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论文_冯桂芝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论文_冯桂芝

哈尔滨市呼兰区妇幼保健院 150500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方法:使用米非司酮对2011年9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疗程为60d,并把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子宫肌瘤的体积以及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比治疗前明显缩小,血红蛋白水平比治疗前有所增强,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P均<0.05,在统计学上有一定意义。结论: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肌瘤;临床治疗;疗效观察

子宫肌瘤是一种性肿瘤,其细胞主要依赖性激素而得以生长繁殖,腹部出现肿块、子宫出血及增大、月经量增多是其主要临床症状,在育龄妇女生殖系统中比较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28~50岁的生育期妇女通常比较容易患上子宫肌瘤,常规手术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会对妇女的身体健康及生育能力产生严重影响,而且还有可能会引发骨质疏松、冠心病以及更年期综合征[1]。根据相关研究可知,药物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具有良好效果,于是本研究使用米非司酮对2011年9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现把治疗情况作以下分析及总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中,年龄为28~56(41.21±6.32)岁,经B超检查证实均为子宫肌瘤,临床表现为痛经13例,非经期下腹部胀痛18例,月经量增多89例;血红蛋白(82.54±6.23)g/L,合并贫血84例;子宫肌瘤体积为2.98cm×3.41cm×0.81cm~2.91cm×3.24cm×1.61cm,平均体积为3.42 cm×2.74cm×1.12cm;全部患者治疗前3个月均没有服用其他激素类药物,对米非司酮均不过敏,且均无肾脏、肝脏以及心脏病史。

1.2方法

使用米非司酮(27 mg/片)对全部患者进行治疗,自月经第1~3d开始,让患者每晚睡觉前1h口服1片,以60d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使用B超对患者子宫肌瘤的体积进行观察分析。对于子宫肌瘤已完全消失的患者停止用药,肌瘤体积缩小的患者则停药30d,待其转经后再进行第2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疗程最长为40d。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子宫肌瘤的体积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对比,多发性子宫肌瘤的体积以最大瘤体计算,对患者的肾功能、肝功能、血脂、血糖水平及血、尿常规在治疗前后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0.0软件对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处理分析,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对治疗前后的症状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明显(P均<0.05),在统计学上有一定意义。

2.结果

2.1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后,对患者进行持续6个月的随访,月经量减少78例,腹痛减轻16例,痛经明显缓解11例,贫血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肌瘤缩小后出现重新增大36例,肌瘤缩小后无反跳现象58例,肌瘤完全消失26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使用手术对症状无改善、月经量未减少的42例中10例进行治疗,病理检查均为子宫黏膜下肌瘤。

2.2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期间,闭经115例,阴道出现少量不规则出血5例,出血在3d后自行停止。绝经9例(年龄均>50岁),106例月经在停药后2~10周得到有效恢复。早期7例出现轻度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现象,12d后症状自行消失;3例出现乏力、头昏现象,5 d后症状得到有效缓解,10 d后症状逐渐消失,12 d后症状完全消失。

2.3实验室检查情况

治疗后,患者血红蛋白为(100.21±7.14)g/L,和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增高(P<0.05);子宫肌瘤体积为子宫肌瘤体积为2.01cm×1.21cm×0.74cm~2.21cm×1.53cm×1.11cm,平均体积为2.19cm×1.84cm×1.09cm,和治疗前相比,明显缩小(P<0.05)。肾功能、肝功能、血脂、血糖水平及血、尿常规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在统计学上无意义。

3.讨论

子宫肌瘤对激素有一定依赖性,在雌性激素的影响下,子宫肌瘤可得到一定程度增长,此外,孕激素可使子宫肌瘤的细胞核出现分裂,从而可使肌瘤生长加速。桂枝茯苓胶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以及雄激素都可对子宫肌瘤进行治疗,但是桂枝茯苓胶囊的疗效并不明显,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及雄激素在治疗过程中则会比较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低雌激素等不良症状[2]。

米非司酮不仅对孕激素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而且还对抗雌激素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其通过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进行有效抑制,从而可使子宫肌瘤出现萎缩,进而可使患者出现闭经现象[3]。把米非司酮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可对子宫内膜的血管、肌瘤、以及子宫肌层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螺旋动脉会在子宫内膜中的血流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出现萎缩现象,此时就会影响到内膜的繁殖及生长,当内膜萎缩厚度逐渐变薄后,就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闭经或绝经现象[4]。另一方面,在孕激素促血管的生长中,米非司酮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通过抑制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繁殖与生长,分泌促血管生长因子,对新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DNA 的生成产生干扰作用,从而对肿瘤血管的生成产生抑制作用,进而使血管的生成减少到一定程度[5]。

本研究表明,使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后,患者血红蛋白的水平会明显增高,子宫肌瘤的体积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缩小,而肾功能、肝功能、血脂、血糖水平及血、尿常规在治疗前后则不会出现明显变化,由此可知,把米非司酮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安全可靠,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中,治疗后,患者肌瘤缩小后出现重新增大的有36例,肌瘤缩小后无反跳现象的有58例,肌瘤完全消失的有26例,这可能和患者卵巢在围绝经期的功能及性激素分泌有关,当患者卵巢功能及性激素分泌正常时,其子宫肌瘤通常不会出现反弹现象。因此,当患者处于围绝经期且子宫肌瘤体积较小时,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时,可取得良好疗效。

参考文献:

[1]赵文婷,赵艳.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肌瘤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06):174-176

[2]王改兰,刘亚洲.利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0,(02):147-149.

[3]应惠芬.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和子宫肌瘤体积以及血尿常规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02):101-103.

[4]王瑞娴,刘建莉.米非司酮治疗44例子宫肌瘤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3):141-142.

[5]赖利平.米非司酮应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05):174-176.

论文作者:冯桂芝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0

标签:;  ;  ;  ;  ;  ;  ;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论文_冯桂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