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书评学的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书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从有了文字,人们开始用书面语言写作,有了印刷,图书得以出版传播,被人接受,书评便随之产生和发展。但是,尽管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少有识之士重视、推崇书评,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书评爱好者和研究者写了一些研究文章,探讨了书评的理论问题,可是迄今为止,我国仍未建立完整的书评理论体系。鉴于此,笔者郑重地提出建立书评学这一重大课题,谈几点极不成熟的看法,求教于同仁方家。
一、建立书评学的必要与可能:
第一、这是繁荣出版事业的需要。我国正值社会主义历史新时期,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我们要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必须办好报刊杂志,搞好出版工作,多提供高品味、高质量的精神食粮,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而要繁荣出版,办好刊物,除了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方向、遵循出版规律、完善深化出版改革以外,还必须建立书评学,努力提高书评质量。人所共知,书评与出版,血脉相连、联体双生,互相制约、相互促进,质量是出版的生命,书评是出版的镜子。书评有阐释、说明、判断、检验的作用,可以照射出版的面貌,反映出版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帮助编辑总结经验教训,使编辑工作好上加好、精益求精,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第二、这是开展读书活动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政治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迎来了科学文化的春天。社会科学百花盛开,自然科学争奇斗艳,新知识、新信息似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成几何级数与日俱增。在高技术、信息化、科学文化高度发达的当今之世,人们要赶上时代的步伐,就得坚持看书学习。近十多年来,部队战士、机关干部、工矿职工、学校师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方兴未艾的读书活动搞得轰轰烈烈、扎扎实实、有声有色、卓有成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书评。是书评点燃了读者心中的明灯,引导读者在书海中遨游,在书林中漫步,走进精神文明的殿堂,受到生动深刻的教育。事实告诉我们,书评在群众性的读书活动中有导向、教育和促进功能,对营造高雅的文化环境,树立良好的读书风气,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我们要推动、促进读书活动的开展,就需要有见地、有水平的书评。而要把书评提高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就需要建立书评学。
第三,这是书评自身发展的需要。书评,既古老,又年青。说它古老,是因为它历史很长,见于史书的书评,在春秋时期就有,如孔子在整理《诗》、《书》,修订《春秋》时,恪守“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原则,对所编之书附有序文,这一篇篇序文,就是我国最早的书评文章;说它年青,是因为书评实践虽早,书评文章虽多,可对书评的学术研究不够,研究论文相对说来较少,许多问题尚未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理论的阐述,没有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而书的写作是一项理论性很强的实践活动,当然,理论是对实践的概括和抽象,必须以实践为基础,不以实践为基础的理论,是没有血肉、根基的空洞理论。因此我们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加强研究,在书评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完整的科学理论。这既是提高书评工作效率、书评文章质量的需要,也是促进书评自身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
现在,建立书评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我国不仅有几千年的书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合全会以来,我党高度重视出版、书评工作,既抓出版繁荣,又抓书评繁荣,创办了《中华读书周报》、《文汇读书周报》、《书品》、《读书》、《博览群书》、《中国图书评论》等专门性的书评报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史哲》、《作品与争鸣》等报刊杂志,开辟了各种形式的书评栏目,大大地扩大了书评的阵地。八十年代末,成立了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九十年代初,许多省市相继成立了书评组织,建立了联络网点,团结了一大批书评爱好者与书评研究者。近十多年来,有领导、有组织地开展了读书、评书、图书评选、书评征文、书评研讨等多种书评活动,培养了一批书评骨干,形成了一支宏大的书评理论研究队伍,这为书评学的建立提供了足够的研究力量。
二、书评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特定的研究对象,有无明确的研究对象,是这门学科有没有必要建立、能否存在的先决条件。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文艺人才学是研究整个文学艺术人才的成才规律……书评学也有其自身的研究对象。
