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分析_国际收支论文

跨国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影响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道国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跨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影响的研究结论对我国的外资利用工作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新古典派模型的引进入手,从资源转移给东道国带来的利益、对东道国国际收支的影响、能否给东道国带来垄断以及对东道国的自主权力的影响四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加以讨论。

一、新古典派模式介绍

在诸多的研究跨国投资效应的方法中,麦克杜格尔的新古典派模型提供了比较严格的理论框架。

这一模型的假设条件如下:(1)完全竞争的经济体系;(2)充分就业;(3)国际收支平衡;(4)贸易条件〔1〕影响不变;(5)规模经济报酬既定;(6)无税收因素影响;(7)无外在经济。

该模型图形如下:

GL线是资本边际产出线,AC代表最初资本存量,AB是国内拥有部分,BC是外国拥有部分。这时,国内资本利润为ABEF,外国资本利润部分为BCDE,国内工资收入FDG。若外国投资追加CM, 那么由于边际产品下降,从而利润率也下降,国内资本的总利润下降到ABHJ,东道国整体工资额为JLG,外国资本利润为BMLH,增加了(CMLK—HKDE)部分。 由此可得结论:东道国收益比新的外国资本增值的利润要小。

从总体上讲,这一模型对现实的假定过于简单,而且其使用的方法也是静态分析方法,其结论因此也不是十分有说服力。但是,该模型提供的理论框架是很严格的。本文将引用这一框架,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其假设条件,从跨国投资转移资源给东道国带来的收益、对东道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对东道国市场结构的影响,以及对东道国经济自主权的影响等四个方面来探讨跨国投资的效应。

二、跨国投资效应分析

(一)跨国投资转移资源对东道国的影响

跨国企业通过投资转移的资源主要包括技术、管理和资本。对于资本供应,传统理论认为,跨国投资由于具有世界范围的筹资渠道,完全可以给东道国带来丰富的资金,尤其对发展中国家更能缓解其国内资金缺乏的困难。但事实是否确实如此呢?在本世纪60年代的拉美国家中,外国投资占那里总资本的4—5%,另外90%以上是在国内或通过其他筹资渠道获得的。这说明一旦发展中的东道国国内经济获得了一定的增长,居民储蓄增多以后,国家在国内筹集资金以及在广阔的国际资金市场上筹集资金的能力便会大大提高,资金缺乏这一因素对该国经济发展的约束就会变小,跨国投资的资本供应对东道国的经济影响就会变小。另外,一旦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不足时便会在东道国当地筹集资金,这就会出现投资方“利用”东道国资金的反常情况。如在1966—1972年间,美国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使用资本仅有1/5是母公司提供的,另外4/5主要是通过折旧金、未分配利润、在东道国的贷款和股票发行以及其它方式加借款等方式取得的。〔2〕这表明, 跨国投资公司为其全球化战略,有可能从当地吸收贷款、夺走当地企业的资金,以致于引起当地资金短缺。

技术被普遍认为是东道国最重要的引进因素。传统理论认为,由于跨国企业拥有巨大的技术优势以及转移技术的需要,因此其投资会给东道国带来巨大的技术进步利益。其实不然。评价东道国是否从技术转让中得到利益,要看该国所取得技术的适用程度和为取得该技术支付的成本。如果成本太高或技术不适用于当地生产,那么这一引进对东道国就是不利的。所谓技术适应性是指该技术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或可产出适应当地需要的产品。从理论上讲,发展中国家一般具有自然资源和非熟练劳动力丰富的特点,由于国民收入水平较低,其产出也应以中低档消费品为主。而发达国家由其自身特点决定了其技术是以谋求规模效益和克服国内劳动力稀缺困难为主,其产出也以高度广告化和特异化的高档消费品为主。因此,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转移的技术未必适用于发展中的东道国。所谓技术取得成本包括购买技术所支付的直接价格以及有关的购买条件(如技术合同中的搭配条款、出口限制条款等)。直接价格包括特许费和许可证费,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国际定价标准,因此往往由技术转让双方谈判决定。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往往因缺乏对技术本身及其行情的了解而缺少讨价还价的能力,致使直接价格过高,给东道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东道国的间接经济损失来自于技术合同的搭配条款、出口限制及其它不合理条款。有的合同中规定东道国必须从母公司或其子公司购买原材料、中间制成品、零配件甚至中间技术服务,而且其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要高。如在六、七十年代关于拉美安第斯条约国家技术引进的调查中发现,在玻、厄、秘三国签订的136个合同中,有2/3附有搭配条款。有的技术合同中带有出口限制条件,同样在上述调查中,玻、厄、哥、秘四国对外签订的250 个技术合同中,有81%的合同完全禁止出口,有5%的合同附有某些出口限制条款。 〔3〕由此可见,有些技术或者不能给东道国带来技术优势, 或者给东道国带来各种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这样的技术引进对东道国是不利的。

传统理论认为,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拥有管理优势,其进入一般会给东道国带来先进的管理技术。确实,跨国企业在东道国设立子公司,一方面会直接带来管理资源,另一方面也可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当地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但是这里也存在反常情况,其一是当子公司的所有重要管理职务都由母公司人员担任时,东道国就很难从中获得最关键的管理方法;其二是由于跨国公司拥有内部市场,有充足的资金以及遍布全球的营销网络,东道国子公司的管理是基于上述雄厚基础和为全球化战略目标服务的管理,其管理经验对东道国企业可能不具备借鉴意义。

