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园区成长条件体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园区论文,体系论文,条件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发达国家实践表明,科技园区成为推动“新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因为科技园区建设起了促进科技型小企业和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海外科技人才创业集聚的支撑条件体系。科技园区成长支撑条件体系建设的政府行为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社会化,是科技园区得以可持续发展重要条件。由于科技园区吸引和服务科技型小企业创业集聚的环境和条件不断完善,科技园区正在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个有效方式。因此,条件体系建设既是衡量科技园区成长水平的重要内容,又是一国创新体系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这表明,研究科技园区成长条件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科技型小企业创业集聚条件
1.1 科技型小企业创业集聚条件的含义。它主要包括两个指标,一是科技型小企业迅速生成能力指标;二是科技型小企业创业成长能力。前一个指标衡量科技园区吸引科技型小企业创业集聚的条件优越和完善程度;后一个指标衡量科技园区科技型小企业创业成功率和规模经营能力的高低。对科技园区成长而言,对促进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而言,这两个指标不可偏差其中任何一个,二者缺一不可。可以断言,科技型小企业创业集聚能力高低是科技园区成败的关键因素。
1.2 科技型小企业创业集聚能力高低直接决定科技园区规模和形象,因此是科技园区发展的最重要的支持条件。作为世界上最为成功的科技园区,美国硅谷的发展和竞争能力在其巨大的科技型小企业创业集聚的吸引能力上得到了全面体现。由于美国出台鼓励对高新技术小企业的长期风险投资的政策,由于美国科技人才创业需求巨大特别是对海外科技人才创业集聚的需求刺激十分有效,美国特别是硅谷成为世界科技型小企业和海外科技创新人才创业最为集中的国家和区域。目前各种类型的科技园区已成为科技型小企业的集聚区域。1951年,美国最早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高科技园区——加利福尼亚科技工业园区,即后来名噪全球的“硅谷”,被誉为“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摇篮”。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硅谷”已跃居为全美九大制造业中心之一,生产了全美半导体集成电路的1/3、导弹和宇航设备的1/3、电子计算机的1/8,年销售额高达400亿美元。1992年以来硅谷创造了20万个就业机会;其从业人员的年薪平均为4.6万美元,比美国平均水平高出50%;1997年美国硅谷创纪录地新建了3575个科技型小企业,主要从事通讯、软件、电子、生物技术等产业。1997年其风险资本投资额增长了54%,新建公司多达3500家。1997年硅谷企业的市值超过了4500亿美元。目前硅谷已成为世界科技型小企业创业最为密集和成长最为迅速的区域。美国硅谷目前拥有7000多家电子和软件公司。这里每周生成11家新高科技公司,平均每5天就有1家新公司上市。印度政府目前已支持创办了包括班加罗尔科技园区在内的17个软件科技园区,这17个软件科技园区注册科技型公司已由1992年3月的142家增长为目前5550多家。其中,目前进入这些科技园区的软件出口公司有1300多家,印度软件出口的70%以上是由这些科技园区承担的。印度政府年度预算强化了对信息技术产业的更大优惠扶持政策,促进了海外科技人才回国创业。在一月内,就有400多家公司注册进入班加罗尔科技园区。1999年班加罗尔科技园区科技型企业有4500多家。1999年班加罗尔科技园区软件出口达到了8.4亿美元.台湾新竹园区1996年营业额约2000亿元(新台币)。目前,台湾地区100%的电子元件、16%的电子计算机和10%的通讯器材等都由新竹园区所生产。1998年营业额达4557.7亿元新台币,年增长高达39.9%;高新技术企业有272家,其中新设公司42家,增资公司84家;形成了集成电路、电脑、光电、精密机械及生物技术等六大支柱产业,从业人员72623人。法国科技园区已建有40多个,目前集聚的科技型企业7500多个。1999年法国科技园区创办的科技型小企业有470个。其中,索菲亚科技园区目前已集聚了1100个科技型小企业,创造了2万个就业岗位,成为法国科技园区建设成功的典范.
