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审计方法的应用_审计方法论文

抽样审计方法的应用_审计方法论文

抽样审计方法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抽样审计是审计人员运用审计抽样技术,对被审计对象总体发表意见的一种审计。抽样审计是相对详细审计而言的。抽样审计采用了概率论原理、数理统计模型等随机抽样技术,运用了职业判断及科学决策,其基本目标是在有限的审计资源条件下,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抽样审计的实质就是审计抽样。抽样审计通常可运用于逆查、顺查、函证盘点等审计程序。按照审计目标可将抽样审计分为属性抽样审计、变量抽样审计、判断抽样审计、定向性抽样审计、货币单位抽样审计。审计抽样作为一种审计技术,需运用统计学原理,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抽样方法的要求实施,由样本推断总体,对总体发表意见。所以抽样审计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连续性原则、机会均等原则,并以健全的内部控制为前提。

一、抽样审计实施的基本程序

采用抽样方法实施审计一般经过以下程序:

1.按照审计目标确定抽样总体的范围。也就是确定在哪些项目中进行抽样。总体的确定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审计目标能否实现和抽样结果的准确性。此时应注意对象总体范围与具体审计目标的相关性,总体中项目的同质性、可辨性和充分性。

2.依据抽样参数确定样本规模。依据总体数量、总体偏差水平、审计结论的可靠性程度来确定样本数量,即样本规模,样本规模过小就不能反映出总体特征。

3.选样。确定了总体范围和样本规模,就应从总体中按照随机原理选取相当于样本规模数量的样本,总体项目选中与否完全由概率因素决定,每一个总体项目都有同等被选中的机会。样本项目的选取越遵循随机原理,其对总体的代表性就越高。在选取样本时,可采用以下方法:利用随机数表选样、系统选样、分层选样、整群选样、金额单位选样等。

4.审核样本。抽取了样本之后,就要对每一个样本进行审查,从而获得样本的差错率,并将这一差错率与预期的总体差错率进行比较,以确定所使用的样本规模是否合适。一般来讲,样本差错率与预计总体差错率大致相同,则说明对总体中的错误估计恰当,预计总体差错率较为正确,样本的规模是合适的。如果样本差错率小,则说明对总体中的错误估计过高,样本规模也过大;如果样本差错率大,则说明对总体中的错误估计不足,样本规模也过小,此时必须以样本差错率代替预计总体差错率,重新确定样本规模,抽取和审查新增的样本项目并重新获得样本差错率,再与预计总体差错率比较,直至小于或等于它为止。经过审查和比较,记录下审查结果,作为推断总体特征的依据。

5.推断总体特征。推断出总体特征是抽样审计的最终目的。依据样本的审查结果,了解样本的差错率,以此推断样本总体的差错率,计算在预先确定的可靠性程度上样本推断结果与实际情况之间的误差,并将这一误差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从而获得符合实际的审计结论。

二、抽样审计方法的应用

1.对现金付款业务的抽样审计。

审计目标——测试现金付款业务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

抽样总体——被审计年度中的现金付款凭证经计算机辅助分类生成现金付款凭证数据库,凭证总数621张。

抽样单位——现金付款凭证,以凭证号为标志。

抽样参数——可信赖程度90%,精确限度2%,预期总体误差0.5%。

样本规模——将上述数据输入审计统计抽样软件,自动得出样本规模160,并生成样本库。

审核样本——发现2例误差,将误差个数2代入审计统计抽样软件,自动得出误差率为1.25%,大于预期总体误差率0.5%,需要追加40个样本,并生成第二次抽样的样本库(因样本误差率为1.25%,大于预期总体误差率0.5%,第二次追加样本时,由第一次样本的误差率取代估计的预期总体误差率,审计统计抽样软件将0.5%设计为一档,因此第二次抽样时的预期总体误差率已提高到了1.5%)。第二次审核样本时,未发现新的误差。

推断总体——审计统计抽样软件自动得出审计结论:以90%的把握确信现金付款业务内部控制的错误率不超过3%,健全有效。

2.对固定资产的抽样审计。

审计目标——固定资产在会计报表披露中反映是否真实、合法与完整。

抽样总体——被审计年度的固定资产台账:记录固定资产4098台,总体金额4.25亿元。

抽样单位——货币单位元。

抽样参数——可信赖程度90%,精确限度2%。

样本规模——将上述数据输入审计统计抽样软件,自动生成样本规模110个,占总体的2.68%,样本金额1.91亿元,占总体金额的45%;样本净值8589.62元,占总体净值55.78%。