(二)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传统投资理论一般认为,当跨国企业投资于东道国的是出口导向型和进口替代型企业时,有利于东道国国际收支状况的改善。而事实上,在莱尔和斯特里顿所做的六国调查中可以发现,跨国投资对其中五个国家的国际收支有不利影响,其中牙买加为-2.5%;印度为-11.7 %;伊朗为-55.0%;哥伦比亚为-35.3%;马来西亚为-37.6%。他们在该报告的最后指出:“在进行研究期间,全部案例企业中的外国企业,拿走的似乎比它们带进来的更多。”〔4〕此外, 对国际收支具有影响的重要因素是转移定价,转移定价对任何东道国都能造成不利的影响。哥伦比亚政府曾对转移定价问题进行过调查,〔5〕发现在1967—1970 年间,进口药品的价格比世界市场价格高87%,其他产品定价过高的程度分别为:橡胶54%,化学品25%,电器零件54%。由于转移定价的存在,跨国公司可以合法的从东道国子公司取走任何利润,使东道国得到的收益大大低于预期目标。由此可见,跨国投资对东道国的国际收支的影响也是无法确定的。

(三)对东道国市场结构的影响

由于跨国公司拥有巨大的技术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巨大的国际营销网络,当这些企业进入发展中国家之后,与该国企业相比,拥有更大的经济力量和绝对竞争优势。在东道国政府对本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有效保护的前提下,竞争的结果只能是跨国公司垄断当地市场,垄断该国的工业和资源,压制该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如在墨西哥,1972年该国的300家最大的制造企业中,有一半是跨国公司的子公司; 跨国企业的销售额占当地销售总额的71%。垄断的另一结果是降低当地的资源配置效率:当一国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市场时,由于“跟进效应”,其他跨国公司也跟着进入该国市场。这些公司为自身利益纷纷在东道国设厂,互相竞争。当这些子公司达不到规模经济时,便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最终导致高成本的产出。由此可见,跨国投资极有可能给东道国带来垄断的市场结构,影响该国的长远利益。

(四)对东道国经济自主权的影响

经济自主权是一个很难量化的变量,因此很难从数量上判断一国经济自主权的丧失。但一般说来,当拥有巨大经济实力的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之后,二者在经济目标上便会产生冲突,这一冲突必然导致二者在经济行为上的冲突。由于跨国公司自身具备巨大的经济实力,它完全可以凭其实力合法的与东道国进行抗衡。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际都可以表明跨国公司有这种能力:如跨国公司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调剂资金,可以完全不理会东道国的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转移定价,逃避东道国的税收管辖。等等。抗衡的结果是东道国的经济政策的执行遭到破坏,达不到预期的政策目标。而且,当跨国企业在东道国的经济实力过于强大时,往往伴随其经济上的抗衡还会出现其它方面的抗衡。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基本得到如下结论:在东道国缺乏有效调控的前提下,跨国投资对东道国的资本供应、技术引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国际收支以及充分就业的经济目标既可能有有利影响,又可能有不利影响。至于是有利影响所占比重大还是不利影响比重更大,尚需根据东道国经济发展情况等确定。而对东道国国内市场结构、经济自主权力、收入分配以及转移定价方面,只会带来不利影响。

三、我国外资引进效应的简单分析

近年来,跨国公司大量进入我国,占我国引进外资的很大一部分。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获得较大发展,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凭借其垄断优势投资于我国,在给我们带来一定利益的同时,也必定会为它们自身的利益而给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1.资金。我国现在已具备了一定的国内筹资和国际筹资的能力,因此资金问题已不再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问题。另外,据统计,目前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不到位是很普遍的。根据我国有关外商投资法规规定,外资企业经营资金不足时可以同国内其它企业一样在国内筹措资金。这就容易挤占国内原有企业的资金,使原本不充裕的资金市场更加紧张。

2.技术。我们对引进技术同样缺乏了解,至少和技术转让方相比是这样的。这就难免被外方蒙骗,支付高额的技术转让费,甚至签订带有某些搭配条款的技术合同。而且由于国力不允许,政府机构中也没有象日本的通产省和日本贸易振兴会那样的专门机构可以参与或指导企业谈判,这都使我国的技术引进工作存在引进不适用技术或引进成本过高的可能。

3.国际收支。我国引进外资的战略目标之一是建立出口导向型和进口替代型企业,以改善国际收支,加大外汇积累。但是,转移价格的存在,必定会增加我们的外汇损失;技术合同中搭配条款、出口限制等条款必然影响国内企业的创利能力,增加外汇支出;随着外资企业的发展,外资企业在国内利润越来越大,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利润、红利汇出,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对国际收支造成不利影响。

4.外资垄断。这一问题将随着外国资本在我国的进一步增加而更加严重。一方面,我国现行法规中,没有关于限制外方股权比例的规定,没有关于控股公司的规定,致使合资企业中外方股权越来越多,外资控股公司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由于“投资跟进”效应,国外大型跨国公司纷纷在我国投资设厂,争夺市场。这些投资规模一般不大,因此形不成规模经济,造成资源浪费。同时,这些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市场后,不断蚕食国有企业,挤占其资金和市场,而国内企业目前尚不具备与之竞争的力量,因此处境艰难。这对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通过上面的理论分析,可以发现跨国投资在我国也存在负效应,如不严加调控,势必影响到外资引进和利用,影响到改革开放大局。因此,应尽快加强跨国投资效应研究,这是非常必要和急需的。

注释:

〔1〕贸易条件即出口与进口价格之比。

〔2〕资料来源:G·F ·伯格斯滕:《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分析和经济发展》

〔3〕资料来源:C·U ·韦特索斯:《安第斯条约组织国技术商业化过程》

〔4〕资料来源:S·莱尔和P·斯特里顿:《对外投资、 跨国化和发展中国家》

〔5〕资料来源:S·莱尔:《制造业跨国企业的转移定价》

标签:;  ;  ;  ;  ;  ;  ;  

跨国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分析_国际收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