1.3 实施政府促进行为,扶持科技园区科技型小企业创业集聚能力迅速提高。如制订优惠政策刺激科技型小企业研究与开发投资需求,鼓励科技创新人才创办科技型小企业是发达国家扶持科技园区建设的基本手段。美国1982年颁布的《小企业技术创新法案》规定各部门将1%的预算费用于小企业的R&D相关的技术创新活动。另外,成立小企业创业的专门管理机构,改善科技型小企业创业环境。美国联邦政府在1973年成立了“小企业管理局”,其主要职能是对中小企业实行财政资助和相关服务,如为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可担保小企业所需资金的90%;或为小企业提供免费的咨询与服务和帮助小企业获得联邦政府的合同。目前,联邦政府对这项计划的资助额已由以前的4000万美元提高到6000万美元。截止1993年底,政府拨款已达320亿美元,支持了20万个项目。
2、官产学研合作条件
2.1 官产学研合作是科技园区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其一,大多数科技园区都是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干预或参与的产物。印度政府在支持创办包括班加罗尔科技园区在内的17个软件科技园区方面成效显著。具体地,印度政府软件科技园区的扶持政策有,免除进出口软件双重赋税,放宽中小企业引进计算机技术的限制,允许外商控股75%~100%,全部产品用于出口的软件商可免征所得税等。由于政府政策扶持到位,印度班加罗尔等科技园区计算机软件产业发展迅速,并在世界市场上取得了十分有利的竞争地位。据世界银行的一项调查,目前在全球按客户要求设计的软件开发市场上,印度已占据了16.7%的市场份额,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计算机软件王国,软件出口占据了美国市场的60%以上。80年代后期,印度政府根据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制订了重点开发计算机软件的长远战略,拉吉夫·甘地被人称为“计算机总理”,并于1991年6月5日首先在印度著名的科技中心——班加罗尔建立了第一个计算机软件技术科技园区。瓦杰帕伊总理强调:“信息产业是印度最能在短期内获得全球领先权的一个领域,而且数千种新的软件应用程序将生产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大众的生活质量也会由此得到改善。”“为此本届政府全力支持IT产业,力求在10年内使印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软件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其二,没有大学和科研机构对科技园区的功能扩展和延伸,科技园区难以名副其实。美国硅谷的成功与斯坦福大学等的功能促进是密不可分的。德国《世界报》载文提出,斯坦福大学是“网络亿万富翁农场”,是美国硅谷创业天才的制造中心。印度班加罗尔等科技园区计算机软件产业的迅速崛起,也是得益于其周边地区高校计算机教育和科研的普及和领先地位。在20世纪50年代印度投入巨资,模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全国建立了6个“印度理工学院”,这些学院为印度科技园区科技型企业提供了人才精英。法国科技园区的数量增长正是在法国政府1982年颁布权力分治法令后高校和科研机构向外省迁出所引致的结果。目前法国政府建有41个科技园区。据法国科技园区协会注册的41个科技园中,共拥有90个科技园,68个人才苗圃和30个企业孵化器。可以认为,虽然有了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支持不一定带来科技园区的繁荣,但没有大学和科研机构支撑的科技园区成功的可能性是很低的。其三,产业界的参与是科技园区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1999年法国科技园区创办的科技型小企业中有3/4是由产业界创办的,这给法国科技园区发展提供了牢固基础。日本神川科学园区在总结10年的经验和教训时就提出,要把促进企业和大学的合作作为科技园区建设的三项新措施之首。该园区财团设立了由县内各大学、企业和政府参加的“大学研究成果转让促进会议”,探索官产学研合作新途径,改变园区内科技型小企业生成不力的状况。
2.2 建立和健全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官产学研合作的通道和条件。
2.21 促进国家科研机构和大学的科技成果向企业的转让。1992年初美国在联邦技术转让法案中增加了国家实验室与私营企业合作研究与开发的有关规定,鼓励国家实验室向私营企业转让高新技术。同年成立了国家技术转让中心,目前已有数千家中、小企业通过该中心获得了技术合作的机会。另外还出资在各地建立了几十个科技成果推广中心,向民营企业转让科技成果。法国也决定在科研机构建立可为中小企业提供科技保障的科技资源中心,按企业的需求提高科技服务;并且还要求各地要建立科技推广网,目前法国22个大区中已建有16个地区科技网。这使国家、科技机构和企业之间建起了高新技术商品化、产业化的桥梁。1995年德国推行旨在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公元2000年产品》方案,为此政府将投资9亿马克,资助技术型中小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更新技术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
