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北京、辽宁、江苏、浙江、湖北、广东、云南问卷调查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辽宁论文,湖北论文,云南论文,江苏论文,广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了解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是实施各种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根据对北京、辽宁、江苏、浙江、湖北、广东、云南七省市14000多家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分析了中小企业的所有制与产销竞争力等诸多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摸清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是实施各种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委托,我们针对北京、辽宁、江苏、浙江、湖北、广东、云南七省市14000多家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就中小企业的所有制及行业分布等七十方面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对策性建议。
一、样本基本情况
问卷调查的样本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通过七省市乡镇企业局、中小企业协作办、统计局、大专院校等部门人员帮助发放与回收的。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4000份,收回有效问卷3027份。利用计算机数据库语言按分析需求编程,然后进行分类统计和汇总。样本分布见表1。由于填表方面的原因,各类指标汇总时会出现正常的误差,但不影响对总体结果的分析。样本的所有制类型、隶属关系与总体的中小企业情况分布比较接近,样本企业能比较好地反映总体中小企业的情况。
二、体制转型与产销竞争力
(一)中小企业体制转型已初见成效
在随机抽样的总共3027家企业中,对企业所有制形式与隶属关系问题共有1439家和1415家样本企业进行了回答。我们发现,其中国有企业占30.09%,集体所有制企业占31.83%,私营企业占14.66%,中外合资企业占6.95%,联营企业占2.29%,其它类型的企业占14.18%,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所有制性质发生了比较明显的转变,非国有制中小企业已经占据了总数的近70%。国有中小企业虽然目前还有30%,但已逐步从市场中退出,表明体制改革已见成效,企业体制转型趋势明显。当然,调查中也显示国有中小企业退出市场的空间仍然很大,体制转型的任务远没有完成(见表1)。
在隶属关系上,市属企业占36.11%,县(区)属企业占30%,乡镇企业占21.55%,部属企业仅占3.25%,其它类型的企业占12.08%,表明我国中小企业隶属关系的传统格局已被打破,中央直属中小企业数量很少,地方性中小企业异军突起,已居主导地位(见表1)。
表1 企业所有制类型及所属关系
(二)中小企业产销竞争力不容乐观
中小企业的产销竞争力可以通过企业亏损、产品产销和出口状况体现出来。
从这次调查的结果来看,七省市中小企业亏损情况比较普遍,平均亏损率达26.8%。亏损状况表现出的所有制特征十分明显,国有中小企业的亏损率最高,达55.8%,集体所有制中小企业亏损率次之,达38%,联营、私营、中外合资企业亏损率相对要低得多,分别为19.2%、21.9%和24.1%。经营绩效所反映出的体制性缺陷非常清晰。从亏损率的地区比较中,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佐证。如体制较为灵活的广东、浙江、江苏三省的平均亏损率较低(为14.3%),而辽宁、湖北、云南等省亏损率普遍较高(平均为37.6%)(见表2、表3)。
表2 企业亏损率
表3 企业亏损情况的区域对比
企业的产品产销状况可以通过产销率和设备利用率反映出来。从设备利用率来看,企业的设备利用率普遍都不高,37%的中小企业设备利用率在60%以下,31%的中小企业设备利用率在60%—80%之间;20%的中小企业设备利用率在80%—95%之间,只有14%的中小企业设备利用率在95%以上。从设备利用率的所有制类型分布来看,各所有制中小企业的设备利用率差别很大。其中国有中小企业设备利用率最低,50%中小企业设备利用率在60%以下;中外合资中小企业设备利用率最高,有23%的中小企业设备利用率在95%以上,只有17%的企业设备利用率在60%以下。此外,集体企业的设备利用率也较低(见表4)。
表4 企业设备利用率
从产销率、设备利用率的地区比较来看,北京、江苏、浙江、广东等省的产销率和设备利用率要高些,而湖北、辽宁、云南三省则相对要低些。设备闲置相对较多(见表5)。
