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历学会存在的原因及利弊分析_学历论文

我国学历学会存在的原因及利弊分析_学历论文

我国学历社会存在的原因及其利弊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存在论文,利弊论文,学历论文,原因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02)03-0041-04

重视学历的现象在我国日益明显,尤其是近年来更是如此。实际上,以学历为中心的学历主义现象不只我国独有。自工业社会以来,世界各国过去和现在都存在着学历主义倾向。在人类刚进入21世纪的今天,虽然知识经济已渐露端倪,但学历社会和知识经济并不是完全自相矛盾的,以学历为杠杆可以带动人们对知识的追求。当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学历社会的存在是一把双刃剑,对学历的过分重视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弊端。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学历社会的存在对我们识别、培养和使用人才,对将来促进学历社会向能力社会的转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学历社会的涵义及特征

所谓学历社会是指,在决定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时,学历比其它因素更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社会。换句话说,学历社会是以文凭为中心、学历至上的社会。在学历社会里,社会生活的重要环节如就业、晋升、流动、社会声望等都主要受学历高低的影响。在当今世界各国中,学历社会最典型、程度最严重的国家要数日本。日本学者矢仓久泰就日本学历社会的情况专门写了一本《学历社会》。他认为,日本学历社会的形成是以明治维新后成立的新政府在明治五年(一八七二年)提出颁布学制的政策为起点的。[1]1872年日本颁布的学制是日本第一部大型的、全面的近代学校教育法令。它参照西方国家特别是法国的学制制定而成,内容包括了学区、学校、教员、学生、留学生规则、学费等方面的规定。在此之后,日本的各级教育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几乎达到了“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程度,使得知识和人才在日本得到了极大的尊重。实际上,这也是日本在屡遭西方列强侵略的严峻形势中,发愤图强,靠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以尽快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结果。这种重视教育、重视知识和人才的环境开辟了可以靠“学问”这种新的实力而发迹的道路。而且在1886年,日本又建立了“帝国大学”,并把培养人才作为大学的宗旨。“帝国大学”的成立,更加促进了日本学历社会的发展。到1918年日本政府颁布了“大学令”之后,学历社会正式形成。实际上,学历社会不只日本独有,它是工业社会的普遍现象,如伯顿·R·克拉克就认为,“……学位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欧洲大陆系统进入专业和行政部门(后者包括学校教学和学术专业本身)就业所需进行的极为严格的国家证书考试的第一步,甚至常常是唯一的基础”。[2]所以,世界各个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历社会的各种特征,只不过以日本最为典型而已。

有学者认为,学历社会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四点[3]:

1.教育的目的从“旨在获得职业与生活所必要的知识与技能”转变成“旨在获得高地位的职业。”

2.文凭是社会的最重要的通行证,它既是人们提高自身社会地位的标志,又是求职、晋升的手段。

3.考试作为选拔和获得文凭的主要手段普遍存在于并指挥教育过程和升学过程。

4.成绩或分数在教育中占据了主要位置,因此,容易产生激烈的升学竞争与考试竞争以及大量被迫为考试和升学而学习的厌学者。

总的来说,学历社会的形成符合了工业社会“合理”与“效率”的原则。因此,以学历为中心即学历主义是工业社会的普遍现象,是适应近代科层制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同以家庭(阶级)出身来衡量一个人的才能与社会地位的血统主义社会相比,学历社会无疑有着巨大的历史进步性。

二、我国学历社会的兴起原因

(一)当代中国是否已进入学历社会

自从学历社会在日本正式形成后,当时的“大学毕业生把西欧先进的学问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到日本,成了发展日本工业的原动力。”[4]因此,矢仓久泰认为“尊重学历”的做法对日本的近代化起了很好的作用。日本的学历社会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当战前日本的大学升学率低于10%时,大学毕业生很受欢迎,一般都能找到好工作;到了1969以后,当大学升学率达到21.4%时,在二十五岁到二十九岁的男性大学毕业生就业人员中,就有22%的人从事贩卖业的工作。[5]这些工作在过去本来只有初中或高中毕业生才愿意去干,而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愿意去做。其背后的原因就在于,第一,在升大学的高潮中,公司已经不能保证可以招收到高质量的高中毕业生了;第二,由于汽车等商品的高级化,需要做推销员的人能够对商品有丰富的知识和有为接待客户时不可缺少的教养。矢仓久泰认为,现在日本大学生的身价普遍降低了,除非名牌大学毕业,否则就很难找到很好的工作。所以,日本的学历社会情况已从单纯地追求大学学历变成追求名校学历,即已从原来的学历社会变成了现在的校历社会。