2.22 实施政策促进和法制保障。1996年3月,美国总统签署了《国家技术转移与进步法》,对联邦实验室向工业部门转让技术制订了优惠政策。具体包括首先奖励发明者2000美元,并让发明者再提成技术使用费15%。美国有700多个实力雄厚的国家实验室,以往这些实验室大部分项目直接服务于国防国防军事部门。不仅如此,美国国家实验室每年还将250亿美元的经费的20%用于产业合作。
2.23 刺激企业在官产学研合作的需求规模和供给能力。1997年美国企业在高等学校投入的研究与开发资金达到17亿美元,是20年前的7倍,而同年大学发明的专利给予投资公司的回报高达300亿美元。瑞士著名的制药公司诺华公司宣布5年内向美国芝加哥的一所大学投资2500万美元,支持该大学的植物和微生物研究与开发,条件是该企业对实验室1/3的成果拥有优先使用权。这表明“官产学研合作”已开始走上了国际化的发展新阶段。另外,大学、企业和研究所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合作的机制正在形成,而在很大程度上,企业对研究机构特别是大学的影响已经超过了政府对其的影响。
2.3 改革政府科技管理行为,强化政府在“官产学研合作”的功能。韩国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推出了《科学技术创新特别法》和《科学技术创新五年计划》,并借此对科技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和调整。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加强国家对科技工作的宏观管理与协调。其中包括由总统挂帅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制订科技发展长远规划,协调各部门科技政策,决定科技预算分配原则等。二是改进政府科研体系。如将研究部门从政府主管部门中分离出来,按不同领域建立基础科学研究会。三是科研院所管理体制。项目经费向主力研究所集中,逐年减少非重点研究机构的政府拨款,逐步实行民营化。四是在用人和分配上引入竞争机制。如研究院长向社会公开招聘,对研究与开发人员实行“年薪制”,并推行效益分配原则;允许专利人享有部分专利额;并鼓励科技人员创业等。
3 风险投资条件
3.1 美国风险投资为美国硅谷的持续辉煌创造了最为有利的条件。美国是世界上风险投资规模最大和发展最快的国家,美国风险投资已占世界风险投资的一半以上。美国硅谷风险投资超过了美国的1/3。1997年美国硅谷风险公司创纪录地新建了3575个,风险投资达到37亿美元,比1996年增长了60%,占美国风险投资总额的21%;1998年美国硅谷的风险投资总额为41.2亿美元,占地区GDP的2%,年均增长27.6%.其中90%投入到了通讯、软件、电子、生物技术等产业。目前美国硅谷的风险投资公司有200多家。这是美国硅谷不断成长壮大的重要条件。
3.2 美国硅谷是美国风险投资迅速的发展的最大收益者。从1946年美国成立世界上第一家风险投资企业——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以来,美国风险投资事业在90年代中期显示出对美国硅谷巨大的促进功能,成为中小高新技术美国硅谷集聚催化剂。1997年美国风险投资基金新增了120亿美元,是1996年的1.6倍。而在总投资额中,加州主要集中在硅谷占到了43%,麻省(主要集中在128公路两侧)占了10%,东南部(主要集中在北卡来罗纳州)占9%。1997年美国风险投资的重点是信息技术和保健领域的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风险投资占到风险投资总额的59%。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得出结论,“没有风险投资就没有美国硅谷”。
3.3 风险投资有力促进了发达国家科技型小企业迅速成长。1999年美国为新生企业提供的风险投资高达365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了155%,平均每个企业风险投资规模提高到890万美元,比1998年增长了71%。由于风险投资的促进作用,美国科技型小企业成长迅速。据美国风险投资协会的调查,1999年在美国上市的企业中有一半受到风险投资的资助。
3.4 美国风险投资的发展也得益于美国硅谷的发展。1997年美国风险投资由1995年的45亿美元迅速提高到115亿美元,1995、1996、1997年投资回报率分别达到48%、40%和36%,而1975年~1994年20年间的风险投资回报率为13.1%。美国风险投资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行区域和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集中区域。风险投资成熟的市场化机制推动了科技型小企业很快走上了规模经济和形象建设双优轨道。据NASDAQ的统计,截止1997年末,在美国上市的高科技企业有80%是在NASDAQ上市的。在过去的10年中,在NASDAQ上市的公司有4416家,包括在电脑、生物技术、金融服务和通讯业等的领先者,筹集资本高达1500亿美元。因此,风险投资和硅谷的发展形成了一种共生和共存的良性循环机制。
