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管理分析论文_张超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管理分析论文_张超

日照市建设科技服务中心 山东日照 276800

摘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数量都影响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它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的优劣,因此人们对土木工程建筑质量的要求也是与日俱增,混凝土结构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对于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息息相关,稍有不慎会给后期建筑使用埋下重大隐患。因此需要加大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管理效果,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该技术的作用发挥,从而更好的满足建筑质量的需求。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管理

为了增强建筑质量,适用混凝土结构也是随着社会需求而产生的,这种结构与传统结构相比具有很多优势,很大程度上确保了现代化建筑质量需求,但是施工技术的适用不当经常会引发混凝土结构质量下降,从而产生混凝土结构裂缝,最终影响土木工程建筑质量,为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是不利的。

1.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及原因

裂缝是建筑工程中非常常见的一种问题,由于混凝土结构的加入是为了提高土木工程建筑质量,因此它运用过程中的技术保证、管理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慎,就容易造成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这将影响整个建筑的质量和后期使用,此处所致的施工技术管理范围比较广,例如现场勘查技术、设备维修及管理技术、施工过程监督技术、施工方案设计等等,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任何一个环境出现纰漏都会影响其他环节,导致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通过调查分析,本文对造成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原因进行了总结:第一,水泥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热化,热化过程就是释放能量的过程,如果混凝土内外部热量差距太大,就会造成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因此需要选择匹配的水泥,降低这种差值;第二,混凝土结构所处的室外温度如果和混凝土内部温度存在差距,也容易造成其结构产生裂缝;第三,混凝土结构的体积缩小也是造成裂缝的一个原因,由于使用过程中这种结构需要硬化,在这个时间内它内部的水分是无法和外界交流的,因此体积会逐渐缩小,从而形成裂缝;第四,混凝土结构凝固之后需要具备一定的强度,但是如果模板拆除的时间过早或者过晚,就容易造成它变形,从而在受压之下产生裂缝。

2.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管理因素

土木工程建筑中使用混凝土结构是为了增强其稳定性和使用价值,但是这种结构运用过程需要专业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手段,从而保证其优势的发挥,劣势的规避,但是现实中却存在很多因素会影响这一进程,本文对此进行总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 混凝土成分因素

混凝土结构形成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原材料基本就是粗集料,例如,矿渣、破碎砾石等,这种粗集料如果掺杂其他杂质或者因为放置时间过久或者放置位置不对产生风化就会影响混凝土结构质量,例如,粗集料是否干燥、是否干净都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因此在原材料选择时一定要选择具备相关资质的合作单位,从而从根源上确保它的质量,因为专业的相关单位会进行原材料质量的验收和配比。因此,混凝土的成分种类和质量监控就是施工技术管理的对象之一。

2.2外界温度因素

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比较复杂,例如温差较大就是其中一项,室外环境和温度变化比较频繁,但是混凝土结构内部的环境和温度基本是稳定的,因此长时间的温差变化就会造成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产生,这种压力之下就容易产生裂缝,从而影响建筑质量,因此这也是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需要重点监督的一项内容。

2.3 混凝土自缩因素

混凝土结构被用于土木工程建筑之前还需要加入硅灰这种材料,一旦这种材料加入就容易让混凝土内部结构产生自缩,缩小过程就会导致裂缝的出现,从而影响建筑质量,再加上混凝土结构内部湿度的不断下降,水分会逐渐流失,会进一步加大它的缩小速度,从而影响其稳定性作用的发挥。

3.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相关管理措施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具有非常多的优势,有利于建筑质量的提升,但是由于其特殊性,需要相应的施工技术管理措施,降低它因为内外部因素造成的裂缝等问题,从而降低它的效用。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3.1 原材料选用

由于原材料是混凝土结构作用发挥最基础的影响因素,因此在原材料选择的时候,应当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需要和原材料所使用的环境变化,尤其是水泥的选择,要考虑其凝固时间、粘稠度变化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比热容变化等等,选择品牌较大,性价比较高的混凝土,确保其质量,总之,原材料的选用要综合考量其价格、品质、品牌等因素。

3.2 搅拌施工

前期混凝土配备需要经过严格的把控,确保配比合适,之后就是搅拌施工环节,这个环节最关键的就是搅拌力度和时间,不同的搅拌力度和搅拌时间会对混凝土结构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把控,通过严格的约束措施来确保混凝土结构后期的使用性能。

3.3 浇筑施工

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施工时,必须要对浇筑技术的要点进行准确的把握,要将浇筑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对各岗位人员以及设备的配置情况进行检查,如钢筋、模板等等,

同时要注意相关事项:第一,混凝土浇筑时,应防止混凝土出现分层离析的问题,要确保自由倾落度在2m 以内;第二,在进行竖向浇筑之前,需要在结构底部进行水泥砂浆的铺垫,厚度在50-10mm;第三,在完成墙体和梁柱的浇筑施工以后,要静置1-2h,避免接头部分出现裂缝问题;第四,要对混凝土倾倒方向加强控制,沿着浇筑前的方向进行逆向操作。施工人员在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施工要求做好管理工作,使工程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3.4 捣实施工

混凝土结构形成过程中还需要一个浇筑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为了更好的增强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因此捣实施工就非常重要,良好的捣实施工可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价值发挥。因此,在混凝土入模过程中需要慢慢的进行振捣,逐步捣实,排出其中的气泡,从而增强混凝土的密实度。必要的时候振捣过程还可以使用机械设备,但是要注意操作人员的专业性。

3.5 施工缝处理

施工缝处理对于混凝土结构作用的发挥也至关重要,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正视施工缝的问题,不要过分紧张,土木工程建筑建设过程中出现施工缝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一旦出现裂缝及时处理即可;第二,可以对施工缝进行预留,以此来充当工程分段标识,在对施工缝处理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不能对图纸当中标注的施工缝进行随意的更改,确保施工缝能够始终处于剪切应力最小处,防止其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

3.6 养护措施

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需要严格的养护管理,例如,严格的温度控制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合规凝结,通过过程养护措施避免混凝土冻涨或者裂缝问题的出现,不同的养护措施是针对不同的问题,主要的养护措施有蓄水养护法、循环水冷却法等等,每一种养护措施都有其严格的使用规则,因此需要严格把控使用时的温度、湿度。例如,对于混凝土结构需要定期浇水,从而确保它不会因为干燥而产生裂缝。

结语

混凝土结构的优势不容置疑,但是想要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需要相关的施工技术管理措施,本文对此进行探索,通过影响其因素分析,阐述了相关的施工技术管理措施,从原材料的选择到后期的养护等几个方面论述,希望能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规范性使用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张舟军,沈光辉 .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管理研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2(21):1299.

[2] 刘凯晨 .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管理研究 [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2(10):1417.

论文作者:张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5

标签:;  ;  ;  ;  ;  ;  ;  ;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管理分析论文_张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