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热控自动化系统作为电厂机组控制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稳定性与可靠性,决定了设备生产效率。以提高热控自动化系统运行稳定性为目的,结合我国电厂机组容量不断加大的现状,需要从技术角度出发,结合系统自身特点,争取在现有基础上对自动化技术进行更新完善。总结以往生产管理经验,确定热控自动化系统管理优化要点,选择合适措施对其进行改造,争取在根本上提高其运行稳定性。因此,本文对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稳定性
电厂机组控制过程中热控自动化系统,以及设备生产效率取决于系统运行可靠性以及稳定性,从而影响全面提高电厂热控系统稳定性,随着系统机组容量的不断扩大,从技术方面分析系统特点,保证能够不断完善自动化技术,并且总结归纳以往经验来优化自动化管理系统,以便于能够改造系统,保证全面提高系统的运行的稳定性。
1火力发电厂热控系统的控制组成
1.1分散控制系统
在发电场中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十分广泛,其主要作用是显示相邻节点的控制情况,同时对其进行分散控制,该系统共有四个独立部分组成,分别是现场过程控制端口、开发维护端口、网络间通信端口与运行操作端口等,发电厂内部的通信网络是通过一种有机的方式联接到一起的,从而形成一个功能完善、操控性强的过程控制系统。整个系统通过各部分的模块化进行控制,各部分灵活控制其分属的部分,比如控制反应炉安全系统、数据收发采集系统、发电机组供电系统等等。
1.2辅助控制系统
在电厂整个热控自动化系统的运行中,作为辅助的控制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这种系统一般无人进行控制操作,系统自主实施自动控制,其通过内部规定的设定程序自动进行指令控制,之后通过数据的交换自动调整内部参数,进行下一步的指令控制,同时以交换机通过各端口控制保持整个系统的运行正常。发电厂通过中控室可以实现对整个工厂系统的宏观调控,这样可以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自动运行,同时设定报警机制,当某些参数超出预定值时发出警报,提醒相关操作人员进行检查与调控。
1.3实时监控系统
对于实时监控系统来说,它是由两部份构成,一部分是是厂级实时监控系统,另一部份是信息收集管理系统,由这两者共同组同。既通过数据接口连接,又通过控制器进行连接,其既可以进行信息的互通,又可以实现数据通信资源的共享,实时监控系统具有很强大的功能,其既可以对电子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又可以监督各种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目的是对于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异常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如果系统出现了异常情况,实时监控系统既可以实施自动进行动作提示,又可以进行相应的报警,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检测,及时采取维修措施。
2当前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1热控系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随着各行各业的崛起,电力的需求大大增加,这对电力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加快建设步伐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然而,电力企业作为传统企业,其内部部门多,管理复杂,实现技术的革新涉及多个方面。在具体的运行中,系统稳定性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电力企业的发展模式,技术要求与传统的模式出现较大差距,而电力企业的技术更新存在滞后性,这会导致信号传输效率低下。并且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中间信号,由于信号的不稳定,传输过程中受很多因素影响,因此容易出现故障,并且故障具有离散性特征。在运行中热控自动化系统不断的出现逻辑混乱现象,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并且影响了整个系统的运行稳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厂应注重热控系统的设计安全、运行安全和管理合理性,实现全面管理过程,从而满足电力企业长期发展的基本需求。
2.2热控设备检修和管理模式落后
在电力系统改革过程中,受规模、资金、意识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很多小型的电厂改革并不彻底,导致其检修设备方式依然采用了传统的管理和维修方式,检修时间长,很多故障无法在第一时间发现,造成设备故障频发,影响经济效益的获得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电力企业来说,应实现热控系统运行的全面检修,但由于管理模式落后,很多企业尚未实现这一点,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系统的检修功能,资源利用率较低。这种检修模式对资金投入具有较高的要求,一旦出现故障,其维修过程对于机组的管理来说是一个难题。智能化的管理方式在企业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人的作用在电力企业热控系统运行中依然要有所体现。定期检修模式已经明显不能适应电厂热控系统的运行,需要加快电力企业的改革步伐。
3提高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运行可靠性的措施
3.1优化设计系统控制单元
优化设计热控自动化控制单元分散系统,能够有效实现控制单元响应性和智能化,以便于从来源上提高系统灵敏度和智能化程度,不断完善系统监控能力。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合理使用新型技术,切实结合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不断更新传统技术,以便于构建现代化、智能化分散控制系统,例如合理使用DEH系统,此外,也应该合理优化自动控制软件,也即是优化设计控制程序模块,切实优化控制指标、控制范围,从而全面提高抗干扰性。优化设计自动化过程的时候,最大限度提高处理能力,保障全面实现过程控制软件功能,以便于全面满足监控实际需求。
3.2优化系统硬件管理
热控系统的基本成分为硬件设备,如果系统运行中出现故障,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系统稳定性,所以,应该构建完善的自动化管理机制。功能质量是系统运行的基础,利用合理的措施管理热控自动化系统,以便于提高系统耐来老化性,全面使用系统生产环境,防止外界因素对系统造成故障影响。选择系统硬件型号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考察设备环境,确保能够选择适合的质量、型号、性能,满足环境生产续期,此外,还应该保障切实做好系统验收工作,落实日常管理工作,注重多方面维护系统电源、机房温度、终端状态等,对于施工管理体系进行贯彻落实,保证能够维护所有细节,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概率。
3.3提高热控接地系统的抗干扰和稳定性
在热控系统中,热控接地系统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干扰。这将造成测量精度下降、设备临时故障、信号误发等问题,致使发电机组停运跳闸。所以提高热控接地系统的抗干扰水平存在必要。虽然解决热控接地提升抗干扰水平问题仍然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但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对抗干扰设计工作已经却得了一定的成效。针对干扰问题,在设计之初需要采取将强弱电分离、屏蔽接地设施等措施,提升一定的抗干扰水品。在抗干扰的研究工作中,针对干扰途径进行有效阻断、排除干扰源等措施成为研究的首要方式。
结束语:
热控自动化系统在我国电厂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对整个发电流程进行调控与检测,这样有利于电厂生产的顺行与稳定,同时我国电气设备也朝着智能化与科技化发展,因此要注重对相关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从根本上减少事故与不稳定性出现的频率,这样才能使电厂的生产日益平稳、高效,并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分析[J].吴增玉.科技风.2018(36)
[2]浅析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运行的稳定性[J].王明建.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5)
[3]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稳定性研究[J].韩磊.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12)
论文作者:王瑞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9
标签:系统论文; 电厂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稳定性论文; 抗干扰论文; 过程中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