现在中国的情况又怎么样呢?是不是也属于学历社会呢?关于学历社会的标准,一般来说,主要有两条:第一,看学历文凭在社会生活中被重视的程度;第二,看考试竞争的激烈程度。从我们国家现有的情况来看,应该说基本符合上述两条标准。从第一条来看,学历文凭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涉及到自身重大利益的问题如就业、晋升、福利待遇等都与个体所获文凭的高低息息相关。因此,为了能接受高等教育以便获得文凭,老百姓即使砸锅卖铁也愿意送孩子上学,而用人单位对文凭的有与无、高与低都极其重视,且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这种高度重视文凭的氛围下,我国的各种学历种类越来越多,学历体系日趋完善。如除了已有的各类专业学历,为了提高我国各级公务员的人员素质和办事效率,我国又仿效西方国家设立了“公共管理硕士”即MPA,并于2000年9月正式招生。这是继1991年我国引进“工商管理硕士”即MBA之后进一步完善高等学历教育体系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正日益走向正规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表现。从第二条来看,当前由于高等教育学历文凭的价值极高,且我国仍处于精英教育阶段,因此,各级考试竞争异常激烈,最早是高考,后来随着学历热的高涨,这种考试竞争的激烈性又蔓延到了硕士生入学考试和博士生入学考试。

根据笔者手头掌握的资料,学历社会的概念在我国得到广泛的讨论,较早是在我国的大学生中极有影响而且发行量也极大的《大学生》杂志1997年第8、9、10、11、12期以及1998年第2、3、4、5、6期。当时这个杂志组织讨论的题目就叫“学历社会利弊讨论”,参加这几次讨论的人数很多,层次也各异,既有名牌大学的大学生,也有一般院校的大学生,还有普通教师甚至专家、学者。在这几次讨论中,尽管有少数人对我国是学历社会这个提法不太赞成,但大多数人都一致同意我国实际上已经是学历社会或至少是准学历社会的提法。那些认为我国只是准学历社会的理由是:我国在就业方面,学历还没有真正成为一张畅通无阻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王牌”。在很多情况下,由于我国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官僚作风、裙带关系和人情面子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学历与前几种因素相比,有时候还只能占次要地位。

但是,不管怎样,经过这次讨论后,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同意我国是学历社会的提法,并且认为这种重视学历和文凭的趋势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会继续存在,而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关系”大于学历的现象也必定会越来越少。

(二)我国学历社会存在的原因

我国学历社会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由于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如儒家“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使得人们发奋学习,埋头苦读,以便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抱负。要治国、平天下,没有一定的权力是达不到目的的,而获得学历即科名是当官即获取权力的最重要途径。我国从周朝起,就有了九品官级制,后来是科举考试把做官和读书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在古代学子的最大梦想就是应试中举,因此,他们理想中的模式就是:读书→应试→中举→封官。所以,中国至今仍是一个“官本位”社会,只要当了官就会有或大或小的好处,当官是广大学子孜孜以求的梦想,并由此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意识、心理和习惯。在今天,由于时代的进步,读书和做官之间已没有像古代那样密切的关系,即使读书获得文凭也不可能直接被封官,但文凭仍然是将来做官或找到理想工作以及社会流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这种模式已演变为读书→考试→文凭→好工作。

第二,虽然知识经济在世界上正风起云涌,但整体上我国仍属于不发达的工业社会,而且工业化社会里科层制的许多特点在我国同样存在,再加上我国和日本都属于“后发外生型”国家,也同样存在英国学者R·多尔所说的“后发效应”,即“在其它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工业化起步越迟的国家,(1)凭借学校毕业证书来挑选求职者的范围更广;(2)学历证书贬值的速度越快;(3)更易导致牺牲真正的教育,学校教育转向考试中心主义。”[6]这就使得我国迫切需要有大量高学历的人才来充实各行各业,以便早日赶上西方发达国家。

