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培养方法的探讨论文_郑美姣

关于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培养方法的探讨论文_郑美姣

郑美姣

四川省红华实业有限公司职工医院 61470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法律观念的日益增强,医患矛盾日益剧增,护理人员要如何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来应对新的医疗形势,显得尤为重要。在医疗过程中,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接触机会最多,时间最长。国外(1999年美国)相关调查显示[1],医疗差错事故中,责任主体医生占38%、药师占11%、护士为38%,但在其它人员造成的3-5%的医疗差错中有2%亦来源于护士,这表明护士在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率高于医生和其他人员。本文从三方面分析了在临床工作中如何培养、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一是要加强医学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运用法律知识维护患者及医护人员正常权益;二是分析护理工作中容易引起的法律纠纷,明确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责任和潜在的法律问题,制定严谨的护理工作制度和实施规范化的管理,规范护理行为,确保护理安全;三是培养护士的沟通能力,加强与患者及时有效的沟通,努力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

【关键词】护理人员;法律责任;有效沟通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1-298-01

1加强护士在相关专业领域里的法制学习,增强其法律意识

现阶段我国护理教育课程设置中缺乏法律意识:在我国护理基础教育中,中专教育法学课程只占全部学时的2.91%,主要讲授法律基础方面的知识,没有与职业有关的专业法律知识培训内容[2]。故护理人员现有的医学专业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毕业参加工作后的后期学习教育:部分人员采取了自学的方式,部分人员通过本单位、卫生系统举办的法律知识讲座了解到部分法律知识。因此,护理基础教育中自身专业领域法律知识不足,导致护士法律知识普遍缺乏是我国目前客观现状。加强专业领域法律规则的学习,强化法律意识,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应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认真学习相关医疗法规,自觉规范自身护理行为,强化依法行医观念。

2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法律纠纷和法律责任及规范化的管理

2.1维护、尊重患者的权利:患者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所以医生无权终止治疗,护士也无权终止执行医嘱或对其停止实施护理。护士应尽最大努力、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痛苦,挽救患者的生命,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权,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及知情权。作为护理人员必须清楚自己的职业权限,应为患者的隐私保密,不议论隐私及擅自公开患者的健康状况。尽量告知患者目前的病情及预期进展,有无生命危险,目前所做的治疗和检查情况,诚实回答患者家属的提问。重视患者签字同意的权利,如:输血同意书、术前同意书等,尽量让患者自己签字,如患者自己不能签字应让患者家属签署授权委托书。

2.2护士的法律责任

2.2.1处理和执行医嘱 医嘱时护理人员对病人实施治疗措施的重要依据,具有法律效应。一般情况下,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时,应仔细查对无误后,及时准确地执行。随意篡改医嘱和无故不执行医嘱均属违法行为。如护理人员发现医嘱有明显错误时,有权拒绝执行,并向医生提出质疑或申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发现医嘱有错误而不提出质疑,或忽视其错误仍按其执行,由此造成的后果,护理人员将与医生共同承担法律责任。

2.2.2临床护理记录 护理记录是病历的组成部分,是医生观察诊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漏记、错记或不认真记录等可导致误诊、误治而引起医疗事故争议。

2.2.3麻醉药品与物品的管理 麻醉药品(吗啡、哌替啶类药物)应由专人负责保管,临床上一般限用于术后、晚期癌症镇痛等。如护理人员窃取、倒卖或自己使用此类药品,则犯了贩毒、吸毒罪。

2.3规范化的管理 将各项护理操作规程、行为准则、规章制度统一规范,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相关科室并按照文件要求严格执行、严格管理。执行者按照质量标准程序操作,检查者按照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以避免差错事故,减少医疗纠纷。在实际管理中,职能部门应根据各个科室收治的患者数量及病情的轻重配置相应数量、能力和资格的护士,确保各科护理工作能保质保量地完成,确保各个科室的仪器设备随时处于正常运转状态,保证各种常用、急救、备用药品的管理安全受控,防范各种突发危险因素的出现,制定各种突发事件处理预案,从而保证各种突发危险性事故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3 培养护士沟通能力

护患沟通不够,意外事件常引发矛盾。有些护理问题是由于一些意外事件,甚至是一些不可抗拒的事由造成,这些问题通过及时有效的交流沟通,护患双方一般最终能够相互理解;但若缺乏及时有效的交流,就会引起护患双方互相猜疑、埋怨、指责甚至互相对抗,以至一些简单的问题均能引发纠纷。作为以人文关怀为核心内容的医疗服务,如何尽可能地使医疗服务达到患者和家属的期望值,最大限度地实现护患协作,除了医院的硬件环境、医务人员的技术、便捷的流程、合理的收费和高效的管理外,护患之间的及时有效沟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沟通贯穿于日常护理工作,沟通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3.1倾听患者所谈。为从各个角度了解患者的想法,护士必须认真倾听患者的所有想法,注意用眼睛、面部表情和语调来表示对患者的关注,注意不要随意打断患者的谈话。

3.2学会换位思考,理解患者的感受。生病住院后患者及家属面临巨大的压力,患者会有一系列不适的心理及行为表现,如情绪激动,对周围一切敏感,也会从护士的言语、表情来猜测自己的病情,如果护士具备了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帮助患者减少恐惧和焦虑。

3.3对患者的需要做出及时反应。护士在护理行为中能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满足患者的需要,使患者感受到关心、温暖和重视,会很好地加深护患关系。

3.4随时向患者提供健康信息,进行相关健康教育,注意要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不要使用晦涩的专业医学术语来描述或解释问题,使用他们能听懂的通俗易懂的语言。

小结

综上所述,在临床工作中,通过上述三方面着手,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加强护理人员医学法律方面有效、专业培训及学习,可以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保障患者合法权益的同时降低医护人员所面临的法律风险。更有利于医护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00年01期

[2] 李新萍;护士法律知识现状的调查及分析[J];华夏医学;2005年05期

论文作者:郑美姣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7

标签:;  ;  ;  ;  ;  ;  ;  ;  

关于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培养方法的探讨论文_郑美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