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土木工程施工量大,施工项目多,而基础施工更是整个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基础项目,必须严格保证基础施工项目的施工质量。本文主要对土木工程基础施工中的技术要点及技术创新进行分析。
关键词: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在进行土木工程基础施工过程中,必须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基础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改进、发展施工技术,严格做好各技术要点控制,提高土木工程基础施工项目质量。
1加强土木工程基础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通常土木工程的施工中,常见的基础施工内容包括场地的平整、基坑、路基与管沟的开挖、人防工程开挖、地坪、路基等的填土填筑以及基坑回填等,还包括降水、排水、土壁支撑等辅助工程。众所周知,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设计的内容众多、工程种类复杂、繁多,而基础施工项目是整个土木工程施工的基础与奠基,可见基础工程施工项目是整个土木工程建设项目质量能否达标、建设水平是否过关的关键之处。所以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继续努力发展和创新基础施工技术,不断提高基础施工技术水平,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成熟,保障基础施工的质量,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基础施工的安全隐患,为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做出更多的贡献。
2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基础施工其实就是在为整个工程打地基,所以这部分的工作都是在其它工作实施之前必须完成的,基础施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基础施工技术的质量和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在施工工程中要根据施工条件的实际情况,作出科学、经济、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使工程质量得以保证,效率得以提高。
2.1基础施工中开挖的技术要点
在基础施工开始的开挖这个环节上,要考虑气候和土质的影响因素,在正确科学的图纸的指导下,特别注意挖深基坑时,要保证其透水挡土支护的稳定性,要由上至下开挖,一定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先切除坡脚和在滑坡体上弃土。并且在挖土时运用的机械也是有一定的技巧和要求的,例如推土机通常采用下坡推土法、并列推土法等,适用于清理和平整小面积的场地,而铲运机则是清理和平整大面积的土地的,通常采用环形路线和“8”字型路线。
此外,由于深基坑支护工程风险性较大,必须保障基坑在开挖和地下室结构施工过程中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性达到工程要求。因此,必须严格做好深基坑支护施工监测的,及时监测基坑与周边城市道路、建筑物,避免边坡失稳或出现周围建筑物沉降、开裂等意外。通过了解土体变形情况、边坡的稳定性与支护效果。施工过程中若有异常情况发生,必须立即停止施工,进行原因排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2.2基坑支护的技术要点
(1)基坑开挖后续施工的重要保证是基坑土壁的稳定性。在开挖后基坑土壁的稳定性对后续的施工很重要。基坑土壁稳定的要点在于平衡土体内粘结力与摩擦力,一旦失去平衡严重,会导致基坑塌方造成严重事故。因此稳定土壁是要保证放足边坡,按要求留设边坡。(2)土壁支撑方法:横撑、板桩、灌注桩、深层搅拌桩、地下连续墙等。(3)合理的边坡坡度设计。边坡的坡度设计要基于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参考当地土质,施工条件等诸多因素而定。例如,明沟排水、人工挖土或机械在坑上边挖土时边坡应平缓些,粘性土的边坡要陡些;当基坑附近有主要建筑物时,边坡应取h1.0~h1.5;在无地下水且工期短的情况下,可留设直槽而不放坡时,其开挖深度不得超过下列数值:密实、中密实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为lm;硬塑、可塑的轻亚粘土及亚粘土为1.25m;硬粘、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为1.5m:坚硬的粘土为2m。还要减少土方量,缩小施工面,并在基坑处设置支护结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遇雨季不良气候时,不宜对滑坡地段进行挖土,一旦发生危险必须立刻停止挖土,要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妥善处理。
2.3填土与压实技术要点
为使填土满足强度及水稳性的要求,必须合理设计填方边坡,选择正确的土料和填筑方法。为保证基础施工能满足填土强度及水稳性的要求,必须设计科学合理的填方边坡,并配合使用正确的土料填筑方法。一般填土时不用有机物含量大的土壤、石膏或水溶性硫酸盐含量大于2%的土壤、冻结或液化状态的泥炭、粘土或粉状砂质粘土等,用同类土壤填土填筑最好,填方时应分层铺土压实。如采用不同土壤填筑时,应将透水性较大的土壤置于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之下。严禁将不同土壤不均匀地混杂在一起使用,以免在填方内形成水囊。
2.4排水技术要点
保持土体干燥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最为关键。在排水前要注意的是,要充分考虑降水是否会导致原有建筑物的附加沉降、位移,从而引起开裂、倾斜甚至倒塌等可能情况的发生。因此,事先一定要采取必要的有效防护措施。施工排水一般可分为明排水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两种方法。明排水是用截、疏、抽进行排水的方法。即截住水流,疏干积水,并在基坑开挖时,在基坑底部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使水经过排水沟进入集水井,然后用水泵抽水。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是在基坑开挖前,先在基坑周围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井),利用抽水设备从中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落到坑底以下,直到基础工程施工完毕为止。这样,可使基坑始终保持干燥状态,既防止流砂发生,又改善了工作条件。但降水前,应考虑到降水影响范围内的原有建筑物和构筑物可能产生附加沉降、位移,从而引起开裂、倾斜和倒塌,甚至地面塌陷,因此必要时应事先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2.5混凝土灌注施工技术要点
进行基础混凝土的浇筑是在挖土施工之后,在这一环节中我们采取的技术主要是集中搅拌。为了搅拌均匀,需要注意搅拌时间的控制,搅拌时间的计算是以全部拌合料投放完毕起至混凝土开始卸料为止,采用强制式搅拌机,在不掺加外加剂的情况下不应少于90s,在掺加外加剂情况下不应少于120s。混凝土拌合物运输过程中,要注意做好防水措施,尤其是在南方多雨季节施工时,更应特别注意。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混凝土必须连续浇筑,施工缝须留设在明缝处,避免因产生施工冷缝而影响混凝土观感质量;必须掌握混凝土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并出现均匀的水泥浆、不再有显著下沉和大量气泡上冒时为止。最后,为减少混凝土表面气泡,采用二次振捣工艺,通过分层振捣均匀密实,排净气体。最后,灌注过程在清孔一小时内开始,采用导管法,并用剪球法将混凝土封顶灌注。
3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创新
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是一项繁重、复杂的一个大项目,尤其是基础施工,传统的基础施工技术是贯穿于整个施工的过程的。包括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和钢结构施工技术。然而对于现代建筑提出的更高要求,新型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基础施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逐渐发展起了新型深基坑支挡技术等众多新的基础施工技术,在桩、桩-锚支挡体系建立和支挡与承重结构一体化等方面取得较大发展。例如还有新型预应力技术,形成了有粘结体预应力体系和无粘结体预应力体系,对工程经济效益有积极影响。未来基础施工技术的经济技术合理性都将得到更大的提升。未来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呈现出高科技化、自动化和生态化。通过技术的升级将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寿命。
4结语
在基础施工的过程中就要分析不同地区要采取哪些不同施工技术手段,因地制宜,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并在施工过程中对技术进行研究和创新。
参考文献
[1]耿晓阳.土木工程基础施工的关键点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7)
[2]周俱有.关于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J].科技风,2012(20)
[3]李学芳.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加强项目质量管理的措施[J].土木工程施工,2012(15):55-56.
[4]孙金龙.土木工程建设中地基基础设计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7).
[5]高峰.土木工程建设中对建筑结构基础设计的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3).
[6]王石,陈丽艳.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施工技术管理的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10(12)
[7]李耿亮,陈伟川,杨庆波.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措施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8):131.
论文作者:徐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4
标签:基础论文; 基坑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混凝土论文; 要点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