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权力:基层党组织的新课题_党组织论文

获取权力:基层党组织的新课题_党组织论文

获得非权力性权威:基层党组织的新课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层党组织论文,新课题论文,权力论文,权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基层组织是共产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善于依靠坚强的基层组织来联系、团结和动员群众以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最有特色的优良传统之一。今天,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更是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性环节。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结构转型,党的基层组织目前遇到了许多新情况,许多曾行之有效的准则、方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一个带根本性的突出问题,就是党的基层组织的权威性问题。

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党政不分现象的严重存在,绝大部分的基层党组织在体制上实际已成为各级行政权力的有机组成部分。直接掌握重要资源的支配权力、并以此为依托发挥领导决策作用和围绕单位工作任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绝大多数基层党组织的基本功能。尽管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收入差别比较有限,但是,由于存在着事实上的劳动者单位所有制,与人们切身利益直接有关的绝大多数资源均由单位掌握。例如,住房需要单位分配,结婚需要单位证明,邻里纠纷需要单位出面调解,变更职业需要单位同意。当然,最重要的是人们社会地位的变动完全取决于单位。获得单位的赏识可以得到提升,生死攸关的政治结论更完全取决于单位的态度。因此,人们高度依赖单位。而单位这方面的权力,又毫无疑问地直接掌握在党组织那里。在这种情况下,党组织成为权力的同义词,其权威性即凝聚力及动员能力自然不言而喻。正是主要依靠这种大量来自于行政权力的权威性,基层党组织能够顺利地行使党章规定的功能,并形成了一整套符合这种环境条件的工作准则和工作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农村村民自治的稳步发展,党政分开在不断推进,国有企业及农村基层党组织直接掌握权力的功能日益弱化。另一方面,在日益壮大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及社区等新成长起来的社会领域中,党组织更基本上已没有制度化的权力地位。至少,在那里的基层党组织已不能再直接提供人们的切身利益。而且,可以预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与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及农村村委会直选的日益推广,大多数基层党组织不再直接掌握行政权力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同时,随着劳动、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单位也不再象过去那样掌握着多数的利益资源,人们对单位的依赖大幅度下降。最明显的事实,就是离开原来意义上的工作单位,不少人同样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利益,进而实现社会地位的上升,甚至达到人生辉煌的境界。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党组织继续沿袭计划经济时代以行政权力为依托的工作准则与方法,当然不可能获得过去那样的权威性,从而也无法承担起党章所规定的许多功能。这正是目前基层党组织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利益关系比较简单,维护所在企业或所在单位的利益,就是维护国家利益。因此,所有的基层党组织都合乎逻辑地把维护本单位的利益,如完成生产任务,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但在目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已经形成了利益多样化的格局,即单位的利益并不直接等同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也不等同于劳动者的直接利益。不仅新经济组织如此,即使国有企业也存在这个问题。例如,企业的违法经营或地方保护主义,可以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增加地方财政的收入,但这利润或收入的受益者,却未必是企业的全体员工或当地的全体居民,更重要的是这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的神圣性,并直接危害社会,从而也违背了党的最高利益。同样,降低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能提高企业的利润,但这就意味着直接损害职工的切身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基层党组织继续恪守过去的经验,简单地把维护、保证单位利益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目标,将绝不可能得到群众的拥戴,从而也就失去了联系、团结、凝聚群众的基本条件。

刘少奇曾经指出:“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是依据党所在的内外环境和党的任务来决定的,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如果环境变化,工作条件改变,党提出了新的政治任务,那么,党的组织形式与工作方法,也必须有所改变。”毫无疑问,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权力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巨大变化,是目前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最大环境变化。既然这种变化是社会进步的结果,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那么,唯一的选择就只能是努力变革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对于执政党来说,能否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根本问题,因此,通过自己的工作来争取群众对于党的政治支持、引导群众自觉追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应该是基层党组织最主要的功能。简而言之,就是基层党组织必须具备在不掌握行政权力的条件下开展联系、团结、引导群众的能力,即有获得非权力性权威的能力。

应该指出,这种能力对于今天的基层党务工作者来说可能是相当陌生的,但对有着80年历史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却并非如此。在长期的战争年代中,基层党组织一般并不直接掌握权力,许多还处于秘密状态,尤其在白区。即使在建国初期,许多单位的党组织也不直接掌握行政权力。但是,谁也不会怀疑当时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巨大威望和号召能力。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前夕,处在地下的上海总工会的一道命令,就能使上海20万产业工人在同一时间内实现总同盟罢工,这是何等强大的非权力性权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表明,基层党组织能够获得非权力性权威,除了党的政治路线正确这个基本前提外,主要依靠两个因素。第一,善于把党的政治主张与群众的现实利益密切结合,努力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就是;“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的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甲)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乙)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没有这两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缺一,就不能实现领导。”第二,有一支充满理想信念、富有献身精神和人格魅力的党员干部队伍。他们直接了解并关心群众的疾苦,并以英勇献身的精神为群众服务,由此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戴。

为此,基层党组织首先必须把维护多数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基本的工作任务。绝对不能无视目前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化这个现实,从而简单地把企业或地方经济发展等同于群众的切身利益。基层党组织应该善于按照党的方针政策整合不同的利益要求,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社会公正的追求,将在群众切身利益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此,基层党组织必须讲公道话,办公道事,否则就不可能得到群众的信任。

其次,要在不直接掌握行政权力的条件下处理好群众切身利益与其他利益的关系,以提高党的威信,就对基层党务干部和普通党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他们不仅要有一定的政治水平、优良的作风和群众信服的个人品行,更需要有真正的理想、信念,能够自觉地为党的事业而奔走。

标签:;  ;  

获取权力:基层党组织的新课题_党组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