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凤凰小学 和小梅 530400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背下来的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如果不经过个体本身的实践感知,那就只是一句句飘着的空话。如何让一个孩子爱上书籍,爱上文字,打心里去信赖千百年来的圣人贤人所说的关于书的哲言,这一直是我前行的目标。
◆给你一个概念(默读)
小学默读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也许很多人会觉得,默读,也用教吗?实际上是很必要的,在我接手这个班的时候,他们还不知道什么是默读,也不知道默读有什么意义,你给他一篇文章,让他默读,很多人只会望着一片密密麻麻的文字优雅地出神着。当然,这种现象归结的根源也是由于阅读量太少的缘故。该如何引导呢?记得,一开始我总会在课间十分钟看看自己喜欢的书,我有时站着有时坐着,孩子们就在一旁或嬉闹或静坐,但有一点值得肯定,他们都看到了正在痴迷于文字的我。十分钟过后,我会向他们汇报我利用这十分钟看了多少有趣的东西。这是什么,这就是默读。这一招怪有用。再者,深入浅出地讲述默读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对等关系,让其明白,拥有良好的默读能力是自身拥有最大的财富之一。
◆给你一个广阔的视野
班级里有图书角,摆放着孩子们各自捐来的书籍。每一本书都是一块神圣的土地,如何唤醒孩子们,让他们撑杆划进这片神奇的世界里呢?
首先,导读。
读《鲁滨逊漂流记》,只读了前面一二章节,好了,有兴趣的孩子一定会找来原著狠狠地看完,还有人会找到相关的书籍来,比如《格列佛游记》等等。
读“乔米和露露被外星人打劫”的片段,之后班级里会马上收集来保冬妮系列的书籍。
读了《读者》上一篇郑渊洁的童话故事,接下来,班级里到处都飘飞着皮皮鲁和鲁西西的影子。
……
其次,发掘有燎原之势的“火种”。
应该说,一个集体里,如果给予了一定的温度,总会有种子要发芽的,他们属于这集体里的先驱力量,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如一发现,必须好好加以引导呵护,让这星星之火得以展开燎原之势……很幸运,我在目前的每一届学生里都能发现有这样的“火苗”。
张艺兰(化名)。这女孩看似文静,但接触了她的文字,了解了她的思想动态,那你就会发现,她的内心里有很大的一片海呢!她的发现能力、吸收能力、内化能力常常外化成班级里一拨又一拨的阅读潮流,她带动着一颗颗雀跃的心拨开迷茫繁琐的日常,去发现广阔的文字视野。在她的引领下,有了一群“哈利波特”迷,有一群“小小特种兵”迷,有一群“大卫.威廉姆斯”迷,还有“罗尔德.达尔”迷……上个学期,全班一共捐了新书182本,她一个人就占了29本。甚是幸运!遇见这样的孩子!
◆给你一股长流水
我们很熟悉的一句话:要想给学生一杯水,你要先有一桶水。但是在阅读领域,我更愿意更改为: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最好是一股长流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环境的确可以熏陶人,但构成环境的所众多元素里,没有什么能比“人”(老师)这个元素更重要了!每遇上好的书籍,好文章,会做好标记,会找个安静的时间,给他们阅读、讨论。这一环节没有定性的时间,随时安排时间,有时会是上课前的几分钟,有时候甚至就变成两节完整的阅读课。
这一年多来,我们一起读了《我爱刘胡兰》《天路上的修行》《世上有颗后悔药》等等,阅读这些文章的时候,他们的眼睛都是亮的,除了内容的本身吸引人之外,他们的内心也获得的一股正能量的引领,这力量能让他自己静下心来,投入在手里的文字中。
◆给你看到收获的果实
阅读有什么意义?如果在学生还没有阅读任何一本书之前就唾沫横飞地去阐述这个问题,那是徒劳无益地。但是当一部分孩子有了一定量的阅读,并逐渐爱上阅读之后,这问题的答案已经明显地长成了果实了。
其一,我能把文章写活了。
在我们这个班级里,还有个一直都能坚持着的好习惯,就是坚持写日记。有很多孩子在阅读了某本书或是某个系列的书籍之后,文章的表达立即起了变化,笔尖的文字揉进了他所信赖的某些作者的文字风格。在批阅日记和作文时,我便会隆重的在讲评课上鼓励一番,有一些还要专门打印出来作为范文展示,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无意中捡拾来的“鹅卵石”已经变成了“钻石”!
杨思明(化名)。一个不苟言笑的女孩。在读了《明朝那些事儿》后,迷上了当年明月的表达方式。她也学会了用那种轻松诙谐的文字来描写日常,写她妹妹,写她们一家上超市购物所见……据她所述,也并没有刻意模仿,只是不知不觉就被“潜移默化”了。
一个孩子,他感受到了自己在阅读积累中不经意间起的变化,他自己能触摸到了这种神秘的力量,你说,这股力量有多大!
其二,我能“自我教育”了
得出这点结论,是在看了一个男孩的日记之后。李增祥(化名),这男孩小小的个子,长一头掘强的硬发。有一个周末,他回老家,要过奶奶的生日。爸爸妈妈携着他们回到老家,按照往常,他总是先去找村里的伙伴玩,然后在回去随便扒几口饭,可是那天,用他的原话说:“有一种力量在告诉他,应该先去给奶奶拜寿。”后来,他就听从了内心的召唤,先去给奶奶拜寿,爷爷看到他们懂事了,很高兴,还带他们去山上的果园摘果子,之后他和小朋友玩得格外的开心……他也很惊讶于自己的变化,他说,仿佛有一颗芽儿,长在他的内心里……
是谁在牵引着他呢?也许是《男生贾里》,也许是《哈利波特》,也许是《米兰星球转》……
感谢这些书籍!
其三,我能拒绝“无聊”了
副班长陈宇(化名)说:“如果生活中没有了书籍,我会很寂寞”。这话听着老成,但我却相信是发自肺腑的。他们常常是在放学后先组织打篮球,一群人轰轰烈烈地瞎跑几场下来,然后抱着一本书回去,晚饭后惬意地把自己融进故事里……
苏霍姆林斯基一直强调,学校应该是一个书籍的王国。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信赖他,追随他。现在,在这条阅读大道上,我隐隐约约听到了孩子生命拔节成长的声音,每当静默之时,我会隔着千山万水,隔着大几十年的岁月去想起他,想着他那张充满关爱悲悯的面孔,想着巴甫雷什中学那一股股清新温暖的风!
——愿继续循着他的脚印,撑着这艘“阅读”之船,划向天心处!
论文作者:和小梅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5
标签:书籍论文; 文字论文; 给你论文; 孩子论文; 班级论文; 能力论文; 化名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