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电网运行的过程中,线损率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电网企业开始逐步重视线损管理,利用同期线损管理的方式可以有效的监测电网的线损指标,如果发现存在异常,可以依照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对现场管理进行强化,本文重点对同期线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线损统计;同期线损管理;数据统计;电能关口
引言
依照国网公司对过去数据的分析,在2月份发布的指标数据发现,我县10千伏同期分线线损达标率达到了84.37%,和我公司去年同期数据相比,提高了29%个百分点。在提升线损指标水平的过程中,本公司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总结,并且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下面为主要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相关措施。
1 同期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线损工作闭环管理系统不完善
因为当前在数据分析和系统数据监测的过程中,相关的线损治理流程和问题排除模式没有规范化,没有对现存问题到项目改造的管理闭环进行完善和健全,导致操作的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和不规范的现象。
1.2 线损异常分析管控的过程中缺少相应的工具
10千伏线损在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拓扑关系对应、关口配置、CT变比参数等相关环节,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各个细节,在线损异常的时候,单个专业查找问题的过程中较为困难,无法有效的对每个环节进行管理和控制,缺乏管控工具。
1.3分压线损指标数据分析和管理功能有待更新和完善
需要进一步对分压线损指标计算过程进行完善,当前分压线损输入数据,主要通过变压器低压侧开关计量数据来计算。因为和站内10千伏母线平衡重叠,所以可以在变电站当中通过10千伏出线开关来进行数据的计量,但是需要进一步对计算过程进行更新,保证计算结果符合要求。同期线损管理系统需要用到电量数据采集对比、功能因素展示、实时拓扑等,在实时在线监测的过程中,相关的应用功能支撑力度不足,无法保证当前工作的具体需要。
1.4 缺少管理专职人员
在当前线损管理的过程中,很多系统尚不完善,处于试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其他专业人员兼职进行线损管理,由于当前线损管理的日常分析和治理工作越来越深入,兼职人员由于任务繁多,力不从心,无法确保工作的效果符合要求。
2 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的构建分析
2.1 系统功能
对线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考虑,并且与当前技术水平下构建完善的统计线损管理系统进行结合,需要保证线损管理系统当中具备管理、预警、监测、评价、统计等诸多功能,首先需要重视数据管理工作。数据管理工作主要是分类存储管理系统当中出现的数据以及采集的数据,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在指标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参考线损计算过程中的各种参数,由于需要细化的指标数量较多,需要将综合指标体系构建起来,对于各种不同的指标进行分类管理和配置。监测预警主要指的实时监测电量与损失,并且有效的分区、分线、分压进行统计,辅助决策主要是综合性的对各种线损数据进行分析,为后期的线损规划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数据支撑
统计线损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依靠信息数据为基础,进一步对线损数据的存储采集处理能力进行强化,依照当前电力企业的基础数据有效的完善,描述线损统计管理数据,并且为后续的线损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
2.3 系统架构
在统计线损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分层的构架进行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分为以下几层,首先需要进行信息交互层的建设,依照SOA信息交互数据的具体要求,对相关功能进行集成,其次为数据仓库层,主要是让对外的数据服务和使用实现,第三为分析展示层,主要通过网络化、图形化等方式全方位的对数据进行展示,并且对数据的计算分析结果进行展示,最后为数据管理层主要是存储和管理相关的数据,对数据的功能要求进行挖掘,并且重视查询、统计、评价、分析等相关功能。
3 如何解决同期线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1 重构线损管理标准流程
在进行统计线损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管理机制进行进一步规范,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结合,梳理电网企业的现有制度,并且以电网企业线损管理方法为基础对线损管理的流程进行优化,将线损管理的工作深入到基层,对各级发展过程中的线损专责问题进行规范化。
3.2 固化电能关口管理流程
对相关的电能关口管理方案进行优化,重视电能关口管理,并且对相关管理体系进行落实,积极明确管理责任,依照全覆盖、全采集的相关要求进行关口配置工作,并且将新建关口与工程建设相结合,加快实施缺失关口的改造工作,对关口设计进行完善,对于本体未安排项目的关口,需要以通过打包的手段进行技改投资,并且做好各级关口的规范工作,组织相关单位对清理关口工作进行复核,将关口底数和运行情况进行查找,对台帐信息进行完善,对主配网关口定义和统计口径进行明确。
3.3 做好同期线损管理系统应用
加强基础数据的梳理工作,对线损档案数据进行梳理,并且积极加强信息采集和档案信息的关联性,积极加强10千伏线损的培训工作,对运检行为进行联动化管理,对相关系统的应用功能进行调整,为同期线损系统的实用性进行调查,加强线损分析治理工作。通过预监测月分析等方式进行常态化的管理,按月对省公司和大供10千伏线损管理工作的情况进行统计和通报,对于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排查和处理,让线损精益化管理实现。
3.4 完善异常分析治理机制
相关部门一定要组织各部门的负责人员召开工作例会,对每月推广应用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依照具体出现的问题和数据指标进行营销、运检的问题展开,并且积极对相关责任进行落实,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问题有效解决,并且对后期工作任务进行明确。企业需要重视线损率的日常管理,查漏补缺,具体分析典型问题,并且生成案例经验库,有效的提升线损合格率,让综合线损率得到有效控制,并且将高负损线路和台区的问题解决,形成完善的线损管理和控制机制,如果某单位在月度线损波动超过5%,需要进行专题汇报,并查出出现的问题。
3.5 构建数据改进反馈机制
相关部门一定要重视各专业的调研工作,形成一种营销挂户、线损校核的新型管理模式,并且重视数据的同步采集和更新,通过垂直分级方式的管理,形成完善的地方反馈环节,对线损率指标进行分析,对电网运行情况进行综合判断,根据各种数据协同管理,让精益化管理的水平提高,形成深层次、多专业的协作。
3.6 创新业务辅助提升机制
对同期线损管理工作进行定期的培训,对电网企业的相关管理要求和线损控制流程进行介绍,并且积极交流经验,对于出现问题较为严重的方面进行分析,形成反面教材,另外对于一些控制现存的典型做法进行总结,邀请相关专家和管理人员进行统计,做好线损分析工作,并且结合各部门的技术骨干深入基层进行现场讨论,以问题为基础和一线员工进行讨论,鼓励大家反馈问题,并且将基层员工的积极性充分的发挥出来,对典型经验和疑难问题进行共享,相互学习,帮助基层人员发现问题,并且依照出现的问题从本质上进行控制。
结束语
在同期线损治理的过程中,企业需要积极梳理线损控制过程中的相关经验,并且逐步推广,不断对经验进行总结,形成良性循环,保证同期线损控制率符合要求。
参考文献:
[1]管运恒. 电力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24):211-211.
[2]裴健权. 浅谈电力企业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 通讯世界, 2015(7):187-188.
论文作者:秦冠州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9
标签:线损论文; 数据论文; 过程中论文; 关口论文; 同期论文; 管理系统论文; 指标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