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条件研究[*]_土地资源管理论文

秦皇岛市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条件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秦皇岛市论文,资源开发论文,土地论文,条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分析秦皇岛市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条件和开发效益,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以缓解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关键词:后备土地资源 开发条件 效益分析 开发对策

秦皇岛市是我国的沿海旅游名城,地处环渤海经济区的中心区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增长,积极地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后备土地资源,对于缓解日益突出的耕地资源紧缺的矛盾,加速农、林、牧、副、渔业的商品生产开发,振兴全市经济以及协调好农业与工业、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促进全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后备土地资源现状

秦皇岛市后备土地资源面积大,类型多,分布相对集中。全市土地总面积781650ha(据1992年土地详查汇总数据,下同),其中,后备土地资源面积193227.1ha,占土地总面积的24.7%。在后备土地资源中,有滩涂13189ha,占后备土地资源的6.8%;荒草地99324ha,占51.4%;盐碱地39ha,占0.02%;沼泽地33.4ha,占0.02%;沙地725ha,占0.4%;裸土地30ha,占0.01%;裸岩石砾地66653ha,占34.5%;田坎12464ha,占6.5%;其它未利用土地770ha,占0.4%。后备土地资源主要分布于青龙、抚宁、卢龙三县。大量后备土地资源的存在,对于以农业为基础的秦皇岛市,是农业生产发展的潜力所在。这种潜力的发挥,取决于对后备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2 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条件与潜力分析

秦皇岛市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有着广阔的前景和有利条件,其主要优势和存在问题概述如下。

2.1 气候温和湿润,土地类型多样,有利于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秦皇岛市属暖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8.9~10.9℃,年降水量平均在700~770mm之间,无霜期为162~188天,≥10℃积温3815℃,年平均日照时数2796小时。总的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较多,雨热同季,有利于各种作物的生长。以长城为界,以南热量可满足两年三熟作物的需要,以北作物一年一熟。全市域的地貌类型复杂多样,自北向南依次为山地、丘陵、盆地、平原、滩涂和海洋。盆地、平原和低洼地适宜各种作物生长;广阔的山场为林业和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漫长的海岸线以及近海、浅海水面、滩涂为发展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场所。

2.2 后备资源外延开发潜力大。在全市后备土地资源中,除大部分裸岩石砾地和田坎暂不能利用外,可供大农业开发利用的面积达136818.8ha,占后备土地资源面积的70.8%。

土地潜力评价[①](参照美国农业部土地潜力评级系统)结果表明:全市后备土地资源分三至八级,其中三级地(Ⅲ)36299.7ha,占后备土地资源的18.8%,绝大部分为条件较好的荒草地,土层较厚,地形坡度小,适宜种植某些作物、果树,也可作为林牧业用地;四级地(Ⅳ)23982.6ha,占12.4%,土地质量较三级地差,地形坡度中等,质地较差,对作物的选拔有严格限制,较适宜果、林、牧业;五级地(Ⅴ)49353.5ha,占25.5%,五级地的限制性因素较多,如土层浅薄,石多土少,或坡度较陡,侵蚀较重,或干旱、排水不良、土壤盐渍化较重等,不适宜种植业,仅适宜林牧业利用;六级地(Ⅵ)4444.6ha,占2.3%,六级地具有严格的限制因素,不适宜种植业,但可以通过改良,种草、种树发展林牧业生产;七级地(Ⅶ)22738.4ha,占11.8%,七级地具有更严格的限制因素,如坡度极陡,侵蚀强度大,多石砾等,不宜耕种,对林牧业也有严重限制,仅限于种草或封山育林,但要采取工程措施;八级地(Ⅷ)43944.6ha,占22.7%,为裸露岩石,不宜农林牧业利用;其它土地12463.7ha,占6.5%,主要为田坎。各级后备土地资源评价结果见表1。

表1 秦皇岛市后备土地资源评价结果

从上述土地潜力评价结果可知:三、四级地土地质量较好,开发潜力最大,可优先发展种植业和果树;五、六、七级土地开发潜力依次减小,可作为林牧业用地。

2.3 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秦皇岛地处东北、华北咽喉,居京津唐、东北、渤海湾三大经济区之间,是河北省、北京以至华北的重要门户。境内交通便利,铁路、公路、海运、空运连接成网,对促进商品流通、发展农村经济十分有利。秦皇岛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以避暑胜地北戴河和历史名城山海关为主体的旅游网络已经形成,并新开发了南戴河、昌黎“黄金海岸”等旅游区,每年吸引中外游客达500多万人次。包括食品、饲料、旅游纪念品加工业、鲜活产品生产、加工业等第三产业在内的旅游经济日益发展,这对后备土地资源开发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4 工业基础扎实,技术力量雄厚,增强了农业开发实力。秦皇岛港是我国第二大港,临港产业发展很快,玻璃工业具有一定基础,平板玻璃数量、质量、出口量均居全国之首。钢梁、钢结构、集装箱等产品的产量、质量居全国领先地位。到本世纪末,将形成以建材、机械、电子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体系。成为全国重要的建材生产出口基地。以“三资”企业为主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形成较大规模,中心城市对周围农村的辐射作用增强,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速度将逐渐加快。

2.5 水资源不足,自然灾害频繁。全市淡水资源严重短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6.28亿立方米,人均占有地表水580立方米,为全国平均值的21%,亩耕地占有地表水429立方米,为全国平均值的24%,从气候方面看,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旱、涝、冰雹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大风对农业、特别是渔业生产有严重影响,这些限制因素阻碍了农业的快速发展。

