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建公共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的思考论文_粟莹

关于创建公共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的思考论文_粟莹

粟莹

海珠区文化馆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 要:文化馆作为一个文化机构,目标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然而传统的文化馆,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文化馆的总分馆制度是现时代地市级文化服务的重要模式,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的模式,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文化馆;分馆;总馆;体系建设

总分馆制度建设为文化馆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命力,因此现阶段许多地市级文化馆纷纷采用了总分馆模式进行服务。探索和实施文化馆总分馆体系有助于破解文化馆的建设困境,有利于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挥积极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才能更好地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的模式

1.1组织架构

1.1.1偏平式组织架构

偏平式组织架构具有管理程序简单、信息传播速度较快的优点。然而存在管理范围较为宽泛、粗放有余而细分不足,且各个横向的管理层级之间进行信息共享、沟通交流极为困难的缺点,因而不适于大型组织机构使用,可用于县、区及以下级别的文化馆(站)总分馆制建设。

1.1.2层级式组织架构

此类组织架构的特征鲜明、优势突出,适用于规模较大的组织机构。其管理层级极为严密、细化管理分工,上下级之间由非常协调的交流渠道构成。然而,若是纵向层次较多,那么将必然导致各层级信息沟通、交流不畅,对于上级的指令也会产生滞后性。在实际运用中,此类组织结构多为总分馆模式。各村文化活动室为基础,而城镇文化服务站则作为机构枢纽。

1.2管理体制

对文化馆总分馆制度的体系构建,通常是建立于多级投入、双重管理、整体建设的完整建设体系之上的。这种首尾并举、管建皆用的建设思路,摈弃了行政事务与人员经费互不相关的制度,明显比以往的分级管理制更具优势,并且突出了政府的主导、主管地位。政府各层级的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变化,适宜地对文化馆总分馆的建设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在对客观信息进行科学分析与统计的基础之上,合理分配现有资源,按照统一的服务标准来开展文化服务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1.3服务模式

文化馆总分馆制的服务模式应有统一的、规范的标准,使用配套的服务准则、搭建相应的信息平台、进行同等级的活动规划。在此服务模式之上,还可以开展信息、资源的交流、工作的相互协作等[1]。依照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要求,总馆应有清晰的年度活动规划方案,对总分馆的活动项目均有相应的指导、说明,此外,在日益发展的现代化、信息化社会中,应当对实体服务、网络服务两者并举并重,加强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以适应社会发展现状。

2.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建设主体不统一

在文化馆的总分馆制构建中,对该体系的主体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即分馆、总馆构成的同一文化馆系统中仅有总馆这一主体。但就我国文化馆建设的实际情况而言,总馆、分馆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而分馆的财产权与行政序列大都属于该级政府,一般认为总馆与分馆是交流合作的关系而不是上下级从属关系。这就导致了文化馆系统的主体不明确、不统一,各个文化馆相对独立,不利于地区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发展。

2.2布局不合理

科学客观的文化馆总分馆的布局规划,应以文化馆对应的地方政府为建设主导,通过该级行政单位进行人口统计与服务区域的划定,以帮助总分馆的规划建设。但就当前我国各个文化馆总分馆的建设情况来看,分馆建设通常取决于行政区域划分,也就是并不注重各个区域在人口密度、人口结构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只以行政区域级别为依据,建设各个分馆。结果导致文化资源分配失衡,缺乏合理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分馆资金匮乏

毫无疑义,文化总分馆的建设均需要一定的预算经费。一般来说,文化馆的总馆、分馆的建设均是由较高一级的地方政府进行资金拨付的,与财政体制相差无几。换言之,某一地区的文化建设资金,由该地区居民的缴纳税款抽调并加上上级政府的拨款,且需在法律上有所明示。但是目前中国的文化总分馆建设,其经费由各地方政府进行提供。众所周知,分税制下的基层政府的财政通常较为紧张,往往对文化馆的资金投入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文化馆分馆通常存在着建设经费不足、资金匮乏的问题。

