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北仑区新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浙江宁波 315800)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的综合护理方案及其效果。方法:以88例社区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是2015年1月-2016年12月)。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综合护理),44例/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效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社区糖尿病;综合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0-0294-02
糖尿病的引发因素包括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环境等,属于老年常见病,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具有较高的致残率[1],严重降低生活质量。为了探讨社区糖尿病的综合护理方案及其效果,本文将88例社区糖尿病患者作为对象展开研究,以下是详细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以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的88例社区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将患有精神疾病、重要脏器疾病以及具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排除。随机将88例患者分为两组,44例一组。
对照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23:21;年龄范围56~84(70.24±7.51)岁;病程3~8(5.46±1.52)年。
观察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24:20;年龄范围55~86(70.32±7.45)岁;病程3~9(5.51±1.58)年。
2组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别不大,P值大于0.05。
1.2 方法
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向患者发放关于糖尿病的健康知识手册,进行简单的饮食指导,针对睡眠质量较差的患者,建议其睡前饮用少量温牛奶以促进睡眠,叮嘱常用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
一组采取综合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内容如下:
①心理护理。受疾病的影响,患者极易产生抑郁、悲观、无助等负面情绪,使其处于高应激状态,容易激动,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心理情绪实施对应的情绪缓解方案,帮助其平和心态,可进行疾病知识的讲解、组织病患交流会、开展健康讲座等形式让患者参与其中,促进其吐露内心想法,释放压抑的情绪,正确面对自身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建议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与他人多交流。针对焦虑症状较为严重者,可适当给予咪唑安定类药物进行控制。
②健康教育。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发病原因、预防机制、治疗方案以及日常注意事项等知识,讲解期间尽量避免专业术语的使用,帮助患者理解。患者出院后可通过电话回访或上门随访的形式了解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及血糖的控制情况,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每月随访两到三次。
③饮食指导。结合患者的病情和饮食喜好为其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多食粗粮,少食高蛋白、高脂肪以及高糖类的食物,切忌暴饮暴食,多食新鲜蔬果,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④运动指导。评估患者的身体素质,为其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建议家属监督或陪同患者一起运动,运动期间严格遵守先弱后强的原则,运动量由少增多,最佳运动时间应在饭后1h左右,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二十分钟至四十分钟最佳,一周运动五次为宜。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变化情况,包括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SPSS18.0版软件处理,血糖水平用(-x±s)表示,t检验。P<0.05表示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数据对比差别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数据所示,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血糖水平均较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三项血糖指标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
3.讨论
糖尿病主要因体内胰岛素分泌发生障碍导致,会出现血糖持续升高的情况,极易引发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发生功能性病变,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症状[2],通常无法根治,需长期甚至终身通过药物控制疾病进展,但患者的日常行为、饮食、情绪等因素也会影响血糖水平[3],因此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还需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常规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积极控制血糖水平,但多数患者的日常护理能力较差,出院后无法积极自主控制血糖,导致疾病无法得到有效的缓解。
综合护理内容中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以及运动指导四项内容。心理护理是帮助患者改善身心、提高其配合度的有效措施,可避免情绪波动较大,导致血糖水平上升;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通过各种教育形式让患者积极配合临床各项工作,可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饮食指导有利于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不良饮食影响血糖水平;运动指导可让患者积极锻炼,不但能够提高自身抵抗力,还可释放情绪,改善身心。
本文结果中,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血糖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6.21±1.12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0.18±1.36mmol/L)、糖化血红蛋白(4.15±1.34%)均低于对照组,P<0.05。
由此可知,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其血糖水平降低,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赵新凤.社区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1):2752-2753.
[2]刘雪莲.社区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4,12(2):91-93.
[3]李英.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84例糖尿病患者临床影响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6):144-145.
论文作者:李敏燕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6
标签:患者论文; 血糖论文; 水平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社区论文; 疾病论文; 饮食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