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与设计论文_刘浩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与设计论文_刘浩

兰陵县城乡规划建筑设计院 山东临沂 2777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建筑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普通的建筑形式施工周期比较长,其安全性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以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所以,这就需要对于建筑结构体系进行创新。这样就使得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优化预制和装配两个过程优化预制和装配两个过程,实现了建筑构建方式的创新,很好地保证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其优点主要是缩短了施工的周期周期,符合现代社会对于建筑结构的实际要求。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发展:设计要点

引言

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社会更是不断进步,这一现象推动了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在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过程当中,由于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其相关技术以及形式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由现在的邮寄生长代替了传统的机器生产,这对于工业化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根据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精细化设计进行分析与研究。

1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概念

本来应该在施工现场进行的工作转移到了工厂中的建筑就是预制装配式建筑,预制装配式建筑是除了在现场进行可靠的构建连接外,其主要构件的加工均在工厂内制作完成,以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新型建筑施工形式。预制装配式钢结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以及预制集装箱式房屋是预制建筑施工中非常常见的预制装配式建筑。其中,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以模块为基本单元组成,在工厂预制好的流水线施工生产,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根据不同的建筑风格进行装配施工。与传统的混凝土预制工艺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①预制技术的大量使用在施工过程中的轻质墙板,节省人力和物力,并能保证空间和灵活的自由;②预制技术的施工速度快,保证了优势的质量。这是缩短建设周期显著,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③需要预制施工现场人员少,原材料也需要在种类和数量少,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施工现场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水平。

2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发展

2.1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体系应用

根据结构体系的现状,可以将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分为两大类,即特殊结构体系和一般结构体系。其中一般结构体系应用最为广泛,其结构基本与现浇结构相似,包括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和混合体系。特殊结构体系是在一般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要满足不同建筑在功能和性能上的需要。目前特殊结构体系的结构和使用的类型相对较少,国内主要应用于住宅板楼和单一工业厂房;国外主要应用于预应力装配框架系统、停车系统、预制预应力空心墙模板系统等。

2.2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实际使用

我国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使用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其主要运用在大板建造方面。但受到经济方面的制约,该结构并未得到有效发展。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21世纪,在多方面因素的刺激下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迅速进入到建筑建设过程中。就国内来讲,北京与上海对该结构的研究与使用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中由上海城建置业发展公司建设的浦江大型居住社区是国内首次以预制混凝土结构为主体的构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预制装配式建筑功能和空间设计精细化

建筑的灵魂就来自于建筑的功能空间。因此建筑师在建筑的设计过程当中,应当注重设计的灵活性。建筑设计的灵活性主要包括生活状态的改变、生活习惯以及使用者人员结构等几个方面。使用者的观念会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例如生活环境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各个方面,这些影响会使得使用者对于建筑形式以及空间等内容会有所改观,会出现外观翻新以及重新布置家居等现象。为了能够很好的去满足使用者对于建筑空间的需求,就需要设计师设计的建筑具有灵活性,目前建筑的代表性技术的表现形式就在于建筑设计的灵活性,这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精细化设计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点。

3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设计内容

3.1预制单元模板

预制单元模板与传统的单元模板的区别就在于它是维护结构的同时也是承重结构。随着目前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预制单元模板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同时也因此涌现出各种设计方案,个性化的选择以及设计被越来越多的业主所接受。由于模块化建筑应用的逐渐扩大,人们对于时代的追求以及想象等内容都能够通过模块化建筑的设计显现出来,因此预制装配式建筑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形式。

3.2预制外围结构构件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外围结构构件一般采用的都是承重性能较差的预制构件,如果不受到建筑物主力的影响,在选择构件材料以及形式上也会更加的灵活多变。建筑师在能够让预制外围结构构件的采光以及保温等功能得到保证的情况之下,建筑的外表面装饰构件可以用预制外围结构构件,由此可以实现立面的造型。

3.3预制遮阳构件

应当采取不同的方式去设计各种类型的预制遮阳构件,同时产生的艺术效果也会发变化。应当从整体设计来入手对于预制遮阳构件的设计,遮阳构件的设计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同时好药考虑到每个地区之间气候环境的差异,结合建筑设计的整体性,让建筑设计的艺术感以及功能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

3.4预制楼梯

楼梯对于建筑设计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各个空间之间联系的主要方式,预制楼梯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可塑性以及灵活性。因此预制楼梯除了是建筑本身的需求之外,同时对于空间造型的意义也是十分重大的。由于预制楼梯的造型较为别致,因此预制楼梯的设计也应当楼梯设计的要求,利用楼梯构造之间的多样性,使其能够很好地去连接各个空间,从而去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

4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发展分析

受到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也随之变化。由于受到工业化建筑的影响,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的依据以及准则就在于时间、成本、人性化工作等各个方面。在不断提升预制率的同时,保障工程的整体质量,持续提升专业化水平。紧紧围绕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方式,逐步推动预制叠合构件以及非受力构件的发展。充分发挥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各方面特点,实现对当前施工技术的全面提升,彻底改变以往长周期、大劳动力的建设方式。在不断完善设计理念的过程中,实现预制构件的自动化生产。

结语

我国的经济建设起步较晚,近年来城乡建设集中进行,呈现爆发式发展,但是建筑行业的水平还有待提高,不能满足目前的建设要求。预制装配式建筑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和行业的普遍推广,产业链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些都需要各个部门的努力和配合。学习和掌握预制建筑设计技术及其当前点的同时,预制建筑设计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创新和突破,才能真正在中国整个建筑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红梁,高洁.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与设计[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5(4):357-361.

[2]刘晓艳,张以庆.探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与设计[J].住宅与房地产,2016(6):219.

[3]蒋勤俭.国内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综述[J].建筑技术,2010,41(12).

[4]杨晓川,钱乔峰,汤朝晖等.国内建筑工业化背景下预制装配式建筑特点及适应性初探[J].价值工程,2015,(27):78-81,82.

[5]李滨.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14,(7):114-115.

论文作者:刘浩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9

标签:;  ;  ;  ;  ;  ;  ;  ;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与设计论文_刘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