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_企业信用论文

企业信用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_企业信用论文

企业信用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石论文,资本市场论文,企业信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1年,我国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发展持续低迷、信心不足和不良问题多发。这其中有多方面原因,但从资本市场本质来看,持续低迷和问题多发的根本性原因在于资本市场信用的缺失,而造成资本市场信用缺失的关键是实体经济运行中企业信用的缺失。

我国资本市场信用长期缺失

现代经济在本质上是信用经济,资本市场的建立正依赖于信用制度的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受制于金融产品创新监管,国内市场上因信用产品过度创新和衍生而引发的风险相对较小且完全可控。但从交易主体、交易规则和交易习惯等方面来看,信用缺失问题体现得尤为集中,是我国资本市场信用缺失的主要表现,也是阻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长期根本问题。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尤其证券市场长期存在交易主体随意更改募集资金投向、严重财务造假、过度投机和普遍低分红;中介机构与发行主体合谋,通过暗箱操作或误导等方式获利。在证券交易规则中,存在以买卖量决定成交优先等规则漏洞,给大资金机构或个人提供了“肆意”打压跌停的机会。同时,大资金所有者在做空股指期货方面的优势,也为其打压中小股东提供了便利。在交易习惯方面,存在交易主体忽视自身“股东”身份,把股东应有之权利置之脑后,为上市公司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此外,诸多具体交易操作细节等方面的问题,也暴露出在交易习惯方面的不足。2011年度,尤其是下半年以来,上市公司大小股东围绕公司重组利益纠纷、证券公司分析师分析明显失误、监管机构点名批评中介行业和立案调查分析师等事件多次见诸媒体。

上述问题中,隐含的关键正是信用的缺失。信用缺失扭曲了信任、信用等市场运行的基本原则,动摇了交易进行的基本前提。在无法有效发挥信用在资本市场上协调预期、提供激励和传递信号等基本作用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大小股东和中介机构等出于短期私利的考虑,出现各种不守规则、投机自利和失信交易的行为,便不足为奇,这也是资本市场“信用”根基动摇的必然结果。

资本市场信用缺失实质是企业信用缺失

资本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发展进程和水平的支撑。从信用的经济属性和历史属性来看,资本市场信用的基础是以真实经济交易为基本出发点的企业信用。企业信用作为基础的经济信用形式,是资本市场信用建立和发展的基石。离开企业信用谈资本市场信用,将失去最基本的依托。

国外发达市场经济体资本市场信用水平较高与其整体企业信用的相对完善密不可分,而我国资本市场“信用缺失”的背后是企业信用不足的体现。企业信用不足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日益突出,如“温州跑路事件”,已成为企业信用“拖累”民间金融乃至影响整体金融系统的突出表现。审视近几年我国资本市场上诸多大案,其背后都是实体经济层面企业信用严重缺失。

实际上,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信用基础从未建立。虽然国家曾大力治理“三角债”问题,但企业信用缺失对国民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并未根本改观。尤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复杂变动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助长了企业失信的投机预期,国内企业信用环境无法有效改善,进而在某种程度上为“不确定性”宏观经济运行背景下的微观企业主体失信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诸如弄虚作假、串通舞弊和投机欺诈等资本市场信用缺失行为,正是企业信用缺失在资本市场上的集中反映。

当前,国内通货膨胀对实体经济运行的压力不断增大,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及依靠低成本竞争的企业经营现金流问题更加严峻,失信违约的可能性大增,交易安全性无法保障,经营绩效亦无法按期实现并达到市场“期望”。由此,为了维护资本市场上的“形象”和“弥补”真实交易中的损失,部分上市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弄虚作假、炒作,进一步恶化资本市场的信用环境,打击了中小股民信心。全年股市“泛绿”的背后,正是实体经济层面企业信用的严重缺失。

资本市场是企业信用影响金融稳定的重要节点

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和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等问题,反映出维护金融稳定的迫切,维护金融稳定已成为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各国的共同主题。

但除了资本市场信用,企业信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其在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行中的作用极其重要,是影响我国货币政策、信贷调控政策效果的关键原因之一。2011年,屡屡提高的准备金率和曾经“三角债”等问题的“复燃”势头,反映企业信用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和对金融稳定的巨大冲击,这两个方面都成为分析企业信用对金融系统稳定影响的重要出发点。