书评,即图书评论,既指书评者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图书内容、装帧、版式各个方面进行探讨、体会、判断、评价的科学研究与写作活动,又指反映书评者这种科研、写作成果的一种文章样式——书评文章。由此可见,书评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图书研究、书评写作与书评文章的统称。从概念的内涵,我们亦可知道,书评学要探讨图书研究、书评写作与书评文章的有关问题,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是写作学的一个分支。
众所周知,写作学以研究写作者通过复杂的思维活动,运用语言文字符号,采用有规范的形式,将对客观世界的某种认识表述出来,写成文章的全过程为主要目的,其研究对象是创作精神产品过程中“物——意——文”的特殊矛盾。其研究任务是,探讨写作者将客观世界转化为主观映象的“意化”规律、用语言文字表达思维成果的“物化”规律,阐明写作活动的本质、过程、方法技巧及各类文体写作的特点。简言之,写作学是一门研究写作现象、写作特点与规律、写作方法与技巧的科学。作为写作学一个分支的书评学,自然是以研究书评者分析研究图书、写作书评文章的“精神生产”全过程为主要目的,其研究对象是书评所具有的特殊矛盾,其研究任务是,紧紧抓住书评过程中“书——意——文”的特殊矛盾,把研究焦点放在书评写作活动的特点、过程和规律上,解决“评什么”、“怎么评”与“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从而建立起系统、科学的书评理论体系和基本功训练体系。
明确了书评的性质、书评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任务,我们便可知书评学的研究内容。大家知道,每一学科的研究内容,都跟这一学科的性质和研究对象有密切的联系,它是研究对象纵项的拓展,横项的延长,纵项、横项的交叉。
另外,科学研究的实践告诉我们,每一学科的研究,既要研究主体在科研活动中所发挥的主观能动作用,又要研究客体所具有的客观规律,还要研究主、客体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其反映形式;既要研究本体的概念、性质、特征、规律、功能、作用、发生、发展,又要研究它的研究原则、研究方法、及其它跟相邻学科的关系,要作全方位、多角度、多侧面的研究。因此,书评学有着广阔的研究领域,研究内容十分丰富,大致说来、框架结构应包括如下几个基本方面:
1.绪言。分节简要论述书评学的含义性质;书评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原则和方法、研究目的和意义;书评学跟写作学、编辑学、文章学、文艺理论学、教育学、传播学等相邻学科的联系与区别,书评学在现代科学中的地位与影响,阐明书评学是一门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立的重要科学。
2.书评简史。分节论述书评的产生、书评的发展、书评的现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我国的书评历史进行实事求是、较为系统的研究、总结;描述我国书评萌芽、产生、以及从幼稚、不完善到逐步完善、不断成熟,从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发展轨迹;简介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发展阶段的书评内容、书评形态及其特点;论述书评在传递科研信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人类精神文明建设所起的积极作用;分析书评产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对书评的制约和影响;总结书评在发展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从大量的事实和材料中加以分析和归纳;从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科学文化的动向、趋势及书评的现状,预测书评的发展态势,展望它的美好前景。
3.书评写作。书评写作是一项有目的、有组织的创造性精神生产实践活动。书评写作的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可分章分节,论述书评写作的涵义、特性、基本规律,对书评写作的本质方面给予科学的概括和阐述:论述图书选择、图书研究、构思谋篇、表达行文、修改定稿各个环节的意义、要求、应注意的问题,揭示、剖析书评写作“书——意——文”的动态过程,加强各个环节基本功的训练,提高书评写作的效率;论述书评写作的指导思想、方法、技能技巧及其在技巧运用中的辩证艺术,以便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富有光彩地显示全部创造性;论述书评者在图书研究、书评写作中的中心地位和主体作用,书评者的素质、修养、智能结构及其与编辑、作者、读者的关系,以提高书评者的素质、增强书评者的能力,写作有见地的书评文章。
4.书评文章。书评文章是书评者精神劳动的成果,定型化了的精神产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文化的发展、书评文章日趋丰富、异彩纷呈;从内容看,有什么类型的图书,就有什么类型的书评文章,文学的、哲学的、史学的、经济学的、国防科学的等等;从形式看,也是多种多样,有论文式的、有散文式的、有随笔式的、有小品式的。不同的书评文章有不同的体例格式,有各自的一些特点,但亦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可采用总论分述的方式,先概说书评文章的含义、性质、要素、特征、功能、种类,而后分章节论述序、跋、读评论文、书评小品等不同书评文章样式,介绍每种文体的基本知识,阐述每一文种的个性特征,论述每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书评文章好坏优劣的标准,阐明增强文体意识,加强文种训练的重要与必要。
