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试论论文,如何做好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类社会正在跨入21世纪。以国内国际的政治经济形势为背景,以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为借鉴,针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再一次明确地把科教兴国和优先发展教育,确定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和目标。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处于龙头地位,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技文化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指出,我国高等教育的奋斗目标是到2010年或者更长一点时间,基本建成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制度和体系,并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打下初步的基础。〔1 〕这是一个跨世纪的伟大工程,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把一个崭新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等教育带入21世纪?我们认为,全面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和江泽民同志关于讲政治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对于高等学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两个重要转变”,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培养大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特别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是基础,政治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集中了的经济”〔2〕,因而是“经济的集中表现”〔3〕。列宁曾经深刻地指出:“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不肯定这一点,就是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起码的常识。”〔4 〕这是因为政治可以沿着经济发展的同一方向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即为经济基础提供服务和保证;也可以沿着经济发展的反方向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即延缓、阻碍经济的发展。政治在经济发展中起何种作用取决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是否相适应,相适应则起积极作用,反之则起消极作用。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列宁曾说,国家问题是“关系全部政治的主要和根本的问题”〔5〕,“政治最本质的东西即国家政权机构”〔6〕。对社会政治发展史的考察可以发现,一切政治活动和政治斗争无不围绕国家政权展开,最终目的都是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权。列宁说,“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看待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完成它的生产任务”。〔7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性是十分明显的。
讲政治是我们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的一贯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特别强调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国解放之后,他明确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8〕他还说“政治和经济的统一, 政治与技术的统一,这是毫无疑义的,年年如此,永远如此,这就是又红又专”。〔9〕在这里,他既讲了政治对经济的“统帅”的作用, 也讲了它对经济的“保证”作用。毛泽东特别强调从思想上建设党,强调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多次告诫全党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他指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保证。”〔10〕他认为,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一个政治原则问题。〔11〕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积极地理解和执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要求全党保持理论上和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提高驾驭全局的本领。继在十四届五中全会发表《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的讲话后,江泽民同志在其它一些会议和外出考察中,多次强调这个问题。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座谈会上,江泽民同志作了《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讲话,集中论述了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阐述了讲政治的问题。我们党之所以如此强调讲政治问题不仅缘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党的历史经验,还因为这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本质要求和自身的一大优势。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为争取维护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斗争,以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其政治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邓小平同志强调,“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到什么时候都要讲政治。”〔12〕
讲政治也是完全符合教育自身的规律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与资产阶级的教育家、学者历来存在重大分歧,这也是两种教育观长期激烈斗争的焦点之一。数千年的教育实践和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与阶级存在的社会里,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说过,教育是由社会关系所决定的。他们科学地说明了教育的目的、任务、内容、方法在各个时代是不相同的,即使在同一时代不同的社会阶级对教育也有不同的理解和要求。在近现代教育史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曾针对资产阶级的谰言,深刻地揭露和批评资产阶级把教育变成压迫工人阶级的工具,提出了打碎资产阶级教育体系、创造工人阶级新型教育体系的历史任务。在创建社会主义制度过程中,列宁揭露批判了资产阶级教育理论及其实践的反动实质,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教育应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方针。他认为,“在教育工作整个方针方面,我们反对教育脱离政治的旧观点,我们不能让教育工作不联系政治。‘教育脱离政治’、‘教育不问政治’,都是资产阶级的伪善说法,现在还在各个资产阶级国家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正是这样欺骗群众的。”〔13〕列宁还反复指出,“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14〕毛泽东同志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曾对旧的教育制度作了极深刻的批判,对教育的政治方向问题格外重视,多次指出要高度重视德育,把政治方向置于首位。在我国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作过一系列指示,反复强调:“毫无疑问,学校应当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15〕邓小平同志还说,近年来的“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16〕纵观历史,教育的方向、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历来其政治色彩很浓。哪个阶级的教育都讲政治,问题只是讲什么样的政治。这是任何人也抹煞不了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现在不是讲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便是讲资本主义的政治,这便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教育不讲政治,只是骗人的假话。应当注意的是,在思想、文化、理论、教育领域,目前有个别人故意宣传淡化政治及非意识形态化,不过是为适应西方西化、分化中国需要,同我们斗争的一种手段。现代高等学校具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且某些功能日益强化,但无论怎么变化其这种性质并未发生根本变化。不能因为高等教育具有某种生产力的属性,就否认其阶级属性。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必须讲政治,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这一点应当坚定不移。
