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给排水管道作为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生产与城市正常运行。无论是设计环节还是施工环节,都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认真考虑实际情况进行。一方面,在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综合把握细节问题,提高方案设计水平;另一方面,在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施工流程展开作业,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质量把控,以此消除市政给排水管道的质量通病。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质量通病;防治思路
1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
1.1污水管设计
1.1.1化粪池的出水口处加格栅
经过化粪池和格栅去除粪便及较大颗粒的悬浮物、漂浮物,经格栅去除出水大的悬浮物后的废水进入调节池中,在调节池中进行水质的调整与稳定,调节池的出水进入水解酸化池,在水解酸化池中部分大分子有机污染物降解后,出水流入接触氧化池,好氧处理后的污水流入二沉池,沉淀后上清液进入接触消毒池,经过消毒处理后的出水达到接管标准排入市政管网,沉淀下来的污泥进入污泥浓缩池,剩余污泥脱水后外运。
1.1.2在检查井井底设置沉淀池
当管道内部水流流量较小、流速较慢时,污水中杂物就会沉淀下来,长此以往会堵塞管道,导致水流流动不畅。众所周知,管道的清理与疏通工作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及财力。针对这一问题,建议设计师改变设计方法,采取沉淀式井底代替传统的检查井做法,井底下沉宜控制在30~50cm左右。这样污水中的杂物会在检查井底部沉积下来,不会向下游管道流动。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对检查井底部沉积的杂物进行定期清掏,同样可减少市政管网维护工作量。
1.1.3污水处理能力设计
污水污染是城市环境污染比较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排放污水是污水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都未能达到100%的污水处理率。而在对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环境综合治理能力进行衡量的过程中,污水处理率又是一个重要指标。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污水管道时要对污水处理效率、处理能力进行综合考虑,以此实现城市污水处理系统集污能力、服务范围的进一步提升。
1.2雨水管道设计
1.2.1雨水管的出水口设计
在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运行过程中,河道是雨水的主要排放处。通常,设计师会在雨水管设计中采用淹没式出水口设计,出水口高度要比整体水位低,这主要是由于地形限制造成的。此外,如果没有将闸门设置在出水口位置,往往会引发河水倒灌问题,当水流速度降低时,雨水管道的排水能力也随之降低,长期会出现积水问题,对城市的道路交通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1.2.2基于海绵城市理念设计雨水管道
在设计市政给排水管道中的雨水管道时,设计师应具备全局意识,对城市总体规划展开细致研究,对规划范围内的生态空间格局进行有效明确,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对应的、适合城市发展的雨水管道系统,将海绵城市理念落到实处。在市政给排水管道系统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城市雨水管道系统、超标雨水排放系统还是低影响开发系统,都要确保其衔接畅通,促进城市内部生态系统良性运转。为了有效降低雨水污染源带来的影响,设计师要对雨水的排水分区、排水出路进行合理布局,基于对自然径流的保护与修复、对当地水域面积、土地状况的考虑,采用一系列科学合理、经济环保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包括雨水湿地、雨水花园等,以此提升雨水源头就地消解能力,构建完善的综合性雨水管道设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雨水口改进
在布置雨水口时要对水体水位的顶托要素加以考虑,溢流闸门应基于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在汛期与抽升泵相配合,从而做到强行排水。此外,设计师还要基于该地区地形特点布置雨水口,对城市交通道路的总段设计进行充分考虑。在设计雨水排水系统时,必须确保立交排水系统中出水口的可靠性,立交排水系统最好选用独立的设计方案。适当增加低洼处的雨水口数量,以此实现收水速度的增加。
2城市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措施
2.1做好施工测量
在给排水系统施工的过程中,首先就应该针对雨水井的施工测量进行放线,要严格依据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并且将雨水井的具体位置和其他的施工参数标定在图纸上,这样才能够保证雨水井的施工准确,同时施工人员要沿着排水管的中心线进行施工,加强对于雨水的开挖范围进行测量,如果条件允许,还要针对雨水井的具体位置进行实时考察。首先必须要建立健全给排水施工监督管理体系规范监督管理,全力保证质量管理水平。其次在开工之前应该针对给排水施工设计方案及具体的地理环境进行充分地调查与讨论,提高对于用电设备和原材料安全性地检查,做好工程事故紧急处理对策,保证在发生危险时能够将损失降到最低。要针对管道给水水压进行试验,保证试验结果与相关要求一致,同时要加强对于施工管理的程序化,办理验收手续符合标准才可以接收,避免出现安全隐患。其次施工人员上岗之前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技术培训,只有符合要求的施工人员才能够准予上岗。
2.2做好排水管道开挖
在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要小心谨慎,避免开挖施工不符合规范,另外在开挖时,要采取惯用开挖的模式,保证给排水管道施工效果,在管道安装的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于管道材料的保护,避免给排水管道破损而引发的泄漏问题,另外在排水管道连接处,应该要采用水泥进行填补,通过按照一定比例的泥浆石灰进行混合,避免出现管道线漏的情况,在所有的排水管施工安装完毕之后,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检查,避免施工中遗漏问题。
2.3加强对于沉泥井的施工建设
沉泥井的施工必须要清除排水管中的污泥,所以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测量人员针对雨水井的具体施工位置进行全面分析,并且对沉泥井开挖的位置及开挖深度进行详细测量,避免泥浆颈与排水管连接不当而引发漏水问题。在市政工程给排水安装的过程中由于材料采购及安装操作等方面与原有的设计流程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也会导致市政工程给排水的安装不符合标准。很多的施工单位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不惜采用假冒伪劣的安装材料来代替,这样的做法不仅会导致市政工程给排水的使用寿命受到影响,甚至会引发管道破裂、泄露的质量问题。此外,由于给排水安装施工企业的施工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甚至还有无证人员在给排水施工中进行盲目操作,偷工减料问题时有发生,导致整体给排水安装工程的质量受到影响。
2.4严格控制施工材料
施工材料能够直接影响施工质量,所以必须要加强对于施工材料的控制在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的全过程中,提高管道使用寿命,加强城市管道建设的整体水平,在实际施工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针对材料进行严格管理,另外施工方还应该加强对于施工材料的严格控制,保证材料的来源安全可靠。首先在购买管材时必须要注重对于生产厂家资质的检查,保证管材符合生产标准。其次要加强对于管材的质量进行管理,避免出现管材破裂表面不均匀的问题。在管材运输过程中,要加强对于施工管材的保护工作。在施工现场要严格规范堆放要求,并且加强现场管理,避免外界因素对管材造成破坏。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施工,不能随心所欲的赶工期进度。
结束语
城市给排水工程的有效性直接取决于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水平及工程质量。科学合理地设计市政给排水工程、加强给排水工程质量控制是发挥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龚树林.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与施工[J].门窗,2017(12):136.
[2]郭晓姣.对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问题及对策的研讨[J].居舍,2017(35):148.
[3]陶霞.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影响因素及改进策略[J].居舍,2017(35):173.
[4]刘中平.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的设计与施工要点分析[J].江西建材,2017(23):164-165.
论文作者:宋淑阳1,姚阿龙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9
标签:管道论文; 给排水论文; 雨水论文; 市政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城市论文; 污水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