2.6 农业生产水平低,资金、劳力等流向非农产业的速度加快。全市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农村经济10项主要指标发展速度及人均占有量,除农村社会总产值、人均纯收入、果品产量高于全省平均值外,其它指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资金、劳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流向非农产业的速度加快,农业与工业的发展速度差距拉大。全市1993、1994年工、农业生产速度比分别是1.03∶1与5.91∶1;1995年达到10.32∶1,均高出全省的平均比例,相比之下,农业更显脆弱甚至萎缩。

3 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

根据秦皇岛市国民经济发展十年规划制订的关于后备土地资源开发规划,其指导思想是:以港口、旅游为依托,市场为导向,效益为核心,开发治理后备土地资源为重点,搞好农业的深度和广度开发。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应本着先易后难和投资少、见效快的原则,对土质和水利条件较好的荒草地和滩涂,集中力量,开发方向以粮、果、渔为主;对条件较差,难度较大的后备资源,重点发展造林和畜牧业,有计划地分批逐步开发与综合治理,做到粮、果、林、草、渔开发布局匹配合理。

4 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效益分析

由于后备土地资源中存在一个以上的限制因子,挖掘其生产潜力,提高利用效益,有赖于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因此,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开发治理所需投入与开发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秦皇岛市后备土地资源中,三、四级地开发难度小,六、七级地开发难度较大;但从不同利用类型投资看,耕地开发投资大,牧草地投资小,林地居中,本文以耕地开发为代表,计算经济效益。

后备土地资源随开发治理标准不同,治理工程所需人力、财力、物力各异,其经济效益也有差别[(1)]。根据国家与河北省政府有关规定,不同标准下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投资及效益见表2。

表2 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治理标准及效益

从投资额看,初步开发治理所需投资小于一般和高标准开发治理,其投资额仅占一般治理的49%,占高标准治理的25%。从开发后增产量来看,高标准治理的增产量最多,初步治理的增产量最少。但从投资效益看,每百元投资所能增产的粮食则是初步治理的最高,高标准治理的最低。因此,我们认为在近期内后备土地资源开发以初步开发治理为佳。

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的社会效益,首先表现在增加粮、果等农副产品产量,保证人民生活需要,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2)]。研究表明,经过合理开发和采取各项有效治理措施,到2000年后备耕地潜在产量可增产粮食8000万kg,果品总产量可增加1亿kg。其次,有助于缓解日趋紧张的人口与粮食关系。在经济迅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的压力下,耕地的负荷愈来愈重,因此,有计划地开垦待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扩大各类用地面积,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解决人粮矛盾、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

经合理开发治理的后备土地资源,可改善生态环境,对于保持水土,维护生态平衡具有积极意义。通过植树造林,改善小区气候,增加绿色覆盖面积。提高太阳能利用率;实行养用结合,增加能量投入,提高能流和物流的转化率;通过合理地调整作物结构,多层次的资源开发,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和利用率,使土地生态系统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5 开发对策

a、首先应明确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在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将解决人地矛盾的着眼点转移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上来,将开发工作列入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的议事日程。其次,要强化干部和群众的宣传教育,增强开发意识,使人们了解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是缓和各种用地矛盾的关键任务。是促进和保证城乡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与安定的重大战略步骤,是优化城乡环境、形成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历史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b、水资源短缺是秦皇岛市经济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为缓解水资源供求矛盾,一方面积极开发水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薄层和潜层地下水;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节水工程,走内部挖潜改造之路。到本世纪末,在山地丘陵区完成18座中小型水库的兴建、扩建和加固工程,包括洋河水库加固、石河水库大坝加高、温泉堡水库等兴建。工程完成后,可增加灌溉面积6667ha。在平原地区以节水为重点。建设地下输水管道和灌区防渗工程,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c、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工作,是涉及到自然、经济、技术等诸方面的一项科学性较强的工作,对工程项目,资金管理等均应科学化、标准化,认真组织论证、实施与验收。同时在开发过程中,对重点项目、重点区域,应根据需要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攻关,实现重点突破战略;对一般类型或项目,也应予以扶持;对规模小、易开发项目,则以个人承包为宜,但也应尽量给予支持,以充分调动其投资、经营等方面的积极性,保证零散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土地开发中,要建立健全科技体系和技术推广网络。进一步提高市、县级农业技术部门的服务水平,加强乡镇农技站的服务能力,重点扶持村级农技服务组织。组织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农业开发中的先导作用。

d、后备土地资源开发项目多、范围广、难度大,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因此,应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以集体和个人自筹为主,国家支持为辅的原则。在重大建设项目中,要利用机遇积极取得国家、省和世界银行无息或低息贷款的支持,应发展内引外联,搞好横向联合,吸引国内外资金投入后备土地资源开发上。

e、后备土地资源开发,要进一步放宽搞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包括领导、技术设计、工程实施、行政管理及集体、个人,本着谁开放、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确保开发收益归开发者所有,严格执行新开发土地资源五年不征税的优惠政策。同时,在资金、生产资料、水电供应、科技服务、信息咨询、加工、运输、产品销售等方面均予以优先保证的政策。

* 本文是笔者完成的《秦皇岛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课题中的“土地潜力评价”和“大农业土地开发规划”两个专题成果撰写而成。

收稿日期:1996-05-15 修改稿期:1996-07-10

注释:

① 引自《秦皇岛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标签:;  ;  ;  ;  ;  ;  ;  

秦皇岛市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条件研究[*]_土地资源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