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测试法”在专项维修审计中的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专项论文,测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专项维修项目,涉及立项—审批—招标—合同签订—施工—项目核算—竣工验收等多项环节,项目零散杂乱,类目繁多,单项工程造价低、没有专业设计及施工图纸、施工队伍多为“杂牌军”、管理粗放,项目完成后,大多没有完整的验收资料和单独规范的项目决算,存在挤占、挪用专项维修资金的现象,这些给审计工作带来极大困惑,因此探索、提高专项维修项目的审计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工作实践中,笔者尝试使用“穿行测试法”进行专项维修项目审计,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笔者愿意与同仁广泛探讨。
基本原理
穿行测试是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的一种测试方式,亦称业务程序测试,主要是针对业务控制程序,在确定审计的业务系统中,选择若干笔重要业务或典型业务(即关键控制环节),沿着规定的业务处理程序进行检查,观察、检查制度中规定的各项控制措施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的执行情况,由此来发现单位在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此方法最显著的效果是能从深层次挖掘常规审计中不易发现的一些问题。
利用穿行测试法进行专项维修项目审计的工作流程:
1.收集有关资料,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制度建设,以及专项维修的管理状况。
2.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业务量,以及为达到审计结果的充分说服力,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确定审计项目范围,抽样比例最好控制在80%左右。
3.根据维修项目的业务流程,并结合初步调查的被审计单位的维修项目管理状况,选择若干项关键控制环节作为审计重点。
4.为有效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人员分工一定要合理,应根据选取的审计重点及小组成员的专业特长合理分配审计任务。
5.对选取的关键控制环节进行测试,测试可采用观察、询问、检查、再执行等方式进行;观察是见证正在执行的控制,即现场检查、见证正在执行的关键控制;询问是对适当的员工通过口头或书面提出问题确定一项控制或重要步骤是否存在;检查即检查文档记录和报告等文件;再执行即选择交易,重新执行相关的控制或重要步骤。
6.对测试结果从纵、横两个方向进行比较来发现问题。横向比较,是根据维修项目的业务流程,即各关键控制环节的先后顺序及其内在的钩稽关系,来查找问题。纵向比较,是针对各关键环节的业务内容从深度查找问题,纵横交错,找出问题症结所在。
7.对审计出的问题进行定性,并从总体角度综合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情况,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审计建议。
穿行测试法的具体应用
在对某三级单位2005年度专项维修项目审计时,从72个维修改造专项中随机抽取了60个项目进行审计。因初次尝试此审计方式,抽样比例超过了80%,以使审计结果更具代表性。根据维修项目的业务流程,选取了项目申报、项目审批、招投标、合同签订、竣工验收、财务核算作为关键控制环节,采用穿行测试法进行审计,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1.穿行测试法透视管理问题
首先,根据专项维修各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从被审计单位项目申请、招投标、合同签订时间,以及公司计划下达、二级事业部计划下达时间进行横向测试比较,并从纵向上审核各环节业务的执行情况,从中发现了32个项目没有项目申请报告,占项目总数的53%;24个项目在申报时缺少项目论证报告,占项目总数的40%;15个项目事业部计划先于公司计划下达,占项目总数的25%;6个项目在事业部计划尚未下达的情况下实施,占项目总数的43%。以上一系列数据的显示,反映出被审计单位在项目申报、项目执行方面的不规范,以及上级部门对计划审批、下达的粗放管理。
其次,针对招投标这一关键控制环节,我们以被审计单位招标时填制的招投标管理报表为突破口,发现只有48个项目的管理报表,而且大多数项目内容填写不完整,如缺少开标时间、评标人签字等,为此让审计人员产生疑惑,是仅仅补做了一张管理表而根本就未进行招投标呢?还是书面上的漏填问题?经讨论分析后,决定从横向、纵向两个方面进行审查。横向:是对招投标管理报表填写时间、合同签订时间、开工时间比较;纵向:一是查看是否编制了招标文件,二是查看是否有各投标单位的投标资料,三是查看评标记录,四是询问评标小组成员。结果发现:仅有20个项目实施了招投标,未实施招投标项目28个,这将有碍于优选施工单位和有效的控制投资。
最后,在合同签订这一环节上,我们参照合同报批时间、合同签订时间、施工记录的开工时间以及项目验收时间,从时间上进行横向比较,结果发现:一是所有合同报批表审批时间均滞后于合同签订时间,也就意味着所有合同报批均是走形式,未进行实质意义的审核;二是后补合同38项,失去了通过合同控制甲乙双方责任的作用。
2.穿行测试法堵塞结算漏洞
维修项目一般无正规的图纸甚至有的根本没有图纸,工程量审核较难,拆改工程在竣工决算时已经找不到痕迹,工程量较难界定,工程完成后,大多没有完整的验收资料,这些都给审计带来难度。如何进行测试?首先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项目的立项申请报告,查看立项依据及概算明细,其次查看批复的项目预算、施工合同、施工现场,将收集到的资料与结算书进行比较,从中找出问题。结果发现:六号院办公楼周边环境治理及硬化项目、三号院采暖及热水管线改造等多个项目多列前期拆除费22.75万元;某天然气入户项目改造项目,多结算供气接口费33万元;住宅楼外墙粉刷等5个维修项目未按合同实际约定完成工程内容,年底为完成计划指标,虚列成本130余万元。
3.穿行测试透视制度的健全有效性
在对被审计单位专项维修项目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性审计时,我们采用从制度建立到实际执行,再从实际执行反查制度健全性的方法。结果发现,虽然被审计单位有《专项维修管理办法》,但缺少对单位内部职工施工结算的管理办法、项目完工后编制结算的要求,以及对节余资金使用的管理规定。为此,审计针对上述问题与被审计单位进行了有效沟通,完善了制度建设。
4.穿行测试法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专项维修项目工程类别多,施工操作不规范,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相对薄弱,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施工技术管理资料不够规范和完整,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审计难度。如按照常规审计方法,对维修项目的所有业务实施审计,虽然达到了“全面审计”,但很难做到“突出重点”,难以把握被审计单位的要害问题及某一具体问题的要害之处,应用穿行测试法,对维修项目总体特征进行合理推断,不仅缩短了审计时间,提高了审计效率,还提高了审计质量。
5.穿行测试法降低审计风险
对于维修改造项目审计多数开展的事后审计,当时的施工情况审计人员是看不到的,若被审计单位不能提供真实有效的审计资料,审计风险将随之而生,利用穿行测试法将会有效降低和规避审计风险。例如利用穿行测试法将概算、预算、决算三算对照比较,发现三算编制为同一个人的笔体,而且形式一样,通过询问了解落实,发现了城区部分电力外网改造、平安小区1台500KV发电机大修等6个项目实际由内部单位施工,为了将结算资金单独管理和使用,均采用借助外部施工单位签订虚假合同,再从对方提款,形成账外资金45.89万元。对于这一问题的发现,若仅从单个合同审计是很难发现的。
运用穿行测试法,通过对关键控制环节的特别关注,揭示出常规审计方法中不易发现的违反维修项目管理等诸多问题,提高了审计质量和效率,降低了审计风险。
标签:穿行测试论文; 合同管理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专项审计论文; 管理审计论文; 合同管理办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