5.书评传播。传播是一种极普遍、极常见的社会现象。在人类社会中,信息无所不在,传播也无所不在,它渗透于社会的各个角落,伴随着人类的每一项活动,书评自然也在其中。书评作者研究图书、写作书评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为了将自己对出版社所出图书的意见和看法表述出来,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向社会,以引导写作、引导出版、引导读书,促进出版事业的繁荣与精神文明建设,而书评作者精心制作的精神产品,只有通过传播,才能为世人所认识、所理解,变为人们的精神财富,才能引导人们读好书、批坏书、评议不好不坏、亦好亦坏、好中有坏、有疏漏、有问题、有争议的书,才能充分发挥书评的功能,显示它的价值。简言之,传播是书评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务必很好认识它,认真研究它,分节论述书评传播的基本概念、基本模式;介绍书评的各种传播方式,传播渠道;阐述传播的功能效果,书评者在书评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其跟书刊编辑、图书作者、图书读者的关系。
三、书评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
大凡干任何事情都有原则。搞科学研究,无疑也有原则。当然,这并不是规定什么清规戒律,制造什么模式规范,而是拟定最基本的准则,最起码的要求,确保研究工作沿着正确的道路顺利进行。书评学是一门复杂而严肃的科学,书评学的研究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因为无数事实和社会实践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文明史上最科学、最进步的科学,是颠扑不破、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它为我们认识、研究客观事物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必须遵循如下几条原则:
第一,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点,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曾对实事求是作过精辟的论述,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规律性,‘求’是我们去研究”。邓小平同志在《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中说:“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是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书评是一种社会现象,一项社会活动,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对其作全面正确的分析研究;书评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是社会科学的一种,我们必须老老实实,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对待,从书评工作的客观实际出发,详细地占有材料,从横向静态方面,从纵向动态方面,作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考察,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找出有关的规律,得出科学的结论,建立完整的体系。
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书评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当然应该注重理论分析,揭示书评活动的内在规律。但是不能空对空,从概念到概念搞所谓“纯理论”、“纯学术”研究。因为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实践是人们认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任何理论都来源于实践,从实践中抽象出理论、又通过实践检验、证实理论,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曾引用过诗人歌德的一句名言“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脱离现实生活,脱离社会实践的“学术研究”,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另外,从认识的主体来说间接经验只是“流”,而不是“源”,我们要有源头活水来,就必须深入现实生活,了解客观实际、品尝梨子滋味,掌握第一手资料。总之,现实生活、社会活动,是学科产生的重要基础和源泉,书评学的产生自然也离不开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实践。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对书评实践活动作全面考察,在对书评有丰富感性认识以后,再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科学抽象,使之产生质的飞跃,实现理性的升华,得出科学的结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则,书评学的研究必须切实遵循。只有在总结和概括书评工作丰富实践经验基础上写出的书评学,才能有效地指导书评工作实践,才有存在的价值、发展的可能。
第三,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我国是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有悠久的书评历史。早在春秋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了书评活动。在几千年的书评活动中,古人不但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书评佳作,而且在书评实践中总结一些书评经验。虽然较为零碎,有的甚至只是片言只语,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不乏精辟的见解;虽然未建立完整的框架,缺乏严密的科学体系,但为书评学开了一个好头,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些宝贵的经验,传统书评理论,是一宗丰厚遗产,值得我们珍视。我们研究书评学不能割断历史,因此,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它,了解它,科学地整理它,利用它,批判地继承古代书评理论遗产,是为建设现代书评学。
