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县人民医院;江苏盐城224500)
摘要:目的 探析超声刀在急性胆囊炎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9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达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高频单极电刀实施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应用超声刀实施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分析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的转为开腹手术患者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与对照组的22.92%差异显著(P<0.05)。结论 超声刀在急性胆囊炎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治疗优势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且术后恢复好,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超声刀;急性胆囊炎;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效果
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强劲胆囊切除术在临床治疗上得到较为广泛应用,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创伤性小、患者承受痛苦少、术后恢复快等。但急性胆囊炎患者自身的水肿症状较为严重,影响手术视野,术中并发症较多,多转为开腹手术,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二次伤害[1-2]。本次研究以9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对超声刀在急性胆囊炎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时间为2014年4月~2016年4月,根据数字随机表达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下:男26例,女22例;年龄最大57岁,年龄最小25岁,年龄区间为(41.32±2.36)岁;发病时间在5h到12h之间,平均发病时间为(7.56±0.23)h。观察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下:男27例,女21例;年龄最大58岁,年龄最小26岁,年龄区间为(41.58±2.49)岁;发病时间在5h到13h之间,平均发病时间为(7.67±0.48)h。研究开始前已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获签知情同意书。研究不违背医学伦理标准,组间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高频单极电刀实施腔镜胆囊切除术,具体如下:气管插管后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在腹腔镜下探查胆囊的实际情况。使用分离钳对胆囊三角区实施钝性分离,充分暴露胆囊管和胆囊动脉,使用吸收夹剪断后,用高频刀切除胆囊,并使用电凝止血,结束手术,注射抗生素。
观察组患者应用超声刀实施腔镜胆囊切除术,具体如下:气管插管后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在腹腔镜下探查胆囊的实际情况。若病灶组织周围有粘连,使用抓钳分离粘连组织,使用超声刀快速将胆囊与粘连组织剪断;若发现胆囊水肿或坏疽,则给予胆囊减压,便于牵引。在胆囊体的壶腹部向右外侧使用抓钳将胆囊提起,使用超声刀在胆囊的下部切开胆囊浆膜,分离,确认。使用两枚钛实施夹闭,将之间胆囊管剪断。细小胆囊管使用超声刀剪断,并将深部胆囊充分暴露,使用超声刀离断。若未较大胆囊,则在动脉近端使用钛夹离断。全面切除后,使用超声刀点状止血,注射抗生素。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转为开腹手术数、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胆瘘、腹胀、恶心呕吐)进行观察记录,并对数据进行组间统计对比。
1.4数据处理
将所有研究数据纳入SPSS19.0软件,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X?检验。判定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及住院时间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的转为开腹手术患者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分析
观察组48例患者中,胆瘘1例,腹胀1例,恶心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对照组中,胆瘘3例,腹胀4例,恶心呕吐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92%。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X?=5.351,P=0.021,<0.05)。
3讨论
急性胆囊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案。超声刀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手术时间短、手术安全性高、手术成功率高、手术视野开阔、术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本次研究也充分证实了上述几点。此次研究后得出如下研究结果:首先,实施超声刀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实施高频单极电刀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照组患者(P<0.05),本结果与某研究获得的结果存在一致性[3]。从该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在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使用超声刀,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其次,两组中的转为开腹手术患者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从该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使用超声刀和高频单极电刀在手术中的使用有效率均较高,避免出现术中转为开腹手术的情况。最后,通过对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与对照组的22.92%差异显著(P<0.05)。从该结果中可以看出,超声刀在急性胆囊炎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安全性相对较高,预后佳。
综上所述,超声刀在急性胆囊炎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治疗优势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且术后恢复好,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何效东,赵晓雷,杨毅,等.超声刀在急性胆囊炎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J].肝胆外科杂志,2014,22(04):272-275.
[2]李学远,陈红兵,苏清华,等.刮吸切割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4,19(05):339-341.
[3]徐文军,纪程宏,郭久冰.超声刀与电刀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6):172-173.
论文作者:高海峰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0
标签:胆囊论文; 超声论文; 胆囊炎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切除术论文; 时间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