3.文化馆总分馆建设的策略

3.1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整合分散化、隶属关系不同、财政拨款不同的各级文化馆,促使各个相互独立的文化馆成为具备网络组织般的有机整体,是建设文化馆总分馆制的核心举措。不言而喻,在此过程中,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相应级别的人大立法来确立文化馆建设中各级政府应承担的责任与资金预算标准,从法律层面、制度层面来牢固地保障文化馆总分馆建设的科学规划、长期发展。

3.2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由于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一以及其他客观条件的差异,适宜于某一地区的文化馆建设策略,在实际运行中不一定具备可复制性。因此,在文化馆总分馆的建设中,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进行发展规划和建设。首先,应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不同地区、区域构建总分馆制的方式。实际操作中,可以比较参考图书馆的建设模式:图书馆的建设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较为松散的联盟型,另一种是上下级关系紧密的托管型。其中,联盟型是各个图书馆自愿加入或结成特定的联盟,通过明确的协议实现信息共享与馆藏资源上的平等互利,共同推进主体体系建设。托管型则是由当地政府与上级图书馆签订协议,委托上一级总馆进行代管代办,以较为规范化的形式来创建对应的文化服务平台,即政府“采购”文化服务[2]。

3.3明确各层级职责

清晰明确的责任划分,是总分馆建设的关键内容,也是发挥文化馆总分馆制优越性的坚实保障。就总馆的职责而言,其首先负有培训文化专干、文化管理志愿者、文化协管员等人员的责任。总馆应当对所辖地区的文化从业人员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强调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辖区内文化艺术作品的创作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和指导。文化馆总馆还对所辖地区的文艺作品的策划负责。总馆应当就本地区的特色民俗文化、历史文化渊源、人文地貌等特色文化资源来进行相应的文化产品塑造,并策划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文艺活动。总馆对设备设施负有保管、查验、维护以及分配的职责,总馆应当对地区内的文艺活动,如摄影、演艺、展览等活动的设备使用进行协调,保证资源分配的有效性、公平性。总馆还负有保障资金政策落实到位的责任。总馆应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奖惩机制,为资源配比提供重要依据保障。此外,总馆还应当加强数字化信息库的建设,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特征。文化分馆作为基层的文化机构,其对辖区内的文艺创作、文化产品负有直接的指导、鼓励的职责。分馆应当对辖区内的文化事业从业者、文艺活动爱好者、文化产业拥护者进行具一定水平的培训、辅导,并建立起一只业务能力强、道德品质高的文化活动志愿者队伍,广泛促进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到公共文化事业当中。分馆还具有文艺活动的策划、报备等职责,如演艺活动、放映活动等,因地制宜地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娱项目。此外,分馆还应积极响应当地政府提出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共同促进地区文化水平的提升。

3.4加强文化馆横向合作

只有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团结社会各界人士,文化馆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把文化事业做大做强。随着文化企业、文化博物馆以及其他文化机构与文化馆之间的联系日益加深、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方能对外部资源实现广泛的、有效的利用,从而为文化化分馆及各个服务点的建立与维护提供方便。在垂直服务的基础上有机结合横向合作,能够更快更好地实现地区间的文化服务,形成全面的公共文化服务覆盖体系。

4.结束语

总之,在文化馆总分馆制的建设中应避免产生建设主体不统一、布局不合理、分馆资金匮乏的问题,破除以往的观念,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明确各层级职责,加强文化馆横向合作,才能更好地拓宽服务覆盖、提升服务能力,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文化馆总分馆建设之路。

参考文献

[1]汤小河. 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模式初探[J]. 山西青年, 2016(24).

[2]谢冕. 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模式的思考[J].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8).

论文作者:粟莹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8

标签:;  ;  ;  ;  ;  ;  ;  ;  

关于创建公共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的思考论文_粟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