书评并非我国独有,世界其他国家都有书评。毋庸置疑,其他国家的书评,因地域的差异,民族心理、审美情趣的差别,社会制度的不同,跟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书评,有许多相异之处,有的有质的区别,但在研究书评学时,我们不能一律排斥、全盘否定;也不能不分皂白,全部照搬,而应该冷静地审视、批判地加以吸取。吸收别国家,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书评理论中符合科学的东西;摈弃其庸俗、低级的成份,反动、反科学的东西,拿来为我所用,批判吸取外国书评实践经验,是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书评学。
总之,没有继承便没有发展,没有比较便没有鉴别。在书评学研究中,我们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广泛吸收古今中外书评及其相邻学科的新成果,在优秀文化传统与书评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具有系统观念的书评学框架。只有解放思想、积极探索,走现代化、科学化之路,才能写出符合我国国情,无愧于时代的书评学。
书评学是社会科学的一种,其研究应采用如下几种具体方法:
第一,用系统论方法进行研究。书评学是由图书出版、图书研读、书评写作、书评传播、信息反馈等多种环节组成的系统工程。各个环节有各自的工作和任务,有各自的问题和特点。环节与环节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和影响,前一环节是后一环节的基础,后一环节是前一个环节的延续,具有动态性、有序性、整体性、综合性等特征。因此,我们研究书评学必须采用当前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普遍使用的系统科学的方法,唯此,才能阐明书评各个环节之间环环相扣、相互制约影响的辩证联系及客观规律,阐明书评学的地位和作用,使书评的研究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化。
第二,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书评不是我国特有的现象、特有的活动,而是遍及世界各国的普遍常见的现象和活动;不是现在才有的新生事物,而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东西。因此,在研究书评学时我们应该运用学术研究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现代书评与过去书评的纵向比较,我国书评与其他各国书评的横向比较,古今中外书评纵横交叉的多种比较,以及书评不同文种写作的比较,书评文章与其他文章的比较,书评学与相邻学科的比较。……在比较中见高低、比较中见发展、比较中见异同,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理出我国书评发展的历史脉络,了解书评各个方面的内在联系,明确我国书评的特殊性,揭示书评的共同规律,从整体上把握我国书评学发展的动态及其已达到的水平,提高书评学研究的能力与研究质量。
第三,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两种方式,彼此相反,却又互相联系,贯穿于思维的整个过程。通过分析,认识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个属性;通过综合,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个属性结合起来,认识事物的总体,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分析与综合是学科研究常用的基本方法,进行历史分析与现实分析;对书评的总体和个体进行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而且在对书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同时,又对书评各方面的问题进行概括综合。我们只有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研究书评,才能考察和把握书评中各个问题的内在联系,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得出带普遍规律性的结论。
第四,用逻辑方法进行研究。任何科学研究都必须运用抽象思维,必须对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命题、基本范畴进行界说,提出自己的论点,阐明自己的理由,运用事实和理论论据,进行充分而严密的论证,通过演绎或归纳推理,推导出毋庸置疑的结论。书评学的研究,当然也应如此,必须明确书评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对书评中的每一概念,进行科学的分析,说明它的深刻涵义,作出正确的科学判断;必须对书评中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深广的论证,阐明其逻辑关系,建立起逻辑体系;必须打出自己的旗帜,亮明自己的观点,运用丰富的材料加以论证说明,从书评工作实践中概括、总结出科学理论,做到观点和材料辩证统一,使其具有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以上四种研究方法,是研究书评学比较常用的,不少书评研究者在书评实践中探索、积累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法,在这里不一一列举。笔者坚信,在书评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书评学一定能很快地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