我们要充分认识高校讲政治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其一,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和高校的培养目标要求学校工作必须讲政治,教育鲜明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决定了高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在建设者和接班人两个方面,后者更重要。这就要求高校领导同志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政治眼光,能够根据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国内外政治经济发展的全面需要,来思考和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各项事业,使高校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作出应有的贡献。其二,这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彻底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图谋的战略需要。我国现在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环境极其错综复杂。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但也要清醒看到存在的不利因素。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综合国力的较量中,我国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与技术上占优势的压力,面临着国际关系中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压力。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中国的统一和强大,加紧对我国实施多种渗透战略和“遏制”政策。国内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和违法犯罪现象依然存在;历史上遗留下来和外来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还在社会生活中起腐蚀作用。高校要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争夺青年学生的最重要场所。因此,高校工作是否讲政治,不仅直接关系高等教育事业,还必然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全局。其三,是确保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正确引导社会思潮和舆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的特征和伟大目标之一。高校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广大干部、师生的头脑,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占主导,才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繁荣和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其四,这是实现高校跨世纪发展目标的需要,完全切合目前高校的实际。近年来,高校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取得很大的成绩。但也明显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人政治观念淡漠;只重文化教育、忽视体育和德育;不能完全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格局;部分新上来的同志在日益发展的斗争中政治上不够清醒。凡此种种说明,讲政治是实现中国高等教育“九五”发展目标的迫切需要和切实保证。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届五中全会的讲话中提出要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处理问题,还进一步指出,“我这里说的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17〕这就指出了我们讲政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划清了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大的界限。现在高校一些干部、师生对于“讲政治”存有担心。一是担心讲政治会在全国造成以政治代替经济,冲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担心讲政治导致“突出政治”,重搞“左”的一套,重蹈“文革”的覆辙;三是担心讲政治冲击高校已初步形成的宽松的学术氛围;四是担心现在学校安定团结的局面在某些新情况下遭到破坏。这些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它主要与对党的历史经验的误解、对政治与经济关系的片面理解、对政治的狭隘理解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已内在地包涵着政治与经济、政治与业务辩证统一,而不是二者对立、割裂。否则,不仅在理论上是荒谬的,实践上也是有害的。“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经济问题,实际是利益和利益关系问题,当通过国家手段来处理这些问题时就成了政治问题。我国现阶段的主要问题是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维护国家的独立和稳定,是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保证。列宁确实讲过,“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18〕这是对政治实质的概括,并非给政治划定一个绝对的范围。可见,讲政治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完全一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党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作出的正确战略决策,实践证明它是完全正确的。这一点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同时,党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为保证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最根本政治保证。这就是说,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是经济的要求,也是政治的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关于讲政治》一文中对此已讲得很清楚了。讲政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越是改革开放,也越要讲政治;越是发展经济,越不能迷失政治方向。至于境外一些报刊说我们讲政治是要改变政治路线,重搞“阶级斗争为纲”,那是诽谤歪曲。讲政治绝不能干涉法律许可范围内的学术研究自由。同时,要注意划清讲政治与所谓“泛政治”现象的区别,对从事不同职业、不同岗位的人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那些直接从事生产或其他业务工作的人来说,多注意一些经济甚至全部精力用于经济之中,应该说无可非议。只要其行为在法律和道德规范内,而且在此规范下致力于本职工作,其本身也是国家政治的内在要求。
二
在学校工作中“讲政治”,最重要的是紧紧抓住学校育人这个根本任务,把中央的要求落在实处。既要抓好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又要认真落实在学校的各项具体工作之中,应将二者在内容、途径、形式等方面辩证、科学、有效地统一起来。从总体上说,高校工作讲政治,应在理论和实践中突出解决这样几个问题。
(一)讲政治,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立和加强党对高等教育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顺利实现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基本保证。建国以来,高校曾几度淡化、削弱党的领导,教训发人深思、深省。正反经验告诉我们,面对复杂的形势和异常艰巨的改革和发展任务,办好社会主义大学关键靠党的领导,靠各级党组织发挥作用,靠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靠在党的领导下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和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校党的工作应围绕加强和改善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这一主线,全面搞好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工作。根据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总要求,结合目前高校的特点和近些年的实践经验,高校党建具体目标应考虑“五个一”,即有一个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懂政治,懂教育,懂管理,团结协调、廉洁公正、开拓进取,得到群众拥护的领导班子,尤其是党政一把手;有一条符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适应培养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的改革和发展的路子;有一支能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在培育适应未来需要的“四有”新人的事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队伍;有一个适应学校改革发展要求,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保证学校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好机制;有一套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能及时解决自身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强凝聚力、战斗力的工作制度。一所学校如果有了一个在政治上非常清醒、在作风上又十分注意实干的领导班子,就能够在国内外竞争中大有希望。为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应下力量抓好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围绕教学科研中心开展工作,增强影响力;坚持党管干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发展党员工作的力度,壮大党在高校中的力量。上述工作做好了,学校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有了保障。
