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监测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胡志伟论文_胡志伟

生物监测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胡志伟论文_胡志伟

胡志伟

江苏泰洁智邦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我国的人口数量也在急剧上升,导致环境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对此,世界各国对环境的污染和保护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有效的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变成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解决前提。通过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全面的对环境进行分析和监测。但是,当前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如果仅仅只用目前的监测技术不能有效地将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全面的表现出来,因此,需要改进环境监测技术。

关键词:生物监测;环境监测;应用分析

近些年来,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生物监测也随之出现,作为一种新的环境监测技术,能够利用生物个体、群落等全面分析和掌握其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影响,从而做出准确的反映,通过生物学的知识与技术,科学的运用在环境污染的处理中,对环境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价。生物监测在当前的环境监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使用生物监测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对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了解,为环境问题处理提供依据和支持。

1 生物监测的概述分析

生物监测其实就是利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相互依存,明确环境的受污染程度。生物与环境之间有着物质能量转换的关系,如果环境遭受污染出现变化,环境中生物的生活习惯、分布等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1]利用生物监测能够明确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有效地措施进行处理和防治。

环境监测中的生物监测有自身的特点,生物监测不会对生物以及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可以利用生物脱落的毛发以及树叶等监测环境。生物监测有持续性,能够长期对监测范围中的环境变化信息进行搜集,对环境进行全过程的、长时间的监测。生物监测的灵敏性比较强,能够利用生物放大、生物积累等快速准确的找到污染物。[2]而且生物监测方法的运用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技术、资金以及设备,是比较经济实惠的。当前生物监测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依据生物的生产环境、生物自身等实际情况确定科学的分类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推进,新的生物监测技术也会不断出现,为环境监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生物监测技术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2.1 生物监测的概念。生物监测是以生物的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和种群等各个方面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人为胁迫的生物学为指标的,检测环境污染状况的一种技术方法。用生物指标对环境的质量变化进行检测,从生物学的角度,对环境的质量变化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评价。所以,生物监测只是一种技术手段,而不是目的,借此,从生物学的角度为环境的质量评价提供有利的检测依据和检测办法。

2.2生物监测的发展现状

生物监测根据其独特优势,利用生物体对污染的物体进行检测,体现环境受到的污染的程度和周围的环境质量。从生物监测的本质上来看,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以人为主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是因为人们生活的环境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并且生物监测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实际问题,因此,各学科的交融和渗透,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监测技术也会因此发展的越来越完整,对污染物的危害也会做出更具有科学性的评价。在某种程度上讲,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不是靠一种污染物造成的,而是多种污染物的积累造成的,单一的监测技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生物监测技术能从更客观、更科学的方法,对污染物进行评估和监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还有一些生物,其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物体,比如,一些生物除了受污染物的影响外,还受到季节、气候、温度、虫害和地域等原因的影响,基于此,必须要建立合理的、标准的生物监测方法,才能有效的使生物监测技术所监测得出的结果具有重大的价值作用。

3 生物监测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3.1 土壤污染中生物监测的应用

土壤受到的污染都是间接的,因此在土壤污染监测时就需要对地下水、农作物等进行监测,明确土壤受污染的程度和情况。使用生物监测技术对土壤污染进行监测,需要监测土壤中的植物以及微生物的生长情况,明确土壤污染对生物造成的影响。运用动物监测的方法对土壤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将蚯蚓作为监测主体,利用蚯蚓的敏感性,明确土壤中有没有农药、铅等物质。然后测量蚯蚓体内的镉物质含量,通过其与土壤中镉物质之间的关联了解土壤中镉物质的含量。利用植物监测的方法了解土壤的受污染情况。如果土壤受到污染,植物的生理代谢就是发生变化,植物会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症状,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变弱、呼吸作用变强、植物的表面出现伤斑等,这些现象都可能是土壤受到污染而产生的。此外还可以通过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进行监测,使得土壤的污染情况得到全面的反映。对土壤中的细菌、霉菌等污染物进行分析,明确土壤中微生物群系的数量,依据监测的结果,了解微生物污染土壤的具体情况。

3.2 大气污染中生物监测的应用

生物监测在大气污染中的使用主要就是对大气的质量以及环境污染情况进行监测。植物生存是最容易受到大气污染的影响的。主要是植物长期生长在固定的位置和环境中,不能避免空中的有害物质,因此在监测时,可以将植物作为样品对大气污染情况进行准确的反映。常见的主要有二氧化碳指示物、二氧化硫指示物、氟化物指示。二氧化碳指示物主要涉及向日葵、柑橘、烟草等,如果植物遭受污染,其叶子上就会出现点状的伤斑,并且叶脉上可能出现形状不规则的伤斑,伤斑一般是黄褐色或者白色的。[3]二氧化硫指示物的植物主要有苔藓、落地松等,如果受到污染,叶子的维管束上会出现伤斑,伤斑是块状的。叶子边缘也会出现伤斑,主要是红棕色或者是土黄色。氟化物指示的植物主要有郁金香、梅以及大蒜等,遇到污染叶面上会出现伤斑,伤斑呈现红褐色,叶子是尖形的。

3.3水体污染中生物监测的应用

在对水体污染进行监测时,指示生物法是最为经典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分析水体中有没有敏感污染物,科学分析水体资源中污染物的具体情况。指示生物的活动地点是不变的,有着很长的生命周期,因此能够将水体中的污染情况全面的反映出来。当前可以将鱼类、浮游生物等作为指示物。如果水体污染极为严重,将小颤藻、蚊幼虫等生物作为指示物。此外,微生物群落也是水体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对水体中微生物群落进行监测,明确水体的受污染情况。监测时,将聚氨酯物质的泡沫塑料块投入到水中,对水体中微生物进行收集,从而了解水体的受污染情况。这种生物监测方法相比于其他方法而言,应用在工业废水污染监测中是比较经济、准确的。现如今生物传感技术也不断发展,可以将微生物传感器投入到水中,对水体进行监测。传感器中,细胞能够主动获取环境中的物质,并通过转换器以及生理效应对水质进行监测。将生物传感技术应用到工业废书以及地下水监测中也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结语

纵观国内外对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和探讨,生物监测技术成为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方法,并且对其应用越来越多,已经占有越来越高的地位。生物监测技术对环境监测有非常可观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为保护环境和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是,如何能够更好的利用生物监测技术的优势和特点,还需要做出更深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为保护环境事业做出贡献和努力。

参考文献

[1]黄桂林,张建军,韩爱慧,张明祥,张阳武,董柯.3S技术在辽河三角洲湿地监测中的应用――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及其生物多样性的遥感监测系列论文之二[J].林业资源管理,201,05:51-56.

[2]蔡中华,陈艳萍,周进,朱小山.生物标志物(Biomarkers)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研究与进展[J].生命科学,2013,09:1035-1048.

[3]张述伟,孔祥峰,姜源庆,吕婧,吴宁,张婧,马然,邹妍.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中的应用及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5,05:103-107.

论文作者:胡志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7

标签:;  ;  ;  ;  ;  ;  ;  ;  

生物监测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胡志伟论文_胡志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