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市墨脱县中学 李明 855300
摘 要: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工作多年以来,除了获得一些任教经验之外,更多的是感到困惑。据平时与学生的交谈,我发现学生一谈起历史,犹如面对故纸堆、老古董,历史课被认为是“枯燥、没意思的课”。作为一个历史老师,我不禁自问:“为什么历史学科如此不受重视?”。应该承认,历史教学工作面临如此尴尬境地,原因是多样的,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历史课堂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如何增强趣味性教学,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必然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之一、故结合本人实际,在此谈谈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初中历史;兴趣;积极性;主体地位
1.巧设导语,激发学生兴趣
中国有句古话“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说开好了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在上课伊始就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愿意学,当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后,作为教师则可以顺利的传授新课了,故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上课前的两三分钟,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编出小故事设置情景难题、安排学生朗诵、播放短片等方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文史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文史不分家”,这一句话充分说明文学和历史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授课时,不能将任何一门学科孤立起来,应该对知识进行相互渗透,做到融会贯通。我们也不难发现,当被问及其它学科的知识时,学生知道的越多,他们的也就愈发会有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恰恰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之一。例如,在讲述教材中关于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破坏民主共和政体这一内容时,我引用了这样一幅“对联”:“中华民国万年,袁世凯千古”,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巧妙之处,问题提出后,原本有点吵闹的课堂顿时安静下来,学生们都在集中精神认真思考,思维敏捷的学生发现“:袁世凯”是三个字,而“中华民国”是四个字,根本就不对仗,因此这幅“对联”从文学角度来说它不是对联。而这幅对联的寓意就在于“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通过这种形式,不但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引发了历史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轻松的明白袁世凯的复辟专制不得民心,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既然如此,它必然会失败。
3.穿插时政,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我们在给“历史”下定义的时候,往往会提到“历史就是过去”。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教材只顾及到理论证明,讲述过去发生的事情,缺乏一定的时效性,因此,历史就显得尤为迂腐。从这个角度说,历史老师必须关注时事,并且在教学中渗透时事,以达到借故通今的目的。比如在讲现代中国的航天事业时,可以提及“嫦娥一号”飞天,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在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时,可以结合目前美国的总统大选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也可以借助每年召开的“两会”来帮助学生学习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之,在课堂中渗透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近期热点焦点问题,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联系历史电影或小说的形式
电影《建国大业》以抗战胜利至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双十协定、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定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等民主爱国人士纷纷登场,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让学生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5.合理引用娱乐资讯,体现学生个性
我们面对的是尚未成年而又充满活力,追求时尚的高中生,相信他们对娱乐八卦新闻有较多的关注,上课时如果能适当加入些娱乐资讯,相信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讲述中国古代的印刷品--《金刚经》时,按照一般的方法,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才能记住《金刚经》是唐朝时期印刷的,并且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如果是为了记东西而记东西,长期如此,学生势必会觉得历史学科枯燥而乏味。我在介绍这个知识点时,先是给学生搜索了这样一则资讯--澳门赌王─何鸿,砸下六九一零万港元(约合新台币三点一亿元),收购清代圆明园十二生肖铜铸首中的“马”首,而旋即捐赠给中国政府,学生一看到,马上议论起来,何鸿是谁?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马”首为何物?“马”首怎会会流失在海外?……课堂气氛也因学生的讨论进入高潮,我见时机成熟,便告知他们“马首”和《金刚经》都是流浪在海外的国宝,与马首不同的是《金刚经》现仍藏大英图书馆……。通过这种方式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也能让他们在快乐中掌握此类知识。
6、利用对联或者民谣的形式
抗日战争开始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浴血奋战,深得人心。在解放区,就诞生了《说八路》的民谣:“说八路,道八路,八路待咱有好处;共产党,八路军,叫咱穷人翻了身;翻了身,真是好,雇工增资穿大袄……”那几年,在华北大地的村村寨寨,还流传着“当兵好,当兵好,当兵能穿对襟袄;对襟袄,五个扣,当兵能吃猪羊肉;猪羊肉,喷喷香,当兵能扛机关枪;机关枪,安梭子,打得鬼子挺腿子”的民谣。当兵打仗是艰苦而残酷的,但此民谣既轻松又风趣,它不讲保家卫国的大道理,只说当兵“穿对襟袄”“吃猪羊肉”“能打机关枪”真是好,以此号召小伙子们奔赴抗日前线。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开展土地承包,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有民谣曰:“三中全会一枝花,包产到户到俺家,包了工,联了产,又治穷来又治懒。”
7.创设多种情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前面已经提到,由于教材体系等原因,历史课堂显得沉闷枯燥,有的学生看小说,有的睡觉,有的忙着说话,还有些发呆的。面对这种情况,有些老师严厉呵斥或者干脆不闻不问,这两种态度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喜欢说闲话的学生,我们不如让他(她)到讲台上进行几分钟时间的演讲,既能锻炼学生,让他(她)“回归”课堂,更重要的是对其他学生起到威慑作用,为完成教学任务提供环境保障。总之,我们要努力创设多种情景,让学生有事可做,有话可说,真正体现课堂主导地位。
总之,教师在历史课堂中应选择典型人物或事件苦心经营、独运匠心,力求做到生动,合理而又恰到好处,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论文作者:李明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0
标签:学生论文; 历史论文; 的是论文; 课堂论文; 民谣论文; 金刚经论文; 对联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