表5 企业产销率、设备利用率的地区比较
各企业产品出口情况不很乐观。在问及有无产品出口及出口渠道和能否利用国外市场时,有31%的企业做了肯定回答。其中,广东省59%的企业有出口及出口渠道,在七省市中出口情况最好,北京的企业只有14%的企业填了有出口渠道及出口产品(见表6)。
表6 企业出口、出口渠道及面临问题地区比较
在回答“当前出口主要面临的问题”时,在所给出的7个选项中(注:A.国外市场萎缩,B.来自国外企业的竞争力加剧,C.来自国内的竞争加剧,D.出口价格下跌,E.缺少生产资金,F.缺少出口信息和渠道,C.其它。),国外市场萎缩是企业所认同的最大问题。这也可以预示:在美国“9·11”恐怖事件以后,全世界经济均受不同程度的影响,全球市场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萎缩。
三、信息来源与外部协作
在经营活动中的市场、技术、金融、人才四个方面的信息中,在2838家回答了此问题的企业中,有1583家中小企业认为市场信息最重要,占比为55.8%;认为人才信息最重要的有819家,占比为28.9%,有287家企业认为技术信息最为重要,占比为10.1%;认为金融信息最重要的企业数最少,只有149家,占比为5.3%。这种对经营信息重要性的位次排列,也表现了地区的完全一致性,其相关系数达到1.00(见表7)。这种对信息重要性的判断,反映了目前企业对市场和人才的相对重视程度。
表7 企业对经营信息重要性排序
从信息来源的七个选项中(注:七个选项为:A.靠独自调查研究收集(包括从报纸、杂志等外部媒介收集),B.企业领导层通过社交活动收集,C.来自政府有关部门,D.利用顾客的反馈信息,E.交易会、展览会、专业会议,F.科技文献、专刊,C.其它。),企业从政府渠道获得的信息量较小,尤其是来自政府方面的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则更少,在所有7个选项中均排第5位(见表8)。这说明政府对企业经营过程中主要信息的支持远远不够,政府对企业的信息服务的空间相当大。
表8 企业信息来源位次表
四、企业财务与融资
(一)中小企业财务状况。1998年,占抽样中小企业总数的68.24%的企业有固定资产投资,占抽样企业总数84.37%的企业有流动资金。资金来源见表9。
表9 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来源(%)
调查统计显示,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很少可以从银行获得,主要靠自有资金运作。固定资产100%依靠自有的占67%;5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依靠自有资金的占81%,初期固定资产投资全部来自金融机构的只有3%;而半数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来自贷款的比例也不过10%。这表明,中小企业存在相当程度的融资困难。当然,困难的程度也存在地区差异。北京市中小企业5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来源于金融机构贷款的比例更低些,分别只有4%和7%(见表10)。
表10 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来源的地区比较(%)
(二)贷款来源和贷款利率。在3027家企业中,有1666家企业获得贷款占总数的55.05%,具体贷款来源和条件见表11。从调查中发现,67%的企业从国有商业银行获得贷款,86%的企业获准的贷款期限为1年以下,仅有14%的企业能得到2年左右期限的贷款。从总体上来看,企业所获贷款的期限普遍过短,贷款渠道比较单一,贷款额度偏小,贷款利率偏高(见表11)。
表11 企业贷款来源和贷款条件
另外,从不同的所有制类型企业的贷款来源和贷款条件来看,可以发现,68.7%的国有中小企业有贷款,高于中外合资企业(34.5%)34个百分点,集体所有制和联营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比国家、个体和中外合资企业的贷款利率明显低,中外合资企业的贷款利率最高,为8.98%,另外国有商业银行是所有类型企业贷款的主要来源,91%的国家企业和70%的中外合资企业都从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渠道过分单一,集体企业除了57.3%的企业从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外,还有26%的企业从农村信用社贷款。个体私营企业除了41.1%的企业从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外,还有1/4的企业从非金融机构贷款。这些差别说明国有银行对个体私营企业的歧视以及农村信用社把集体企业作为目标市场,反映了各类金融机构对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贷款的差别政策。对国有中小企业的过多贷款,同时也反映了国有银行受行政干预的程度(见表12)。
