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国际投资变动趋势及我国的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变动论文,对策论文,国际投资论文,趋势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贸易和生产经营跨国化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推动下,国际投资不断长。日益庞大的国际投资,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可以预见,在90年代后期,在世界经济发展及国际经济结构的急剧变化中,国际投资将扮演最主要的角色。因此,对当前国际投资变动趋势的研究,对于把握世界经济的现状与未来,制订我国相应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90年代国际投资变动趋势
1、国际投资的活动范围将日益集中于发达国家之间
影响这种趋势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从1994年起,美国,日本和西欧等主要发达国家逐渐走出衰退,经济开始恢复增长,对投资的需求量相应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开始放慢进度。据统计,对发展中国家的私人投资在1993年增长了55%,达到1592亿美元,而在1994年增长还不到19%,为1729亿美元。同时,美、日和西欧等开始出现了逐步降低对新兴资本市场投资比重的趋势。另一方面,受1995年日本神户大地震、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英国巴林银行倒闭等事件的影响,新兴资本市场出现投资萎缩现象。1995年初的日本神户大地震给日本造成近1000亿美元的损失。为了使该地区恢复生产,未来数年内预计需4万~8万亿日元(约400亿美元~800亿美元)的重建资金。对重建资金的需求,不但可能影响日本一贯的资本输出,而且还可能出现资金的反向滚动,从而引发人们对全球资本市场供应紧张的担忧。墨西哥爆发的金融危机则显示出对新兴资本市场投资的风险加大,从而动摇了投资者对新兴资本市场的信心;同时,墨西哥金融危机已影响到美国资金对外流出,从而影响美国投资者对其他国家的投资。而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使全球资本市场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作为国际私人投资主要来源的美国对外证券的私人投资资本开始向国内撤退,转向较为安全的美国中长期债券,这必将对国际投资带来不利影响。
此外,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从1994年开始实施的紧缩货币政策已迫使银行利率上升,导致部分流入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回流。1994年美国政府先后6次大幅度提高美国邦基金利率,从1994年初的3%提高到1995年2月的6%以上,这无疑对投资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这将使筹资成本增加,投资下降并加重债务负担,从而对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带来不利影响。
展望90年代后期,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利率回升,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的逆转和国际债务问题的发展等,国际投资将越来越集中在发达国家之间。据联合国跨国中心的一份分析报告,90年代发达国家之间的资本流量将约占全球直接投资总额的81—90%。
2、国际投资正在出现双向平衡、对流为主的新局面。
过去很长一个时期内,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的差异,加上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形成了对外投资国与接纳资本国两个相对稳定的国家群体。自80年代以来,随着整个国际投资规模的急剧扩大,以往主要的对外投资国,均以更快的速度吸纳越来越多的外国资本,而原先受资型国家,则加快了对外投资的步伐。如今,对外投资的主要国家都已经成为主要吸收投资的国家,大量对外投资与大规模吸纳外资往往结合于一身,在国际投资领域,正在出现双向平衡、对流为主的新局面,这种新局面的特点是:
①发达国家作为国际投资吸纳的重要性正在增长。历史上曾出现的情况是:资本输出国是主宰,东道国往往处于受人摆布的被动地位。现在,许多强大的富国,却在主动地大量吸收外国投资。实际情况是,愈是发达的国家,吸收的国际投资也愈多。这种趋势在美国投资结构变化中表现得最为突出:第一,美国成为吸纳国际投资最多的国家。1980年,外国在美直接投资累计额为830亿美元,1990年剧增到4037亿美元, 1994 年就已近6000 亿美元, 其中1994 年一年中接受外国直接投资达600.7亿美元,超过美国当年对外直接投资额584.2亿美元,居世界第一。第二,美国的对外投资,进一步向发达国家集中。50年代初,美国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在其全部对外投资中所占比重不到一半,到1990年就已上升到74%。如今,国际投资的绝大部分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的,其中主要部分又是在若干个最发达的国家间流动。
②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加紧对外投资。长期以来一向作为发达国家投资场所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投资领域中对外投资所占份额一直是微不足道的,但自80年代以来,开始了积极的国际投资,并得到迅速增长,尽管所占比重仍然较低,但这种趋势,乃是国际投资向着平衡结构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亚太地区的国际投资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区域内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投资。亚洲的新兴工业化国家,近年来,在不断吸收外资的同时,普遍加快了对外投资,形成了从引进外资到对外投资的良好发展态势。其中最典型的是韩国。1995年,韩国海外直接投资以每月2亿美元的速度递增,年底首次突破了100亿美元大关。投资项目规模有大幅度提高,超过1000万美元的大型项目比重从1980年的7.5 %上升到57%。新兴工业化国家从大量吸收外资到积极对外投资,不仅显示了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也使发展中国家对大力引进外资,发展本国经济的前景充满了信心。
3、国际投资向服务业大量转移。
广义的服务业包括金融、贸易、商业、运输、通讯、旅游业等许多部门。近10年来国际投资领域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国际投资总额及其流量的构成都出现了向服务业的大量转移。这一发展变化部分的是服务业日益跨国化的结果。此外,由于服务业投资自由化的国际呼声日隆,发达国家已在逐步放宽和取消对服务业国际投资的管制,跨国公司积极向国外建立从事于服务业的子公司。国际投资已形成服务业浪潮,且将继续下去。
