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11
摘要:随着现代建筑设计水平的提高与发展,对建筑设计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建筑设计上的创新理念的应用与拓展也需要引起设计者的重视。 景观建筑设计是一门结合了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的边缘学科,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根据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详尽的介绍了在现代景观建筑设计方法中的重点,以供从业者参考。
关键词:景观建筑;建筑设计;方法研究
前言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景观建筑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在进行景观建筑设计时,要充分对美术色彩完整性进行充分考虑。设计上的创新与拓展可以为建筑行业带来新的活力,促进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20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化的巨大发展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深,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短缺,使各个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景观危机,甚至有的还涉及重要的生存问题,因此,生态学、系统论思想、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与城市建设结合,景观规划的思路也趋向于多元化。
一、景观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
1、利用基地条件
基地分析是景观用地规划和方案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包括基地自身条件(地形、日照、小气候)、视线条件(基地内外景观的利用、视线和视廊)和交通状况(人流方向、强度)等现状内容,这些内容是现代景观建筑设计中的无价之宝。
2、注重构思
现代设计注重的是原创性,设计要有新意、有亮点、有新鲜感,因此在现代景观建筑设计的构思立意之时,要注意思维的巧妙和独到,不应人云亦云、刻意模仿;其次,通过对大自然的了解分析,直接从大自然中汲取养分,获得设计素养和灵感。大自然是最淳朴、最纯真的源泉,设计师应注重、有机地利用大自然的无限资源,捕捉最真实的设计素材;同时,要善于发掘与现代景观建筑设计有关的体裁或素材,并用联想、类比、隐喻等手法加以艺术表现,通过建筑的造型、色彩、质感、体量等方面充分表现。
3、视线分析
视线分析是现代景观建筑设计中处理景物和建筑空间关系的最有利方法。视线分析包括视阈、最佳视角与视距、确定各景之间的构图关系等几方面的内容。因为人的视阈范围是由人的生理特征决定的,因此,在进行现代景观建筑体量与尺寸选择时,应着重考虑人们的观赏距离与视阈之间的关系。
二、景观建筑设计的创新思路
创造空间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根本目的,从这点来说,在景观的空间组织中建筑所起的引导和组织作用是其他要素所不可替代的。
1、设计空间和思路
(1)空间的划分与组合
将单一空间划分为复合空间,把大空间分割成多个小空间,其作用是在总体结构上为景观的功能和艺术布局创造有利的条件。划分空间的方法主要表现在组成景观的物质要素上,也就是实体构件。空间的布置既要有主次之分,又能做到疏密相间,形成有一定韵律的变化,通过曲折幽深的处理增强风景的深度和层次。
(2)空间序列与景深空间序列
在一定程度上讲是人在观赏风景时,由此及彼形成的审美感受的过程。而景深则是观景者对距离的主观感受,“隔河看柳柳如烟”就是这种感受的真实写照。同时,景深还包括了景物的层次、疏密、藏露关系等综合因素。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使观者产生“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感觉。景深和层次在适当地、恰如其分地表达中,往往能造成以大见小、以小见大,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朦胧境界,这种咫尺之间有千里之势的艺术效果是景观设计师力求达到的设计境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动态观赏与静态观赏
动态景观是游人在游览进程中对景物逐步感受到步移景迁的过程。在游览路线上适当安排观赏时间长短不一的景点,有助于激起游客的观赏激情和欲望,但各景点的观赏时间要适当搭配,设计景点不宜过多,应着重考虑相互连接构成的景观系列和整体性。静态景观就是人在一定的观赏点上去欣赏景观,其主景、配景、前景、背景以及空间的层次搭配都是较为固定的。
(4)透视观赏点
在进行景观设计时,由于不同的视点、视线、视距、视角以及景物本身具有的宽、深、层次效果,都会形成不同的局部空间和总体空间的透视关系,同时也会给观赏者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所以,选择合适的位置、距离、尺寸等都是为了突出景观效果。
2、设计的空间布局
(1)依山而建的景观建筑通常在自然山岭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加工,以建筑、山石、植物交错来分隔空间,建筑部分可随地形的变化而变化,使主体建筑更加突出而富山庄情趣。依山而建的建筑,在造型设计上可大可小,既可作为观赏景物的视点,也可作为景观序列的高潮,因此现代景观建筑的造型要求精美、有新意、能突出主题,如颐和园的佛香阁就是典范。
(2)依水而建的景观建筑
一般而言,现代景观建筑的立面向水面敞开,而且在构图上建筑尽可能地贴近水面,由于水体的特殊性,临水建筑形象一般均为小巧玲珑、丰富多变的,造型也各不相同,如亭台,就能起到很好的空间的过渡作用,位于墙、廊或建筑之间,作为建筑空间序列的停顿,不同性质空间的转换、过渡。
(3)平地而建的景观建筑
作为环境中的一种标志和点缀,平地而建的景观建筑造型相当别致,而且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突出建筑的色彩、纹理、质感、细部处理等。利用建筑的结构与构造特点吸引游人的目光,可以起到点睛的作用。
3、设计的组景
在进行景观建筑设计时,首先要明确建筑在景观中的作用,以及建筑与其他景点之间的关系,根据其各自作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组景方法。现代景观建筑设计中常用的组景方法有:主景与次景、抑景与扬景、对景与障景、夹景与框景、前景与背景、俯景与仰景、实景与虚景、内景与借景以及季节造景等。
(1)主次景物的营造
在造园的过程中,为了形成一定的空间感,必然有主景区和次景区之分。作为景观建筑设计四要素的山石、水体、植物和建筑,在设计的主次关系中的角色总是不断交换的,正确认识各自在设计中的地位与作用,处理好主次关系对整个现代景观建筑设计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2)景物的抑扬处理
在传统造园中利用地形、小品、建筑、植物等设置对景、障景、隔景的景观效果,形成封闭、半封闭、开敞交替的空间,达到明暗交错、豁然开朗的观景效果,现代景观建筑在这一方面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在造景处理上有先抑后扬或者先扬后抑两种,往往都是利用建筑的围合与通透来达到此种艺术处理效果。
(3)俯景和仰景的处理
在对景观建筑的处理时,通过地形或建筑的高低处理,改变视点和景点的关系,从而达到俯景或仰景的效果。一般来说,俯景能让人有凌空感和占有欲,从而可以营造大中见小的感觉;而对于仰景而言,能使游人产生高耸感,从而创造一种小中见大的感觉。对于园林建筑而言,不同的建筑类型需要营造不同的环境,因此,在需要庄严肃穆的时候,尽量采用仰景的处理方法,但需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时,尽量选用俯景的处理手法。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人们对建筑与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促成了景观建筑学的产生与发展。建筑设计最基本的设计原则,就是要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建筑,而在景观建筑设计中,色彩的运用能够为建筑带来不同的意境,使建筑含有某种思想和情感,从而丰富建筑与周边环境的氛围。
参考文献:
[1]杨旭明,城市住宅与视觉景观环境的分析[J]. 中外建筑, 2010, (05).
[2]马雯,人文主义的建筑体现——透析建外SOHO设计中的人文理念[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0, (11).
[3]孙晓君,人?建筑?环境——谈秀水湾小区方案设计[J]. 辽宁建材, 2011, (01).
论文作者:杜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1
标签:景观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空间论文; 景物论文; 作用论文; 关系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