3.5 美国对风险投资产业化的减税优惠政策扶持。美国政府两次对风险投资利润实行减税政策,有力促进了风险投资的产业化,风险投资额由1978年的不足1亿美元猛增到1978年的35亿美元。1982年美国又制定了《中小企业技术革新促进法》,通过立法对风险投资企业进行持续的优惠政策扶持。目前美国专门从事风险投资的企业有4000多家,每年为10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据统计,1997年美国的风险投资商共向1848家公司投资了114亿美元的风险资本,比上年增长14%,其中投入信息技术产业的达到70亿美元,占整个风险投资总额的62%。
4、科技创业人才集聚条件
4.1 科技创业人才创业集聚特别是海外科技人才创业集聚是科技园区不断发展壮大的前提。科技园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提供的优越条件,促进了海外科技人才创业集聚。
美国硅谷的成功经验表明,科技型小企业创业成长关键是要形成促进科技创新人才流动的良好机制和环境条件。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激发科技型小企业科技人才流动需求规模。美国硅谷由于科技型小企业创业成长能力很强,并建成了面向全球一体化的科技人才流动机制,科技企业科技人力资本积累和科技人力资源配置全球一体化,成为科技型小企业创业竞争的关键手段。因此世界各国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都能自由地、有巨大吸引力地向美国硅谷集聚。美国硅谷完善的人才流动机制表最主要表现在硅谷内新企业之间人才流动机制。20世纪60和70年代,人才在美国硅谷新企业之间的流动已内化为美国硅谷的一种生活方式,并进一步形成了吸引世界其他各国一流的科技人才硅谷创业的良好机制。世界其它各国创办科技园区努力失败的教训,也从反面证明海外科技人才良好的供求机制对科技型小企业创业的至关重要的影响。美国硅谷目前拥有7000多家电子和软件公司。这里每周生成11家新高科技公司,平均每5天就有1家新公司上市,每天新增62个百万富翁。美国硅谷所以有如此成功,是其有效地吸引海外科技人才集聚创业是密不可分的。海外科技人才中发展中国家最多,其中,美国硅谷的亚裔员工中,华裔占51%、印度裔占23%、越南裔占13%、菲律宾裔占6%、日本裔占4%、韩裔占3%。而华裔和印度裔创办的高科技创业企业占到美国硅谷企业总数的23%。
4.2 科技创新人才的集聚水平决定着科技园区发展潜力和水平。美国硅谷的成功足以证明了这一点。美国硅谷每天新增62个百万富翁,这一方面表明,科技创新人才是科技园区建设的主要得益者;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人才是科技园区发展的最主要的推动力量,是利润实现的主要承担者。印度高新技术产业世界竞争力的迅速提高特别是计算机软件业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也是因为具有了充足的科技创新人才的有力支撑和功能促进。研究表明,印度在世界各地的侨民超过了1000万人,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科技创新人才。在美国,印度的侨民在100万人以上,并被美国移民局称为有影响力的外来移民,平均每个家庭的年收入在6万美元以上。美国硅谷中印度海外科技人才也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美国斯坦福大学多萨尼教授在国际经济讨论会上宣称,目前在美国硅谷工作的印度海外科技人才多达30万人,成为硅谷信息技术产业创业人才的“蓄水池”。据2000年5月美国白宫发言人称,印度海外科技人才在美国信息技术产业中的作用日益扩大,1999年美国硅谷新办公司中,约有40%是由印度侨民所办。在新保留给专门人才的美国签证中竟有46%是留给印度人的。因此,为了提高或增强国家或科技园区的发展后劲,必须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人才储备水平、吸引条件和集聚能力的特殊重要性。目前出现的从美国硅谷到印度班加罗尔科技园区的海外科技人才的回流现象,充分表明印度政府为海外科技人才回国创业创造了优越条件。面对世界“新经济”的竞争环境,随着科技园区的不断发展,科技园区科技创业人才创业集聚特别是海外科技人才创业集聚能力竞争环境将进一步激烈。
4.3 发达国家通过教育政策和移民政策来提高国内科技创新人才的供给水平,推动科技园区科技创新人才供求的国际化。美国教育投资由1989年的3500亿美元提高到1999年的6350亿美元,这大大提高了国内科技人才的供给规模。另外,由于美国在教育和研究与开发投资规模巨大,教育和研究与开发在世界长期处于领先水平,再加上政府制订了促进海外留学生创业集聚的优惠政策,因此,美国海外留学生资源十分丰富,在世界各国中处于非常优越的地位。目前在美国的留学生已达49.1万人,占到世界留学生的1/3。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留学生愿意在美国生活和工作。发达国家还借助政策扶持,使企业成为吸引海外科技人才创业集聚的主要行为主体。为了适应企业吸引海外科技人才集聚创业的需要,发达国家政府也实施政府政策促进。日本政府从1993年起设立了工程师研修制度,为日本企业招聘欧洲的年轻技术人员。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家通过修改移民政策、法规,吸引发展中国家优秀的年轻科技专家。1994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中有32%的是非美国居民。