在服务业产业的国际投资中,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占有主导地位。据报道,自1990年以来,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50%以上放在现代服务业及其相关产业上。同时,流入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行业倾向也发生了变化。自二战结束到80年代中期的40多年中,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和第二产业(制造业)。从80年代末开始,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中,制造业方面的投资虽然仍居重要地位,但投资结构已由资源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向资本、技术密集领域以及现代服务业倾斜。据有关资料统计,1975年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投资的比重分别为25.3 %、 47%、27.7%,而到1990年则相应地变为11.2%、38.7%和50.1%。可以预见,随着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的崛起,以及发展中国家对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等第三产业(服务业)的迫切需求,跨国公司及各国公司将更注重投资于金融、证券、保险、房地产、通讯、高科技产业及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对服务业的国际投资呈上升趋势。
4、国际投资的主导地位日益增强。
70年代中期,国际经济要素结构中,国际投资显示了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强劲趋势,国际投资开始形成独立的自我运行机制。进入80年代,国际投资相对独立运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主要原因是随着金融国际化的发展,国际资本迅速增长而且频繁流动,国际投资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力量,并使国际商品和劳务交易的相对作用下降。80年代末世界贸易总额为3.1万亿美元,而世界金融交易营业额达75万亿美元, 是世界贸易总额的25倍。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调查表明,全球每日外汇交易量为1万亿美元左右,且有逐年上升之势。 这些都是货币资本日益脱离实物经济的现实反映。因此,在西方经济中,一种旨在谋利或保值的金融资产投资,或称为带有独立性质的纯粹金融交易业已形成。通过国际投资的渠道,国际资本流向了生产、流通、金融、服务等一切领域,一切国家和地区。在国际经济要素结构中,国际投资的主导地位将日益增强,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90年代后期我国吸引外资的对策
国际投资出现的一些新变化、新趋势,对我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从机遇看,我国经过多年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已进入持续、稳定、高速发展时期;投资软硬环境也有很大改善,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加强;法律体系日益健全,经济步入法律轨道;开放度越来越大,对外资开放领域增多,外资企业产品内销限制逐渐减少,我国庞大的市场潜力正对外资产生很强的吸引力。
从挑战看,近几年,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世界上吸引外资的热点地区逐渐增多,许多发展中国家放宽了对外资进入的限制,拉美国家经济正慢慢步入正轨,东欧国家经济基本恢复。全球经济,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普遍复苏,国内投资需求旺盛,造成了国际资本市场竞争加剧。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和实现经济起飞的关键时期,建设资金缺口大,对外资的巨大需求将在较长时间内存在。针对国际投资变动趋势及我国利用外资的实际情况,90年代后期我国在吸引外资上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制订明确的产业投向目录,分别区分鼓励、限制、 禁止外商投资的产业领域,以给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决策指明方向,增强其投资的信心。我国于1995年6 月公布的《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便是这一方面的有益尝试。在“九五”期间,我国应继续为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和利用利润报酬再投资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2、允许一些项目以内销为主,增强国内市场的开放程度。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各种要素和非要素市场陆续建成并蓬勃发展,跨国公司逐渐以开发和占领中国市场作为其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注重生产型高技术产业的开发并在“人均一美元”说法的吸引下,要求逐步提高内销比例,适当降低外销比例的限制。这就要求我们逐步调整我国的内外销比例,特别是一些高新技术项目能替代进口节约外汇的项目,实行以市场换技术的方针。
3、 进一步放宽投资领域。根据关贸总协定与乌拉圭回合谈判精神,目前要进一步促进我国第三产业领域的开放度,让更多的外资进入零售和批发商业、金融保险、咨询服务等领域,以促使我国第三产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迅速提高。
4、允许跨国公司采取控股公司的形式。 我国近年来利用外资的规模虽然逐步加大,但直接投资渠道单一,而且利用外资以国家中小企业的直接投资为主,规模小,技术低,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对我国仍持观望态度,仍在试探,只是象征性地投资。要使大型跨国公司加大来华投资额,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允许采取控股公司的形式。
5、根据中西部地区的特点,制订相应的、 有别于东部地区引进外资政策,鼓励引导外资到我国中西部投资,以外资的注入,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6、把利用外资与合理发展我国对外投资结合起来, 更大程度地参与国际投资市场,更好地发挥国内外两个市场的作用,加大对外投资的规模,为国内经济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