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小儿静脉滴注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的效果研究论文_黄惠

长沙市妇幼保健院

【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急诊小儿静脉滴注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于2015年3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诊静脉滴注患儿,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各40例。其中,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对比1次穿刺成功率与不良反应率,干预组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护理满意度,干预组为100%,常规组为82.5%,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小儿静脉滴注护理中,加强心理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诊;静脉滴注;心理护理;效果

静脉滴注,是儿科常用的治疗方式,然而,治疗期间,易导致患儿产生消极情绪,例如,恐惧、焦躁、烦躁等,降低治疗依从性,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急诊静脉滴注治疗过程中,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心理干预,十分有必要[1]。基于此,为分析急诊小儿静脉滴注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的效果,本院以80例急诊静脉滴注患儿为对象,分别给予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于2015年3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诊静脉滴注患儿,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各4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静脉滴注治疗,且患儿家长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签署有知情同意书。常规组,25例男,15例女,年龄为2-11岁,(7.4±2.38)岁为平均年龄。干预组,23例男,17例女,年龄为3-12岁,(6.7±2.94)岁为平均年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并无显著差异,但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常规组

常规组,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饮食干预:护士为患儿提供营养丰富的饮食,增强患儿体质,给予急诊静脉滴注患儿治疗辅助,促使患儿早日康复。(2)环境护理:护士保证病床干净、卫生,为患儿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严格控制病房温度与湿度,适当开窗,通风透气,维持室内空气新鲜,预防感染,提高患儿免疫力。(3)作息干预:护士帮助患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注重休息,确保每日睡眠质量。(4)临床干预:静脉滴注期间,护士适当调整患儿体位,增加患儿舒适度,良好固定静脉滴注部位,避免因不当移动伤害到患儿。

1.2.2干预组

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1)行为干预:肢体语言是人类沟通的重要形式,因此,护理中,护士动作轻柔,充分考虑患儿感受,通过肢体语言,暗示患儿,给予患儿心理支持,关心患儿。同时,护士主动与患儿交流、沟通,分析患儿心理想法,缓解患儿不良情绪。(2)语言护理:患儿年龄偏小,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十分脆弱,因此,护理中,护士应保持友善态度,控制音量,语气轻缓,正确引导患儿,缓解患儿恐惧心理。另外,护士通过语言,分散患儿注意力,减轻疼痛感。(3)放松训练:静脉滴注过程中,患儿伴有不同程度上的紧张情绪,因此,护士应综合分析患儿实际情况,进行放松训练,坚持“多表扬、多安慰、不批评”的基本原则,细心照顾患儿,耐心回答患儿问题,通过互动游戏,稳定患儿情绪,引导患儿积极配合治疗。

1.3观察指标

认真观察并记录1次穿刺成功与不良反应情况,同时,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以患儿家长为对象,调查护理满意度,100分为满意,90-100分,表示非常满意,60-89分,表示满意,低于60分,表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在EXCEL表格中,录入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用百分比(%),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予以卡方(χ2)检查,用( )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予以t检查,其中,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不良反应与1次穿刺成功

干预组,32例1次穿刺成功,成功率为80%,常规组,26例1次穿刺成功,成功率为65%,干预组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42,P=0.017)。

干预组,2例出现不良反应,均为呕吐,发生率为5%,常规组,7例出现不良反应,5例呕吐,2例头痛,发生率为17.5%,干预组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824,P=0.005)。

2.2护理满意度

对比护理满意度,干预组为100%,常规组为82.5%,对比结果,干预组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静脉滴注是急诊治疗中常用方式,又称输液、点滴、静滴等,是一种经由输液管,将大量液体及药物,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治疗方法[2]。一般情况下,滴注部位为手背和上臂部浅表静脉,对于小儿,多为头部表皮静脉[3]。静脉滴注过程中,可能伴有不同程度上的应激作用,对于小儿患者,因疼痛,易产生不良情绪,例如,恐惧、焦虑等,降低治疗依从性,影响治疗顺利进行。因此,针对急诊静脉滴注患儿,应加强心理干预。

心理护理,是护理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与途径,积极影响患者心理状态,促使患者在自身条件下,获取最佳的身心状态。在医疗模式改革的背景下,心理护理逐渐得到医院的关注与重视,成为现代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4]。心理护理过程中,需坚持四个基本原则,即交往的原则、针对性原则、启迪原则和自我护理原则[5]。急诊静脉滴注治疗期间,加强心理护理,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不仅可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而且可减少不良反应。本次研究中,常规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结果,干预组1次穿刺成功率与不良反应率分别为80%、5%,显著优于常规组的65%、17.5%(P<0.05)。

心理护理,以患者实际心理状态为出发点,结合疾病特征,通过语言、行为等方面,实施心理疏导,缓解不良情绪,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保障治疗效果[6]。本次研究中,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2.5%(P<0.05)。

综上所述,急诊小儿静脉滴注护理中,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娴.家属心理护理在小儿急诊前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6,(68):274-275.

[2]王珍.心理护理在急诊小儿静脉滴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21):113-113.

[3]王艳.心理护理对急诊小儿输液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8):2546-2547.

[4]练杰.心理护理在急诊小儿静脉滴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33):151-152.

[5]曾细秋.家属心理护理在小儿急诊手术前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3,32(28):155-155.

[6]薛亚云,肖燕,丁永和.急诊室护士在小儿静脉滴注中的压力分析及应对方式[J].现代医药卫生,2013,(2):280-282.

论文作者:黄惠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9

标签:;  ;  ;  ;  ;  ;  ;  ;  

急诊小儿静脉滴注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的效果研究论文_黄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