表12 贷款来源和条件的所有制类型比较
注:贷款来源中(1)国有商业银行;(2)股份制商业银行;(3)城市商业银行;(4)外资银行;(5)城市信用社;(6)农村信用社;(7)信托投资公司;(8)其它。
五、企业人才、技术与研发能力
(一)人才缺乏。1998年,七省市中小企业年末平均职工人数为215人,实际在岗人员176人,有18%的人员从中分流出去。企业职工平均受教育程度见表13,表中显示,1998年企业职工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28.5%,其中有中专学历的人数占20.9%,具有大专及大学学历的人数占7.4%,而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数只占0.24%。从1995年至1998年,职工学历层次提高并不明显。
表13 职工受教育程度状况单位:人(%)
(二)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不高。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设备技术水平并不高。主要设备还是20世纪70—80年代的,90年代的设备拥有量比较少,在1637个被抽样企业中,只有4.2%的企业完全使用90年代以后的设备,而半数以上使用90年代设备的企业也不过36%。到目前为止,仍有15%的企业半数以上的设备还是30年以前的,甚至还有0.6%的企业所使用的技术和设备完全是70年代以前的过时技术和陈旧设备。
从地区对比来看,沿海的广东、浙江、江苏等省,无论是使用新技术还是淘汰旧设备都要领先于其它各省,其使用新设备的比例远高于其它地区。另外,从调查中也发现,中外合资、私营和联营企业的设备技术水平要明显高于国有和集体所有制中小企业(见表14)。
表14 企业使用设备技术对比
在被抽样的中小企业中,有自主开发能力的只有34%,这说明我国中小企业产品自主开发能力比较薄弱,企业独立拥有的技术即专有技术比较少,对外技术依赖比较强,产品因而缺乏市场竞争力。
六、企业竞争措施与经营战略
(一)竞争措施。在降价、运用新技术、改进质量、加强营销、改进包装、开发新产品等6个选项中,以运用新技术作为第一选项(即第一重要的措施)的中小企业占38%;其次为以降价作为主要竞争手段,其第一选项占比为30%。这两项措施是中小企业强化竞争手段的最主要的举措,而其它则处于相对弱项,依次为11%、10%、7%、6%。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对产品的包装问题普遍不太重视,这表现出一种全国性的趋势。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中小企业对运用新中小企业的一种矛盾心理,即开发新产品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降价措施在影响中小企业竞争手段选择的权重如此之高,反映出我国中小企业经营者经营思想还比较落后,同时也很好地解释了:我国中小企业缺乏竞争力、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的价格此起彼伏、市场恶性竞争循环不止的原因。
从区域比较来看,在“运用新技术”的取向上,并没有表现出区位技术优势的特点。如地处技术密集地域的北京市中小企业,对于运用新技术的意愿不如沿海的江苏、浙江、广东三省,甚至也不及区位技术优势相对较弱的湖北、辽宁、云南等省(见表15)。
表15 企业竞争措施选择
(二)经营战略。在问卷中有关经营战略的选择给出了11个选项,要求企业就战略地位进行选择。调查显示,企业经营选择主要集中在“降低经营成本”方面,有近半数(47.1%)的中小企业以此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战略。这反映了我国中小企业经营成本较高和经营绩效欠佳的真实状况。而“加强研发能力”、“多元化经营”作为第二战略的中小企业占43%,以此为第一战略的中小企业有20.7%。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经营者的经营思想的影响。“建立和完善营销网络”、与“提高企业信誉”是第三层次的经营战略。而“提高职工素质”、“扩大经营规模”、“增强融资能力”、“采用和吸纳新技术”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见表16)。
表16 企业经营战略选择
(三)环境保护。这一关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没有得到中小企业的足够重视。在回答有关企业排污达标情况的问题时,67%的中小企业填了污染排放达标,有37%的中小企业排污未达标。对于企业的环保意识,问卷设计的问题是:如有低息贷款可用于购置环保设备或引进环保技术,贵企业是否考虑利用?结果有35%的企业愿意购置设备,有19%的企业愿意引进技术,而多达46%的企业既不愿意购置设备也不愿意引进技术,宁可挪作它用。
七、企业经营环境与政府服务