定义误差——样本误差为:固定资产的购置、转资、调拨、报废手续是否合规,原值是否记录正确;账实是否相符;折旧计算是否正确等。

审核样本——通过审核,发现固定资产计算机管理系统存在重大缺陷:使用权与授权使用未能有效分开,数据遗失与处理错误责任不明、原因不清;内控系统未严格设置定期检查,未能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计算机病毒;折旧计算不正确等。审核样本发现误差金额为976.6万元,误差率为11.37%。

推断总体——将样本误差输入审计统计抽样软件,推导出总体的估计值为17150万元,有90%的把握确认年末固定资产净值应在16807万~17493万元区间内,而报表反映净值为1.54亿元,不在此范围内。因此,报表反映的固定资产净值很可能不真实。为此,审计人员进行了详查,调增固定资产净值后年末固定资产净值应为17193万元。

对固定资产的审计,运用专业经验来判断差错与舞弊更为直接有效。

3.利用定向性抽样对销售收入的审计。

审计目标——销售收入的真实性、完整性。

抽样总体——被审计年度销售发票、产品出库单或总收入金额。

抽样单位——销售发票、产品出库单(张或元)。

样本规模——定向所指:已开出尚未作收入的发票,产品已发出尚未开票的出库单。

审核样本——定义样本误差:是否少计或转移、隐瞒、截留收入,记录汇总误差。

推断总体——将汇总的误差数量或金额除以总体数量或金额,计算所占比率,判断销售收入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会计报表是否充分反映所有收入,是否存在重大遗漏。确定差错的程度,对舞弊予以纠正处理。

另外,审计人员在对某公司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利用抽样审计的方法,快速查出违规拆借资金等问题。该公司收支业务频繁,资金流量大,货币资金发生额在10亿元以上。为了对该公司资金管理情况进行了解,审计人员采用货币单位抽样法,对100万元以上银行存款进行实质性测试。经对样本进行审查,发现存在违规拆借资金问题,审计人员增加了审计程序,对该问题进行记录汇总,发现拆借资金金额达1.7亿元。

三、抽样审计应用中需关注的方面

1.掌握抽样审计的适用范围。抽样审计并不适用于所有项目的审计。例如:当被审计对象总体中的项目都很重要、被审计的项目具有较大的审计风险或从成本效益考虑并不有利时,一般不应采用审计抽样方法;当被审计对象总体较小时,也不宜采用抽样方法。审计人员在确定被审计对象总体时,应充分考虑其相关性、同质性、可辨性、充分性、完整性。

2.遵循抽样审计的应用基础。抽样方法的运用必须以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为前提,这是抽样审计的应用基础。企业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则经济活动中发生差错和舞弊的可能性就会减少(即使发生了错误和舞弊也能迅速发现)。离开了这个基础,审计项目的质量、效率就会受到较大影响。

3.做好抽样样本的设计。样本的设计一定要考虑审计目的、审计对象总体与抽样单位、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可信赖程度、可容忍误差、预期总体误差、分层等技术因素。

4.关注并降低抽样审计的风险。审计风险(AR)就是通过审计抽样所得出的审计结论不能完整反映总体情况的不确定性。风险分为固有风险(IR)、控制风险(CR)和检查风险(DR),AR=IR×CR×DR,审计抽样与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相关。在符合性测试中运用抽样方法,可为审计人员提供直接与评价控制风险有关的信息;在实质性测试中运用抽样方法,可帮助审计人员量化检查风险。在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只要适当地运用审计抽样,并做好样本设计,就能发挥抽样审计的作用,降低审计风险,高质量地完成审计工作任务。

四、抽样审计应用建议

1.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抽样审计运用的抽样技术特别是统计抽样技术,需要审计人员具有专业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知识,只有掌握了相关专业知识,才能做好样本设计、降低审计风险。因此,要对审计人员进行这方面知识培训,使其在审计工作实践中有较强的理论基础。

2.加强业务交流,不断累积专业经验,提高专业判断能力。专业经验和判断能力是审计人员必备的素质。业务交流是总结、积累经验的最有效办法,能够增强审计人员的接触面,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判断能力和整体素质。

3.建立系统的抽样审计工作规范,做到有章可循。工作规范是审计人员的工作指南。系统的抽样审计准则、规范,能够确保工作不偏离轨道,促使抽样审计顺利进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4.加强计算机辅助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准确度。抽样审计可以利用通用审计软件进行辅助计算,从而使审计工作简便快捷,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标签:;  ;  ;  ;  ;  ;  ;  ;  

抽样审计方法的应用_审计方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