第三,由于我国经济尚欠发达,国家缺乏充足的财力来发展高等教育。优质的普通高等教育在我国仍属于稀缺资源,能够接受正规普通高等教育的青年只是少数,这就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还处在典型的精英教育阶段,难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而那些经过奋力拼搏考上了大学的人理所当然成为人们无比羡慕的对象,在人们心目中是小学、中学、大学这座攀登难度逐渐加大的金字塔上的精英。

第四,由于我国目前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效益低下,因此,吸纳毕业生的能力和吸引力都极为有限;而政府机关近几年正处在裁员和精简机构阶段,因此,他们暂时也很难进人。

上述原因就造成目前我国整体就业形势仍不景气,再加上我国各地区之间以及城乡之间贫富相差很悬殊,所以,许多毕业生都不愿到边远地区或农村、乡镇去,而是争先恐后、绞尽脑汁要留在大城市或沿海发达地区,即使是从农村或边远地区考来的学生也大都不愿回去。这样就造成想留在大城市或发达地区的人才急剧增多,求职人才的增多也相应地使得各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标准越来越高:从一般大学转为要求必须是名牌大学,从专科生、本科生到必须是硕士生和博士生。这对当前的学历热无疑是火上加油,成为人们考试、上学的强大动力。所以,即使我国高等教育近几年连续大幅扩招,但几乎丝毫未能减轻高考竞争的巨大压力,原因就在于随着社会用人单位对学历的选择标准越来越严,人们已不满足于仅仅考上一般的大学,而是力求能考上名牌大学。所以,我国的情况已越来越与日本有着某种相似之处即有从学历社会转向校历社会之势。

三、我国学历社会存在的利弊分析

(一)益处

1.中国是一个有着二千多年封建专制历史且深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的国家,官本位、人情关系、面子因素等深深地打进了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而学历社会的形成使得学历逐渐代替人情、面子等非客观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从而公平地在一个标准下选拔人才。虽然在现阶段,学历还不是医治社会上各种不正之风的灵丹妙药,但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扭转各种腐败现象和其它不良习气的形成和滋长,对弘扬正气和真理、对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2.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涉及到切身的重大利益时,如求职、工资提升、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如果能排除人情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而只依据学历来决定取舍,对鼓励人们积极向学,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也有重要意义。

3.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科学文化水平较低、整体民族素质也有待提高,许多需要一定专门知识与技能的职业还没有建立起一套严格的就业资格和考核标准。为了提高职业的专业水平和科学性,使工作具有高效率,从而能更好地发挥其社会职能,对就业者规定一定的学历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4.因为学历代表着个体受教育的程度,特别是高学历更代表着一定的能力和高素质,因此,以学历作为社会选拔的标准也就意味着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和重视。这反过来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促使教育界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如提高教师素质、改善学校设备、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改进考试内容和考试技术等,从而使其颁发的文凭和培养的人才能真正符合社会的要求。

(二)弊端

1.如果学历社会走向极端,则易引发一系列的“考试地狱”现象:由于过分注重学历文凭,导致考试竞争异常激烈,使得学生重考不重学、教师重考不重教,过分重视考试的结果只能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善考不善学,易变成“高分低能”型,而学生却得不到全面发展,从而产生教育的荒废现象。

2.易导致社会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只重文凭不重能力,其结果是:用人单位为了装饰门面,不顾自身实际情况一味追求名牌学历或高学历。这样,一方面造成了教育的浪费现象;另一方面,有可能使那些所毕业学校名气不大或学历稍低、但却有真才实学的人得不到重用,从而造成了人才的浪费现象。

3.由于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动机过于功利化,使得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容易从高度紧张的刻苦学习状态变成只知在生活上一味享乐、在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满足于“60分万岁”的混文凭状态。其最终结果是,经过这样三年或四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教育后,这些学生获得的文凭价值与其自身的能力价值并不等值。

4.由于学历在社会上的权重过高,且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易导致产生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一方面,学历文凭使得某些想考进大学、获得高学历的人不在学习上下功夫,而不惜铤而走险、挖空心思,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企图依靠作弊来达到目的。另一方面,过于重视文凭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社会上制假、贩假、卖假的土壤。据2000年11月27日的《中国教育报》报道,在今年进行的全国人口普查中发现,填写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比国家实际培养的人数多出60万,这意味着全国有60万人持有的是假文凭。

标签:;  ;  ;  ;  

我国学历学会存在的原因及利弊分析_学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