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分析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中医康复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李瑾

(成都市锦江区盐市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 四川 成都 610011)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尽心个中医康复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4月收住我院的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60例,经患者及家属之情并且同意后,将患者随机分为通过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的对照组,以及通过中医康复治疗的试验组,各30例,对两组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两种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而对照组仅为60.00%。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折早期的肢体肿胀中,使用中医康复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在临床中的推广使用。

【关键词】骨折早期;肢体肿胀;常规治疗;中医康复治疗;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7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3-0336-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体育运动逐渐融入到了生活中,但是由于错误的运动方式导致骨折在临床中的发病率大大增加[1]。一般早期接受治疗的骨折患者常常伴有肢体肿胀的出现,如果肢体肿胀时间较长,并且不能够的到及时的消除,会对患者的肢体的功能产生一定的障碍[2]。本次试验通过采用两种不同的康复方案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研究分析两种不同方案的康复治疗效果。详细情况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4月收住我院的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60例,经患者及家属之情并且同意后,将患者随机分为通过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的对照组,以及通过中医康复治疗的试验组,各30例,所参与实验的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肝肾综合征、传染病及癌症等疾病,且无对本次研究可能有所影响的基础疾病,对两组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其中试验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19~58岁,平均年龄为35.9±5.8岁,体重为51.8~97.6kg,平均体重为79.2±4.2kg;

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为22~63岁,平均年龄为37.1±6.2岁,体重为54.7~95.9kg,平均体重为82.1±4.3kg。

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均正常。参与的两组患者的年龄及基础疾病情况等一般情况差别无明显影响,可进行对比分析,P>0.05。

1.2 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将患者的肿胀肢体进行抬高,并嘱咐患者进行充分卧床休息,对部分肿胀部位施行冰敷,并且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服用止痛药物,随后使用甘露醇进行配合治疗。

1.2.2试验组治疗方法 在对试验组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中医康复治疗:待骨折复位固定手术完成后,给予患者中药治疗,所服用中药的成分有:桃仁、茯苓、蒲公英、当归、郁金各10g,生黄芪25g,甘草5g。如果患者下肢出现肿胀,加牛膝和独活各10g;如果是上肢出现肿胀则加桂枝和羌活共15g,药汤的量为500ml,早晚各1次,每日1剂。使用中药外敷,药物组成有:黄芪100g,当归、红花各50g,桃仁、川穹、乳香、地龙各20g,研成粉末制外敷用药,每日1贴。对患者的脾腧穴、肾腧穴、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太冲穴、足三里穴、阳陵泉、气海穴、肩髃穴进行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次30min,7天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间隔2天。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相关部位的康复按摩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比较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总有效率对比

经两种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相对于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总有效率对比(n=30)

3.讨论

在骨折患者的早期治疗中,肢体肿胀的治疗对骨折的治疗有重要的影响,肢体肿胀使患者的静脉回流障碍,使动脉血液的供应也出现阻滞,从而使患者的骨折部位的供血较差,不能够很好的营养骨折部位,是骨折的愈合速度下降[3]。在中医学中主要是因为骨折后患者的气血离经、气血不通导致肢体肿胀,离经的血液淤积在肌肤里,从而使患者的经脉产生阻滞导致肢体肿胀。在骨折出现后人体中的筋、骨等出现损伤,导致患者的经脉受损从而出现血溢外脉,最终在人体的肌骨上集中。患者体中的淤血使经脉受阻,从而使患者的全身水分的失衡,流向患者的肌骨处,长久之后出现肿胀。对肢体肿胀治疗应注重化热,向患者体内的气血活动进行疏通和补充,从而使血脉流畅运行,最后使患者的淤血尽快消散[4]。

在本次使用的中药中黄芪具有补气利水的作用,桃仁能够活血化瘀使患者的血脉通常,当归具有良好的补血作用并且能够使患者的疼痛减轻,茯苓也具有利水的功效,蒲公英能够清热解毒使肿胀消散更快,牛膝能后是患者的筋骨更加强健。将以上药物进行混合煎熬后,效果更佳,能够快速的使患者的肿胀进行消除。同时还对患者进行针灸和按摩治疗,进一步加强肢体肿胀的缓解速度。

综上所述,通过中医康复方案对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进行消肿的效果相对于仅用常规治疗的效果更好,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使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晓伟.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中医康复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2):58-59.

[2]龙隆.四肢骨折肢体肿胀的原因分析及中医护理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4):43-43.

[3]白芸.护理干预在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3):102-102.

[4]任明彪.中药汤剂治疗骨折后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研究[J].医药前沿,2017,7(8):83-84.

论文作者:李瑾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4

标签:;  ;  ;  ;  ;  ;  ;  ;  

研究分析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中医康复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李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