢里面的第“④”段话,成为:“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干过,连见也没见过。”为什么这段话上下文衔接最好呢?因为它的上文对“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一短语有所强调,下文中的“这些活”,既是对上文所强调的短语的承前指代,又是下文的陈述对象,这正符合我们上文归纳的第五条规律,所以这段话的上下文是衔接最好的,也是语言表述最连贯的。

为什么总结了这条规律呢?因为如上文对某些词语有所强调。下文一般要解释强调的原因,上下文之间就存在着前果后因的逻辑关系,因而语言表述也就是连贯的。

笔者在高考辅导中曾多次运用这五条规律指导学生做语言连贯题,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当然,语言连贯题的规律尚不止以上所说的五条,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它,丰富它。另外,还要在平时多给学生介绍些语言连贯的知识,并反复进行语言连贯的训练。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连贯的表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高考语言试题的应试能力。

标签:;  ;  ;  

高考语文试卷中语言连续性问题的规律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