资本市场是连通企业信用各种形式与金融稳定的重要纽带。从纯交易视角看,企业信用直接表现为企业间的赊销、预付等形式,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无担保的短期融资,其效果等同企业从资本市场或银行体系获取融资,因而企业信用交易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循环往复的融资体系。这种融资体系类似信用卡的交易原理,只要采取赊销等信用交易方式的企业可以按期支付交易货款,那么这种信任机制维持下的信用交易方式就可以继续下去。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信用交易方式加入到这种融资模式循环中来,从而在任一时点,实体经济层面采用信用交易的企业间存在着大量因信用方式而形成的融资余额。这种因信用交易方式形成的融资循环体系,必然要与资本市场融资体系实现对接。

当企业信用与资本市场融资体系紧密结合在一起,信用交易能力成为影响企业在资本市场“形象”和实力的重要因素时,实体经济层面的企业信用通过资本市场进一步强化了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在“温州跑路事件”发酵过程中,连通企业信用与金融稳定的更多是当地的民间信用体系,但当地企业因信用缺失而难以从资本市场获取融资时,资本市场链条断裂实际上就成为影响金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类似温州企业信用问题发生在更大的区域内,或是温州地区资本市场更为发达,则可以预见,企业信用将在更大程度和更广范围内通过资本市场链条对金融稳定造成更大影响。这种影响将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动摇资本市场存在的信用基础,通过资本市场动荡影响金融稳定;二是借助资本市场的金融核心地位和信用创造机制,以“乘数”方式对金融稳定造成更大的影响。

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需高度重视企业信用

2011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鲜有地直接提出“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具体要求,而且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政府对我国目前金融信用体系的深刻认识和思考。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多种条件下的信用支持,缓解不同类型和发展阶段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从此意义上来看,“多层次资本市场”实际上是“多层次信用体系”,通过信用体系不断完善,改善信用缺失,强化信任和信用等基本交易原则,进一步确认和夯实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推进价值创造的同时,维护金融系统稳定。

因此,在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企业信用,通过企业信用的培育、评判,为资本市场的完善提供坚实保障。

第一,将企业信用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划分的重要依据。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的核心目标是解决不同层次主体的投融资需求,实现多种形式的信用供给,从而建立起全方位、立体化的信用体系。“多层次”既有从交易主体视角划分的主板、二板和三板体系,又有从整体结构划分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等体系。因此,在资本市场建设的层次划分中,特别要抓住“企业信用”这一核心要素,从信用划分的视角,捋清企业信用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对应需求特点,以此指导资本市场层次的划分。

第二,将企业信用评级作为资本市场主体准入的关键指标。企业信用是资本市场信用的基石,企业信用缺失是造成资本市场信用缺失的关键。为保障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健康发展,必须从根本上夯实上市企业和其他市场参与主体的“信用”,唯此才能保障市场交易主体按信用经济时代的规则办事,才能实现各种信用形式间的有效配合。为保证企业信用在评判资本市场参与主体准入中的关键性地位,需要推动建立对上市公司的全面、全流程信用评级体制的建立。

第三,将服务监督企业信用作为资本市场中介机构服务的根本出发点。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完善,离不开证券公司、评级机构和律师事务所等资本市场中介服务机构的参与和努力。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很多是由中介服务机构自身信用缺失造成的,其整体信用程度仍待改进和完善。一方面,要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管和淘汰,注重培育其信用能力和水平,加大对违背交易规则、暗箱操作、弄虚作假和欺诈误导的中介机构的惩戒力度;另一方面,引导中介服务结构将服务对象的信用水平作为开展业务的重要出发点,重视对客户的信用评级,及时阻止和披露因信用缺失而可能形成的潜在交易或损失,同时督促上市公司高度重视自身信用,不断增强自身信用能力,以真实交易和信用水平赢得投资者的青睐。

长期以来,在政府隐形信用担保下的我国资本市场,企业信用缺失的不良影响被暂时“抵消”,随着政府担保逐步退出和市场日益开放,企业信用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显露。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迎来一个最好的历史时期”,借国家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完善的“东风”,高度重视企业信用,完善补足并夯实长期缺失的“信用基石”,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意义非凡,无可替代。

标签:;  ;  ;  ;  ;  ;  ;  

企业信用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_企业信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