(二)讲政治,必须加强新时期高校的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使青年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19〕。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德”放在首位。当代大学生德育如何,决定着他们成长的方向,决定着高校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是否合格。市场经济重功利,这就会对教育产生影响,助长教育功利主义,其最大危险在于只重知识技能的传播,而忽视育人。德育即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和审美素质,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应当成为“德”的核心和根本所在。这是因为: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决定了它培养的人首先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观点;只有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了,其它方面如道德、心理、审美素质,才能得以全面的提高;从青年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看,他们是生理上的成人和心理上的准成人,在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过程中,特别需要德育的帮助为其指明前进的方向;当前的社会环境和高等教育遇到的严重挑战,也说明了德育的根本在于讲政治。目前对于“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不能说所有学校都不存在任何问题了。个别地方存在令人忧虑的现象,这需要在所有部门、全体教工中统一认识。建立面向未来世纪的高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应进一步调整理论视角,切实有效地引导大学生们坚定不移地树立马克思主义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和价值观体系。这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旋律,也应当是校园的主旋律。强化“马列主义理论”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两条主渠道,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加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教育,并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开辟第二课堂,促进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必须批判西方和国内流行的一些错误思潮和价值观,反对这些东西在大学生中泛滥。德育的其他内容亦应搞好,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互配合、渗透,相得益彰。
(三)讲政治,必须积极适应“两个根本转变”,处理好市场规律与教育规律的关系,加快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步子。我国的经济正在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高等教育要进一步解决好两个重要问题:一是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二是要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这也可以说是高等教育适应“两个转变”需要回答的两个基本问题。因此,高校讲政治,就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继续坚持并完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制度,逐步建立起适应经济建设、科技进步、政治体制和社会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和结构。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农业社会”时期,人们特别重视“过去”,教育主要是总结、传播过去的经验和知识;在信息社会时期,人们则更注重“未来”,教育必须强调“面向未来”的观念,根据现在的情况,预测未来,把握趋势,以创新为主要特征,创新逐步取代重复和再现,居主导地位。大学教育必须跟上时代,不断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新体制,适时推进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投资体制、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教学改革是整个改革的核心。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呈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管理三个方面协同推进的趋势,反映出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树立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四者协调的全面发展观。所有高校都应走深化改革之路,走内涵发展为主之路。
(四)讲政治,必须坚持“又红又专”,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尤应有效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的教师和干部队伍,将决定着学校工作能否适应未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邓小平同志早在1978年就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是教师。”〔20〕高校在建立跨世纪的教师队伍时应提出全面的素质标准,即不但在业务上,而且在政治上都能适应未来的需要和挑战。帮助青年教师正确处理好政治与业务、教学与科研、教书与育人、环境条件与主观努力等方面的关系,以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姿态迎接新世纪。这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工作讲政治的内容之一。在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上,应贯彻讲政治的精神,即便是跨世纪的学术骨干也要具备优良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因为他们是教师,其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如何,势必影响到学生的行为与态度,影响到未来人才的素质。学科建设中应突出马克思主义特色。有些一开始从西方引入的课程,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分析消化,以形成自己的特色,绝不能不加批判、选择地照搬。继续巩固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文化在讲台上的阵地。对党政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必须特别强调“四化”。目前高校干部处于新老交替。一些新上来的年轻同志虽有某些明显优势和长处,但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理解上,与党的要求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怎样让他们把好传统、好作风继承下去,同时又适应新形势、新时代的特点,有所创新,使之更好更快地成长,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建设一支稳定务实,富有朝气和战斗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大力倡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艰苦奋斗、爱业敬业创业的精神,使其自觉肩负起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重任。
(五)讲政治,必须保持和维护高校的政治稳定,为改革和发展创造健康稳定的政治环境。“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摆脱落后状态,必须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建设。闹事使我们不能安心建设。”〔21〕在当代中国,“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中国不允许乱”。〔22〕邓小平同志这些告诫,至今对我们有着振聋发聩的作用。高校的政治稳定与否,还会对所在地区乃至国家的社会政治稳定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中国如果不稳定就是个国际问题,后果难以想象。只有稳定,才能有发展。由于种种复杂的、政治的、社会的、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目前高校尚有不少不稳定的因素。一是校内外某些腐败现象的蔓延引起师生的强烈不满,这在多数高校有不同程度的反映;二是分配不公、掌握政策不准,如在教工职称、工资、住房等方面时有表现,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三是某些政治问题与实际问题相交织,学生中存在着不安定因素;四是国内外个别人仍在别有用心地伺机在高校制造动乱,酿成事端。以上所言,对蓬勃发展的教育工作整体来说只是支流,但却不可掉以轻心。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各级领导要注意增强政治观念,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提高工作的自觉性。我们虽然不必每天都把政治挂在嘴边,但脑子里应有政治这根弦,不忘大局。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力求学校的改革方案和措施,符合广大教职工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正确认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大量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尽可能使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说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党政领导应严格自律,“求言正己”,坚持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努力为教职工办实事,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以自身的模范行动赢得广大教职工的信赖和支持。把对青年学生的校内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配合社会力量,坚决打击并斩断伸向高校学生的种种政治“黑手”、“脏手”。把讲政治落实到育人的各个要素和全过程中去。
注释:
〔1〕王冀生:《对2010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展望》, 中国高等教育,1996年第6期。
〔2〕〔18〕《列宁全集》,第33卷,第280、281页。
〔3〕〔4〕〔5〕〔7〕〔13〕〔14〕《列宁选集》,第4卷, 第441、441、42、442、380、392页。
〔6〕《列宁选集》,第2卷,第454页。
〔8〕《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243页。
〔9〕《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833页。
〔10〕〔15〕〔20〕《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4、104、108页。
〔11〕〔12〕〔16〕〔21〕〔22〕《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94—197、166、290、208、286页。
〔17〕〔19〕江泽民:《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见《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一书,第4页,中央党校出版社。
标签: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社会教育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工作方向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 讲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