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论文,毛泽东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山东大学樊瑞平、张乐岭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是专著《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比较研究》。这项成果提出了如下一些观点。
一、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同一个历史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二者之所以是同一个历史过程,是因为:1、二者体现了共同的时代精神。即都是为了寻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2、二者坚持了共同的政治方向,即中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3、二者坚持了共同的探索目标。毛泽东主张对于苏联模式采取分析的态度,既要借鉴其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又要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找到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邓小平更明确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二者遵循共同的思路。邓小平分析问题的哲学思想与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一脉相承,如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强调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等。邓小平的哲学性格与毛泽东哲学性格有明显的连续性,都强调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张联系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来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的社会价值观与毛泽东的社会价值观相契合,都把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作为社会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邓小平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把社会的公平与效率结合起来,把为人民谋利益与发展生产力和振兴经济更为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因而更趋务实和切实可行。毛泽东的初步探索与邓小平的成功实践又是同一个历史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因为邓小平的探索较之毛泽东而言,对于时代主题的判断更准确了,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更深刻了,对于社会主义的目标与理想的构想更科学了。
二、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实现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所取得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作为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等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的贡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为我们确立了以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为基本内容的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指导我们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在当代中国,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三、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思想与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思想是一种继承、纠正和发展关系,其中继承是前提,纠正是契机,发展是主体。1、继承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所坚持的一些正确的思想方法,所形成的一些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论断,为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毛泽东为我们党倡导和确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邓小平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提供了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从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发生的失误和经历的挫折中学习,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契机。而邓小平在总结经验教训、反思历史错误的时候,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强调在纠正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同时,又要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反思和纠正历史错误,成为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3、在新的实践中发展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的正确观点,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在世界观方法论层面,邓小平继承、发展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探讨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现机制;继承、发展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出发点与归宿;继承发展了独立自主的立场和方法,实行和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基本理论方面,邓小平总结了党和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重新审视传统社会主义观念和社会主义模式,精辟分析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问题上作出了重大突破。在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创造性的见解,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从而将关于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水平。在实践层面上,邓小平纠正了超越社会发展阶段、脱离国情实际的求公求纯、急躁冒进的“左”的错误,纠正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的现代化战略目标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了先富、后富、共同富裕的非平衡发展和波浪式前进的途径。邓小平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积淀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深厚的历史经验,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