(一)经营环境。在问卷中就企业对经营环境的评价设计了5个子项,分别为“法制环境”、“资金环境”、“市场环境”、“信用环境”、“社会环境”。每个子项下分”好”、“一般”、“差”3个选项。结果显示,对经营环境评价“一般”的居多,且呈总体一致性,其比例分别为57%、51%、55%、47%、64%。而认为经营环境“好”的比例依次为30%、12%、16%、18%、18%;认为经营环境“差”的比例依次为13%、37%、29%、35%、18%;两组数据较为接近。这可以理解为企业对于目前的经营环境只是认为尚可,还谈不上满意(见表17)。
表17 企业对经营环境的评价(%)
从区域比较来看,区位优势相对较弱的湖北、云南、辽宁三省的企业对经营环境的满意度更低,在“差”这一选项上的比例远高出京粤苏浙等省市。
(二)法制环境。在所有5个子项中,尽管中小企业对法制环境的认同率最高,但也只有30%。从地区分布来看,江苏、浙江、广东、湖北、辽宁五省中小企业对法制环境的评价要好些,有40%的企业选择了“好”,尤其是广东省的企业有45%认为法制环境为“好”,云南省的企业的满意率最低,仅为21%,而不满意(即选“差”)率最高,为25%。
(三)资金环境。从调查的结果看,企业普遍认为资金环境不太满意,总体满意率(即选“好”)只有12%,在所有的环境选项中最低。在七省市中认为资金环境“差”的以湖北、辽宁、云南为最高,分别为43%(湖北、辽宁两省的平均百分比)和51%。这反映经济欠发达、欠发展地区中小企业的资金环境较差,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资金环境相对较好。
(四)市场环境,被调查的企业对市场环境评价不高。认为市场环境“一般”的占55%,认为“差”的占29%,认为“好”的只有16%,“差”的比例远远超出“好”的比例。市场环境不好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竞争无序和过度竞争。当然,我们说市场经济的灵魂就是自由竞争,而竞争又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但这里有一个前提,即竞争应是有序的。从调查中发现,目前市场中无序竞争、过度竞争问题比较突出,结果是竞争并未带来企业效益的提高和产品质量的改进,也没有提升企业的发展潜力。
(五)信用环境。在调查时该项注有专门说明:货款能否及时回收,企业间拖欠情况等。被抽样企业对信用环境的评价不高。认为信用环境“一般”的占47%,认为“差”的占35%,只有18%的企业认为信用环境为“好”。这也反映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欠缺现象严重。
(六)社会环境。该选项也专门注明:企业不合理摊派负担程度,对中小企业的社会观念,政府部门为企业提供服务情况等。结果显示,企业认为社会环境“好”和“差”的比例相同,均为18%;认为“一般”的居多,占64%。
(七)政府服务。从总体上来说企业从政府获得的服务并不十分理想。有47%的企业获得政府的信息服务,34%的企业获得政府的中介服务,53%的企业曾获得过政府的咨询服务,另有43%的企业获得政府的经营服务和7%的其它服务。“政府服务”在服务的类型及覆盖面上存在比较明显的地区差异。如北京市的中小企业认为得到的政府服务在七个省市中平均最低,其次为浙江,而广东则最高(见表18)。
表18 企业获得的政府服务(%)
调查的结论是中小企业虽从政府获取过各种的服务,但总体上来说并不很多。政府服务的针对性不强,缺乏实效。也即说政府所提供的有效服务不多,或者说政府服务还不到位。
八、不利于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问卷中要求抽样企业在10个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中选出最主要的三项,结果第一选项依次为“资金不足”(17.62%),“缺乏人才”(16%)和“行业内部过度竞争”(9.98%);第二选项依次为“资金不足”(19.45%),“行业过度竞争”(17.63%),“市场需求不足”(15.77%)和“缺乏人才”(12.78%);第三选项依次为“行业内部过度竞争”(20.84%)、“市场开拓能力不足”(15.17%),“市场混乱”(14.33%)(见表19)。
表19 不利于企业发展的问题
调查的结果表明,尽管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是资金不足、人才短缺、市场需求不足、竞争无序、过度竞争,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九、简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的结论和建议:
(一)从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分析可知,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是量大面广、起点不高。根据这一特点,在国民经济处于转型时期,我国中小企业都有一个尽快提高自己“二次刨业”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资源禀赋和要素禀赋,从劳动密集型到资金密集型再到技术密集型、信息和知识密集型转型的问题。否则,中小企业在体制方面的比较优势可能变成劣势。
