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沿海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及潜力分析_港口论文

辽宁省沿海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及其潜势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辽宁省论文,沿海论文,港口论文,发展现状论文,集装箱运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U169.1

1 发展现状评价

目前,辽宁沿海港口中,大连、营口、丹东、锦州四港开展了集装箱贸易运输业务。1995年大连港跻身全球100家集装箱大港,列第77位,成为继上海、天津、青岛之后的我国第四大集装箱运输港;1996年大连港完成国际集装箱运输量42.08万TEU;1996年10月18日,东北三省唯一集航运和港口优势为一体的码头公司——中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于营口港鲅鱼圈港区成立,营口港当年完成国际集装箱运量1.22万TEU;丹东港1995年开始集装箱运输业务,1996年完成集装箱运量3640TEU;1996年6月10日,锦州港与中远公司合作开通了国际集装箱班轮,当年完成集装箱运量1249TEU。

1.1 集装箱发展水平及发展速度评价

我国集装箱运输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1978年第一条国际航线开通,1981年第一座集装箱码头投产,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从事港口集装箱装卸的公司已达90家,拥有集装箱专用泊位65个,年设计能力1003万TEU,基本上形成了现代化的集装箱运输系统。1996年全国沿海集装箱吞吐量为715.77万TEU,自1990年以来,平均每年以29.67%的速度递增。

辽宁省沿海的集装箱运输业务始于1980年,之后主要在大连港范围内进行。1996年全省集装箱吞吐量为43.78万TEU,是1990年沿海港口集装箱运输量的3.21倍,6a间有了较大幅度地提高,但其发展速度却明显低于全国总体发展水平,年均增长率比全国平均增长水平低8.26个百分点,集装箱运输量在全国集装箱总运输量中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9.08%下降到1996年的6.12%(见图1),与全国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集装箱发展亟待加强。

目前我国正加紧国际集装箱中转港建设,拟在沿海地区形成北方、南方和中部3个区域的国际集装箱干线枢纽港。辽宁沿海各港中大连港集装箱运输规模最大,一直有志与天津、青岛等港竞争北方枢纽港地位,但其发展规模与速度明显低于其他两卷,且差距日益拉大(详见表1),如不尽快加强集装箱业务,北方大港地位很难确立,并将直接影响到大连市北方香港战略目标的实现及辽宁港群整体外向能力的发展。

1.2 集装箱运输的主要流向与航线分析

1.2.1 90年代初,辽宁省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中进出口比例大致持平。自1993年以来,进口比重不断下降,出口比重迅速上升,1994年出口量超过进口量,1996年末,二者相差9.2个百分点,反映出90年代以来辽宁省集装箱对外贸易出口量呈现出增长的较好趋势(详见表2)。

1.2.2 辽宁沿海港口集装箱进出口主要航线随时间发展不断增加,集装箱业务范围不断拓宽。自1990年以来,国际航线增长了1.9倍,国内航线增长了2.6倍,至1995年已拥有集装箱运输主要航线43条。集装箱国际进出口业务中,以国际近洋航线交往为主,并已形成香港、日本、韩国三条比较稳定、发展态势良好的主要运输航线。

就集装箱出口而言,90年代以来,国际航线运量始终占出口量的90%以上,1995年已接近95%。国际航线中,对日集装箱出口始终占第一位,其次为韩国和香港,自1992年以来,出口到香港、日本的集装箱运量比重呈递减趋势,对韩集装箱出口量则呈明显增加趋势。由这三条航线构成的近洋航线在国际航线中比重不断上升,已从1991年的80.37%上升到1995年的97.99%。相对而言,远洋航线比重下降,运量持续出现负增长。国内航线,南方和北方两条航线的集装箱出口运量及其分布比年际增长不规则,随机性较大,总体上看北方航线出口量比重较大,也相对稳定一些。

就集装箱进口而言,国际、国内航线分布比与出口相似。在国际航线上集装箱进口比重更大,1995年已达99.37%,日、韩、香港占据国际出口的前三位,三条航线上的发展趋势也与出口情况相似,但韩国航线集装箱进口增长速度更快。近洋航线同样明显高于远洋航线比重。国内航线中北方航线逐渐取代南方航线而成为主要进口航线,1995年,北方航线货运比重占70.11%,但无论哪条航线,自1991年以来,均呈负增长趋势(详见表3)

①资料依据各港相应年份原始资料统计而成。

2 潜势分析

世界上水运货种可分为液体散货、干散货与杂货三大类。前两类是原料、材料、燃料等初级产品,后一类为多种制成品,是集装箱货的基础,杂货类所占比重可直接反映腹地经济的进化程度及发展集装箱运输的潜力大小。1995年,辽宁沿海港口吞吐量中,上述三类货种比重分别为33.74%,34.90%和31.36%,杂货类比重明显低于世界海运货物中该类35%的平均水平。输运货种结构原始,腹地经贸发展层次低,成为辽宁沿海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速度慢的直接原因。

图2是辽宁沿海各港与全球集装箱大港集装箱货源对比情况。从中不难发现,全球各大集装箱港的杂货比重都在40%以上,其吞吐规模的巨大是与其杂货吞吐量的高份额息息相关的。辽宁省沿海各港杂货吞吐量比重以大连港最高,1995年为35.59%,仍与世界集装箱大港有较大差距。就目前而言,辽宁省尚缺乏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的货源基础,集装箱港口建设一定要慎重。

