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看看新教材--一些值得一年级代数第一册讨论的问题_数学论文

让我看看新教材--一些值得一年级代数第一册讨论的问题_数学论文

我看新教材——关于初一代数第一册中值得商榷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看论文,代数论文,几个问题论文,第一册论文,新教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主要途径。 笔者在近一年的新教材教学实践中, 感到2000年9月开始试用的初中代数第一册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如在应用题方面注重了和实际的联系,在代数第一册(上)中增加了商品利润率的计算,在代数第一册(下)中增加了通过不等式(组)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丰富了不等式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美中不足的是,代数第一册(下)中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应用题的例题只有一道,习题(包括练习)仅有两道;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的例题没有一道,而习题也仅有四道。例题偏少、题型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通过自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习题偏少,也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建议增加不同类型和生活有紧密联系的例题和习题,把教学与生活实践有机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习题答案出现多处错误,容易误导学生的学习;个别习题的编写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对于全国统编教材来说也是有待进一步修订的。

下面,我试举例说明新教材代数第一册(下)中存在的问题,仅供参考,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1 不等式应用题偏少偏难, 应增加和生活有紧密联系的不等式习题、例题的数量

现实生活中反映不等关系的问题很多,如上街购物大致应带多少钱,汽车司机加一次油大致能行驶多少路程,要前往某地大致需要多少时间等等,这些问题没有必要通过定量去解决,因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千变万化的,我们做事情总是在有备无患的周密考虑下进行的,这就是不等关系在生活中的表现。

如代数第一册(下)第84页复习题六中的第10题,“乘某城市的一种出租汽车起价是10元(即行驶在距离5km以内都需付10元车费), 到达或超过5km后,每增加1km加价1.2元(不足1km部分按1km计)。 现在某人乘这种出租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支付车费17.2元。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大约是多少?”

在教学中发现此题难度较大,只有个别同学在教师的启发下才能完成。

笔者曾就此题让初二、初三学生练习,结果是能求出答案,但缺乏完整的解题过程,这和他们学的是旧教材,未进行过类似题的练习有一定关系。

像电话通话计费问题,和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可以编写类似于乘出租车等内容的应用题,如“某城市的市话计费标准为:通话3min以内0.2元,超过3min后每增加1min加价0.2元(不足1min按1min计),某人通话一次后若付1.2元,问通话时间大约有多长?”

增加类似习题不但可以丰富教学,还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一类型不等式习题(组)的建立。

2 建议减少超出学生知识范围的习题, 增加和生活联系紧密、实用性强的应用题

如代数第一册(下)第86页复习题B组第6题:“在容器里有18℃的水6L,现在要把8L的水注入里面,使容器里混合后的水的温度不低于30℃,且不高于36℃,注入8L的水的温度应在什么范围?”此题虽出现在B组题中,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练习,但学生到初二才开设物理,到初三才学习热传递、水的比热等知识,该题超过了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应考虑删减。

增加如汇款的汇费、储蓄利息税、个人收入所得税、房屋的租金、水电燃气费和股票的印花税、佣金等方面的应用题,一方面应用性较强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许多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同时也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对提高国民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3 个别习题编写不符合实际、不够严谨

代数第一册(下)第37页练习第2题:“一辆汽车从A地出发,向东行驶,途中要过一座桥。使用相同的时间,如果车速是每小时行驶60km,不能越过桥2km;如果车速是每小时行50km,就差3km才到桥,A地与桥相距多远?用了多少时间?”

此题编写不符合实际,忽略了桥长。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家近几年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修路架桥,造福人民,而且先后建成了好多在世界上具有影响的大桥,该题表述中有“越过桥2km”, “越过”的意思是很明确的,是跨过、通过了全桥,如果桥长是比较长呢?忽略桥长的计算误差较大,不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

4 习题答案有误,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除上面提到的代数第一册(下)第86页复习题六中的第12题答案有误处,还有第80页习题6.4中B组第3题的参考答案不准确, “把一堆苹果分给几个孩子,如果每人分3个,则余8个;如果前面每人分5个,则最后一人得到的苹果数不足3个,求小孩的人数和苹果的个数。”

显然该题是一个用不等式组来解的应用题,即:设小孩有x人, 则苹果有(3x+8)个,根据题意,

得0<(3x+8)-5(x-1)<3

解得5<x<6.5取正整数解,x=6。

苹果为26个。而书后附录的答案为孩子的人数和苹果的个数分别为5,23;6,26;7,29;8,32;9,35;用“如果前面每人分5个,则最后一个人得到的苹果数不足3个”这一句话一检验, 不难发现现在所给的答案中,只有“6,26”是正确的。希望修订教材时及时更正。

数学新教材在众人的企盼中诞生了,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毕竟在很多方面作了一定的改进,删去了一些过繁过难的纯计算问题,但力度不够,如解方程组中的一些重复练习的习题应精减。另外,如水池有甲、乙、丙3个进水管这类应用题和生活脱节较大, 应考虑其是否有保留的价值。我们要在正视问题的基础上完善教材、丰富教材,为培养出大批符合时代要求的、有一定创新精神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标签:;  ;  

让我看看新教材--一些值得一年级代数第一册讨论的问题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