(二)中小企业大都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挑战,而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发展科技型、都市吸劳型和社区服务型三种类型的中小企业。为此应充分认识我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内涵,认清我国中小企业在“十五”期间转型升级的内容与重点是在研究开发、技术输入、技术合作、技术购买、专利授权、自动化生产技术和设备、防止污染技术和设备、工业设计、人才培训、建立国际品牌形象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方面。
(三)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是资金不足、人才匮乏、技术不高。为此,我国中小企业必须做出如下选择:(1)建立中小企业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形成技术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的市场机制,创造优秀人才能脱颖而出的宽松的市场环境;制订优惠政策、吸引外国、外地区的高科技人才到中小企业工作,搞研究开发;利用科研机构、培训中心开展对中小企业的创业、技能、学历等培训,逐步建立中小企业师资培训制度,提高中小企业经营者的素质、研究人员的科技水平和职工的生产技能,从而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2)拓宽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的基金应更好地运转起来,与之相对应,“二板市场”也应及早运作起来,另外,中小企业应从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和风险投资等多种途径筹集资金。政府必须加大力气整治社会信用环境不良的状况,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的问题。商业银行也应摈弃对中小企业的歧视做法,在贷款期限、贷款额度及贷款利率方面给其同等的待遇。
(四)政府要加快经济体制转轨的进程,建立健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体系,包括建立健全政府管理机构、创业政策、产业政策、财税政策、法律政策、金融政策、国际化经营政策、信息咨询服务网络、以及综合服务等支持体系,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绩效,引导中小企业实现转型升级与快速成长。必须尽早完成政府职能的转变,加强政府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对企业的信息服务,提高宏观调控的水平,结合产业政策,充分运用市场的调节机制,在防止市场垄断的、确保公平竞争的基础上,防止和限制过度竞争。
(五)发展、环保与就业兼顾。应在注重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同时,还应大力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应慎重对待我国产业部门(包括乡镇企业)正在走向一条资本密集排斥就业的技术化倾向,防止资本“深化”和资本“替代”(人力)的进一步发展,以保持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社会最主要的就业源功能。此外,还应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兼顾可持续发展。
问卷调查报告从总体上显示,这几年尽管我国中小企业面临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困难,但其发展速度仍然是很快的,远远超过了国有大企业。总结其经验:一是体制先进,即产权明晰、生于市场、长于市场、贴近市场;二是机制灵活,具有资金调度灵活、技术单纯且易普及的特性。因此,只要顺利地完成我国中小企业的体制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重视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切实解决企业发展各种困难,中小企业必将快速发展,并将成为我国“十五”和2010年期间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
标签:设备利用率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中小企业贷款论文; 政府服务论文; 企业经营论文; 市场类型论文; 江苏经济论文; 融资论文; 所有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