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 山东 济南 250000)
【摘要】目的:对个性化程序化护理干预在治疗偏头痛性眩晕患者中的作用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性眩晕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个性化程序化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偏头痛性眩晕患者治疗中采取个性化程序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帮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个性化程序化护理干预,偏头痛性眩晕,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1-0191-02
偏头痛性眩晕具有反复性、突发性等特点,发作时易并发头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入院后需要药物治疗,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1]。本次研究通过分组试验,探讨对偏头痛性眩晕患者采取个性化程序化护理干预对临床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性眩晕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17~68岁,平均(37.42±6.36)岁。对照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18~67岁,平均(36.76±7.33)岁。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同的治疗,包括:叮嘱患者避免食用含咖啡因、酪胺的食物,避免引发头痛,减少应激与疲劳;给予三环类抗抑郁药、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安定等进行预防性治疗。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包括:保证环境安静,调整适宜的室温,光线调暗,及时通风,保证空气新鲜。尽可能降低外界对患者的刺激与干扰,协助患者选好最舒适的卧床休息体位。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性化程序化护理干预措施。包括:①加强安全教育,指导患者改变体位,有专人陪护时向陪护人员交代患者病情与注意事项,叮嘱患者不要单独离开病房。加强日常生活护理,防止各种意外的发生,如:跌伤、碰伤、烫伤、坠床等。②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偏头痛性眩晕患者发病时往往感觉头晕目眩,患者精神往往高度紧张及恐惧。医护人员应及早进行心理护理,根据患者年龄和病情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解该病的基本情况,可举例一些治疗成功患者的案例,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鼓励患者勇敢地面对病情,积极地配合治疗。③在进行治疗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治疗中各种用药的目的与作用,以及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解除患者各种疑虑,建立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治疗中密切观察药物治疗时患者的情况变化,输液时告知患者速度不宜过快,不可自行调节滴速。一旦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给予处理。④叮嘱患者禁烟酒及刺激性饮食,多食用少油少盐、新鲜果蔬易消化的食物。若患者呕吐频繁,可给予流食。⑤做好患者出院指导,避免疾病的复发。指导患者培养健康科学的生活作息,保证每日充足睡眠,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饮食有规律,低盐低脂,多清淡少油腻,戒烟酒及刺激性饮食。向患者说明出院后药物的用量、服用方法及服用时间。告知患者疾病复发或加重时要及时就医。
1.3 疗效评定
疗效判定标准[2]:治愈:治疗后的2~4周复查,无眩晕以及其他的并发症发生,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改善:在体位变换时有轻微短暂眩晕感,但程度明显减轻,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无效:眩晕无明显改善,无明显好转,对生活质量有影响。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x-±s)表示,若体现为P<0.05,价值突出显著,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观察组:治愈29例(64.44%),改善16例(35.56%),无效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13例(28.89%),改善18例(40.00%),无效14例(31.11%),治疗总有效率为68.89%。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偏头痛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的复发性眩晕疾病,偏头疼多伴有前庭方面的症状[3],如头昏沉感、视物旋转,眩晕合并偏头疼会使患者十分痛苦,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临床常采用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三环类抗抑郁药等药物治疗,同时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对于临床治疗效果可起到显著作用。
对偏头痛性眩晕患者采取个性化程序化护理干预,重视患者心理情况,及时做好个性化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因疾病带来的恐惧与紧张等情绪,使患者对治疗产生信心,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指导患者科学的生活习惯,告知患者禁烟酒、咖啡等会加重症状的因素,减少意外的发生[4]。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变化,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给予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对偏头痛性眩晕患者开展个性化程序化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丰华.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7,14(30):223.
[2]鲁慧.心理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23(22):290-292.
[3]魏晔.急性偏头痛患者的心理干预及效果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17(3):1149-1150.
[4]夏晶,杨秀华,徐彩玲,等.个性化程序化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性眩晕患者治疗中的作用研究[J].当代临床医刊,2017,26(6):3513-3514.
论文作者:刘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3
标签:患者论文; 偏头痛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心理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