辽宁省计划经济委员会、辽宁省交通厅1993年做的《2000年辽宁省综合交通运输网发展战略研究》也同样验证了上述论断。研究预测显示,2000年东北地区水运物资中杂货类物资总量约为2962万t,占腹地可能产生水运物资总量的21.87%,货物结构中初级产品仍占较大份额(见表4),腹地适箱货源比重偏低将直接制约辽宁省沿海港口集装箱化的发展潜力。针对上述状况,笔者认为目前辽宁省沿海各港争建集装箱码头,争开集装箱外贸运输航线的做法有欠长远、系统考虑,寻求适应腹地货运需求,适合港口发展现状的有效措施亟待出台。

3 发展措施

3.1 振兴腹地经济,提高适箱货源

腹地经济发展状况是港口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基础,没有强大的腹地经济,特别是加工工业的强有力支持,就不可能产生足量的适箱货物。对辽宁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与腹地经济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可得出如下方程:

Y=1.12493066+0.00639899X,

式中:Y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万TEU);X为腹地(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国民生产总值(亿元)。

从式中可以清楚看出,港口集装箱货运量与腹地经济水平关系密切,二者复相关系数R=0.9929657。但同时也应看到目前辽宁沿海港口腹地经济对集装箱运输的影响强度十分微弱,国民生产总值每增加1亿元,仅可多产生64TEU的集装箱货运量。东北腹地迅速振兴经济,增加适箱货源比重,是发展集装箱运输的长久之计。东北地区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冶金、机械、化工、能源、粮食、木材、牧业生产基地,工农业许多产品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但一段时期以来,产业结构低下、技术等级落后、对外开放度差等一系列原因使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迟缓,国有大中型企业不景气。中共十五大,把加强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造作为重要决策,这对改善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将产生重大意义,对促进辽宁省沿海港口集装箱运输的快速发展也将产生深远影响。另一方面,辽宁沿海各港口也应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华北、内蒙、蒙古、俄罗斯、朝鲜等邻近地区和国家的集装箱货源,加快第一欧亚大陆桥的实际运作,尽可能地扩大腹地范围,吸取广泛货源。

3.2 建立合理的集装箱港群体系,发挥规模效益

集装箱作业的最大优势是规模经济,近年来,国际上各航运公司纷纷改组港口结构,试图通过减少港口数量获取最大效益,并最充分地利用港口基础设施。目前,辽宁省乃至全国仍存在着集装箱港口设施建设一哄而上的错误做法,“一致对外”的发展目标使所有港口只能成为国际集装箱运输网中的支线港或喂给港,既不经济又导致大量基建资金的浪费。辽宁省沿海各港口及各级政府亟待统一观念,从客观实际与整体利益出发,坚决禁止集装箱码头重复建设的行为发生,由省级行政主管部门按系统论的原则组织已经开展集装箱运输业务的港口,加快完成区内集装箱港口的分工合作,建立合理的集装箱港群运输体系,形成区域内的封闭积聚系统,由区域内最高层次港口而不是由单个港口去参与区际间竞争,籍此提高整个地区多式运输体系的效率和对外竞争合力,早日进入国际集装箱货运干线网。

大连港的位置、水深、联运条件和周边环境在辽宁省沿海港群中最佳,理应成为区域性集装箱运输的核心港。大连港大窑湾港区是全国四大深水港之一,1995年与新加坡合作开展了集装箱贸易运输业务,大窑湾港5#泊位的正式起用,标志着大连口岸已能接送第三代集装箱船。目前,中新合资公司正加紧第四代、第五代集装箱船泊位的建设,发展前景比较乐观。其它港口应认清自身形势,摒弃片面追求地方、局部利益的错误做法,主动作为大连港的喂给港,通过大连港的规模优势,增强集装箱区域干线枢纽港的竞争力。

3.3 搞好多式联运,加强港口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建设

国际集装箱化的发展趋势表明,大力强调发展港口本身而忽略改善集装箱运输后勤系统的做法是不可能再获取可观经济效益的。事实上,随着远洋集装箱运输采用先进的第四代大型船舶以后,大量利润不再产生于长途海运,而陆路、港口及拼接箱的费用在总运输费用中的比重却在迅速上升。辽宁省要发展现代化的集装箱运输,必须搞好以多式联运为主要内容的后勤支撑系统建设。采用计算机跟踪管理与调度,改变目前运输活动的管理、组织方式,提高铁路、公路、内河运输的服务水平,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整个地区多式联运的空间可达性。开辟内地中心城市(沈阳、长春、哈尔滨)为集装箱中转内陆港,加快哈大铁路电气化改造,争取早日开通双层集装箱列车,提高哈大高速公路的建设速度和集装箱运输利用率。按照国际惯例,实现一票到底、一条龙服务,采用世界先进的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尽快与世界集装箱运输调度网络相连接,为辽宁省沿海港口集装箱运输早日进入国际集装箱运输主网络奠定技术基础。

致谢 文章写作过程中得到张耀光教授、张文尝研究员、金凤君副研究员的指导,特致谢意。

标签:;  ;  ;  

辽宁省沿海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及潜力分析_港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