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综观_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论文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综观_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论文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综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事业单位论文,人事制度改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事业单位的改革已作为机构改革的重点摆上了议事日程。人事部部长宋德福在全国人事厅局长会议上提出了“三个制度”、“三个体系”的改革思路,明确了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走向。综合方方面面的情况来看,涉及的问题大致有:

一、当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国事业单位有130多万个,从业人员2600多万人, 其活动领域遍及教育、科研、设计、农村水利、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和经济及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体制和历史的原因,旧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

——事业单位人事任免存在不规范操作。一是干部能上不能下的矛盾没能解决,没有打破干部职务的终身制;二是干部任免中缺乏应有的组织程序,人事部门的宏观管理和决策能力没有得到完善和加强;三是干部交流问题没能较好解决。

——人才流动难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一是事业单位想进的人才进不来,想流动的流不动;二是由于与事业单位改革配套的外部条件不具备,自我消化能力弱,对富余人员安置仍是一大难题;三是对人事部下发的《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辞职暂行规定》及《事业单位辞退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暂行规定》,因社会条件和外部环境不配套以及有些内容无法操作等原因,在实际中无法贯彻执行。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工勤人员考核制度不健全。一是现行的考核具有不适应性。考核往往是按照上级统一制定的考核表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容易出现千篇一律现象,照表打分。评出的结果不能与实际相符;二是考核工作缺乏普及性。平时不注意考核材料的积累,年终考核时,盲目打分,使考核流于形式;三是年终考核结果缺乏先进性。有的事业单位为了让部分人能够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等级,不切实际地评“优”现象严重,使考核工作缺乏先进性和代表性。

——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矛盾较多。一是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仍是看学历、比资历、论年龄;二是实行职务评聘分开后,评聘产生了双重矛盾;三是职称与工资挂钩太紧,弊病太大;四是职称评定的“终身制”;五是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太多太乱;六是高级职称的评审权大多集中在上面,评委会对基层事业单位情况了解不够,仅凭书面材料进行评审;七是对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职称管得太死。

——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包袱太重。许多事业单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吃饭问题、生存问题。离退休费缺口和医疗卫生费开支等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活力的增强和事业的发展。

——管理体制不顺,制约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目前,事业单位多由各类国家机关兴办,政事职责不分,造成职能交叉,机构重叠,关系不顺。由于政府各部门对事业单位管得过多过细,管理方式和手段陈旧单一,使事业单位缺乏活力,成为机关附属物,各部门之间条块分割,不成体系,加之目前许多行业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不明不顺,给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增加了困难。

——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滞后。一是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特别是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没有建立起来;二是事业单位离退休费正常增长办法还未完善。

——宏观调控和日常管理薄弱。由于事业单位实行分级管理,其机构设置、发展趋势、人员增长以及各类事业单位之间的比例关系等没有形成与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宏观调控机制。

以上问题不仅严重地制约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而且也成了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一大障碍和瓶颈。

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走向与势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事业单位的改革已作为机构改革的重点摆上了议事日程。在全国有关地区、部门试点的基础上,人事部有关单位最近召开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研讨会。从会议情况看,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走向与势态是:

——在指导思想上要拓宽思路,明确目标。事业单位改革上系党政机构改革的成败,下关企业改革能否深化,因此,要从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职能、特点及其人才成长的规律,理顺政事职能,下放人事管理权,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分类管理,逐步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符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的新型人事管理制度,实现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就是改变用党政干部的管理办法来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的模式,改变事业单位内部缺乏生机和活力的状况。改革的基本思路是“脱钩、分类、放权、搞活”。

——在组织形式上要与行政机关“脱钩”。“脱钩”就是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理顺政事关系,把事业单位从政府统包统揽的管理中分离出来,使事业单位与行政级别脱钩。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首先要科学合理地划分党政机关与其所属事业单位的职责范围。凡由党政机关承担的一些辅助性、服务性、技术性工作,一律交给事业单位承担。凡由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一律转归行政机关承担。要进一步科学地规范事业单位名称,逐步使事业单位不再套用行政机关的级别,逐步取消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

