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积极实施早期针灸治疗对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论文_郭子泉1,黄泳1, 姜华2

1.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15

2.海南省琼海市人民医院康复科 海南 琼海 571400

作者简介:郭子泉(1970-)男,内蒙古赤峰人,在读博士,副主任医师。现就职于海南省琼海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要从事神经外科微创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通讯作者:黄泳(1967-)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主要从事针灸疗效的机制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积极实施早期针灸治疗对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纳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各45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手术与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48h~7d待病情稳定后进行早期针灸治疗,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10w采用Fugl-Mcyer积分(FMA)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FMA评分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比较,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积极实施早期针灸治疗,有利于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针灸;肢体运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8-0279-02

重型颅脑损伤是外力所致的一种常见脑损伤,病死率高,相关研究调查显示其致死率高达70%~80%[1]。现阶段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通畅采用神经外科急性期抢救,但抢救治疗后幸存者容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以及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为此,本研究对4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手术与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了早期针灸治疗,探讨了早期针灸治疗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纳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符合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标准[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各45例。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18~74岁,平均(59.6±11.3)岁;病程9~11w,平均(10.2±1.5)w;其中19例脑挫裂伤,6例原发或继发脑干损伤,20例脑内血肿或硬脑膜下出血;治疗前GCS昏迷评分3~8分,平均(5.7±2.6)分。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18~72岁,平均(58.8±10.9)岁;病程9~11w,平均(10.4±1.2)w;其中17例脑挫裂伤,7例原发或继发脑干损伤,21例脑内血肿或硬脑膜下出血;治疗前GCS昏迷评分3~8分,平均(5.5±2.8)分。两组患者上述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45例患者给予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多为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颅内血肿或挫灭脑组织清除术。同时给予减轻脑水肿、营养神经细胞、预防感染与并发症药物治疗。如20% 125ml甘露醇静滴,3次/d,连续治疗10~15d; 40mg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1次/d,15d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20mg奥美拉唑,口服,2次/d,连续服用10~15d,有感染征象根据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选用相应的抗菌素。

观察组45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1)于术后48h~7d待病情稳定后进行早期针灸治疗。具体针灸治疗:Brunnstrom弛缓阶段阴阳经同时针刺,刺激伸肌和屈肌,取穴:①上肢:青灵穴、尺泽穴、极泉穴、内关穴、鱼际穴、合谷穴、肩髃穴、曲池穴、外关穴、臂臑穴;②下肢:伏兔穴、风市穴、血海穴、三阴交穴、环跳穴、委中穴、阴陵泉穴、承山穴、太冲穴。(2)痉挛阶段:少取穴轻刺,①上肢:阳经穴,曲池、合谷、外关、肩髃;②下肢阴经穴为主:阴陵泉、血海、三阴交、解溪。(3)部分运动分离阶段:少取穴轻刺,①上肢取阳经穴,曲池、合谷、外关、肩髃;②下肢:阴经穴为主,血海、三阴交、太冲。(4)分离运动阶段:针刺上、下肢远端穴,穴位取八邪、曲池、外关、太冲,合谷、解溪、三阴交。1次/d,留针30min。

1.3统计分析

治疗前、治疗10w后对患者采用Fugl-Mcyer积分(FMA)对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所获得数据均采用SPSS17.0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但当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肢与下肢F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上肢与下肢FMA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92,P<0.01;t2=10.61,P<0.01);对照组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上肢与下肢FMA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81,P<0.01;t2=6.31,P<0.01)。治疗10w后,观察组患者上肢、下肢FM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

中枢神经系统在正常状态下只有部分神经突触处于经常活动、使用与活化状态,而部分则处于休眠状态。而一旦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原休眠状态的神经突触部分将被激活而起到补偿作用,部分神经突触末梢发芽形成旁路,若上述通路并未得到使用则将随之退缩或者消失。当运动系统丧失高位中枢调控,受抑制将造成患者偏瘫,造成肢体肌群协调紊乱,肌张力异常,运动障碍[3]。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出现早期肌张力低下、肌无力是病程的一个阶段,采用针灸治疗刺激各肌群,可起到提高神经兴奋度的作用,进而使神经传导残存功能得以发挥,对肌张力低下起到改善作用[4]。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单个肌群或者肌张力将增高,但运动功能尚无法正常进行,此时采用轻刺穴位可起到协调肌群运动的作用。在进入痉挛阶段后,通过对拮抗肌上穴位进行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肌群张力,缓解肌肉痉挛,促进肌力的恢复,获得良好的治疗疗效[5]。从中医角度讲,上肢屈肌分布于前、内,属阴,下肢伸肌分布于后、外侧,属阳,根据人体阳气相互消长,相互制约,选取阴阳经穴互刺,达到通畅血气、调和脉气、缓解痉挛与缓解拘急的功效。三阴交为肝、肾与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具有养血柔筋、滋阴平肝之功效;阳陵泉属筋会,能起到疏利关节、舒筋活络之功效;足三里、合谷属机体强壮穴位,具有培元扶正、益气养血之功效。临床上,这类穴位在肢体运动功能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中对45例患者在手术治疗与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程度给予了针灸治疗,获得了显著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更优。相关临床研究指出[6,7],在神经中枢系统受损后,早期积极进行运动疗法能够促使损伤中心区周围细胞的复活。通常情况下,对患者越早实施针灸康复治疗,疗效越发明显,在术后48h病情稳定后可开始针灸康复治疗。本组45例患者在术后48h~1w即进行针灸治疗,获得显著的治疗疗效。结果提示,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积极实施早期针灸治疗,有利于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韦英光(综述).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6):604-608.

[2]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第5版)[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79.

[3]陶月锋,沈波,郭华芹.高压氧联合针灸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5):783-784.

[4]陈华轩,范润金,何家全.早期康复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23):59-60.

[5]王焱华.针灸治疗颅脑损伤研究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4):3059-3061.

[6]阳初玉,徐薇.神经节苷脂联合针灸对重型颅脑损伤恢复期神经功能的疗效评估[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7):3256-3257.

[7]涂小华,何增义,符晓.针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觉醒功能障碍[J].世界针灸杂志:英文版,2011,21(2):6-9.

论文作者:郭子泉1,黄泳1, 姜华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5

标签:;  ;  ;  ;  ;  ;  ;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积极实施早期针灸治疗对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论文_郭子泉1,黄泳1, 姜华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