4.4 进入21世纪世界大多数科技园区“人才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20世纪末期,世界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集聚中心的美国也开始倍感科技创新人才供给不足,并在教育和科研条件优化以及移民政策修改等方面促进全世界优秀科技人才向美国转移。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才短缺的矛盾无疑会更加尖锐。2000年8月13日的英国《金融时报》载文提出,面对世界范围内信息技术人员供给短缺状况(美国短缺85万人,西欧短缺60万人,日本缺少20万人;而印度国内2000年对软件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缺口也有6万人,而今后5年内印度每年将有约10万名软件技术人才向国外集聚),各国都必须“为争夺人才而战”。据法国参议院的调查,近5年在美国和英国注册的法国年轻高级科技人才和有作为的年轻企业家增长了30%,在美国硅谷信息领域工作的法国人有7000人~10000人。印度班加罗尔等科技园区为了适应科技创新人才争夺日趋激烈的现实,人才猎头公司应运而生。
5、政府采购条件
5.1 从科技园区发展历史分析,政府采购对科技园区起步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美国“硅谷”的迅速崛起是与美国的政府购买所形成的对电子产品、导弹产品、计算机产品等的需求创造密不可分的。作为美国电子计算机和导弹、宇航设备的重要生产基地,没有政府购买的扶持是难以为继的。《硅谷热》作者指出,在一般时期内,美国国防部所采购的半导体器件,占了当时(50年代末期)美国半导体器件生产总值的40%左右。本世纪50年代初,美国政府是计算机产品最大市场。1953年联邦各机构使用了普通计算机存货的54%。70年代政府使用的普通计算机所占比例也占到50%。但在工艺水平最高的高性能计算机方面,美国政府购买的数量仍然是最多的。60年代,美国政府购买的半导体占硅谷半导体生产总量的一半,而1972年为12%。
5.2 由于政府采购的规模大,因此,政府采购对未来科技园区发展的扶持和引导功能仍不可忽视。按照国际惯例,一个国家的政府采购规模基本占GDP的10%~15%。美国政府在1989年~1992年期间仅用于货物和服务的政府采购就占其GDP的26%~27%。目前美国政府每年仍有近一成的政府预算用于政府采购。法国政府采购每年达到7400亿法郎,合1180亿美元。这对科技园区成长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促进。虽然进入80年代以来,政府购买在高新技术区建设中的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其在高新技术区发展中的权重也有所降低,但其对其高新技术区建设过程中的市场创新和激励功能不但没有减弱,而且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为了加快信息产业市场的发展,美国政府决定出资90亿美元,以政府采购的形式扶持科技型小企业成长。
5.3 政府采购是科技园区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但不是一个永远可以依赖的条件。一方面,政府采购主要功用是促进科技园区迅速起步,科技园区不能长期依赖政府采购,并成为科技园区发展壮大的条件。另一方面,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的本质是市场导向的,过分依赖政府采购容易导致政府对科技园区发展干预过度或科技园区市场化能力下降,而导致政府失效。128公路在这方面表现十分突出。20世纪50年代,该地区的公司与美国国防部签订了60亿美元的科研合同;60年代超过了100亿美元;1962年,128公路地区联邦政府的采购额占到一半之多。正是由于这个原因,128公路地区高新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军事产品和复杂配件上,这与硅谷有很大差别。如雷达发射管、远程通信、工业控制及运算、导弹控制及导航系统等。这表现出128公路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市场需求结构的缺陷或脆弱性。因此,20世纪70年代随着越南战争的结束和太空竞赛的趋缓,128公路地区的经济萧条便不可避免了。因此,128公路地区与美国硅谷的区别不在于政府采购扶持力度的大小,而在于科技园区如何利用政府采购条件来缩短自己起步阶段周期,如何处理政府采购与市场导向之间的辩证关系,并最终建立起较强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机制。
标签:科技园区论文; 风险投资基金论文; 美国硅谷论文; 技术创业论文; 创业能力论文; 科技论文; 风投论文; 政府采购论文; 创业论文; 美国科技论文; 风险投资论文; 硅谷创业公司论文; 美国公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