——在管理模式上要根据不同性质实行分类管理。“分类”就是根据其不同的性质、职能及财政渠道,对事业单位进行科学分类,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采取不同的改革办法,建立各有特色的人事管理制度。从财政渠道看,事业单位可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类。对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要严格控制,对差额拨款事业单位适度放开,鼓励其向企业化管理过渡;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要尽量搞活,特别是经济上自收自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应赋予其与企业相同的人事管理权。而从事业单位承担的社会职能差异看,可分为基础结构型、社会公益型、服务型三类。基础结构型指承担重要社会职能,社会效益高,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的事业单位,社会公益型主要指从事社会公益性活动的事业单位,分为两种,一种是完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单位,如地震及气象预报、海河水份检测等,这些一般为全额拨款。另一种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但以社会效益为重点的部门,如城市环卫、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这些单位一般为差额拨款。服务型主要指强调社会效益的前提下,经济效益较为明显的单位,如搞技术开发的研究单位、影剧娱乐场所、报刊社、出版社等,这些单位一般自收自支。同时,要大力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如验证、公证、评估、代理、咨询、职业介绍、学术交流、仲裁等中介组织,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在领导体制上要下放权力,逐步推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根据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赋予其必要的人事管理自主权。按照责、权、利相统一以及管人与治事既紧密结合又合理制约的原则,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除国家规定部分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外,其它类型的事业单位原则上都要积极创造条件推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具备条件的可以实行党政正职职务兼职制。同时,可设计自己的管理体制,包括实行理事会决策制,监事会监管制。在管理权限上,要针对不同事业单位赋予不同的人事自主权,确立事业单位的法人地位。事业单位有权自己设置内部机构,有权制定内部规则制度,有权聘用、解聘、辞退职工,有权决定专业技术岗位和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有权聘任中层干部,有权决定内部分配形式和奖励办法。

——在管理人员的管理机制上,建立和推行职员制度。要把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从笼统的“国家干部”中分离出来。建立和推行职员制度是事业单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符合事业单位自身特点的管理制度,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职员的范围是事业单位中不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在内的专职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职员的职责、地位、待遇等通过设置一定的职员职级来体现。职员的任用将打破现有的干部和工人的身份界限,采取考核聘任、招聘聘任、选举聘任等方式。对职员的考核、晋升、流动、奖惩、退休、工资福利待遇都将有一整套规范的管理制度。

——在职称改革上,继续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和推行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定(考核)制度。现行29个职务系列除个别系列或专业外,继续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加强设岗考核工作,强化竞争机制。要理顺职称和职务的关系,实行评聘分开,严格按照相应条件,通过评审、考试、考核等办法确定职称,不受岗位数额限制,不与工资待遇挂钩。事业单位有权设置岗位,聘任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后与工资待遇挂钩。推行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定(考核)制度,如工程、农业、卫生等系列仍实行评定,而统计、会计、经济等实行考试。公务员不评专业技术职称,但可以通过参加考试取得资格。同时对飞行、律师、公证、医师、教师、建筑师、会计师等,按照国际惯例,建立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制度,也就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执行资格的取得必须经过统一严格的考试。

——在工勤人员管理上,建立和实行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制度。在事业单位工勤人员中建立和实行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制度,是国家根据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的工作岗位特点建立的一种正常的考核、晋升、激励制度。各级人事部门要对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的思想表现、工作实绩、技术水平进行考核,确定其在某一岗位上的技术等级,并按照这种技术等级对应执行事业单位的岗位技术等级工资标准,使考核与工资标准形成合理的对应关系。

——在事业单位人员流动上,逐步实现双向选择。真正确立用人单位和个人在人才市场上的主体地位。要建立健全人才流动的政策法规;建立单位自主用人,职工自主择业的双向选择机制;要建立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相结合的双层管理机制和正常的辞职辞退制度。支持人才合理流动,鼓励事业单位管理和技术人员投身于经济建设主战场。

——在内部分配上,完善新的工资制度。首先,将事业单位的工资分为固定部分和活的部分。所有事业单位都可以独立自主把工资中活的部分真正用活,以调动职工积极性。其次,要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分配制度。对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在精减人员的基础上,试行工资总额包干,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要积极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指标挂钩的办法,并赋予挂钩单位内部工资分配自主权。

——在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上,要加快步伐。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的总体要求,逐步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各级人事制度改革相衔接,既体现事业单位特点和规律,又与企业、农村和医疗卫生保险相协调的社会保险制度。事业单位保险制度改革,要按照权利、义务强制性相结合,国家、单位和个人负担,行政管理与基金运营相分开的原则,逐步形成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具有事业单位特点的待遇给与机制,基本保险待遇与工资、物价适当挂钩的调节机制,保险基金管理与退休人员管理相统一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当前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逐步建立起以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为重点,各项社会保险门类齐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符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的社会保险制度。

标签:;  ;  ;  ;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综观_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