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社会在提供人们生活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健康埋下了隐患,其中心血管疾病在逐年增加。本文从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和防控现状入手,分析造成心血管疾病的成因,并针对新地提出了解决措施,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预防;生活方式
前言: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循环系统疾病,它是多种病症在一起的总称。主要是指心脏、血管等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出现了相关疾病的,有类似的成因和治疗方法,因而被统称为心血管疾病。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患者人数持续增加,也是导致人们直接死亡的重要原因。因而,加强心血管疾病的防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心血管疾病的防控现状入手,分析造成心血管疾病的成因,针对新地提出了解决措施。
1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心血管疾病可以分为慢性心血管疾病和急性心血管疾病。两者都对人体危害极大,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健康。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等一系列的疾病。
对于患者来说,心血管疾病不仅给他们带来身体上的伤害,同时还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对家庭来说,不仅需要承担经济的压力,还耗散大量的人力去照顾病人。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心血管疾病已经越来越年轻化,希望年轻人引起高度重视,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
2 心血管疾病的防控现状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受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普遍存在的,在我国心血管疾病也是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有关部门也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不断大力力度宣传,不过在防控细血管疾病方面还缺乏有效的管理和防控措施,如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不良生活习惯等一系列可控的因素没有一套完整的防控体系,为人民更好的服务。此外,人们自身也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科学锻炼,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从根源上杜绝心血管疾病的产生。
3心血管疾病的成因分析
3.1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心血管疾病的根源
人类文明的高度发展的今天,社会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出现,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人们百分之九十的活动。因而,人们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首先按时作息的人群越来越少,熬夜反而成为了家常便饭;在饮食方面,大多数人都喜欢重口味,或者干脆点外卖,或者聚餐的大鱼大肉,造成了身体高盐、高糖的摄入,从而引发高血压、高血脂等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3.2工作压力大,诱发心血管疾病
随着社会竞争力越来越大,人们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工作中注意力高度集中,每天超负荷的运转,精神处于紧绷状态,加班熬夜,身体严重透支,这都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疾病已悄然来袭,此时如果运动不当,就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甚至是猝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 吸烟喝酒,对心血管造成负担
在工作压力的环境下,人们精神高度紧张,为了释放压力,通常会抽烟喝酒,过着丰富的夜生活,抽烟喝酒会加重对心血管的负担,对冠心病、脑血管病以及外周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熬夜使身体得不到休息,破坏人体免疫系统,身体降低对疾病的防控。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心血管疾病。
4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研究
4.1 保持健康饮食习惯
俗话说病从口入。健康的饮食给身体带来均衡的营养,提供充足的能量。如果不健康的饮食则会直接导致身体的各种问题,肥胖以及胆固醇过高等问题。因而我们自身要提高意识,保持健康饮食习惯,严格控制对于盐、糖、油脂的摄入,多吃蔬菜和水果,减轻心肺等脏器和血管的负担。
4.2 保持适量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科学合理的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呢,加速血液循环,使血管更有弹性,及时排除身体的毒素和垃圾,净化血液,提高细胞活力,增加人体免疫力,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相关研究证明,每周至少要进行三到五次运动并持续30分钟以上,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值得注意的是,过度或过于激烈的运动,如果超出了个体的承受能力,就可能会诱发疾病,甚至猝死。
4.3 心理干预
据有关研究,很多疾病其实是来源于心理暗示和心理作用,在一些重大疾病面前很多患者就是因为负面的情绪直接导致了治疗效果的实效,或者直接加重病情。从病理上来说也是有科学依据的,不良情绪可以引起心脏波动,影响人体血液的流动,以及饮食和睡眠都收到很大影响,如果饮食和睡眠受到影响,那么人体的健康也就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因为我们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遇到烦心事、困难要通过与他人聊天、心理咨询等方式能够及时有效的调整,疏解心中的苦闷、烦闷等不良情绪,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等,保持健康的人家交往能力。
4.4 卫生部门加强对于心血管疾病重视
除了自身努力外,卫生部门也要加强对心血管疾病的重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部分努力:1.聘请专家教授到相关医院做讲座和培训,更新医务人员知识,掌握基本预防和救助方法。2.建立完整的预防体系,完善相关制度,制定相关应急措施,从根本上确保制度保障。3给予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从本质上保障各种环节的实施进展。
参考文献:
[1] 高传玉 . 心血管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 [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7
[2] 刘美玲 . 中国 35 ~ 64 岁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发病危险预测模型的前瞻性研究 [J]. 中国卫生产业 ,2017
[3] 孙鑫 , 李慧平 . 冠心病患者伴焦虑抑郁的现状及护理对策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4] 王 芳,钟光珍,于丽平.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的发展及现状[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6
[5] 盛 莉,叶 平.女性心血管疾病风险分层及评估[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5
论文作者:赵丽霞,杜喜枚,李春祥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心血管疾病论文; 生活方式论文; 防控论文; 健康论文; 身体论文; 疾病论文; 心血管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